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非功劳簿 亦非墓志铭_第1页
既非功劳簿 亦非墓志铭_第2页
既非功劳簿 亦非墓志铭_第3页
既非功劳簿 亦非墓志铭_第4页
既非功劳簿 亦非墓志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既非功劳簿 亦非墓志铭 何建明是我国新时期以来最重要 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曾多次获得包括 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全国性报告文学奖项。 文学评论家何西来评价说,研究中国 20 世纪末和新世纪的报告文学,无法绕开 “何建明现象 ”。因此,2010 年 1 月,湖 南理工学院创办“ 何建明研究所 ”可谓情 理之中,四年之后,该所又隆重推出余 三定和周淼龙主编的何建明评传可 谓水到渠成。 中国论文网 /5/view-7095638.htm 一、慧眼独具的选题 何建明有一篇短篇报告文学作品, 名为永远的红树林 ,讲述了青年学 者梁言顺对“ 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 ”这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学术课题的钻研与探索。在对作品进行 解读的过程中, 评传特别强调了梁 言顺在课题选择方面带给广大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者的启示:“ 好的选题是成功 的一半,如何选好题,这是摆在每一个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 题。 ”1令人振奋的是,在作品之内, 梁言顺最终顺利解决了选题“难题” ,而 在作品之外, 评传也在选题上“首战 告捷”,因为它选择了 “何建明 ”作为传 主。 首先,何建明是一位当代作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作家作为一股 重要的社会力量异军突起,关于现代作 家的传记(包括评传) ,开始大量出现。 近些年来,不少出版社也陆续推出了一 些当代作家评传,如郑州大学出版社出 版的铁凝评传 贾平凹评传 ,湖南 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残雪评传 彭燕 郊评传等,但相比蔚为大观的现代作 家传记,当代作家评传多少显得有些形 单影只。作为一部质量上乘的当代作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评传, 何建明评传的问世无疑算作 “闪亮登场”。 其次,何建明是一位报告文学作 家。为当代作家所做的传记已经屈指可 数,且大多为小说家和诗人而作,或许, 何建明评传是第一部为报告文学家 所写的传记。当然,不是说因为何建明 是报告文学家,为了“ 填补空白 ”就必须 为他立传,关键是, “何建明既是当代杰 出的报告文学作家,同时也是当代优秀 的知识分子,并且还是当代一位特别能 思考的思想者” 。2即是说,他的报告 文学,无论是艺术水准还是思想水准, 都代表了一个时代报告文学的水平。所 以,为他立传,合情合理,完全符合传 主选择的标准:“ 必须选择那些真正值 得写的,已经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文学成 就,在文学史上很可能留下足迹的作家。 ”3 二、匠心独运的书写 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著作的 好坏,既取决于它写了什么,更取决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它是怎么写的。在选题上“独具慧眼” 之 后, 何建明评传的书写亦可谓“匠心 独运”。 首先,书写方式上,注重“解释” , 关注细节。 “传主的生平、个性和对传主的 解释是传记构成的三个要素。 ”4如果 说“生平”和“个性”表明了传主“是怎样的” ,那么“解释 ”则阐明了传主 “为什么是 这样的”。在传记这一亩三分地里,长 期以来都是传主生平“ 独揽大权 ”,传主 个性也能不时“ 露个脸” ,至于对传主的 “解释”则基本处于“难见天日”的“受压迫” 状态。不过,到了现代传记阶段,昔日 处于“边缘”地位的“解释”开始“翻身做主 人”,20 世纪西方第一位传记名家斯特 拉奇就宣称:“ 没有解释的事实正如埋 藏着的黄金一样毫无用处”5,到 20 世纪以后解释就成为传记的一种潮 流。 书写方式上, 何建明评传自 觉不自觉地顺应了现代传记注重“解释”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的潮流。比如从自然风物角度, 评传 通过描绘何建明家乡苏州的水,阐明了 水对他既含蓄细腻又开放粗犷的性格及 作品风格的影响;从人生经历角度, 评传通过叙述何建明艰辛的童年生 活、艰苦的军旅生涯,阐明了早年生活 的磨砺对他坚韧顽强的性格、笔耕不辍 的写作态度的培养;从文学熏陶角度, 评传阐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对何建明人生观价值观的浸润,以及 哥德巴赫猜想对他最终走上报告文 学创作之路的指引。 关注细节是评传书写上的另 一个特点。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 曾说:“一个好的细节相当于一个成功 的形象。 ”6帕氏这句话也许更适用于 小说创作,但对于传记的书写无疑也同 样有效。为创作关注三峡工程移民问题 的报告文学作品国家行动 ,何建明 三下库区采访,睡露天房屋,半个月没 洗过澡,以致十几天后回到北京的家中, 家人愣了好半天,最后问:“你找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何建明不在家!” 评传 就通过对这 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细节的记述,使 一个四处奔波采访、一直笔耕不辍的作 家形象跃然纸上。 其次,书写内容上,评传结合, 侧重于评。 既然名为“ 评传” ,在书写内容上 自然是有“评 ”亦有“传”, “传” 的对象为作 家生平, “评”的对象则既可以是作品也 可以是作家本人。不过,关于当代作家 评传中“评”和“传”各自所占比重问题, 不同的学者显然着不同的看法。例如, 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主编谢有顺 认为:“所谓评传,简单地说,就是要 求对作家的传与对作品的评并 重,把作家的人生和作品当作一个整体 来省察和观照。 ” 7张光芒则认为:“ 当 代作家宜评不宜传 。 ”8其实, 不论是赞成“ 评传并重” ,还是认同宜 “评”不宜“传”,都从侧面肯定了“评” 在 作家评传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毕竟,演 员要通过演戏证明自己是个演员,歌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要通过演唱证明自己是个歌手,作家当 然也要通过写作证明自己是个作家,而 作品正是写作的成果。所以,通过深入 品评作品来探讨作家人生轨迹及精神品 格,是作家评传区别于英雄传记、明星 传记等其它类型传记的一个显著因素, 也是它区别于以记述作家生活为主的叙 事类作家传记的一个显著因素。 何建 明评传作为一部作家评传,从书写内 容上看,显然更倾向于宜“评” 不宜“传” 的观点评传结合,侧重于评。 就“传 ”的部分而言, 评传除 第一章专门记述何建明的成长历程之外, 后面部分皆可谓“ 以评带传 ”,将对作家 的“传”融入到对作品的“评”之中。比如, 对共和国告急的品评“带” 出了何建 明采访期间曾被矿区土匪式的黑恶势力 所劫的惊险经历;对落泪是金的品 评“带”出了何建明曾作为 “反面形象”被 “东方时空”节目曝光以致痛失亲人的痛 苦经历;对北京保卫战的品评则 “带”出了何建明深入抗击 “非典”第一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进行采访的英勇经历;如此种种,不一 而足。 就“ 评” 的方面而言,如 果说作家是作品的“ 生身父母 ”,那么好 的评论家就像“ 伯乐” ,可以从一匹拉车 马的身上看到千里马的潜质,从一只丑 小鸭的身上嗅到白天鹅的基因。加缪就 使得西西弗斯这个神祗眼中的贱民变成 了我们心中的荒诞英雄,而弗洛伊德则 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深入解读加固了其精 神分析学说的大厦。作为一部“以评为 主”的作家评传,首先, 评传对何建 明作品的深入解读颇有一些可圈可点之 处。例如,对于何建明 2009 年推出的 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我的天堂 , 评传 分别从空间、时间、叙述方式三个方面 将其同中国古代传记的扛鼎之作史记 的写作思想巧妙结合,通过“究天人 之际的区域发展叙事 ”“通古今 之变的三合力发展观”以及“ 成 一家之言的大赋体式 ”三个标题, 深入分析了这部展现苏州 30 年发展史 的报告文学作品。其次, 评传对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主何建明“评 ”得也是精当到位。在全面 梳理何建明 1995 年到 2013 年“国家叙 述”的作品之后, 评传 认为, “国家叙 述”体现了何建明既有着一般作家应有 的艺术良知,也有着一般作家没有的政 治勇气。此外, 评传的最后四章还 对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经验和创作规律 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论述,使堪称全书灵 魂的“评”透过现象深入了本质。 第三,书写立意上,主张“既非 功劳簿,亦非墓志铭” 。 熊元义在作家评传与文学批评 一文中指出, “中国当代作家尤其是中青 年作家评传却是很不容易写的。有些作 家以为作家评传就是为作家评功摆好, 有些文学批评家以为作家评传是对 作家的盖棺论定” ,其实, ”作家评传既 不是作家的功劳簿,也不是作家的墓志 铭,而是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作家文学创 作得失的重要文学批评形式”。9 要做到不致沦为“ 功劳簿 ”,评传 作者首先要过的就是传记书写的真实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和客观性这一关。鲁迅谈到三国演义 在人物塑造上的得失时说:“欲显刘备 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10这句点评小说人物塑造的话,用 在这里恰好可以给当今传记作者们提个 醒:是人就有长短得失,将传记写成功 劳簿,眼下看来是给传主涂脂抹粉、锦 上添花,从长远看来其实是给自己和传 主双双挖坑。毕竟,谁能保证多少年后 (传主已逝) ,没有“ 另一个鲁迅 ”跳出 来揭露真相?到时候,能在“似伪”“近 妖”的批评处 “点到为止”,也许就该回 家默默烧高香去了。在作家生平的真实 性及作家作品评论的客观性方面,可以 说, 评传做得还是比较好的,既点 明了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的卓越成就, 也指出了何建明早期创作中的一些不足 之处。 至于要做到不致沦为“墓志铭” , 首先需要承认“ 为当代中青年作家写评 传”的价值,其次在评传书写上具有一 定的开放性和前瞻性。 “当代人写当代史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的传统在中国自古有之,不论是孔子作 春秋还是司马迁写史记 ,都是 到当代而止,其中自然也包括为当代人 作传。 何建明评传出版本身就是对 “当代作家不宜作传 ”的否定,进而承认 了“为当代中青年作家写评传” 的价值。 同时,在涉及开放性和前瞻性的问题上, 评传做得也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 末尾几章对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经验和 规律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 报告文学这一“ 边缘” 文体的长远发展。 另外, 评传还指出了何建明近年来 对短篇报告文学创作这一方向的关注: “我们已经注意到何建明近年在报刊上 发表了不少的短篇报告文学,而且他在 多次报告文学创作会上提出了这一方向 性的问题。 ”11 总之,为当代作家作传,不论写 成“功劳簿”还是写成“墓志铭”,归根结 底都是传记作者在为自己和传主双双挖 坑,所以不仅传记作者要自我警醒,传 主也该提高警惕,否则结果很可能就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上帝那句名言: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 尘土。 何建明评传的书写恰可以为 此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三、举足轻重的价值 何建明评传作为一部综合分 析作家生平和创作的评传,有着举足轻 重的价值,不妨从两个方面来谈。 第一是对于作家创作方面的价值。 关于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自古 就是一桩无人能断的公案,一千个读者 才能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一个作家就 能有一千种和批评家的关系,反之亦然。 这对“夙世冤家 ”,有的互翻白眼,有的 互投青眼,有的脸上翻白眼心里暗送青 眼,有的脸上是青眼心里却一个劲儿地 翻白眼;这一刻还在称兄道弟,上演着 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文人佳话;下一刻却 又斗得你死我活,证明着批评祖师曹丕 的那句“文人相轻 ”绝非虚言。不过,伟 大导师马克思说,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 ,在作家和批评家旷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持久的“互掐 ”中,文学的发展才从未止 步。 当然,不是任何作家和批评家的 关系都如此轰轰烈烈,也有波澜不惊型 的,比如,著名评论家贺绍俊就主张 “在文学批评中采用对话的姿态” , “批评 者以平等的方式与批评对象进行交流”, 从而倡导一种“ 建设性的文学批评 ”。 12可以说, 评传所采取的正是这 样一种建设性的批评方式,它的言辞并 不激烈,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作家创作 带来不少的积极意义。 首先是对于何建明本人。一本当 代中青年作家评传的出版,既是对作家 昔日创作成绩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作家 未来创作行为的一种激励,通过点明成 绩指出不足,促使作家在文学创作之路 上不仅走得更远,而且能爬得更高。 其次是对于报告文学创作界。何 建明曾坦言“ 现在报告文学创作队伍严 重青黄不接” ,并存在着“不能深入生活、 不能沉到底采访、不能做出具备高度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深度的思考” 等诸多问题。 13评传 通过对何建明这样一位在报告文学领域 颇有建树的作家的创作理论与创作经验 进行总结,无疑能给新一代甚至老一代 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 示。 另外,甚至对于整个当代文坛, 评传也不无一定的启发意义。 “当很 多作家热衷于描写都市里新贵的优 裕生活、恋爱秘史、 皇家气派 、高档 场所,以至于文学疏离了普通百姓的现 实生活,拉开了文学与生活的距离的时 候”14, 评传 高度肯定了何建明始 终着眼于社会民生的创作方式,无形中 给当代文坛存在的脱离生活的创作倾向 敲响了一个警钟。 第二是对于 读者接受方面的价值。 从现代文艺理论的观点来看,读 者接受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专业批 评家的批评,二是普通读者的阅读。 从批评家角度来看,实战与理论 并重是提高批评水准的有效途径,所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不仅需要时不时地同作家“过过招” ,同 行之间的切磋交流也显得极为重要。 何建明评传作为一部当代中青年作 家评传,在选题、书写等方面均可谓一 个很不错的范本, “无疑有助于推动中国 当代作家研究和批评的发展和深化”。 15 从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可 能看过电影信天游 ,可能看过电视 剧国家行动 ,也可能还知道这些都 是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却未必知道它们 都是一种叫做报告文学的文学作品改编 的。在当今的文学研究领域,如果说当 代文学正滑向边缘化,那么当代报告文 学研究就正滑向边缘化的边缘化,扩大 报告文学这种关注社会现实的纪实类文 学在广大读者之间的知名度,无论是对 于拓展读者的阅读视野还是对报告文学 在未来的存活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对何建明的 研究其实还有着更深刻的社会与文化价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值。正如评传在“ 后记 ”部分所说: “把他作为一个个案,梳理出他发展的 道路,路径的因缘,在总结其成果,归 纳出经验的同时,探讨中国报告文学理 论和创作的规律,甚至从文化学的角度 看,揭示出国家与社会的张力之间,知 识分子的公共作为,不是很有意义的一 件事么?”“我们要探讨的是,作家是怎 样在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内在统一、歌颂 与批判的有机融合、典型细节与多样形 式的和谐一致、主流意识与民间立场的 和谐互容等方面的经验” 。 16 总之, 何建明评传的面世再 次证明了为当代中青年作家作传不仅有 其可能性而且有其必要性。从选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