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发展史_第1页
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发展史_第2页
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发展史_第3页
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发展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发展史 作者: 郝煜(作者: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 2001(7)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食品工业标准化经历了初级阶段、发展阶段、调整阶段和巩固阶段,到 90 年代 后期,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食品工业标准化体系。 一、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初级阶段 5070 年代是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的初级阶段。 50 年代初期,我国食品工业只有碾米、面粉、制糖、制茶、榨油、罐头、糖果、饼干、酿酒、调味 品、清凉饮料、肉禽制品等加工制造业。近 2000 家食品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几百家,大部分都沿 袭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由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国家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者没有形成“标准化”这 一概念。1950 年国家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加工定货,全国粮食加工会议拟定了“八一粉”、 “九二米” 质量标 准方案。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 ,国营食品工业企业学习前苏联经验,开始强化技术管理、 制定工艺规程和卫生制度。有的行业如制糖、酿酒、罐头等,对少数产品制定了产品标准,按标准组织生 产,按标准检验产品。从此“标准化 ”这个概念步入食品工业某些具有规模的行业。1958 年以后,由于左倾 错误的影响,全国标准化工作受到严重挫折,刚刚起步的食品工业标准化雏形被冲击。 1962 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央强调产品质量,标准化工作得到恢复和加强。1963 年国务院制定了 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二年标准化发展规划 ,在全国着手组建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并指定一批标准化 归口单位,负责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当时的食品工业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部、商业部、农 业部、农垦部、外贸部和供销合作总社等系统。这一时期轻工业部发布了 13 项乳和乳制品、8 项蛋制品、 3 项食盐部颁标准。发展较快、具有规模、生产水平较高的行业是罐头工业。轻工业部为了适应出口需要, 率先在罐头行业强化标准化管理工作,1964 年制定、发布了 153 项主要罐头品种的部颁产品标准,并制 定了相应的工艺操作要点、检测方法和罐头工厂卫生制度。1976 年又制定、发布了 42 项罐头品种部颁标 准,一些省、市也组织企业制定了罐头品种企业标准。1977 年由卫生部提出并组织制定、国家标准总局 批准发布了包括粮食、肉禽蛋、水产食品、饮料、酒、食品添加剂等 54 项食品卫生国家标准。1978 年由 商业部提出并组织制定、国家标准总局批准发布了稻谷、小麦、大豆、玉米、大米、小麦粉、花生果、花 生仁、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精炼菜籽油等 12 项国家标准。同年商业部、卫生部、轻工业部和供销 合作总社联合制定、发布了酱油、食醋、豆酱、面酱等 4 类食品的部颁质量标准、检验方法、质量管理规 定和卫生管理规定。 二、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发展阶段 80 年代是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发展阶段。 11980 年 10 月国家标准总局批准成立了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1) ,委员会成员由 轻工业部、商业部、化工部、卫生部等部门选派专家组成,秘书处设在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委员 会的工作任务是全面规划制、修订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制、修订 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审查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草案,并提出审查结论。 21979 年 3 月国家标准总局召开了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制定了“加强管理,切实整顿,打好基础, 积极发展”的工作方针。同年 7 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 。 条例的颁布促 进食品工业标准化进入发展时期。 自 1980 年至 1989 年先后经国家标准总局、国家标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批准发布的食品国 家标准共 725 项,包括食品加工产品及农副产品标准、食品工业基础及相关标准、食品检验方法标准、食 品及加工产品卫生标准、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准。 这一时期农牧渔业部发布了 9 项部颁食品标准,轻工业部发布了 15 项部颁食品标准,商业部发布了 245 项部颁和专业食品标准。 31982 年 11 月 19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5 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结束了 30 年来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工作无法可依的状况。 食品卫生法规定: 食品卫生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者批准颁布。 41985 年 11 月 15 日国家标准局国标发1985655 号文批准成立了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4)。 委员会的宗旨是:全面规划食品工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工业各类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食品工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食品生产者的合法 权益。 51988 年 12 月 29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 准化法 ,自 1989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标准化法有三方面法律规定对食品工业标准化工作起到积极推 动作用。一是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有些食品产品标准,一时难 以制定国家标准,但又需要在食品行业作出统一规定,利用行业标准这种形式,对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 场行为都有重要作用。二是标准分为二类,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有些食 品产品具有自身特色,非安全性指标不宜严格限制,制定推荐性标准让企业自愿采用,有利于发展市场经 济。三是确定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制定标准、审查标准草案各个程序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发挥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专家作用,有利于统一协调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展规划。 三、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清理整顿阶段 90 年代初期是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清理整顿,亦即调整阶段。 1990 年 5 月 15 日18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在北京召开全国贯彻标准化法工作会议。会议的宗旨 是依照标准化法及其配套的法规,动员和部署清理整顿现行标准,使标准化工作纳入依法管理轨道。 会议提出了新时期贯彻标准化法的方针,即:理顺关系、提高水平、改善结构、促进实施、加强监督。 国家技术监督局要求各部门、各行业用 3 年时间,完成现行各级标准的清理整顿。 1993 年 10 月 20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公布了清理整顿后列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食品标准共 232 项。清理整顿后有 108 项原食品国家标准调整为行业标准;商业部批准、发布的 198 项原强制性食品 部颁标准、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全部调整为推荐性食品行业标准;轻工业部批准、发布的 174 项原强制 性食品部颁标准、专业标准、行业标准,调整为 23 项强制性行业标准、151 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四、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巩固充实阶段 90 年代中、后期(19941999)是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巩固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修订“标龄” 较长、水平较低的标准,制定市场经济急需的产品标准。卫生部门修订了 140 项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标准。食品添加剂有关主管部门修订了 2 项食品添加剂标准。一 些重要的食品标准如软饮料的分类 、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婴幼儿食品系列标准、乳和乳制品系列标 准、婴幼儿食品检验方法标准、茶叶检验方法标准、冷冻饮品系列标准、方便面标准、白砂糖标准、食用 盐标准等都得到修订。制定、发布了一批重要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管理标准,如保健(功能)食品通 用标准 、 饮料酒的分类 、 生猪屠宰操作规程 、 畜肉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 、 解冻分割牛肉 、 瓶 装饮用纯净水 、 橙、柑、桔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 。 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经历四个阶段,到 1999 年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配套性较强、基 本完整的食品工业标准化体系。截至 2000 年 12 月底发布食品国家标准 1035 项,行业标准 1089 项。按标 准的类别划分:食品加工产品标准 509 项(国家标准 133 项,行业标准 376 项) ;食品工业基础标准及相 关标准 116 项(国家标准 69 项,行业标准 47 项) ;食品检验方法标准 1060 项(国家标准 479 项,行业标 准 581 项) ;食品及加工产品卫生标准 164 项(国家标准) ;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标准 54 项(国家标准) ; 食品添加剂标准 221 项(国家标准 136 项,行业标准 85 项) 。食品工业标准化体系表共划分为 19 个专业, 其中的谷物食品、食用油脂、屠宰及肉禽制品、水产食品、罐头食品、食糖、焙烤食品、糖果、调味品、 乳及乳制品、果蔬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品添加剂、蛋制品、发酵制品、饮料酒、软饮料及冷冻饮品、 茶叶等 18 类专业的主要品种都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执行合法备案的 企业标准。 五、采用国际标准概况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制定的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一部分注重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主要 采标对象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农产食品标准(ISOTC34) 、国际食品法规委员会(CAC)标准、欧 洲经济共同体(EEC)标准、美国食用化学品法典(FCC) 、日本工业标准(JIS) 、美国谷物化学协会 (AACC )标准、美国精油协会(EOA)标准、苏联国家标准()等。在现行 140 项食品加工产品 标准(国家标准)中,等同、等效或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有 24 项,占 17;现行 61 项食品工业基础 及相关标准(国家标准)中,有 4 项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占 6.5;现行 475 项食品检验方法标准(国 家标准)中,有 63 项等同、等效或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占 13.3;现行 133 项食品添 加剂标准(国家标准)中,等效或非等效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有 29 项,占 21.8。现行食品行业标准中 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只有 23 项(食品加工产品标准 4 项、食品工业基础标准 2 项、食 品检验方法标准 1 项、食品添加剂标准 16 项) 。 1992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 准。这个体系对标准化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标准本身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规范,而是扩展到管理领域, 为企业实现有序、有效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指导和方法,为贸易中的供需双方建立信任、实施质量保证提供 了通用的质量体系规范。90 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行 ISO9000 系列体系认证工作,到 1999 年我国近 6 万家 食品企业中,获得 ISO 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得到国家承认的有 320 家,约占 0.53。 六、食品标准的两套体系 80 年代和 90 年代由于体制原因食品标准形成两套体系食品标准体系和食品卫生标准体系,同类 食品的产品标准,既有食品标准又有食品卫生标准的重复标准约有 50 项。两套标准中指标有差异、互不 协调,给监督检查和企业执行标准造成困难。众多食品企业呼吁,食品标准两套体系亟待统一。 七、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成绩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985 年 11 月成立。经过 17 年艰苦努力,促使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 有了重大改变。到 90 年代中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标准化体系,技术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1.实现了统一协调计划,集中审查标准草案。 技术委员会成立后,经过协商实现了统一协调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协调的计划,有关部门按分 管的行业范围分别制、修订食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标准草案由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集中审查 (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准除外) 。 2.标准水平有显著提高。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初期在原部颁罐头标准基础上制定的 112 项罐头系列产品标准,改进了六七十 年代对微生物要求的不合理指标,按商业无菌考核产品,已与国际标准接轨。其他食品标准,如啤酒、食 用酒精、茶叶、99味精、碳酸饮料、婴幼儿系列食品等产品标准,均已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外先进水平, 有的超过国际水平。 3.组织制定了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有重要意义的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和特殊营养食品标签 。随后 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制定了饮料酒标签标准 。 4.为提高食品企业的现代化总体水平,推行良好加工规范,组织制定了罐头厂、白酒厂、啤酒厂、糕 点厂、食醋厂、酱油厂、蜜饯厂、食用植物油厂、乳品厂、肉类加工厂、面粉厂、饮料厂等 12 种类型的 食品企业卫生规范。 5.开展了食品通用理化试验方法调研工作,组织制定了 9 项食品通用理化试验方法。技术委员会组织 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分别制定了食品中氯 化钠、总酸、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等 6 个方法标准,1990 年和 1993 年相继发布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随后组织中国农垦北方食品监测中心制定食品中葡萄糖、蔗糖、淀粉测定方法,1996 年发布为推荐性国 家标准。 6.完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饮料分析技术攻关项目橙、柑、桔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 。 自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