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十二 电学实验 一、电学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1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比较: 仪器 极性 量程选择 读 数 电流表 电压表 使指针指示超过满 偏刻度的 的位置 13 3 V 和 3 A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 的 ;15 V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 110 度的 ;0.6 A 量程估读到最小 15 分度的 12 欧姆表 有正、负极 的电表,电 流由电表的 正极流入, 负极流出 使指针尽量指在表 盘的中间位置左右 表盘读数乘以相应挡位的倍率 2.使用多用电表的“三注意”: (1)电流的流向:使用欧姆挡时,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正极接黑表笔,负极接红表笔, 从电源外部看,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流出 (2)区分“机械调零”和“欧姆调零”:“机械调零”在表盘刻度左侧“0”位置,调 整表盘下边的中间定位螺丝;“欧姆调零”在表盘刻度的右侧电阻刻度“0”位置,调整欧 姆调零旋钮 (3)倍率选择:使用欧姆挡测电阻时,表头指针过大或过小均有较大误差,指针偏转角 2 度在 满偏到 满偏之间读数较准确,如待测电阻约为 2 k,应选用“100”挡 13 23 3电学仪器的选择: (1)电源的选择:一般可以根据待测电路的额定电流或额定电压选择符合需要的直流电 源 (2)电表的选择:一般根据电源的电动势或待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根据待 测电流的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选择的电表的量程应使电表的指针偏转的幅度较大,一般 应使指针能达到半偏以上,以减小读数的偶然误差,提高精确度 二、电流表内外接法的区分与选择 比较项目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路 误差来源 电流表的分压 电压表的分流 测量结果 R 测 Rx,偏大 UI R 测 Rx,偏小 UI 适用条件 Rx RA(测大电阻) RV Rx(测小电阻) 三、分压式与限流式的区分与选择 1控制电路的比较: 比较项目 限流式接法 分压式接法 电路 电压调节 的范围 E E RxRx R0 0 E 电能损耗 节能 耗能 2.控制电路的选择: (1)从节能的角度考虑,优先选用限流式 (2)以下三种情况必须用分压式: 要求待测电路的 U、 I 从 0 变化 R 滑 Rx. 选用限流式, Ux、 Ix过大(超过电流表量程,烧坏电表、电源或用电器等) 四、电学实验方法 1等效替代法: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 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进行研究和处 理 3 2控制变量法:对于多个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个变量的问题 变成单个变量的问题,从而研究这一个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对各个变量加以研究,最 后综合解决 3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微小量变 为较大的量,不仅便于测量,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从而减小误差 考点 1| 电表的改装、使用与读数 难度:中档题 题型:填空题 五年 2 考 (2015全国卷T 23)图 1(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 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 【导学号:25702056】 图 1 (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 100 ,满偏电流为 1 mA; R1和 R2为阻值固定的电 阻若使用 a 和 b 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 3 mA;若使用 a 和 c 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 10 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以求出 R1_, R2_. (2)现用一量程为 3 mA、内阻为 150 的标准电流表 对改装电表的 3 mA 挡进行校 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 0.5 mA、1.0 mA、1.5 mA、2.0 mA、2.5 mA、3.0 mA.电池的 电动势为 1.5 V,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 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 300 和 1 000 ;滑动变阻器 R 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 750 和 3 000 .则 R0应选用阻值为 _ 的电阻, R 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 的滑动变阻器 (3)若电阻 R1和 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 坏的电阻图(b)中的 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内的电 路则图中的 d 点应和接线柱_(选填“ b”或“ c”)相连判断依据是:_. 【解题关键】 (1)理解使用 a、 b 接线柱与使用 a、 c 接线柱电路的串并联结构有何不 同 (2)由电流校准范围 0.53.0 mA,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确定电路总电阻范围 (3)可利用毫安表有无示数判断 4 【解析】 (1)设使用 a 和 b 两接线柱时,电表量程为 I1,使用 a 和 c 两接线柱时, 电表量程为 I2,则 使用 a 和 b 时: Ig I1 IgRgR1 R2 使用 a 和 c 时: Ig I2 Ig Rg R2R1 由两式得 R115 , R235 . (2)校准时电路中的总电阻的最小值为 R 小 500 ,总电阻的最 1.53.010 3 大值为 R 大 3 000 ,故 R0选 300 的, R 选用最大阻值为 3 000 1.50.510 3 的滑动变阻器 (3)d 接 b 时, R1和 R2串联,不论是 R1还是 R2损坏,电表都有示数且示数相同,故应 将 d 接 c.根据 d 接 c 时的电路连接情况可知:闭合开关,若电表指针偏转,则损坏的电阻 是 R1;若电表指针不动,则损坏的电阻是 R2. 【答案】 (1)15 35 (2)300 3 000 (3) c 闭合开关时,若电表指针偏转,则损 坏的电阻是 R1;若电表指针不动,则损坏的电阻是 R2 (2013全国卷T 23)某同学用量程为 1 mA、内阻为 120 的表头按图 2(a) 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 1 V 和 1 A 的多用电表图中 R1和 R2为定值电阻,S 为开 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在图(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2)开关 S 闭合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_(选填“电流” “电压”或“电阻”); 开关 S 断开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_(选填“电流” “电压”或“电阻”) (3)表笔 A 应为_色(填选“红”或“黑”) (4)定值电阻的阻值 R1_, R2_. (结果取 3 位有效数字) (a) (b) 图 2 5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应理解以下三点: (1)给表头串联电阻后成为一个电压表,并联电阻后成为一个电流表 (2)电流应从红表笔(接线柱)流入,从黑表笔(接线柱)流出 (3)改装后的量程就是表头满偏时经过两表笔的电流值或两表笔之间的电压值 【解析】 将表头改装成电压表时,需串联一电阻进行分压,而改装成电流表时则需 并联一电阻分流,因此闭合开关后,并联上 R1改装成一电流表, 断开开关,表头与 R2串联则改装成一电压表多用电表内部表头 的正极在右侧,即电流应从表笔 B 流入,从表笔 A 流出,则表笔 A 为黑色当断开 S 时, Ig(R2 r) Um,解得 R2880 .当闭 合 S 时, Ig(R2 r)( I Ig)R1,解得 R11.00 . 【答案】 (1)如图所示 (2)电流 电压 (3)黑 (4)1.00 880 1高考考查特点 (1)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电阻箱等仪器的原理、使用、读数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2)电表的使用和改造常在电学实验中考查,单独考查的较少 2解题的常见误区及提醒 (1)电表的读数,应该根据电表的精度进行估读,而欧姆表读数时应根据表盘上不同部 分的精度不同进行估读 (2)电阻箱无需估读 (3)电表的改装原理是将改装后的物理量与流过灵敏电流计的电流建立一一对应的函数 关系 考向 1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1(2015浙江高考改编)图 3 甲是小红同学在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 连好的实物连接图 6 图 3 小红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了两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中的、所 示,电流表量程为 0.6 A,电压表量程为 3 V所示读数为: _、_、_、_.两组数据得到的电阻分别为 _和_ 【解析】 由实物图可知,电流表接的是 0.6 A 的量程,电压表接的是 3 V 的量程, 因此的读数为 0.02 A50.10 A,的读数为 0.02 A120.24 A,的读数为 0.1 V20.02.00 V,的读数为 0.1 V2.70.27 V. 两组数据得到的电阻 R1 8.3 , R2 2.7 . U1I1 2.000.24 U2I2 0.270.10 【答案】 0.10 A 0.24 A 2.00 V 0.27 V 83(0.1) 2.7(0.1) 考向 2 电表的改装 2如图 4 是一个电流表、电压表两用电表的电路,电流表 G 的量程是 100 A,内阻 是 1 000 ,电阻 R10.1 , R299 000 ,当双刀双掷开关接到 a、 b 上时,可作为 _表,其量程是_,当双刀双掷开关接到 c、 d 上时,可作为_表, 其量程是_ 【导学号:25702057】 7 图 4 【解析】 当开关合到 a、 b 上时,电路转换成图甲所示的电路,此时小电阻 R1与电 流表 G 并联, R1起分流作用,可作为大量程电流表使用,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有:( I Ig) R1 IgRg. 甲 乙 电流表量程为 I A1 A. Ig Rg R1R1 0.000 1 1 000 0.10.1 当开关合到 c、 d 上时,电路变成图乙所示的电路,此时大电阻 R2与电流表 G 串联, R2起分压作用,所以电流表 G 已装成电压表,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电压表量程为: U Ig(Rg R2)0.000 1(1 00099 000) V10 V. 【答案】 见解析 考向 3 多用电表的使用 3(2012江苏高考 T10)如图 5 甲所示的黑箱中有三只完全相同的电学元件,小明使 用多用电表对其进行探测 甲 乙 图 5 (1)在使用多用电表前,发现指针不在左边“0”刻度线处,应先调整图乙中多用电表 的_(选填“A” “B”或“C”) (2)在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探测黑箱 a、 b 接点间是否存在电源时,一表笔接 a, 8 另一表笔应_(选填“短暂”或“持续”)接 b,同时观察指针偏转情况 (3)在判定黑箱中无电源后,将选择开关旋至“1”挡,调节好多用电表,测量各接 点间的阻值测量中发现,每对接点间正反向阻值均相等,测量记录如下表两表笔分别 接 a、 b 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将记录表补充完整,并在黑箱图中画出一种可能的电路. 两表笔接的接点 多用电表的示数 a、 b _ a、 c 10.0 b、 c 15.0 【解析】 (1)多用电表使用前应进行机械调零,机械调零装置为 A. (2)使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时,为保证电表不被损坏往往要进行试触,即让两表笔进行 短暂接触,观察指针偏转情况,若持续接触则有可能损坏电表 (3)黑箱中无电源且每对接点间正反阻值相等,由多用电表读数可知所缺数据为 5.0 ,由 a、 b 间电阻为 5 , a、 c 间为 10 , b、 c 间为 15 知,电路为 a、 b 间 5 的电阻与 a、 c 间 10 电阻串联而成,电路图如答案图所示 【答案】 (1)A (2)短暂 (3)5.0 电路图如图 4(2015湖南十三校联考)某同学用电阻箱、多用电表、开关和导线测一节旧干电池 的电动势和内阻 (1)他先用多用表电压挡直接接在电源两极,读数如图 6,则电源电动势约为 _V. 图 6 (2)为了更准确的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他用多用表的“直流 100 mA”挡设计 9 了如图 7 甲的测量电路,为了电表安全,请估算开关闭合前电阻箱的最小取值为 _. 甲 乙 图 7 (3)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从“OFF”旋转至“直流 100 mA”挡,调节电阻箱到合适的 值并记录其读数 R,合上开关从多用表上读出相应的示数 I. (4)重复(3)获得多组数据,根据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 R 图线 1I (5)由图线得干电池的电动势 E_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内阻 r_(取整数) 【解析】 (1)用量程为 2.5 V 直流电压挡测电动势,最小分度为 0.05,因此要读到 本位,所以读数为 1.30 V. (2)由欧姆定律得: Ig ,得 ER R 13 . 1.30 V10010 3 A (5)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E I(R r),变形得 R E r 1I 由 R 图线可知,斜率表示电动势: 1I E1.40 V 纵轴截距表示电源的内阻: r8 . 【答案】 (1)1.30 (2)13 (5)1.40(1.351.45 均可) 8 1多用电表使用“五步”法 (1)选倍率:一般要选择比被测电阻的估计值低一个数量级的倍率,如估计值为 200 ,就应该选“10”的倍率; (2)进行欧姆调零; (3)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10 (4)将指针示数乘以倍率,得测量值; (5)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扳到 OFF 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2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注意事项 (1)改换倍率必须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2)通过选择合适倍率,指针指在刻度盘中间附近,误差较小; (3)测量电阻时,手不可接触表笔的金属杆部分; (4)被测元件与电源断开 考点 2| 电学基本实验 难度:中档 题型:实验题 五年 3 考 (2014江苏高考 T10)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 紧图 8 甲所示的部件_(选填“ A”“B”“C”或“ 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 的直径为_ mm. 甲 乙 图 8 (2)如图乙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合上开关,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 很小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电路中_(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之间出现了 _(选填“短路”或“断路”) (3)在电路故障被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2.23 11 V 和 38 mA,由此,该同学算出接入电路部分的合金丝的阻值为 58.7 .为了更准确地测 出合金丝的阻值,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应作怎样的改进?请写出两条建 议 【解题关键】 解此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符合有效数字要求 (2)由电压表示数接近 3 V 可知,电压表两测量点间有断点 (3)根据测量合金丝阻值的结果与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阻值判断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还 是外接法 【解析】 根据欧姆定律解题 (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先将锁紧装置锁紧,即旋紧 B.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041.00.01) mm0.410 mm.(2)电压表的示数不为零,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说明 连接两电表的电路是导通的而滑动变阻器几乎不起作用,说明线路电阻很大,故可判断 7、8、9 间断路(3)由题知 0.005 ,电流表应用外接法,即电路应是分压外接电路,所以应 RVRxRxRA 采用甲图 根据 R 及 R 可得 . UI L14 d2 Ud24IL (2)当 S2断开时应有 U I(RA Rx),当 S2闭合时应有 U1 IRA U2,联立以上两式可得 Rx . U U2 U1I 【答案】 (1)C F 甲 (2) Ud24IL U U2 U1I 考向 2 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为核心的电学实验 16 7(2015宿迁模拟)小明利用如图 12 甲所示的电路测定旧电池组的电动势与内电 阻 (1)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连线补充完整 (2)由图丙可知:该电池组的电动势 E_V,内阻 r_(保留两位有 效数字) 甲 乙 丙 丁 图 12 (3)小明又利用上述实验方案测定了同规格新电池组的电动势与内电阻通过实验发现 旧电池组与新电池组相比,电动势几乎没有变化,但它们的输出功率 P 随外电阻 R 变化的 关系图线有较大差异,如图丁所示可知图线_(选填“ A”或“ B”)对应的是新电 池组,试说出判断的理由:_ _ _. 【解析】 (1)根据实验电路图可得出实验中的实物图 (2)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为电源的电动势,由图可知,电动势 E4.3 V;内阻 r 7.2 . 4.3 20.32 (3)由公式 P I2R、 I 及图丁知:外电阻相同时, B 的输出功率大,电流大、电 ER r 池组的内阻小,故 B 为新电池组 17 【答案】 (1)见解析 (2)4.3 7.2 (3) B 理由见解析 8用实验测一电池的内阻 r 和一待测电阻的阻值 Rx.已知电池的电动势约 6 V,电池 内阻和待测电阻阻值都为数十欧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电流表 A1(量程 030 mA); 电流表 A2(量程 0100 mA); 电压表 V(量程 06 V); 滑动变阻器 R1(阻值 05 ); 滑动变阻器 R2(阻值 0300 ); 开关 S 一个,导线若干条 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设计如图 13 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图 13 .将 R 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逐次调小 R 的阻值,测出多组 U 和 I 的值,并记 录以 U 为纵轴, I 为横轴,得到如图 14 所示的图线 图 14 .断开开关,将 Rx改接在 B、 C 之间, A 与 B 直接相连,其他部分保持不变重复 的步骤,得到另一条 U I 图线,图线与横轴 I 的交点坐标为( I0,0),与纵轴 U 的交点坐标 为(0, U0) 回答下列问题: (1)电流表应选用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 (2)由图乙的图线,得电源内阻 r_. (3)用 I0、 U0和 r 表示待测电阻的关系式 Rx_,代入数值可得 Rx. (4)若电表为理想电表, Rx接在 B、 C 之间与接在 A、 B 之间,滑动变阻器滑片都从最大 阻值位置调到某同一位置,两种情况相比,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_,电压表示数变 18 化范围_(选填“相同”或“不同”) 【解析】 (1)由题给 U I 图线可知电流表量程应为 0100 mA,故选 A2.路端电压大 于 5.5 V,而电源电动势 E6 V,故 R 外 r,则滑动变阻器选 R2.(2)由题图得: r 25 .(3)由 Rx r ,得 Rx r.(4)电流 I , r Rx一定, R 从 U I U0I0 U0I0 ER r Rx 300 变到某同一阻值,电流变化范围相同 Rx接 A、 B 间时, U (R Rx), Rx ER Rx r 接 B、 C 间时, U R,故两种情况下电压变化不同 ER Rx r 【答案】 (1)A 2 R2 (2)25 (3) r (4)相同 不同 U0I0 1电阻测量的常用方法 (1)器材选择的三个主要原则:安全性(量程不能太小)、准确性(量程不能太大)、方便 性(滑动变阻器要方便调节) (2)选择电流表内外接法的口诀:“好表要内接”(因为:越接近理想电流表,其分压 的影响越小)或“大内小外”(内接法测大电阻,外接法测小电阻);选择滑动变阻器接法口 诀:“以小控大用分压”(变阻器阻值小于待测电阻) (3)电表有时可反常规使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当电流表使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 当电压表使用 (4)定值电阻的常见用途:保护电路、与电流表串联改装为电压表、与电流表并联扩 程 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常用方法 (1)三种常用实验方法和原理:伏安法 E U Ir、伏阻法 E U(1 r/R)、安阻法 E I(R r) (2)两种数据处理方法:联立方程求解法和图象处理法,对伏安法利用电源的 U I 图 象求电动势和内阻;对伏阻法和安阻法需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方程 E U(1 r/R)和 E I(R r)适当变形作线性处理,并利用直线方程的截距和斜率求电动势或内阻等物理 量 考点 3| 电学创新实验 难度:中高档 题型:实验填空题 五年 2 考 (2013江苏高考 T10)为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 P 和电压 U 的关系,小明测量小 灯泡的电压 U 和电流 I,利用 P UI 得到电功率实验所使用的小灯泡规格为“3.0 V 1.8 W”,电源为 12 V 的电池,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10 . 19 (1)准备使用的实物电路如图 15 所示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正确位置(用笔画 线代替导线) 图 15 (2)现有 10 、20 和 50 的定值电阻,电路中的电阻 R1应选_ 的定值 电阻 (3)测量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_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最后整 理好器材 (4)小明处理数据后将 P、 U2描点在坐标纸上,并作出了一条直线,如图所示请指出 图象中不恰当的地方 【解题关键】 解此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由小灯泡规格“3.0 V 1.8 W”确定电流表所选量程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为 0.6 A,则流过电源的电流不小于 0.6 A. (3)应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所描各点,偏离较远的点舍去 【解析】 (1)从 P U2图象上描出的点可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 0 开始逐渐增大, 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电路根据 P IU 知,通过小灯泡的最大电流 I 0.6 A,故电 PU 流表选 00.6 A 的量程实物电路如答案中图所示 (2)电路中定值电阻起保护作用,电池的电动势为 12 V,小灯泡的内阻为 R U2P 91.8 20 5 ,因此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并联后的最大电阻为 ,要使小灯泡 51015 103 两端的电压能达到 3 V,由 可知, R1不能超过 10 ,所以 R1选 10 . 310 3 9R1 (3)为了实验仪器的安全,防止电源短路及误将电源与其他电路接通,所以断开开关后, 先拆除电池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 (4)从坐标纸上所描点可以看出这些点不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应为曲线,小明作出了一 条直线不合适作图时应使这些点占据整个坐标纸,而小明的横坐标只用了一半,所以小 明横坐标的标度选择不合适 【答案】 (1)如图所示 (2)10 (3)电池 (4)图线不应画为直线;横坐标的标度选择不合适 (2016江苏高考 T10)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 R 随温度 t 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 10 , R 随 t 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 图 16 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 【导学号:25702059】 图 16 实验时闭合 S,先将开关 K 与 1 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 t1, 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 I1, I2,.然后将开关 K 与 2 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 21 表的示数再次为 I1, 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 R1, R2,. (1)有以下两种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_ A量程 0100 mA,内阻约 2 B量程 00.6 A,内阻可忽略 (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 9.9 调节至 10.0 ,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 旋钮“ a”、 “b”、 “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 按旋钮 a 由“0”旋转至“1” 将旋钮 b 由“9”旋转至“0” 将旋钮 c 由“9”旋转至“0” (3)实验记录的 t 和 R 的数据见下表: 温度 t() 20.0 40.0 60.0 80.0 100.0 阻值 R() 9.6 10.4 11.1 12.1 12.8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 R t 图线 由图线求得 R 随 t 的变化关系为 R_ . 【解题关键】 解此题的关键有以下三点: (1)估算电流的变化范围,再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2)为避免电流过大烧坏器材,电阻箱应先调至较大阻值 (3)因阻值 R 随温度变化范围较小,纵坐标起点不应取为零 【解析】 (1)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1.5 V,金属电阻的阻值约为 10 ,滑动变阻器 电阻最大为 10 ,电流在 0.0750.15 A,则电流一般在 0.1 A 以内调整,为使电流读数 更准确,应选用量程 0100 mA 的电流表 (2)调节电阻箱阻值时,为了避免有其他电路发生短路而烧毁器材,电阻箱应先调至较 大电阻,然后依次从电阻较小的挡位开始减小 (3)R t 图象如图所示,可得 R 随 t 的变化规律是 R0.04 t8.8 . 【答案】 (1)A (2)(或) (3)如图所示 22 004 t8.8(0.04 t8.60.04 t9.0 都算对) 1高考考查特点 (1)该类实验的特点是题目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 (2)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是考查的核心 2解题的常见误区及提醒 (1)要解决此类实验问题,应摒弃简单的背诵实验而应向分析理解实验转变 (2)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数据处理方法是融会变通的关键 考向 1 实验原理的设计与创新 9(2016长春模拟)如图 17 甲所示的电路中,恒流源可为电路提供恒定电流 I0, R 为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某同学利用该电路研究滑动变阻器 RL消 耗的电功率改变 RL的阻值,记录多组电流、电压的数值,得到如图乙所示的 U I 关系 图线 甲 乙 图 17 回答下列问题: (1)滑动触头向下移动时,电压表示数_(选填“增大”或“减小”) (2)I0_A. 23 (3)RL消耗的最大功率为_W(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1)滑动触头向下移动, RL变小, RL与 R 并联后的总电阻 R 总 变小,由于电 路连接恒流源,根据 U IR 总 可得电压表示数减小 (2)由第(1)问还可知 U( I0 I)R,从题图乙知,电压 U0 时, I0 I1.0 A; I0 时, R 20 . UI0 (3)PL UI20(1.0 I)I520( I0.5) 2,所以当 I0.5 A 时, RL消耗的功率最 大,为 5 W. 【答案】 (1)减小 (2)1.00(0.98、0.99、1.01 均正确) (3)5 考向 2 实验器材的等效与替换 10(2016泰安二模)某学习小组要探究导电溶液的电阻在体积相同时,电阻值与长 度的关系选取一根乳胶管,里面灌满了稀盐水,两端用粗铜丝塞住管口,形成一段封闭 的圆柱形盐水柱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 乙 图 18 (1)用多用电表粗测盐水的电阻:该小组首先选用“100”欧姆挡,其阻值如图 18 甲 中指针 a 所示,为了减小多用电表的读数误差,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应换用_(选填 “10”或“1 000”)欧姆挡;改换选择开关后,若测得阻值如图甲中指针 b 所示,则 Rx的阻值大约是_. (2)现采用伏安法测盐水柱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