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教育十一五规划_第1页
会昌县教育十一五规划_第2页
会昌县教育十一五规划_第3页
会昌县教育十一五规划_第4页
会昌县教育十一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昌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 2009-12-01 14:37:44 一、总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 作的决定(国发200319 号),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办 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根据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 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赣市府发200318 号)和中共会昌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会发200539 号)等文件精 神,特制定 20062010 年会昌县教育发展规划。 二、“十一五”教育发展形势 (一)发展基础 “九五”以来,我县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各部门抢抓 机遇,采取措施,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如期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各类 教育协调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高中教育加快发 展,教育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为“十一五”会昌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面临的挑战 与先进县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我县教育还有 较大差距。一是“两基”工作虽然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但“两基”基础仍然 很薄弱,水平较低。二是随着学龄人口高峰期的到来、实施小学“五改六”和 高中教育的发展,校舍紧缺、成班率高的矛盾还很突出。三是教师数量不足、 素质偏低,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四是现代技术教育发展缓慢,推进素质 教育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五是教育快速发展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 “十一五”会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 (三)发展机遇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教育工作高 度重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随着国家财力的进一步增长,对农 村教育的投入还会增加。税费改革后,教育的政府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以政 府为主体的投入体制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确立,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一 些突出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为“十一五”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 遇。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的会昌、生态的会昌、 和谐平安小康的会昌”的重大任务,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努力开创我县教育 工作新局面。 三、规划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和国家教育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各类教育健康、 快速、均衡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会昌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以人为本、 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原则,努力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发展目标 -全面提升“普九”水平。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保持在 100%、9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 95%以上,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达到 100%,初中达到 98%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1%以下,力争在 2010 年实现 “双高普九”目标。 -加快高中教育发展。到 2010 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70%,高中在 校生人数达到 1.5 万人以上。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2010 年职业学校学生达到 3000 人, 公民职业教育年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人数分别达到 4000 人和 3000 人以 上。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2007 年,全县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 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 80%。 -加大危房改造和新增校舍建设力度。完善、更新教育设备设施,改 善师生住宿条件,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省规定要求。 -加快信息化进程。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带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需要。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到 2010 年,我县教育总体水平进入全市中等行 列。 四、规划建设重点项目 (一)总体布局 预计到 2010 年,全县中小学生将达到 12.9 万人(其中小学生 8 万人、 初中生 3.4 万人、高中生 1.5 万人),比现在增加 4.2 万人左右。因此,增加 和优化教育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是“十一五” 期间我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据测算,需新增校舍 28 万平方米,投资约 1.58 亿元;中小学装备计算机、校园网、远程教育设施及补充实验设备需投资 2700 万元;到 2010 年全县教职工将达 6000 人。 (二)规划重点 1、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 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 的原则,合理增加城区学校网点数量,扩大乡镇中心小学办学规模,提倡办片 区重点初中和片完小,合理撤并初小、教学点,积极创办寄宿制小学。到 2010 年,全县中小学校数量减少 10%,由现在的 281 所调整为 260 所左右,城乡学 生普遍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实施“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 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到 2007 年,彻底消除中小学一类危房。“十一五” 期间,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五改六”和网点布局调整,以消除二、三 类危房和建设一批寄宿制小学为主,初中以学校改、扩建为主,同时把中小学 改水、改厕列入危房改造内容。到 2010 年,全县小学、初中、高中生均校园面 积分别达到 22 平方米、25 平方米、30 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 4.1 平 方米、5.7 平方米、10 平方米,中小学班平人数基本符合省定要求。 3、实施“新会昌中学建设工程” 积极争资争项,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向农发行贷款、变现资产、争取国 债资金、社会融资等办法筹足首期建设资金。鼓励社会力量采取个人投资、合 资、股份等形式承办新会昌中学的后勤服务项目和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切实 加强对建设征地、项目招投标、建设施工、质量监管等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 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力争在 2008 年 8 月首期工程如期交付使用。 4、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按照“先县城后农村,先初中后小学”原则,分区域、分层次装备中小 学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到 2010 年,全县村完小以上学校装备计算机和开设信息 技术必修课,80%左右的中小学能上网。 5、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的继续教育。逐步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 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业务培训上来。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 的原则,制定教师培训规划,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 制定和实施“名师名校长计划”,建设一支以领军人才为骨干的校长队伍。加 快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现有的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 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实行“政府津贴制”。 6、实施“示范校建设工程” 加大资金投入,创建一批示范校。2010 年前,把会昌中学、实验学校、 职校、私立英才学校建成省级示范学校,把二中、希望小学、会昌小学、会昌 幼儿园建成市级示范学校,把周田、西江、筠门岭、麻州、文武坝、庄口、珠 兰、小密等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建成县级示范学校。示范学校各项指标达 到上级的评估标准,成为全县中小学校的龙头,带动全县教育的发展。 (三)项目实施 1、学生规模预测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目标 年份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年 2010年 小学生 (万人) 5.5901 7 7.8 8 8 8 初中生 (万人) 2.1886 1.9 1.7 1.9 2.7 3.4 高中生 (万人) 0.5579 0.8 1.1 1.3 1.4 1.5 需要教职 工(人) 4090(实有 3577) 4500 5000 5300 5800 6000 小学达专 科以上 (%) 33.1 35 38 40 42 45 初中达本 科以上 (%) 13.3 18 21 30 31 35 高中达研究 究生以上 (%) 0 1 2 5 5.5 6 2、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示范校达标分年度实施目标 2006 年,撤并 5 年村小、教学点,7 所完小高年级实行寄宿制,11 月底 前完成新会昌中学征地、拆迁、规划等工作。 2007 年,撤并 5 所村小、教学点,10 所完小高年级实行寄宿制,中村中 心小学、麻州中心小学、庄口初中达到县级示范校标准,会昌小学达到市级示 范校标准,择址新建县职业学校,文武坝地属县城规划区内的中小学校划为县 直学校。 2008 年,20 所完小高年级实行寄宿制,搬迁会昌中学,创办 2 所九年一 贯制学校。撤并凤凰岽初中,西江中学、麻州初中、小密初中、文武坝中心小 学、庄口中心小学达到县级示范标准,职校、实验学校达到省级示范校标准。 2009 年,撤并 5 所初小、教学点,25 所小学高年级实行寄宿制,引进社 会资金在县城举办 1 所中学,二中、希望小学、会昌幼儿园、私立英才学校达 到市级示范校标准,文武坝初中、西江中心小学、周田中心小学、筠门岭中心 小学达到县级示范校标准,会昌中学达到省级示范校标准。 2010 年,撤并 5 所初小、教学点,35 所村完小高年级实行寄宿制,周田 中学、筠门岭实中达到县级示范校标准。 3、中小学基本建设分年度实施目标(见附件 1、2、3) 4、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分年度实施目标(见附件 4)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 认真落实上级政府关于教育投入的有关政策,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正 常性支出纳入财政预算,按规定落实学校公用经费,依法确保政府对教育的投 入达到“三个增长”,县财政中教育事业经费的支出比例平均每年提高 12 个百 分点以上。努力争取国家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转移支付、寄宿制学校改造、农 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省级教育费附加资助高中建设、高中扩招、职业学校 专项建设规划项目。足额征收各种教育税费,并全部用于教育。积极鼓励和引 导社会资本以独资、租赁、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办学。每年通过 以上渠道筹措资金 1500 万元,用于中小学改建新建校舍、改水改厕和信息技术 教育装备等基本建设。 (二)加强宣传,尊师重教 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辟专栏、 专版、专题,广泛开展教育法规、教育先进事迹、科技致富典型等宣传。在教 师节期间,要开展“表彰、座谈、走访”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 转变广大干部群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供子女读书尤其是读高中考大学的积 极性。县教文局、乡(镇)政府要密切配合,每年组织开展 12 次慰问高中学 子活动,给他们送温暖,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各学校要积极开好家 长会或举办家长培训班,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 (三)深化改革,增强活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在分配上向作出贡献的优秀 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 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给予大力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将社会力 量办学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依法加强指导、管理和监督,确保社会力量办 学健康发展;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按 省定标准核定教职工编制,制定和落实师资培训计划,努力引进“高学历、高 职称、高素质”人才,造就一支数量足够、学历合格、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 中小学师资队伍;加快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改革,县政府成立教育督导团, 对乡村两级办学责任落实及教育部门办学行为、过程和质量每年进行 12 次全 面督导评估。 (四)关爱“留守孩”,救助贫困生 加大对贫困生救助力度。要继续筹措资金扩大县教育基金规模,严格按 章办事,救助贫困大学生按时就学;各乡(镇)要在已有助学办法的基础上, 加大筹资力度,设立教育基金,奖励和补助贫困生;积极开展“一帮一”结对 帮扶活动,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定点资助一个乡(镇)或一个学校 的贫困生,保险公司要开展对特困生赠送“学生平安保险”活动;切实做好义 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救助工作,确保救助资金专款专用和困难家庭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全面 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 “留守孩”教育管理体系,使“留守孩”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五)依法治教,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