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_第1页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_第2页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_第3页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_第4页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 摘要:文章明确了建筑给水排水 节能的概念和意义, 介绍了建筑给水排 水节能的主要依据。从建筑给水、排水、 雨水、冷却水、消防给排水、自动控制 和计量等方面, 探讨了节能的主要途径, 试图为建筑给水排水节能建立一套基本 方法的框架, 并讨论了节能与功能、节 水、经济的关系。 中国论文网 /2/view-12867667.htm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节能 Abstract: the article made clear building water saving energ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water the main energy saving basis. From building water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supply, water drainage, rain water, cooling water and fi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utomatic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etc, discusses the main energy saving approaches, for building water saving energy trying to establish a set of basic method framework, and discussed the energy saving and function, water conservation, economic relationship. Keywords: construc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建筑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 要国策。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就是在建 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 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材料和产品,提高系统效率和保温隔热 性能,本文整理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 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 筑物给排水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给水排水系统的能耗。建筑给水排 水的能耗虽然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 不大,但降低其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有利于节约用水、改善设计系 统的效率、保护环境。因此,重视建筑 给水排水节能的途径,对研究建筑节能 将有积极的意义。 1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依据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建设节能建 筑的基本技术依据,是实现建筑节能目 标的基本要求,其中强制性条文规定了 主要节能措施、热工性能指标、能耗指 标限值,考虑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建筑给排水专 业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主要所依据的法规、 规范、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 能源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 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北京地方标准)、 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 (上 海地方标准)、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95、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 2005、 住宅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 DG/TJ08-801-2004(上海地方标准) 、 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 (上海 地方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2- 2002、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 技术规范GB50364-2005、 污水再生 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 2002、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 2002、 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 CECS61-1994、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 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节水 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 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目前涉及建筑给水排水方面的节能标准 并不多,但随着节能要求的提高,建筑 给水排水的节能将逐步得到提高,标准 也将不断完善。 2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主要途径 2.1 给水 合理确定用水量(包括冷水、热 水及其他等用水)的定额。严格执行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 水量定额标准,并非用水量越高越好。 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通过下列 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 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 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 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 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 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 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 优先考虑水池- 水泵- 水箱的供水方式。 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 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 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花管、长流水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小便槽。合理采纳变频调速泵组供水。 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应优先采用变频 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 优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当采 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 应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 限;工作水泵应选用 2 台或 2 台以上, 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 1/2 的流量 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 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当市政条件允许 时,宜采用叠压供水设备。具备条件的, 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 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 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用于建筑物的热 水供应。热水水源的利用可采用太阳能、 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在采用水源 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得对水体和 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如利用地下地温 地源自动供暖制冷系统,就是通过表层 地下水为载体,或将盘管埋在土壤中以 盘管内流动的介质为载体,将这些地温 热源输送到水源热泵进行能量转换,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季输出 45 65 的热水。在太阳能的 利用上,有条件的可采用太阳能蓄热技 术,太阳热水系统的工程参数应结合建 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太阳能热水器 的循环可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循环太阳 能热水器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 能热水器应有温控装置,并应合理控制 和设定热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的 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还应相互结合。 太阳能热水器可作为热水供应的预加热 措施,可设在其他热交换器的前端。热 水系统宜机械循环以满足用水点的节水 要求。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加强余 热的回收和利用(包括工业余热、废热、 烟气余热、蒸凝结水、热风能量的回收 和梯级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城 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气作 热源。可采用专用的蒸气或热水锅炉制 备热源,也可采用燃油、燃气热水机组 制备热源或直接供应生活热水。当地电 力供应较富裕的地区或鼓励夜间使用低 谷电的政策时,可采用电能作为热源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直接制备热水。从技术可靠、经济适用 的角度出发,应合理配置组合各种不同 热源的比例关系。对集中热水系统远距 离的少量供热点可采用局部加热方式; 对不同场所可采用不同的热源形式。热 水供应系统储水温度宜控制在 5560 。应合理确定热水用水量定额、耗水 量、耗热量、供水水温、水质等热水系 统的基本设计参数。热水供应管网宜采 用同程回水的给水方式。当采用电作为 热源时,宜采用储热式电热水器,以降 低耗电功率。热水供应系统宜缩短热水 的给水时间,增加机械循环,并平衡冷 热水的水压。对于适合热电联供技术的 工程,应优先考虑。 2.2 排水和雨水 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的方 式。污废水管道的敷设应就近排放, 并应避免压力提升。中水的利用。 利用空调凝结水排水。蒸汽凝结水的 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和综合利用。 2.3 冷却水和消防给排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 复利用率。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采用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地 下水等作为循环冷却水。合理选择冷却 塔。在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干燥地区, 可通过设计计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进出 水温差,以减少循环水量和循环水泵的 能耗,缩小循环管道的管径。 结语: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需要 加强与运行管理相结合。节能不仅仅停 留在设计阶段,用能系统的维护管理对 节能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节能需要运行 管理单位定期对建筑物用能系统进行维 护、检修、监测、保养及更新置换,及 时清除系统故障,保证用能系统处于节 能状态运行。分级配置给水计量表具, 保证项目投运后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和管 理的需要。日常运行能耗的降低是给排 水节能的重要部分之一。合理安排运行 方式和时间也可节能。如改变洗衣房的 排班时间,利用电费峰谷的差异,节省 电费。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