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理论与就业问题探讨_第1页
就业理论与就业问题探讨_第2页
就业理论与就业问题探讨_第3页
就业理论与就业问题探讨_第4页
就业理论与就业问题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就业理论与就业问题探讨 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 刘云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周娅 摘要:西方就业理论从 18 世纪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开始至今,各学派深入探 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自颇具特色的就业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现今的就业问题 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辨证地看待西方就业理论的观点, 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 问题,具有前瞻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通 过对西方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主要观点的 总结,结合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系列方案。 关键词:经济学 就业理论 启示 1、引言 就业这一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从古典经 济学派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的萌芽开始,到反古典经济学派主张国家对市场活 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就业理论。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应将视野放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 经济学中有关失业理论研究的成果,双管齐下治理失业问题,这对就业理论研究长期 处于滞后状态和正在进行经济运行市场化改革的中国是很有必要的。但西方就业理论 的各种观点提出,都是立足于人口相对较少,资源相对较丰富的这一背景下的。因此, 辨证的看待西方就业理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综合考虑我国资源、人口、地缘等现 实背景下,有选择的利用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从而提出了解决我国就业问 题的一系列方案。 二、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简述 1、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走向独立, 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一 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过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 学家试图以他们所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主流派是资产 阶级经济学家,他们在传统的和当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体系和框架中研究分析发 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还以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去对照比较发展中国家的 现状和前景。关于经济发展问题,曾有四种主流思想: 第一,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第二,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 第三,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第四,关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目标。 2、发展经济学关于扩大就业的主张 第一,尽量减少城乡不均等的就业机会,减少城乡收入差距,降低城市的吸引力,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降低城市预期就业机会概率,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第二,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工业,形成城乡合理分工,保证农村资源供给和 商品市场稳定,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适度发展教育事业,避免教育失业、学非所用、智力贬值、教育过度、人 力资本闲置,提高资本增长对就业的扩散效应,增加就业机会。大力发展新新行业的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三、我国就业问题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 示,2009年大学生毕业生将突破600万人,加上往年积累的未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 总数超过1000万有人将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预计2009年年底将有150万大学生难以找到 工作。 尹中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在10月20日举办的“2009全球商报经济论坛” 上坦言,中国每年一般需要安排2,400万人就业,按照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拉动就业,每 年只能解决一半人就业问题,即还有1,200万人就业难以落实。另外,还有一亿多农村 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2010年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同时还增加了500万初中和 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学的学生需要就业,所以2010年就业压力会很大,很多人士估计城 镇登记就业率会从今年的4.3%上升到4.6%以上。 由些可见,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的产生不仅来源于人口因素,而且来 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就业困难的形成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多样化各 复杂化的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 21世纪头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 龄总人口将达到9.4亿人。 “十五”期间(2001-2005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最为迅速, 年均增长1360万人。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1亿左右的需就业青年。 (注:到 2020年,这部分新增劳动力中年龄最大的也才36岁。每年的新增劳动力中,有一部分 将因为就读于中学或大学而暂时延迟进入劳动市场,但每年都将有差不多数量的大中 专毕业生需要就业。因此,从一定时期来看,进入劳动年龄人口与进入劳动市场的人 口是大体相当的。 )这还只是单纯的自然增长所带来的新增青年劳动力,不包括现有的 历史积淀下来的尚需就业或转移的部分。农村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有 一亿多是青年。这部分青年加上新增劳动力,仅这两项就意味着新世纪的头20年我国 平均每年要安排一千余万青年就业。 再反过来看看岗位的供应情况。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能创造一定数量的就业岗 位。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情况却与此大相径庭。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以7-8%的速 度增长,但失业率却不断攀升,近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高增长、 低就业”的不协调局面。 2、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非对称性 这种二元结构主要体现为城镇社会和农村社会两大部分。也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 产的区别。这种生产方式的二元结构,更深刻的表现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 差异,形成了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利益集团。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存在二元经济结构,改 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善,但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工业化、 城镇化发展滞后。从社会阶层上看,该大的没大起来 (中产阶层没大起来 ),该小的 没小下来 (农民阶层没小下来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整体上没有 优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的人均纯 收入是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据测算,到2010年农村人口还会有5亿左右。 因此,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具有共同的“二元经济结构”典型特征。但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 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二元结构深刻的影响着国内生产、生 活和社会形态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率缓慢,一方面 城市经济不仅难以有效带动农村发展,而且其自身的结构升级也受到严重制约;另一 方面在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中,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始终难有 大的突破。这就出现了农村人“难留故土” ,城市里“难以容纳”的局面。因此形成了 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或劳动力的单向转移。当农村剩 余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中的工业涌来时,工业中对劳动力的需求已经由于其本身开始 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并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增长而逐步下降了。 3、劳动力市场失灵 (1)劳动力市场配置功能失灵 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是相信和依赖亲情的国度,就业时、失业后的心理,首先想 到的是“找朋友帮忙” 。可想而知,任何人的亲情范围都是有限的,信息自然不畅。同 时,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造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 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 动力市场“失灵” 。 (2)劳动力市场教育培训失灵 我国的职业教育资源的主要集中大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而很多大学的教育其实就 是文凭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正因为如此,大学新生入校后,由于 没有人要求他们对人生作出清晰可行的人生规划(不是职业规划) ,在校四年,大多数 大学生对未来都是迷茫的。大学四年实际上就是漫长的等待过程,等待毕业,等待那 个红本本。而现代竞争社会对人才的界定,是否拥有职业素质成了人才的一个基本标 志。一家报社的总编辑作个这样的统计:他们报社共有几百号人,其中记者就有100多 人,但真正优秀的记者不足5人,真正合格的记者不足20人。 对于中职生,以前我们把他定位于中级工,甚至是高级工,加强理论知识体系的 培养,看重学生的发展后劲,而市场需要的是大量的初级工。一家跨国电子厂的人事 经理来招聘流水线工人,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欧姆定律是什么?现场竟考倒了前来 应聘的学生;一家著名的电力公司的老总来招聘工人,同样问了一个问题:三孔插座, 地线起什么作用?前来应聘的20多个学生竟无人能答。 由此可见,社会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而现在的职业 教育模式是严重脱离社会需求的。钱学森之问不仅表明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缺失,更加 指出了教育体制的缺陷。 综上所述,我国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供大于求,其次是普遍知识技能较 差,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三是地域供需不平衡,四是结构不合理,五是 流动性过快。 四、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启示 发展经济学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固有 的庸俗性质,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A.马 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 其次,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往日经验来规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那些主张 一般的、统一的发展理论的学者们自然认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共同的途径,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并无不同,就是采用经验分析的学者也 持有类似的看法。他们使用统计资料,把今日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发展前期的发达 国家相比,虽然发现两者是有差异的,但又找到一些“规范化的事实”,并从它们推 演出一个一般性结论。 再次,从发达国家的立场看待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之 下,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从而在贸易 条件、商品出口、跨国公司投资各方面都遭遇着困难并蒙受损失。 6但一些发展经济 学家却往往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去解释和辩护,从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农业人口向非 农领域转移,同时还伴随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与新增劳动适龄人口的压力。因此,我 国就业问题比其他国家严峻得多。辨证地看待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观点,对解决当前 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前瞻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立足国情,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的指导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树立就业优先原则。反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国家对市场活动 要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但从不同国家比较看,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所带 来的就业效果是不同的。通过对国债投资于不同行业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发现,投资额 由高到低的行业与就业呈反相关关系,即投资越高的行业吸收就业的能力越小。另一 方面,生产要素价格被扭曲也是不利于就业的因素。这包括利率被压低、土地价格和 劳动力价格被扭曲等。因此,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 都要以就业优先为原则。如果不符合中国劳动力供给条件下就业最大化的原则,这样 的战略和规划就不应出台。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出现投资与就业相悖的情况。 经济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并重共同缓解就业压力。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处在轨转的 过渡期,为提高结构调整的效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必须与制度创新相 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与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同时并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打破垄断,让民营资本以平等竞争条件进入金融、交通通讯、教育等第三产业。利用 我国劳动力过剩,但劳动力素质偏低和资金相对宽余的资源优势,加速我国已具备比 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或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期实现经济结构的均衡协调发 展和就业率的同时提高。调控社会的就业政策是西方就业理论的基本观点,它是由政 府开支和税收组成的。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产出和就业影响缓和经济周期波动。即政 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收来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提高 总需求和就业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失业。 2、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逐步转为内涵发展方式,因此就业弹性系数进 一步急剧下降,就业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劳动力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吸纳就 业能力,造成劳动力供需矛盾严重,更为突出的是非自愿失业和就业不足。但主要是 由于我国的企业家数量的不足,以及相应带来的企业创新不足才是就业问题产生的根 本性原因。因此,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核心就业率。 提高核心就业的主要措施有: (1)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应着眼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农村改革的步 伐。从融资、税收、进出口政策等方面为其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保证其合法经营 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对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2)正确进行国企和集体乡镇企业的改革,使其从非核心就业转变为核心就业,成 为核心就业的主要成分,努力消除体制障碍,促进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 (3)合理调整政府部门人员结构,特别是加快广大中西部地区教育、科技、卫生等 社会服务型行业的发展,为核心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4)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鼓励农民创业,大力推动农民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减 少城乡劳动力不合理流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大农 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的力度,进一步控制落后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 3、加快教育制度的改革,提高劳动力的职业素质 发展经济学告诉我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传统的行业逐步衰落,新的行业或新 的领域不断涌现。未来吸纳劳动力的新的就业岗位,随着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 不断被创造出来。增加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就显得十分迫切。 因此,一是要改革现行教育制度,调整大中专院校和成人高校学历教育或文凭教 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职业技能。根据市场 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介绍市场和职业培训市场, 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三是在职职工应加强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为未来就业进行 技术储备。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就业制度改革提供基础 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失业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而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是非 公有制企业和第三产业。由于我国的养老、失业、医疗制度还不完善,职工的诸多后 顾之忧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扩大社会保险的 范围,将国有、集体、私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