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级本科10班崔东明 人性的光辉——论沈从文的《边城》_第1页
04级本科10班崔东明 人性的光辉——论沈从文的《边城》_第2页
04级本科10班崔东明 人性的光辉——论沈从文的《边城》_第3页
04级本科10班崔东明 人性的光辉——论沈从文的《边城》_第4页
04级本科10班崔东明 人性的光辉——论沈从文的《边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uihua University Graduation Paper The Human Nature Glory Discusses Congwen Shen Border Town Student name Dongming Cui Student number 200451084 Maj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pervising teacher Xianbo Zhou Suihua University I 摘 要 边城,沈从文用完美诠释了人性,作品在如诗如画的湘西风景中向人们展现 了一幅人性的画卷,构筑了他心中理想的天堂,那里的人们纯朴善良、单纯憨直,那 里的民风敦厚、社会和谐。沈从文通过描写青年男女之爱、祖孙之爱、兄弟之爱、邻 里之爱来表现人性的光辉。 关键词:边城;人性美;人生经历;文学理想 II Abstract Border Town, Shen Congwen with annotated the human nature perfectly, the work has unfolded a human nature picture scroll in like in the poem like picture western hunan scenery to the people, has constructed in his heart the ideal heaven, there people simple good, pure ingenuous and straightforward, there common social practice was honest, the society was harmonious. Shen Congwen through expresses in writing love, the grandparent and grandchild love, the brotherly love, the neighborhood love of the youth men and women to display human nature us. Why did the paper also describe the human nature to Shen Congwen to carry on the inquisition. Key words: Border Town; human beauty;humanity inquiry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1 第 1 章 边城中人性美的体现2 1.1 爱情中的人性美2 1.2 亲情中的人性美3 第 2 章 描写人性美的原因4 2.1 沈从文的人生经历4 2.2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5 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绥化学院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1 前 言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 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 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 1边城 就是沈从文供奉人性的建筑,他用 理想之笔描绘出一个梦幻的湘西世界,这个世界远离城市的喧嚣,在青山碧水间熠熠 闪动着人性的光辉! 2 第 1 章边城中人性美的体现 1.1 爱情中的人性美 在沈从文的心中,爱情是诠释人性的最佳内容。 在分析沈从文笔下爱情美之前,先看看沈从文写给他妻子张兆和的一封信:“三 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澈悟了一些, 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 识。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 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 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 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 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的这分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 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 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 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 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 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2 正如汪曾祺所说:“从这封信,可以理解沈先生为什么要写边城 ,为什么会 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爱世界,爱人类。 ” 3 沈从文将他唯美的爱情寄托在了边城中的人物身上。 沈从文所构思的翠翠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寄予了翠翠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在沈 从文的爱情世界里,湘西是最后一片净土,还没有被城市所侵袭的圣地,他将他对爱 情、人性、自然的美好向往寄托在了翠翠的身上,所以沈从文极力想描绘出一个近乎 完美的翠翠,能让他的作品有着更高的思想内涵。 作者笔下的翠翠是湘西土地山水共同孕育出来的一个自然之女,他活泼、天真、 柔情似水。翠翠是作者心中的女神,是全书之魂。她如江中之月,把不同的美丽留在 不同人的心里,她的美丽不会随江水而流逝,而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绥化学院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3 翠翠与傩送爱情就这样在两个人心中默默萌生,这里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辞藻,有 的只是两个人心灵的碰撞。他们之间在这凤凰山水中没有利益冲突,有的只是原始状 态下朴素的纯情。就是这朴素的爱情中反映了人性的美丽。 看似顺理成章的爱情,确因大老天保的出现而变得曲折离奇,他也爱上了翠翠。 当兄弟而人得知他们喜欢的是同一个人时,兄弟二人没有相互仇视,勾心斗角,而是 彼此鼓励。他们选择用对歌来争取自己的爱情,避免了一场争斗。 为爱而牵连在一起的三个人,各得到了一份快乐与伤悲,他们为爱作了人生的旅 行,给人性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 1.2 亲情中的人性美 作者在美丽的湘西世界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醉人的画面:一个老船夫,一个湘 西少女,他们在一个小小的渡口上相依为命,过着平淡而快乐的生活。他们依着山水, 守着渡船,伴着黄狗,向过往的船客展示着自己的热情,太阳东升西落,小船开渡收 渡,一切是那么的美丽而自然。 老船夫这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他忠于职守,无 私奉献,乐善好施。“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 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 他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 丝报答。 老人用他博大的爱为孙女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翠翠在天空下茁壮的成长。风和 日丽的天气镇日长闲,老船夫和孙女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 处往水面抛去,镞的使身边的黄狗自高岩上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张着耳 朵听祖父讲城里很多年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做成的竖笛含在嘴 里吹迎亲送女的曲子日子平静而祥和,古老而自然。 翠翠就是爷爷生命的全部。 这就是人性:就是爷孙俩的相濡以沫,相依为命! 这就是沈从文构建的亲情世界一个远离都市的湘西世界。他所构建的亲情世界, 是他对湘西的情感追忆。他追求的是理想的人性,所以他极力刻画老船夫这个人物, 想在他以及他对孙女的爱中来表达出自己的生命理想,发掘他们身上人性。 4 第 2 章 描写人性美的原因 2.1 沈从文的人生经历 沈从文先生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概括了。 沈从文出生于美丽的湘西凤凰,那里如诗如画的山水孕育了沈从文亲近山水的性 格特征,沈从文从小就对自然有一种亲近感。读私塾时的沈从文就不喜欢课堂的沉寂, 总是逃课,将自己置身于美丽的湘西风景中,沈从文这种从小就对自然特有种亲近感 对沈从文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的一定的影响。 沈从文十四岁时,家世落败,投身军队,随军队转战各地。在军队期间沈从文目 睹了太多的杀戮,看到了生命脆弱,军人们的残忍,民众的麻木,这一切对沈从文触 动很大,沈从文开始审视是什么让他们变得残忍、麻木是人性的丧失。沈从文开始 对人性有了理性的思考,开始有了想“逃离”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想法。在一次偶然的 机会,沈从文接触了“五四”新思想,让他对文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在这时在沈从 文的思想深处隐约有了用文学去拯救人们麻木的人性,然而就是这朦胧的想法,让沈 从文下定决心离开,去寻照自己的人生轨迹。 作为一个“乡下人”,沈从文只身到北京,来到这个陌生的都市,就是这个让他 充满希望的地方给了他太多的想不到。由于思想上准备不足,他的人生出现了困境: 他惯有的“乡下人“思维方式无法融入都市的人事,让他与城市之间显得是那么的格格 不入。加之生活艰难,手上没有文凭,坐不进大学的课堂,没有了经济来源,连付不 起房租。一向期望走进城市,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期待的沈从文,在城市看到的却是人 与人的勾心斗角,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在生活出现极度困难的逼迫下,沈从文 不得不开始写作赚钱。沈从文是在没有任何文学思想准备的前提下进入文学创作的, 这种在以生存为目的文学创作,必定是发泄自己对城市不满,思想深处就表现对都市 的人事表现出轻鄙和嘲讽。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沈从文来到了北京,但现实却给了这个的年轻人上了真实 的一课,是他清醒的认识到这里绝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如果说湘西的杀戮是在 绥化学院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5 阳光下的上演,那么,都市的黑暗则是在这文明掩盖下的创伤;如果说湘西是落后中 还是落后中还保有善良人性的一面,那么,都市的先进文明则把一切都吞噬了。 沈从文在城市生活中只有物质世界,而精神是空虚与无助,让他感到他并不属于 这个城市,自己是一个游离在城市上空的浮尘。沈从文骨子里有一种乡下人的自卑, 他始终无法让自己从其中走出来,也始终无法与城市接轨。 既然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能在城市中找到慰藉,那么沈从文只有在另一个世界来寻 找,那就是湘西世界。这个湘西世界不同于现实中湘西,这个湘西是沈从文想象的产 物,是与城市相对立的,是对城市文明的一种弥补,一种无声的批判。沈从文想借这 个世界让自己精神得以解脱,把自己从城市的颓废中解救出来,这也正是他人生经历 一个缩影。 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人性,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2 沈从文文学理想 沈从文用他向善的笔触来讴歌人性,来发掘人性的美,来寄托他的文学理想。沈 从文说过:“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 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4在民族危 亡时期,作家们通过文学来激励民众,这时候文学担起了实现民族救亡的重担,救亡 成了这一历史阶段的大方向。民族救亡这一口号响彻全国的时候,撰述人性的作品受 到了人们的冷落,而一心专注于人性之中的沈从文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文学潮流,还是 极力构筑他的人性世界,这一开始就预示了他文学之路的前进必定是充满艰辛,必定 是一条孤独的文学之路,然而沈从文并没有因为这一切困难而退缩,还是坚定的走下 去,因为他心中有一种理想来支持他那就是对人性孜孜不倦的赞美,让文学来改 造人,改造生命,来实现整个民族的觉醒。 关于文学与人性,历史学家唐德刚说过:“不管小说有多少种,它的基本原则只 有一个它讲的是人性不管这人性是恶,还是善。” 5 梁实秋在作品中也 有阐述:“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 6 “伟大的文学亦不在表现自 我,而在表现一个普遍的人性。” 7 在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中,人性是他永恒的追求:“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 心。社会改革家如此,思想家也如此,每个文学作者不一定是社会改革者,不一定是 6 思想家,但他的理想,却常常与他们异途同归。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 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一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黑 暗社会的否认,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一个伟大作品的制作者,照例是需要一种博大 精神,忽于人事小小得失,不灰心,不畏难,在极端贫困艰辛中,还能支持下去,且 能组织理想在篇章里,表现多数人在灾难中心与力的向上,使更大多数人浸润于他想 象和情感光辉里,能够向上。 ”8在沈从文的文学思想里,文学作家应该用他们的作品 去表现人性,去揭示社会的黑暗,将人们引向光明,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其作品的价值。 在沈从文看来,一个伟大的作家就应有一颗勇敢的“文学之心” ,他们不畏惧艰难困 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用他们的思想执笔,将身陷灾难中的人们解救出来,用思想的 光辉照耀人们,拯救他们的身体与灵魂,从而实现对他们的重造。 正如沈从文所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心灵活动,以及代表一个民族心灵真理的 找寻。” 9 在沈从文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沈从文的文学之路并不平坦,可以说是崎 岖坎坷,然而他为什么能始终坚持走下去,在边城题记中,让我们去品读沈 从文的坚持。 “他们不需要这种作品,这本书也就并不希望得到他们。理论家有各国出版物中 的文学理论可以参证,不愁无话可说;批评家有他们欠了点儿小恩小怨的作家与作品, 够他们去毁誉一世。大多数的读者,不问趣味如何,信仰如何,皆有作品可读。正因 为关心读者大众,不是便有许多人,据说为读者大众,永远如陀螺在那里转变吗?这 本书的出版,即或并不为领导多数的理论家与批评家所弃,被领导的多数读者又并不 完全放弃它,但本书作者,却早已存心把这个“多数”放弃了。 ”10 从沈从文的边城题记中,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中看出,其实沈从文在选 择这条文学之路时,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沈从文在民族危机压倒一切时,不适宜的竖 起了人性的旗帜,这让沈从文成了文学批评的众矢之的,那些对沈从文提出批评的人 们,沈从文把他们划为了“多数” 。人性真理就掌握在了“少数”人的手里。也正这 “少数”人对沈从文的理解与支持,让沈从文在这条风雨之路上,坚持的走下去,不 折不从。然而,沈从文在面对人们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时,沈从文并没有予以什么激烈 的言语,只是淡淡的说:“他们既并不想明白这个民族真正的爱憎与哀乐,便无法说 绥化学院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7 明这个作品的得失,这本书不是为他们而写的。至于文艺爱好者呢,或是大学生, 或是中学生,分布于国内人口较密的都市中,常常很诚实天真的把一部分极可宝贵的 时间,来阅读国内新近出版的文学书籍。他们为一些理论家,批评家,聪明出版家, 以及习惯于说谎造谣的文坛消息家,同力协作造成一种习气所控制,所支配,他们的 生活,同时又实在与这个作品所提到的世界相去太远了。 ”11 沈从文说的对,作品中的世界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也无法复制沈从文独特的人 生经历,也无穿越当时的救亡潮流,客观的对待沈从文的“人性文学” 。 在种种不平的经历中,从文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就是这种坚持,让沈从文 历经风雨后,终见彩虹。 沈从文在书写人性光辉文学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在这条路上,我们看到了沈从文 先生伟大的人格力量。 8 结 论 沈从文站在城市与湘西的交叉点,为我们讲述关于人性的故事。 人性的美丽光辉在边城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作者描绘了一幅湘西的凤凰山 水,这样的世界令人神往,也许每个人都在寻找寻找自己的“边城”。 绥化学院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9 参 考 文 献 14 沈从文,习作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第 231 页 23 汪曾祺,读边城J/L, /f?kz=73273994 5 唐德刚,史学与文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 20 页 6 梁秋实,文学的纪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第 122 页 7 梁秋实,浪漫的与古典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第 20 页 89 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 143 页,第 27 页 1011 沈从文,边城集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2,第 94 页,第 95 页 绥化学院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绥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创作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 人性的光辉论沈从文的边 城,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绥化学院学习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据本人所知, 论文中除已注明的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 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绥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使用授权书 人性的光辉论沈从文的边城系本人在绥化学院学习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 成的本科毕业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绥化学院所有,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 它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全了解绥化学院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 院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绥化学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绥化学院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10 致 谢 本次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周显波老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他严谨的治 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 完成,周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论文写作期间,周老师在学业 上给我以精心指导。他的治学严谨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 和工作。在此谨向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 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 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我还要感谢中文系和我的母校绥化学院四年来对我的栽培。 崔东明 2008 年 5 月 30 日 绥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意见 学生姓名 崔东明 学号 200451084 教学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4 级 10 班 指导教师姓名 周显波 学位 硕士 职称 助教(硕士研究 生) 论文(设计) 题目 人性的光辉 论沈从文的边城 字数 5300 指导教师评语: 崔东明的论文着眼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边城 ,该生从理想人 性的角度和标准,从爱情与亲情两个角度来论述和诠释边城的人性质朴、 纯真、敦厚、诚挚的特质,并且结合作家沈从文的人生经历、文学理想等,从 作品文本出发,来探寻边城中人性美的深层原因。 该生论文在开题、定稿期间曾多次与指导教师联系,基本具备务实的科学态 度;该生能够按照毕业论文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写作,并顺利完成论文工作。 该生论文在参考文献与资料的查阅中显示出极大的积极性,论文资料的搜集 工作完成比较完善,能够非常熟练地应用多种媒介方式完成资料的查找与写作 工作。 该生论文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基本达到了论文研究的基本目的,并完成了重 点与难点问题;所引用的论证和材料也比较合理、翔实、有说服力。 该生论文细致地按照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和要求进行阐述与写作。 论文结构安排比较合理;经过多次修改,语言较为通顺。 该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显示出了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已经完成的 论文中显示出一定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能够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有感而 发,做到将理论与批评实际相结合. 经初步审定,该生论文基本达到了学士学位的能力要求。 同意参加答辩,并建议授予学士学位。 指导教师意见: 同意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2 指导教师评价表(理论类) 学生姓名: 总分: 指导教师: 得 分评价项目 分 值 具 体 要 求 A B C D E 全部阅读了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 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查研究; 7文献调研 15 资料占有量大,对课题的发展动态清楚。 15 13 11 9 外语摘要书写规范、准确、流畅; 1 外语水平 5 能够阅读外文文献。 5 4 3 2 按期完成规定的任务; 6 工作态度 10 工作努力,严谨务实。 10 9 8 7 立论新颖,论点鲜明,论据确凿; 数据、材料翔实可靠,有说服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