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 在我们周围,微生物无处不在,目前,我国带菌者有 2 亿多人。现在,全球警惕传染病, 疟疾和血吸虫也正在复苏;脑膜炎、丙肝、结核全球告急,以及爱滋病病毒等等。近三十 年来,随着大量新疗法和新医疗技术的引进,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细菌变异增多、 加快,使得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 院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 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护士是各种操 作的执行者,所以,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一 、概述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受到感染并出现 症状者。 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的感染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直接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 1.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间接感染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的感染 预防措施: 1)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监测、自我防护工作 2)加强医院后勤部门食堂、洗衣房、污物处理、血库及供应室的管理是预防 交叉感染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2.内源性感染 (自身感染) 是指寄居在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的感染。 机体抵抗力低下是自身感染的前提和条件: 常发生在慢性病人、年老体弱、化疗、放疗和非合理使用抗生素病人身上。 预防措施: 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易感人群的机体抵抗力,就能减少自身感染的发生。 3.母婴感染 指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 (三)医院内感染的传染链 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构成。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应该 从感染链中的三个环节入手,既切实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及危害性认识不足 2.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3.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不完善,工作不到位 4.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观念不强 5.经费物质保障与预防感染工作不相适应 (二)客观因素 1.病原体来源广泛,环境污染严重 2.侵入性治疗手段增多 3.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 4.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 5.易感人群增多 6.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 三、医院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建立分级监控体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管理小组 首先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成立三级护理管理体系 其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各部门要定期检查、监督各科室规章制度的 执行情况,全体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参加预防、控 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健全各项制度 1.管理制度 2.监测制度 3.消毒质控标准 (三)医院布局设施合理 (四)人员控制 主要控制感染源和易感人群 (五)合理使用抗生素 1.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 2.严格掌握抗生素联合用药原则 3.严格掌握抗生素预防用药原则 第二节 清洁、消毒和灭菌 一、概念 清洁-是指清除物体表面的一切污秽,如尘埃、油脂、分泌物等。 消毒-是指清除/杀灭物体上除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 二、清洁的方法 三、消毒、灭菌的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原理: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 消毒的目的。 干热法-包括燃烧法和干烤法 分类 湿热法-煮沸法和压力蒸汽灭菌法 干热法和湿热法的主要特点 (见表 42) 方法 见表 4-3 2.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 原理:主要是利用紫外线、臭氧及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 氨基酸、核酸、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 作用:对杆菌杀菌理强,球菌较弱,对霉菌更弱。对生长期细菌敏感,对芽孢敏感性 差。 影响因素:当温度低于 4,湿度超过 50时,杀菌能力减弱。一般室温保持在 10- 25为宜。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日光暴晒法 用于床垫、毛毯、衣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 暴晒 6 小时,并定时翻动。 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见表 4-4 紫外线属电磁波辐射,根据波长可分为波、波、波和真空紫外线,其波长范 围是 200nm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 250nm270nm。 使用方法:临床主要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紫外线灯的光源装置主要是石英低压 汞灯,电流通过时使汞蒸汽辐射出紫外线光波,57 分钟后,使氧气 电离产生臭氧。有 15W、20W、30W、40W 四种功率,近年还有低臭氧紫 外线灯管、高强度紫外线灯等。 电离辐射灭菌法 又称冷消毒、冷灭菌,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如 射线)或电子辐射,穿 透物品,杀死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应用范围:精密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聚乙烯心 瓣膜) 、药物、食品、工业产品、生物医学制品等。但其一次性投资大, 还需配备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微波消毒灭菌 空气净化 1)自然通风 是目前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净化空气的方法 每日通风两次,每次 2030 分钟 2)空气过滤除菌 是医院空气净化措施中采取的现代化 ,即使空气通过空隙小 0.2um 的高效过滤器,利用物理阻留、静电吸附等原理去除介质中的微生物。 适用于无菌护理室、无菌手术室等。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是利用化学消毒剂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1.灭菌的原理 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质变性,酶失去活性,微 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 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2.使用原则 : 根据物品性能及病原微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消毒剂。 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 浸泡前消毒物品须洗净擦干,轴节或套盖打开,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 浸泡中途添加新的待消毒物品,则应重新计算消毒时间。 消毒灭菌后的器械在使用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 消毒液中不能放置可吸附消毒剂的纱布、棉花等,以免降低消毒液的效力。 3.使用方法 浸泡法 擦拭法 喷雾法 熏蒸法(见表 4-6)环氧乙烷气体密封消毒 4.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力 灭菌剂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5.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见表 4-7 (教师给学生演示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和学生回演) 练习题 1属医院感染的是 A入院前感染并发病 B入院前感染而入院后才开始发病 C住院期间感染并发病或出院后才发病 D入院前感染,入院期间未发病,而出院后才发病 E曾住院,但在出院后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感染发病 2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是 A严格执行入院制度和探视制度 B隔离病人 C提高全院医护人员预防知识和隔离消毒技术 D搞好医院内外环境卫生 E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院内感染的调查、管理和预防 3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不包括 A控制感染源 B医院布局设施有利于隔离消毒 C建立健全各项消毒制度 D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E减少传染病人入院 4造成医院感染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对医院感染不重视 B有感染源的存在 C易感人群的存在 D隔离设施不健全 E滥用抗菌素 5. 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杀灭细菌芽胞所需要的压力、温度、时间是 A100kPa、121、30min B120kPa、 125、20min C137kPa、126、25min D137kPa、 115、25min E103kPa、105、20min 6. 患儿王某因确诊百日咳转入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性格群体测试题及答案
- 纺织工程师证书考试知识更新的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考试针对性内容复习与利益总结试题及答案
- 资源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备考环境优化试题及答案
- 海关学校面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全新认知框架
- 评测能力2024西医临床试题及答案
- 执业中药一试题及答案
- 高三文综训练试题及答案
- 我的阿勒泰读书报告
- 肝癌射频消融术
- 2021存款保险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深信服售前初级认证题库1-深信服售前初级考试资源
- 六年级整本书阅读交流课课件汤姆索亚历险记
- 燃气管网新建及改造冬雨季施工措施
- 普外科教学查房案例
- 隐球菌肺炎护理查房
- GH-T 1388-2022 脱水大蒜标准规范
- 筋伤-腕部筋伤(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 imo中的问题定理与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