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美丽乡村建设_第1页
000美丽乡村建设_第2页
000美丽乡村建设_第3页
000美丽乡村建设_第4页
000美丽乡村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在线 01 月 15 日讯 13 日,湖州安吉县在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正式提 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即用 10 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使之 成为继“中国竹乡”、首个“ 全国生态县” 之后的第三张国家级名片。 按照这一计划,安吉县将建设“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的新农村,打 造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社区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 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实施“环境提升” 、 “产业提升”、“ 素质提升”、“服务提 升”四大工程。 据介绍,安吉县已拟定近期(2008 年2009 年) 、中期(2010 年2012 年)、远期(2013 年 2017 年) 的工作目标。 在 2008 年至 2009 年:重点完成递铺皈山孝丰报福章村、递铺山川天荒坪 上墅示范带和环灵峰山休闲产业带的建设,以及配套的示范带连接工程的建设,总体完成 50 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创建,初步打响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品牌。 2010 年至 2012 年:完成杭垓、高禹良朋鄣吴沿线和溪龙梅溪昆铜沿线建设,以 及配套的连接工程的建设,总体完成 70 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创建,基本完成 “中国美丽乡村” 的建设目标。 2013 年至 2017 年:全面完成全县剩余村的创建和配套连接工程的建设,最终 实现安吉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特色在发展中更亮 乡村建设是很多国家关注的话题。在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让九亿农民对他们的生活充满 更多的期待。当很多乡村还在为经济发展而不得不付出环境代价时,安吉,曾经的浙江省 贫困县,已经从生态立县与工业富县的博弈中做出抉择,正在通过以“村村优美、家家创 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从经营资源向经营品牌的自我超 越。新农村建设中的安吉实践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期对话邀请了北京大学中国 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博士,听听他对于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其它 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建言。 主持人:人们往往容易把山区县与偏僻、闭塞、贫困等状态联系在一起,而在安吉这 个典型的山区县,您的切身感受如何? 彭真怀:我最早关注安吉是因得知有大熊猫要移居到安吉的消息。我当时就想,一个 熊猫“移民“的地方环境肯定很好。来到安吉,我们乘车行驶在公路上,就犹如穿行在一 条如诗如画的长廊中,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在安吉,我们感受到每一个小村子都有自己特别的韵味。2008 年初,安吉县委、县政 府决定实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县、乡、村立即联动起来。除了 32 个重点行政村以外, 自主申报的行政村还有 79 个。安吉县委书记唐中祥告诉我们,全县 187 个行政村就是 187 幅风景画,他设想用 10 年时间,把这 187 幅风景画连点成片,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生活 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大乡村。 主持人:安吉曾经是浙江省 25 个贫困县之一,而县里却选择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在经济增长指标考核没有根本改变的大环境下,作出这样的决策有可能会牺牲暂时的发展 速度,有可能减少财政收入,有可能拉大与周边县区的差距,因此,很多人都在关注,安 吉的美丽乡村建设能否实现富民强县? 彭真怀:安吉之所以选择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是基于挫折之后的深刻反思。上个世 纪 80 年代,安吉也曾走工业强县之路,引进了造纸、化工、印染等资源消耗型或环境污染 型产业。尽管一度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 染治理的重点区域。由此,安吉人终于认识到发展必须顺势而为,从生态立县与工业富县 的博弈中作出了抉择,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基、强县之本。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取向是立足于特色基础,依托于特色优势,取胜于特色发展,保 证支柱产业符合生态要求。安吉境内有山林 198 万亩,其中竹林 100 万亩,立竹量 1.45 亿 株,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乡看安吉”之说。安吉发挥了 4000 家 农村家庭工业、20 个家庭工业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形成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的块状产业布局。2007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12.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 财政收入 11.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5%。依托资源优势,安吉竹制品加工从根到叶形成 了完整的产业链,开发了竹地板、竹工艺品、竹叶生物品、竹炭等 7 大系列近 6000 个产品, 书写出以全国 1%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 20%竹产值的奇迹。 在安吉,我们感到一股全民创业的热浪扑面而来。有 136 家企业与 125 个行政村结对 互助,随处可见百姓创家业、企业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的红火场面。一批种养能人、企业 管理者、产业经纪人和乡土技术人才,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和宜旅则旅的原则,孵化 了 30 个工业经济强村、20 个农业特色强村和 10 个休闲旅游强村。2007 年,全县农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9196 元,比上年增长 14.5%,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 主持人:您在调研报告中提到,美丽乡村建设使安吉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这 种差异化发展体现在哪些地方? 彭真怀:站在生态立县的战略高度,美丽乡村成为统领安吉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并 由此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他们用生态的理念,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用生态的方式, 谋划休闲旅游先行区;用生态的思维,设计城乡建设示范区;用生态的意识,培育新的创 业基地。 “大竹海”是安吉的资源优势,而这个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其他很多地方是不具备 的。这里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在长三角工业发达地区可以说已经非常罕见了,长三角是一 个发达的象征,而安吉人则自豪地说:“我这里就是大乡村。”这种差异化思路让安吉活 了。在安吉,我们发现每一个村庄都有浓郁的乡土文化色彩,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底蕴深厚 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以黄浦江之源为纽带,生态安吉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超乎 寻常的吸引力,被列为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参与调研的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教授说,当一 些地方把生态文明仅仅看作一项硬性任务的时候,安吉已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自觉探 索,做好了经营村庄、经营农户这篇大文章。 根据 2006 年浙江省“民俗民间文化遗产”普查结果,安吉共有各类民俗民间文化样式 119 项,约占整个湖州市的 1/2。首批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28 项,数量和质量名 列湖州市前列。安吉正是以创建优美乡镇、精品生态村为具体抓手,融合竹文化、茶文化, 打造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不求最大,但求最特色;不求最富,但求最和谐”, 作为首个“国家生态县”,安吉已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主持人:您一直强调安吉是个美丽的大乡村,那么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安吉实践,您认 为其有哪些对全国有积极借鉴意义的创新成果? 彭真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提出以新的理念 和思路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这项战略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工作在基层,最广泛最深厚 的基础也在基层,需要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构建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方面作出了新尝试,在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形 成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制度安排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首先,安吉把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立体规划体系,不仅委托浙江 大学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而且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乡镇和行政村,也都有一脉相承的布局 规划,各职能部门还有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实现了规划全覆盖。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做 法,在起点上就保证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保证了领导班子能够做 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尤其值得借鉴的是,安吉在规划中引入生态文明的 理念,按生态规律行事,顾及生态、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既不愧对先人,又能造福后代。 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杜绝“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 新农村建设涉及 20 多个部门,“九龙治水”必然造成财力、物力分散,权力寻租机会 增多,因此迫切需要整合部门利益,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为了把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 安吉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靠前指挥,有效梳理各 部门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握指成拳,步调一致。这种全县一盘棋的总体战意识,有利 于集中力量抓好沿路、沿线、沿河地带的生态建设,有利于提升精品示范村和核心示范区 的质量水平,客观上扩大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和影响力。 新农村建设要落实在经济发展上,就必须立足资源条件、环境优势和人文特色,把特 色放大,让特色形成竞争优势。但一些资源富集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依靠高投入、高 消耗和高污染支持经济增长,谋一时而不谋万世,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安吉实践的 重要经验在于,从确立生态立县战略那一天起,就坚定信念,发挥生态优势,谋划布局合 理、优势突出、市场广阔的生态产业新格局。 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农民心中一杆秤。一些地方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立竿 见影,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引起农民的反 感。安吉实践的重要经验在于,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 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自我管理,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农民看到了 实实在在的成效,就有了自觉自愿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从 2600 多份调查问卷的结 果分析,全县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度为 87%,满意率和支持率为 99%。正是有了农民 真心实意的拥护,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 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才会继“中国竹乡”、“国家生态县”之后,成为安吉的第 三张国家级名片。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意义 中国农民的世代追求 2008 年 10 月 24 日至 26 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牵头,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国 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等 7 个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专题 调研,实地考察了 6 个有代表性的乡村,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参与调研的领导和专家 认为,美丽乡村建设起步超前,生动实践了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在城乡统筹推进、产业协调发展、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方面堪称典范, 对全国具有深刻启迪和深远影响。 一、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安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响亮品牌,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 安吉是浙西北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三面环山,茂林修竹,河道密布,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 二分田”。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为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基于对 县情的清醒认识和总体把握。我们乘车行驶在公路上,犹如穿行在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廊中,车 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黑色的柏油路面,鲜花苗木相间的隔离带,图案各异的绿色边坡与路 边的峰峦、田野、溪流、村寨融为一体。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一幅城乡一体、工农并举、 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协调融合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1、村村优美,为农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2008 年初,安吉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美丽 乡村行动纲要”,县、乡、村立即联动起来。除了 32 个重点行政村以外,自主申报的行政村还 有 79 个。藏在天目山深处的大溪村,以原生态的风景和众多的“农家乐” 著名,幢幢村居高低错 落,点缀在青翠的竹林中,深吸一口气,清新中带着丝丝甜味;如果要看竹,就去高家堂村, 无边的竹海绿得连绵不绝,气象万千;而群山环抱的迂迢村除了自然美,还有翰墨飘香,村里 人白天握锄,晚上握笔,画扇面成为村里的文化产业;坐落于黄浦江之源的深溪坞村,则是一 座生态博物馆,有落差 800 米的亚洲第一大石浪,有华南面积最大的高山杜鹃林在安吉, 我们感受到每一个小村都有自己特别的韵味,浸润了灵秀之气。 在调研座谈会上,安吉县委书记唐中祥同志告诉我们,全县 187 个行政村就是 187 幅风景 画,他设想用 10 年时间,把这 187 幅风景画连点成片,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 和美的美丽大乡村。抱着追根溯源的探究心理,我们在横山坞村进行了实地察看。这个村是浙 江省文化示范村,共有 400 家农户,90%以上都进行了卫生设施改造,公共卫生责任到组、到 户,“垃圾要入箱、污水要处理”成为当地村民的自觉行动。每一户人家的卫生间都独立分开, 配备抽水马桶和洗脸盆,污水全部流入三格式化粪池,逐层过滤,最后用于庭院绿化灌溉。当 地领导介绍说,横山坞村只是安吉的一个缩影,全县各村都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 统一处理”的垃圾处理网络,垃圾收集率在 95%以上,有 288 支巾帼义务保洁队活跃在城乡各地, 有 60%以上的村实行了生活污水处理。这种积极性和主动性,源于安吉人仰承先贤遗风,源于 长期形成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2、家家创业,为农民创造致富的发展环境。安吉境内有山林 198 万亩,其中竹林 100 万亩, 立竹量 1.45 亿株,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乡看安吉” 之说。很多人都十 分关心,美丽乡村建设能否做到创新与创业并举、富民与强县并重?安吉给出的答案是,发挥 4000 家农村家庭工业、20 个家庭工业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形成一村一 品、一乡一业的块状产业布局。2007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12.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 财政收入 11.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5%。依托资源优势,安吉竹制品加工从根到叶形成了完 整的产业链,开发有竹地板、竹工艺品、竹叶生物品、竹炭等 7 大系列近 6000 个产品,书写出 以全国 1%的立竹量创造全国 20%竹产值的奇迹。 在安吉,我们感到一股全民创业的热浪扑面而来。有 136 家企业与 125 个行政村结对互助, 随处可见百姓创家业、企业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的红火场面。一批种养能人、企业管理者、产 业经纪人和乡土技术人才,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和宜旅则旅的原则,孵化了 30 个工业经济 强村、20 个农业特色强村和 10 个休闲旅游强村。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世代傍竹而居、与竹为伴的安吉人,在长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整 套行之有效的毛竹培育经验,其中钩梢技术尤其值得称道。为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竹农在每 年立冬以后至来年春分以前,一般会钩去竹冠长度的 1/3。2008 年初春南方的大雪灾,安吉毛 竹每亩平均受灾 7 株,损失比例为 5%,与高达 50%以上的毛竹受灾县相比,钩梢技术是当地 竹资源免受重大损失的根本原因。 3、处处和谐,为农民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不求最大,但求最特色;不求最富,但求最 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安吉境内森林覆盖率 71%,植被覆盖率 75%, 支流水质常年保持、类,干流水质在类以上,空气质量为一级,是土净、水净、气净的 “三净”之地。早在 2004 年,安吉就把每年的 3 月 25 日定为全县“生态日” ,埋设了 120 年前由 吴昌硕等前辈发起设立的“阖村公禁”生态碑,定期举办一系列宣传活动,用生态的方式生活, 用生态的理念发展,生态意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安 吉进一步摆脱旧思路、旧观念的束缚,因地制宜,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 中,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带来新变化,以新变化促进新发展。 让安吉人倍感自豪的是,2006 年 6 月 5 日,在第 35 个世界环境日表彰大会上,安吉被命 名为首个“国家生态县” 。验收组写下了这样精彩的评价:“ 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 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在这之后,安吉又相继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新农 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村镇环境改善 项目还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到目前为止,安吉已经连续 4 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 全县 15 个乡镇中有 12 个全国优美乡镇,有 29 个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有 33 个湖州市 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呈现出村庄整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经济发展的崭新面貌。 4、人人幸福,为农民创造文明的人文环境。 根据 2006 年浙江省“民俗民间文化遗产” 普查 结果,安吉共有各类民俗民间文化样式 119 项,约占整个湖州市的 1/2。首批民间舞蹈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有 28 项,包括舞龙、舞狮、旱船、马灯以及傩舞等,数量和质量名列湖州市前茅。正 如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同志在调研中所指出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落点,都具体指向 提升农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唤起农民的生活幸福感,这个大方向值得充分肯定。安吉以创建优 美乡镇、精品生态村为具体抓手,融合竹文化、茶文化和昌硕文化,打造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 美丽村庄。被授予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的徐村湾村、高坞岭村、马家弄村,农村文化活动有声有 色,城市文明开始向这里延伸,先进的生产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消费方式和文明的 生活方式在润物无声中悄然形成。 安吉县县长单锦炎同志说,让全县人民的生活像县名的由来一样“安且吉兮” ,是美丽乡村 建设的初衷。正是由于这样一种责任感,县委、县政府重点突破了小康示范村、农民饮用水工 程、万里清水河道整治,总体推进了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和互为服务的新格局。2007 年, 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196 元,比上年增长 14.5%,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 2.011,2008 年上半年这一比例继续缩小 1.901,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我们印 象特别深刻的是,通过村民出一点、乡镇补一点和财政拨一点的办法,安吉在全县建立了农村 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对农村公共服务事业进行统一管理,对残疾贫困户的危房实行全面改造, 对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对外来人口给予同等待遇,农民生活幸福感越来越闪耀出人性关怀的 光采。 二、站在生态立县的战略高度,美丽乡村成为统领安吉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并由此走出 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曾经是浙江省 25 个贫困县之一的安吉,上个世纪 80 年代走工业强县之路,引进了造纸、 化工、印染等资源消耗型或环境污染型产业。尽管一度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却也付出了沉重 的代价,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湖州市委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卞利 强同志告诉我们,安吉之所以选择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是基于挫折之后的深刻反思,认识到 必须顺势而为,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基、强县之本。我们认为,包括农村环境综合提升、农 村产业持续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全面进步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安吉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必然途径,是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形式。 1、用生态的理念,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取向是立足于特色基础, 依托于特色优势,取胜于特色发展,保证支柱产业符合生态要求。应该承认,在经济增长指标 考核没有根本改变的大环境下,作出这样的决策有可能牺牲暂时的发展速度,有可能减少财政 收入,有可能拉大与周边县区的差距,因此需要远见、勇气和魄力。但安吉县委、县政府以积 极的姿态迎接挑战,从生态立县与工业富县的博弈中作出无悔抉择,先后投入 8000 多万元,治 理了 74 家水污染企业,关闭了 33 家污染严重企业,拆除了规模和税利列全县之首的孝丰造纸 厂制浆生产线。在工业经济定位上,安吉立志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区。通过实行严格的环保前置 审批,全县筛选了 100 家成长性好的企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选派机关干部驻进企业结对帮扶, 推动安吉椅业和竹产品走向世界制造业中心。 与生态工业相呼应,安吉面向沪、杭等大都市需求,生态农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规模化产业基地为载体,通过抓龙头、连农户、拓市场,安吉精心培育了万亩白茶现代园区、 万亩蚕桑现代园区、万亩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万亩竹子良种基地,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 10 万多亩。通过提高竹乡农产品的精加工能力,安吉绿色和有机认证农产品产值达 3.7 亿元,占 主要农产品的 32.2%。我们在报福镇参观时发现,这个山区镇的生态农业很有代表性,万亩山 核桃基地、高山生态茶基地、森林蔬菜基地和土鸡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已经形成规模。 2007 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 6.5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220 元;接待游客量 20 万人次,创收 2000 万元。近年来,报福镇先后被命名为湖州市文明镇、卫生镇,浙江省生态乡镇、新农村 10 大冲击波乡镇,并顺利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镇的验收。 2、用生态的方式,谋划休闲旅游先行区。 安吉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生态旅游县,境内山川 锦绣,人文兴盛,有国家森林公园、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江南滑雪场等独特景点。特别是距杭 州市 65 公里、湖州市 68 公里、上海市 209 公里的区位优势,使安吉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都市后 花园,每年游客增长比例超过 10%。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以黄浦江之源为纽带,生态安吉对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超乎寻常的吸引力,被列为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根据远景规划, 安吉正在加快提升休闲经济,做强做优旅游产业,休闲旅游收入占 GDP 的比重有望提高到 22%。 作为一个移民县,安吉民风淳朴好客,有着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有着恬静安适的生活方 式,具备移民文化所积淀的民俗、民情。在安吉,我们发现每一个村庄都有浓郁的乡土文化色 彩,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竹乡“农家乐” 成为都市人体验乡村生活 的首选地,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正是这种文化内涵的提升,“农家乐” 越来越 乐,提升了递铺镇、孝丰镇和天荒坪镇的知名度,联动了衣、食、住、行、育、乐产业,促进 了低、小、散景点的呼应。参与调研的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教授说,当一些地方把生态文明仅仅 看作一项硬性任务的时候,安吉已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自觉探索,做好了经营村庄、经营 农户这篇大文章,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笔精神财富。 3、用生态的思维,设计城乡建设示范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覆盖安吉的整体行动,需 要从生态环境出发,科学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全县美丽。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 立足于长三角经济圈,安吉在处理与沪、杭等大城市互补关系中,以大乡村的姿态当配角;立 足于县域范围,安吉在处理城乡互补关系中,倾力把递铺镇打造为全国的山水园林城市。作为 县城所在地,递铺镇在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投入 40 多亿元拓展城市空间,把环绕城 区的 5 座绿色山脉和贯通城区的 5 条绿色溪流引入城内,以山为脉,以水为径,形成群山环绕 水穿城、青山碧水绿绵延的生态城市形态,走出了一条山区城市化的新路子。 作为这次调研活动的组织者,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博士思考的一个深 层次问题是,美丽乡村建设怎样让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他注意到,在递铺镇成为县 域经济核心的同时,安吉以小城镇为带动,以村为基础,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和村的特色两个功 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 农村普及。这是一条超常规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在城市化率不到 50%的背景下,要求安吉必须 以后现代化思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切合实际的创造性设计。行得春风,必有秋雨。安吉美 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推动了这个山区县与韩国潭阳郡结成了友好县郡,与法国竹园建立 了友好合作伙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了“尝试以竹为玩具” 创意活动; 与亚太环境与可 持续发展大学联盟合作开展了现场培训。 4、用生态的意识,培育创新创业优选地。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无论是城乡一盘棋的设计理念,还是按“美丽”标准提出的发展模式,都需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健全创新动力机制。为了成为长三角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集聚的重要基地,安吉坚持 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以大开放促进大招商,积极营造优越的生态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和 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加快接轨上海、融入杭州的步伐,实现一体化融入和差异化发展。在打 造椅业和竹制品世界制造中心的过程中,全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安吉,开发新产品,提 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到 2011 年,预期实现椅业销售收入 370 亿元,年均递增 30%以上; 竹制品销售收入 180 亿元,年均递增 20%以上。 从本质上说,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实现再造安吉的战略目标,实现从经营资源向经营品牌 的自我超越。安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明显,具备成熟的创业条件。 水陆交通便利;有生态经济强县、生态文化大县和生态人居名县 3 张名片;是长三角重要的水 源地,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对安吉的未来,唐中祥同志以创业者的豪迈和 坚韧告诉我们,全县正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乡镇工业功能区为基础,快速推进绿色食 品、机械五金、新材料和新医药等工业平台的扩容提升。到 2011 年,预期实现绿色食品销售收 入 50 亿元,年均递增 30%以上;机械五金销售收入 50 亿元,年均递增 30%以上;新材料销售 收入 30 亿元,年均递增 30%以上;新医药销售收入 20 亿元,年均递增 50%以上。 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安吉实践,美丽乡村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创新成果,对全国具有积极 的借鉴与示范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提出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 村改革发展难题。这项战略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工作在基层,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基层, 需要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作出了最新 尝试,在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形成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向 农村倾斜的制度安排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农村建设的安吉实践,丰富了 农村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值得重视、完善和推广。 1、规划一张图,重在落实综合配套。 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居于龙头地位,然而一些地方 无章可循,缺乏规划或者根本无规划。也有一些地方虽然有规划,但省、市、县、镇各级规划 不衔接,规划水平低,村庄布局散乱。安吉实践的重要经验在于,把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 重中之重,构建立体规划体系,不仅委托浙江大学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乡 镇和行政村,也都有一脉相承的布局规划,各职能部门还有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实现了规划全 覆盖。 据我们了解,安吉共有 12 个乡镇、50 个行政村、38 个重点职能部门完成了规划编制和配 套方案。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做法,在起点上就保证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和严 肃性,保证了领导班子能够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保证了县城、中心镇、中 心村和一般村的梯次发展。尤其值得借鉴的是,安吉在规划中引入生态文明的理念,按生态规 律行事,顾及生态、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既不愧对先人,又能造福后代。现在,安吉所有乡 镇和 84 个行政村都完成了生态规划,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杜绝“只见新房,不 见新村”的现象。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指导意义。 2、建设一盘棋,重在推动资源整合。 新农村建设涉及 20 多个部门,“九龙治水” 必然造成 财力、物力分散,权力寻租机会增多,因此迫切需要整合部门利益,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安 吉实践的重要经验在于,按照综合协调、政策集成的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放在科学发展的整 体背景下思考,放在生态文明的宏观框架里研究,集中整合政策资源,打捆使用资金项目,不 仅符合当地客观实际,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合力,而且具有纲举目张的统揽作用。 为了把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安吉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一把手靠前指挥,有效梳理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利关系,76 个部门结对共建,握指成拳,步 调一致。以农村公共设施为例,环保部门实施生态村创建工程;交通部门实施康庄工程;水利 部门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千库保安和 10 万农民饮水工程;卫生部门实施农民健康和农村改厕工 程。与此同时,对新建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由新农办、发改委、 财政局、建设局和审计局牵头,会同项目单位进行全面审核把关。这种全县一盘棋的总体战意 识,有利于集中力量抓好沿路、沿线、沿河地带的生态建设,有利于提升精品示范村和核心示 范区的质量水平,客观上扩大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和影响力。 3、产业一条龙,重在发挥比较优势。 新农村建设要落实在经济发展上,就必须立足资源 条件、环境优势和人文特色,把特色放大,让特色形成竞争优势。但一些资源富集地区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支持经济增长,谋一时而不谋万世,已经到了难以 为继的地步。安吉实践的重要经验在于,从确立生态立县战略那一天起,就坚定信念,发挥生 态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