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四篇_第1页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四篇_第2页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四篇_第3页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四篇_第4页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 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再次强调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 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明了方向。对此,我们要认 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要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明确思路举 措,把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把建设节约型 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突出抓好以下 6 个方面的工作。 一、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 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生产领域,要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 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 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 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 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在消费 领域,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 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文明的节 约型消费模式。在城乡建设领域,要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 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建设节约型的住宅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 二、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 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 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 在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既要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又要注重对引进 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 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尽快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三、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我们 不但要推进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把生态 环境作为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要加强大气、土地、水资源保护与环境整治,加强对重点流 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 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粗放型经 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性根源。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 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 品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继续实行限制高 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节约资源转化 2 为发展的动力,使节约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机会,使浪费者付出更大的成本 和代价。 五、加强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目前,我们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 等各个环节还存在着大量损失浪费的现象,重要的原因是管理松懈,监督不力。要抓紧制 定和完善促进资源节约使用、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科学管 理和严格管理,坚决改变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制定更加严格的节约的标准,建立强制淘 汰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还要进一步加大资源保 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六、政府表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政府机构在节约上存在着巨大潜力,通过管 理体制改革完全可以实现大幅度的节约。为此,各部门要自觉做资源节约的表率,带头做 好节约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抓好政 府建筑物和办公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务车节能,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还要抓紧建立科 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 体系中。 怎样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在第二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揭晓的 2004 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 50 强榜单上, 我省有 26 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前 10 名中,我省更是占据着 7 个席位,占浙江省 GDP 的 71%,就业的 90%,税收的 60%源于民营经济。这一组数据表明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势 头强劲,已成为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在这一组令人 欣喜的数据背后,民营企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得特别顺畅,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 到多项阻力,能挺的民营企业走过来了,脱颖而出,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相当弱小,蜷缩在 一角。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民营企业到底遇上了哪些阻力? 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人才的缺乏。人才在企业中 发挥的作用力不可言喻,一个点子的产生,一项洽谈会的磋商,乃至一个企业内部的发展 总结与计划,一名资质平庸者与一名真才实干者作出来的效益是完全不同的,它可以将企 业引向正负两面。但现在的现状是民营企业因大多从家庭作坊、社队企业发展而来,固有 的家族观念使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大多也是从家庭成员中产生,这自然弥补不了其他人才的 先进意识和先近理念,同样道理,人才在民营企业难以受到重用,故而转投其他行业,久 而久之,形成了连锁反应,民营企业只是人才短暂的避风港而已。 其二,民营企业的融资力量薄弱。我们看到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扶持,常常能够得 到银行的长期贷款。但同样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虽然发展颇具特色化,但从开始的 小企业,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权,政府的放之任之态度,使得大多数民营企业主难以 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即使走关系拉上了贷款,也是还贷期限紧,贷款数目少,这给民营企 业的发展又套上了一层圈。 其三,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过多限制性政策。政府往往重视工程大,项目多的外资经 济、国有经济。但对民营企业包括行业的选择进入,民间资本的进入,民营企业的上市等 诸方面进行卡制,致使民营企业与其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境遇方面薄弱许多。 3 民营企业的这些制约性因素将导致民营企业虽然能在 21 世纪的今天风风光光,但其 以后的发展未必仍然势如破竹,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首先,民营企 业也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通过科学论证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 科学” 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也应予以 借鉴并采用,在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其次,打造人才促企战略。从企业内部自身来讲,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 是前提,让人才能在民营企业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余地是根本;从外部环境来讲, 政府应在人才引进、人才安置、人才培养等措施上真正给予人才有吸引力的优惠。 再次,政府应从解决民营企业行业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民营企业享受其它优惠措 施上全面制定措施。政府应逐步放开民营企业的行业进入制度,使民营企业向更多垄断行 业全方位发展;在融资成本上,给民营企业扶持,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取资金;在对发行、 上市的大型民营企业,更好在核定相关情况后,给予其上市的资格。在其他方面,积极扶 持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自律管理。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浙江省的一个新增长点,我们的政府应从打造“有为” 政 府着手,从各方面予以积极引导,使它这辆高速列车越开越快。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钟 君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 知、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这表明在社会分层 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 缺的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不断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创建促 进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党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地 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改革和创新社会 管理体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 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 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其次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只有不 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 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的现实情况,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给为重要的是, 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失衡是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不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4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 探索。为推动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开拓思路、多策并举, 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其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内容,是要努力建立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舒 缓社会紧张,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 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也是推进社会管理体 制改革和创新的着力点。工作要做实,重心要下移,优先解决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这一步做到了,才能为进一步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整体推 动改革开放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更为浩大而艰巨的社会建设和改造工程,需要从长计议,稳步推进。 其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加大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这 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最实在的表现。而评价政府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用于政府 本身的管理成本与用于受益对象的资金的比例。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标 志是 60%以上的财政预算要用于社会发展,中国当前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可喜的是,最 近几年,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都在大力推进之中,社会事业投入严重 不足的局面开始有所转变。这是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也是全国老百姓尤其 是中低收入群众的福祉。 其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是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分工。我们这个 13 亿 人口的大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又非常复杂,再庞大的政府也不可能包揽全部社会事务。 在目前我国社会自治能力较弱、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 作用,将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制度化、法制化,真正维护和确保公众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管 理的参与权。要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 大决策听证、质询、公示、论证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减少公共决策的随意性,做到公平 管理、透明管理。 其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难点在于新的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创造。在经济领 域成功地实行了市场化改革以后,社会管理是否可以市场化?经验证明,市场机制在社会 领域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在某些社会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正面的;而在另一些领域 则是负面的,无节制地在社会领域尤其是公益事业领域实行“市场化”、“产业化”,难 免走偏方向。社会生活比经济生活复杂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不仅有市场机制,还 有法律的、伦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机制,让这些机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又相互补 充、相互协调,就必须创造综合的机制系统。 总之,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对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 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 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5 近年来,国际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和资源 性产品的供应安全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某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已 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面对的迫 切问题,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我国应该承担的责任。 可以说,节能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节能减排已经 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 12 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 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今年 6 月初,我国政府先后公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方案提出, 到 2010 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 2005 年的 1.22 吨标准煤下降到 1 吨标准煤以下,降 低 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 “十一五 ”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 少 10%,到 2010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 2005 年的 2549 万吨减少到 2295 万吨,化学需氧 量由 1414 万吨减少到 1273 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 70,工业固体废物综 合利用率达到 60以上。方案提出,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 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各级政府应将节能降耗指标 作为“硬”任务来抓。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 小组,负责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虽然随着技术和装备的进步,我国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近二十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 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 加对环境的压力,因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综 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 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 能减排作为硬任务来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 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 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制。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通过严格的土地、 信贷、项目审批、进出口关税和配额、差别电价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 快增长;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 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面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 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 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和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减排工程;启动第二批 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