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试卷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试卷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试卷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试卷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27 分) 1、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 (3 分) 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请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2 分) A、屋舍(sh) 画舫(fng) 诘(ji)问 箱箧(qi) B、瞥(pi)见 转弯抹(m)角 阻遏() 垂髫(to) C、颤(chn)巍巍 阌(wn)乡 拂(f)晓 脂(zh)粉 D、蹿(cun) 粗拙(zhu) 提(d)防 竹篙(go) 3、请选出字形有误的一组词语( ) (2 分) A、蜿蜒 荻港 疟疾 名副其实 B、赃物 杀戳 晨曦 张皇失措 C、荒谬 渴慕 泅水 眼花缭乱 D、瓦砾 歼灭 溃退 锐不可当 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B、李东真是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C、发令枪响后,刘翔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B、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C、李强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 83 岁,精神尚佳。 D、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6、 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 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个部分。 B、 芦花荡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 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7、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6 分) (1)1972 年,一个摄影记者在越战中拍下了一幅著名的照片:一个越南小女孩满身火 光,神情恐怖地从一幢建筑物中冲出来。后来,这位小女孩在医院动了 17 次手术来修 补面积达一半身体的一级烧伤。假如你是长大成人了的小女孩,你想对人们说点什么? (3 分) _ (2)古今中外有关战争的诗歌数不胜数,请写出有关战争的诗歌、名言、成语各一则。 (3 分) 诗歌:_ 名言: _ 成语: _ 语文试卷 3 / 9 8、古诗词默写(8 分) 1、常恐秋节至, 。 2、 ,波撼岳阳城。 3、 ?烟波江上使人愁。 4、树树皆秋色, 。 5、 ,平海夕漫漫。 6、乡泪客中尽, 。 7、会当凌绝顶, 。 8、夜久语声绝, 。 二、阅读(43 分) (一)古诗赏析。 (6 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 (2 分) A. 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 颔联写望中所感,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 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 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10、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2 分) _ 11、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_ (二)文言文阅读 (13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寻病终 寻向所志 D. 诣太守,说如此 不亦说乎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 分) 、便要还家_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 1 2 、阡陌交通_ 、欣然规往_ 3 4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 语文试卷 5 / 9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理解文章内容,并填空。 (3 分) 本文以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美好社会理想的世外桃源。 “_”一句表现出村人热情好客。从文中 “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 生活。 (三)阅读下面选文。(7 分) 最佳用脑时间 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时间里,大脑接 受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充分利用这段时 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 ,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阳光最好。但是,实际上, “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 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于夜间挥笔。鲁迅先生 白天会客、看报纸,到了晚上就开始写作,常常写到第二天的一两点钟。法国著名作 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晚饭就睡觉,而在午夜起床开始 创作。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将书的名字取为灯下 集 月下集 书海夜航 燕山夜话等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 和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 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 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 效果也是不同的。 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率比较好。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 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学习的材料干扰了。 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去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 我们懂得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去更好地学习和创造,以求在单位 时间内作出较好的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适于长期的夜间用脑,但偶尔在情 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间断地干几次,还是可以的。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所谓“用脑时间”问题,从广义上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 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 以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 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才成功的一个 重要因素。 16、从全文来看,人生最佳用脑时间是什么时候?(2 分) _ 17、第 2 自然段中列举的书名灯下集 月下集 书海夜航 燕山夜话说明了什 么?(2 分) _ 1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一天里早晨的时光最好。 B、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大脑在白天的清晨思维效率较高。 C、懂得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创造。 D、中老年人长期夜间用脑问题不大。 、 (四)阅读下面选文。 (17 分) 最后的麦穗 在我的案头,有一束金黄的麦穗。这是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种下的,还来不及收 获,他就走了。当年,我们把它当成父亲未竟的事业,把最壮实的穗子剪下来,精心 整理。我们在做这件事时,就像有的人整理先人的遗著一样,庄重而严谨。虽然我们 没有把这事业继承下去的意思,但我们很看重它。 时至今日,这麦穗依旧金黄,依旧有鲜活的生命。如果种在地里,依旧会长出青 翠的春天,长出一幅稻麦千重浪的丰收画卷。 语文试卷 7 / 9 父亲是个农民,一生都在侍弄庄稼。直到 80 岁那年,因为耗尽了体力,下不了田, 也扶不起犁了,才放下了牛鞭。秋天了,他耗尽最后的力气,把门前的一块空地用锄 头翻了,种上麦子。他说,人活着,春光秋阳,都是有限的,不可耽搁。冬天,看着 自己种的麦子出土、长叶。为了让麦苗过冬,又用浮土掩盖。开春后,麦苗破土,伸 茎长叶,抽穗扬花,结实灌浆,父亲的身子却一天天衰弱了。他出不了门,就蹲在门 前的麦地里,看着自己最后一季麦子说,我 13 岁下地掌犁,春种水稻秋种麦,我这辈 子,一共种了 65 季水稻,麦子算上这一季的活,是 68 季了。父亲说这些时,就像仕 途得意的人,讲自己当了几届市长,当了几届总统一样自豪。虽然父亲说得安详,没 有一点骄矜于人的意思。但那自得的情怀是一样的。 回顾这几十季稻麦,有过丰收,也有过欠收甚至绝收,那是因为不得天时、地利 和人和的失误造成的。尽管汗水是一样的付出,日子是一样的流走,如果不得天时、 地利、人和,也是不与收获结缘的呀。父亲说这些时,像是在做自我鉴定时总结人生 经验。 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像有预感似的,抚着脚边的麦穗说:“看来,我是等不到 这一季麦子成熟了,到时由你们收获吧。 ” 一个人能种多少季稻子,多少季麦子,都有个定数,想多一季也不行。就像做官, 任期一到,就得走人。果然,在麦子泛黄的时节,父亲就悄悄走了。在那些悲痛的日 子里,看着那片麦地,我就想起了父亲的一生。我细心地剪下一束麦穗,那带着阳光 气味,带着父亲的汗水和寄托的麦穗啊,是父亲的遗存。 父亲是个农民,对于自己的农事,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 未有过片刻的懈怠。那种勤勉一贯的精神,总是在鞭策和激励着我,也让我追忆缅怀, 铭记永远。 19、请说说本文以 “最后的麦穗”为题有何作用?(4 分) _ 20、文章中作者主要歌颂了父亲什么特点?通过什么内容表现的?(5 分) _ 21、父亲是个 80 岁的老人,却清楚的记得自己一生共种了 65 季稻子和 68 季麦子。这 是为什么?(4 分) _ 22、为什么“父亲说这些时,就像仕途得意的人,讲自己当了几届市长,当了几届总 统一样自豪”?(4 分) _ 三、作文(50 分)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