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旅鼠之谜》教案_第1页
初二语文《旅鼠之谜》教案_第2页
初二语文《旅鼠之谜》教案_第3页
初二语文《旅鼠之谜》教案_第4页
初二语文《旅鼠之谜》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旅鼠之谜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2、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4、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学习重点: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学习: 1、 了解作者: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 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 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 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 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 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 、 南极之梦等 。 2、文体介绍:科学小品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 动、形象地表示出来。 3、朗读课文 完成下列问题 4、给加点字注音: 媲美( )膨胀( )挑衅( )迷惘( )澎湃( )滑稽( ) 歧途( )啮齿( )苔藓( )迁徙( )繁衍( )笃信( ) 5、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 (2)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 )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 ) (4)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 ) (5)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 (6)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 ) (7)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 ) 展示交流 教师点拨: 6、通读课文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7、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8、记下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 )- ( ) 第三部分( )- ( ) 2、作者对旅鼠之谜有几种猜测,请大家速读课文 1827 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 3、这几种猜测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还有什么疑问呢? 声声慢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悦考网 悦考网 【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 2、 3。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 研读 赏析 品悟)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1 课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 约 1151 年),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 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 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 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 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 少年繁华 中经丧乱 晚年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 沉郁凄凉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 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 境气氛及其饱经家破国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 )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 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 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 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 【听读思考】 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二:【解读愁情】 诗三首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羡 xi n 慕:看到别人的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诱惑:吸引,招引。 厌倦: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意继续。 雾霭 i:雾气。 桅 w i 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乐疆:安乐的地方。 收容:收留。 博爱:对人类普遍的爱。 沟壑 h :溪谷,山洞。 二、相关背景: 悦考网 悦考网 1、关于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 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 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 自由 颂(1817)、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 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 12 部叙事长诗,其中 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 高加索的俘虏(1822)、 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 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 (1831) 、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 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 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 象:“ 多余的人” 、 “金钱骑士”、 “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 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 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 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 的开端”。 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 莱蒙托夫 (18141841)俄国诗人。出身贵族,不到 3 岁,母亲去世, 由外祖母抚养成人。蒙托夫自幼性格忧郁、孤僻。1828 年入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开始写 诗。1830 年考入莫斯科大学,中途转至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 年毕业后在骠 骑兵团服役。1835 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和剧本假面舞会 。1837 年 2 月普希 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愤怒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 这首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篇震撼了俄国文坛,奠定了诗人作为普希金继承者的地位,然 而却遭到沙皇反动当局的仇视,莱蒙托夫因此被流放高加索。同年发表波罗金诺 ,歌颂 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英雄气概。经外祖母多方奔走,莱蒙托夫于 1838 年 4 月从流放地返回彼得堡原部队。不久,发表民歌体长诗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 ,赞扬不 畏强暴的精神, 咏怀一诗谴责贵族青年缺乏思想,对生活采取冷漠态度。1839 年发表 歌颂叛逆精神的长诗童僧 。1840 年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问世,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继 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 形象毕巧林。1841 年 2 月回彼得堡休假,完成著名长诗 恶魔 。莱蒙托夫本想趁休假之便设法离开军队,全力投入文学创作,但所得到的是限令 48 小时内离开首都。回高加索后,一些仇恨诗人的彼得堡贵族唆使青年军官马尔蒂诺夫与 莱蒙托夫决斗,结果诗人饮弹身亡,年仅 27 岁。莱蒙托夫的艺术天才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正如高尔基所说:“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尽管如此,他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 贵的诗篇。 狄金森(1830-1886),美国诗人。生于安贺斯特。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足不出户,在家 务劳动之余埋头作诗。她生前只有八首诗公开发表过,其余部分都是她死后三十年内由其 亲人整理并陆续出版。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题材方面多半 是自然、死亡、和永生。 2、相关知识: 关于象征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简而言之,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 ),以表现某种现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被象征的本体)。 通俗一点 说,为了要说乙,因为甲跟乙有联系,所以只说甲不说乙,却让读者通过甲的 形象自己去领会乙,去理解抽象的象征义。就是所谓“托义于物 ”。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 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 为“具体” ,使思想更加 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象征的表现手法多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或着眼于全文的构思,要准确地了解文章的象 征义,就必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并且深入分析文中所描绘的情 景和作者的艺术构思。 狄金森思想及创作特色 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留下诗稿 1775 首。在她生前只有 7 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 发表。在她创作时,华 爱默生所领导的“超验主义”运动在离阿默斯特不远的康科德兴起。 她年轻时曾接触到爱默生的思想,爱默生反对权威、崇尚直觉的观点,使她与正统的宗教 感情发生冲突,处于对宗教的虔诚与怀疑的矛盾之中。她的诗主要写高傲的孤独。对宗教 追求的失望、死的安详等,反映了复杂的心理状态。她的诗稿没有注明创作的日期,在隐 居写诗的 30 年中,诗的风格和题材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她的作品的年代都是编者所加。 据某些研究者估计,在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上半期她写了 800 首诗,她的最佳之作大多出 于这个时期。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 17 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 添 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 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即听来似乎有韵,而实际 上并不严格押相同的韵。形式上这些革新使她的诗避免 19 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诗的风格中甜 腻圆熟的音调,而具有许多现代派诗人所刻意追求的粗糙美。她的诗也摆脱了浪漫主义诗 歌的直抒胸臆或感叹,善于用独特的形象和比喻以表现复杂的内心活动。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可敬的勇者的形 象。通过对船夫在艰苦环境中不断搏击、不断奋斗的生活描绘,反映了诗人为理想敢于向 困难挑战的激情与勇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向往。 帆:这首小诗,平中见奇,借海上的风帆思考人生的道理,表达了诗人渴望在大风大 浪中锻炼成长的强烈愿望。 蓝海:本文含蓄地描述了诗人以陆地自居,通过赞颂蓝海的宽容、慈祥、博爱的伟大 胸怀,抒发了诗人归属于大海的迫切心情。 悦考网 悦考网 二、文章脉络 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全诗分两层。 第一层,勾画了船夫的形象 “在帆影下和暴风雨中渡过一生”,高度赞美了勇敢的船夫,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第二层,表达了诗人的追求。为了自由,为了心中的理想,诗人愿意像大海上的勇敢的船 夫那样搏击。 帆: 全诗三节,分三个部分。 第一节,望帆发问,令人深思。 第二节,以两个否定句回答前一节的问题,更令人思考。 第三节,祈求风暴,帆儿的理想是与狂风激流搏斗,帆所追求的是闯过大浪努力锻炼自己 成长。它的价值要在与风暴的抗争中体现,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理想。 蓝海: 全诗分三部分。 第一层,表明自己的心境。 第二层,赞颂大海的“慈祥”“ 博爱”的伟大胸襟。 第三层,抒发对大海的赞美之情。 三、写作方法 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直抒胸臆,感情强烈。如文中“诱惑的波浪总不停地呼唤你 ”,让我们在亲切的氛围中, 体会到作者对船夫的羡慕,对理想的追求。 运用象征的手法,婉转地将自己的理想寄寓于象征事物中,含蓄而深沉。 诗人在此诗中,保持着他一贯以来的激情,在热情洋溢的诗句中歌唱着自己的理想,流露 出为理想向困难挑战的激情与勇气,令人敬佩。 帆: 托物言志。诗的主要意象是大海中一片小小的白帆。全诗三节,每节四句,前两句定景, 后两句言志。将全诗描绘的画面连贯起来,呈现出诗人借“帆” 表达的人生追求,显示了作 者卓尔不群、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 景物描写与议论思考有机结合。全诗三节,每一节都先描写景物,后议论思考,而且每 一节的思考都是由前面的景物描写自己带出的,二者水到渠成,有机统一。 蓝海: 篇幅短小,内容简单。作者以陆地自居,深情地向大海表白自己要归属于大海的心情。 第一句话就明确表白了自己的心境。 “我的河流”象征着大地全身的血液、全部的情感, “收容” 一词,传达出心情的迫切。第二句话流露出对大海的仰慕, “慈祥”“博爱” 是赞美,也是歌颂。 “我在等待着你的回答呀” 从中读者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到期盼。第三句则表达了一种更 为强烈的要求,并且直接表白要“从污浊的沟壑,把一条条溪流引来 ”,这是洁身自好,自 我升华。以这样的方式投入到大海的怀抱,可见在其心目中,大海是何等的高洁,何等的 伟大!“请你允许”并不就是自卑,而源于对大海的倾慕与尊重。 (2)情感强烈而真挚。所以也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是在向自己的爱人抒发心中最真 实、最纯洁的感情。也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作者对理想的一种追求,希望通过不断改 变自己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不管是哪一种主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通过学 习,能有自己言之成理的独到见解。对诗歌的理解,需要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还需要有 自己的再创造,这样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发挥得最为充分。 四、重难点导析 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关于几个词的象征意义及象征手法的特点。 “暴风雨” 象征恶劣的环境。 “港湾 ”象征着安定的生活。 “帆影 ”象征以大海为背景,船夫的生活环境。 帆: “帆”的主题是个难点。这首诗借帆不愿在平静的港湾“ 享福” ,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 追求。那就是:人生应该经历风雨、见世面,而不应贪图安逸和享受,应该在奋斗中锻炼 成长。 悦考网 悦考网 蓝海: 富有特色的破折号。 第一个在声音的延大时,我们能体会到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的心态。第二个包含焦急的等 待。第三、四个在声音的延长中流露着深情的赞美。后面三个表现了那种焦急的等待一阵 强似一阵将感情推向高峰。 【练习解答】 一、这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此题答案不求一致,但是这个过程必须完成,才能帮助我们 学到读诗的相关技巧。 第一首,表达了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拼搏,渴望新生活。 第二首,表达作者满怀信心,渴望在奋斗中有所作为,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三首:作者以陆地自居,深情地表明自己要归属大海的迫切心情。 二、象征手法在诗歌中使用比较频繁,这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学习过程中要明确这一点。 “大海 ”象征着生活的环境。 “孤帆 ”象征人生的选择和理想的追求。 “暴风雨” 象征恶劣的环境。 三、1.因为大海的勇敢的船夫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2.因为帆儿不满于暂时的宁静,敢于与风暴抗争。 3.大海的魅力是慈祥、博爱。因为作者愿意投身于大海的怀抱,倾注对大海的羡慕之情, 不断的改变自己和提升自己。 四、略 五、略 【类文品读】 风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云裳( ) 闪烁( ) 2.诗的题目为风暴 ,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 摹“风暴” 的。 3.涛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少女的?着力刻画了她怎样的形象? 4.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5.诗中“风暴” 和 “少女”各象征着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略 2.抓住了风景中三个典型形象:在幽暗时和岸石游戏、澎湃、轰响的海 水; 紫红的闪电; 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3.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方面来描写的,着力刻 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 4.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 5.“ 风 暴”象征革命浪潮, “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 扬之惰。) 悦考网 悦考网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普希金, 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是 国诗人、作家。狄金森是 国著名诗人。 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 ,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我/ 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 船夫 B、我/厌倦/这土地了,渴求/ 另一种/自然 C、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