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苹果汁浓缩过程中三效并流蒸发器的设计 方案 1 设计 说明 书 在 制作果汁中,待处理好原理后,需要将果汁进行浓缩。现以每天 72 吨 (按8h/天计)的流量将 苹果 汁固形物 为 12%的溶液浓缩到 40%,原料液在第一效的沸点下加入, 料液比热容为 3 /kJ ; 各效蒸发器中溶液的平均密度分别为: 31 1 1 0 0 /kg m , 32 1 2 5 0 /kg m , 33 1 3 0 0 /kg m 。 加热蒸汽绝压为 500冷凝器的绝压为 20 根据经验,取各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分别为: 21 1 5 0 0 /K W m, 22 1 0 0 0 /K W m, 23 6 0 0 /K W m。 各效加热蒸汽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并 忽略热损失 ,不考虑液柱静压对沸点的影响 。试设计一合适的 三 效 并流 蒸发系统满足生产要求。 2 主要参数说明 处理能力: 每天 72 吨(按 8h/天计) 苹果汁 。 设备型式: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操作条件: 将 苹果 汁固形物 为 12%的溶液浓缩到 40%, 原料液温度为第一效沸点温度 ,料液比 热容为 3 /kJ 加热蒸汽绝压为 500冷凝器的绝压为 20 各效蒸发器中溶液的平均密度分别为: 31 1 1 0 0 /kg m , 32 1 2 5 0 /kg m ,33 1 3 0 0 /kg m , 各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分别为: 21 1 5 0 0 /K W m, 22 1 0 0 0 /K W m, 23 6 0 0 /K W m。 2 各效加热蒸汽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并 忽略热损失 ,不考虑液柱静压对沸点的影响。 3 设计计算 多效蒸发工艺计算的主要依据是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传热速率方程。计算的主要项目有:加热蒸汽的消耗量,各效溶剂蒸发量以及各效的传热面积。计算的已知参数包括:料液 的流量、温度和组成,加热蒸汽的压力和冷凝器中的压力等。 计方案的确定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蒸发设备的结构与形式亦不断改进和创新,其种类繁多,结构各异。 在工业中常用的间接加热蒸发器分别为循环型和单程型两大类。循环型的蒸发器中有中央循环管式、悬框式、外加热式、列文式及强制循环管等,单程型的蒸发器有升膜式、降膜式、升 设计选择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因为循环型蒸发器中的中央循环管式又称标准式蒸发器,在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 结构和原理:其下部的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中间由一根直径较大的中央循环管。当 管内液体被加热沸腾时,中央循环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大;而其余加热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小。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溶液由中央循环管下降,而由加热管上升,做自然循环流动。溶液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强化了蒸发过程。 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操作可靠,传热效果好。但溶液的循环速度低,传热温差小,影响了传热。在中央循环管内安装一旋浆式搅拌器即构成强制循环蒸发器,可是液体的循环速度提高 2 3 倍。 下图为并流加料三效蒸发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示意图: 3 算各效蒸发量与完成液浓度 苹果汁原料液加料量 37 2 1 0 9 0 0 0 /8F k g h总蒸发量 030 . 1 2(1 ) 9 0 0 0 (1 ) 6 3 0 0 /0 . 4 0 k g 因并流加料,蒸发中无额外蒸汽引出,可设 1 2 3: : 1 : 1 . 1 : 1 . 2W W W 1 2 3 13 . 3W W W W W 1 6300 1 9 0 9 . 0 9 /3 . 3W k g h2 1 . 1 1 9 0 9 . 0 9 2 1 0 0 /W k g h 3 1 . 2 1 9 0 9 . 0 9 2 2 9 0 . 9 1 /W k g h 0119 0 0 0 0 . 1 2 0 . 1 5 2 39 0 0 0 1 9 0 9 . 0 9W 02129 0 0 0 0 . 1 2 0 . 2 1 6 49 0 0 0 1 9 0 9 . 0 9 2 1 0 0 W W 3 算二次蒸汽压强及溶液沸点 和有效温度差 110F x t、 、1T1P111223T 32333P 4 加热蒸汽绝压为 500冷凝器的绝压为 20 设各效间压力降相等 ,则总压力差为 1 5 0 0 2 0 4 8 0 P k P a 各效间的平均压力差 为 480 16033k P a 由各效的压力差可求得各效蒸发室的压力,即 11 5 0 0 1 6 0 3 4 0 P k P a 21 2 5 0 0 2 1 6 0 1 8 0 P k P a 3 20 kP a 由各效的二次蒸汽压力,从手册中可查的相应的二次蒸汽的温度和汽化潜热 列于下表中 。 效数 一 二 三 二次蒸汽压力 /iP 80 20 二次蒸汽温度 /(即下一效加热蒸汽的温度) 次蒸汽的汽化潜热 /ir kJ 下一效加热蒸汽的汽化潜热 1)各效由于溶液沸点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根据各效二次蒸汽温度 即相同压力下水的沸点)和各效完成液浓度应质量分数的沸点升高: 糖液不同质量分数对应的常压沸点升高 浓度 /% 压下的沸点升高 /a 计算 各效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5 2 2 111 31( 1 3 7 . 7 8 2 7 3 . 1 5 )1 6 . 2 1 6 . 2 0 . 2 0 0 . 2 52 1 5 5 . 1 8 1 0T 22 222 321 1 6 . 8 4 2 7 3 . 1 51 6 . 2 1 6 . 2 0 . 3 3 0 . 3 72 2 1 3 . 9 1 1 0T 2 2 333 33( 6 0 . 0 8 2 7 3 . 1 5 )1 6 . 2 1 6 . 2 1 . 0 0 0 . 7 62 3 5 4 . 9 2 1 0T 1 2 3 1 . 3 8 ( 2)由于不考 虑液柱静压对沸点的影响,故温度差损失不计,即 0 ( 3) 由流动阻力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取经验值 1 ,即 1 2 3 1 ,则 3 。 故蒸发室装置的总的温度差损失 为: 1 . 3 8 0 3 4 . 3 8 ( 4)各效料液的温度和有效温度差,由各效二次蒸汽压力 即可由下式估算各效料液的温度 i i 1 1 1 1 2 2 2 2 3 3 3 30 . 2 5 0 1 1 . 2 50 . 3 7 0 1 1 . 3 70 . 7 6 0 1 1 . 7 6 各效料液的温度为: 1 1 1 1 3 7 . 7 8 1 . 2 5 1 3 9 . 0 3 2 2 2 1 1 6 . 8 4 1 . 3 7 1 1 8 . 2 1 3 3 3 6 0 . 0 8 1 . 7 6 6 1 . 8 4 有效总温差 : () T 查手册可得 500和蒸汽的温度为 ,汽化潜热为 以 1 5 1 . 6 7 6 0 . 0 8 4 . 3 8 8 7 . 2 1t 。 6 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 第一 效的热量衡算式为 :011111 ()po 对于沸点进料,01考虑到苹果汁浓缩热的影响,热利用计算式为 0 0 ,式中 为第 i 效蒸发器中料液浓度的变化。 1 0 . 9 8 0 . 7 ( 0 . 1 5 2 3 0 . 1 2 ) 0 . 9 5 7 4 所以,111 1 1 112 1 1 3 . 2 50 . 9 5 7 4 0 . 9 3 8 82 1 5 5 . 1 8 第二效的热量衡算式为 : 1 2 1 22 2 122p o p wW r t c W 220 . 9 8 0 . 7 0 . 9 8 0 . 7 0 . 2 1 6 4 0 . 1 5 2 3 0 . 9 3 5 1x 1 2 1 22 2 122p o p wW r t c W 112 1 5 5 . 1 8 1 3 9 . 0 3 1 1 8 . 2 10 . 9 3 5 1 9 0 0 0 3 . 2 0 4 . 1 8 72 2 1 3 . 9 1 2 2 1 3 . 9 1 10 . 8 7 3 5 2 5 3 . 2 7W第三效的热量衡算式为 : 2 3 2 33 3 1 233p o p w p wW r t c W c W 330 . 9 8 0 . 7 0 . 9 8 0 . 7 0 . 4 0 . 2 1 6 4 0 . 8 5 1 5x 2 3 2 33 3 1 233p o p w p wW r t c W c W 2 1 22 2 1 3 . 9 1 1 1 8 . 2 1 6 1 . 8 40 . 8 5 1 5 9 0 0 0 3 . 2 0 4 . 1 8 7 4 . 1 8 72 3 5 4 . 9 2 2 2 5 4 . 9 2W W W 210 . 7 1 1 4 0 . 0 8 9 1 6 1 3 . 0 3 又1 2 3 6 3 0 0 /W W W k g h 解得: 7 12312 1 8 3 . 6 6 /2 1 6 0 . 6 9 /1 9 5 5 . 5 8 /2 3 2 6 . 0 1 /W k g hW k g hW k g hD k g h算蒸发器的传 热面积 t 361 1 11 1 16211112 3 2 6 . 0 1 2 1 1 3 . 2 5 1 01 . 3 6 5 4 1 036001 5 1 . 6 7 1 3 9 . 0 3 1 2 . 6 41 . 3 6 5 4 1 07 2 . 0 11 5 0 0 1 2 . 6 4Q D r 362 1 12 2 26222222 1 8 3 . 6 6 2 1 5 5 . 1 8 1 01 . 3 0 7 3 1 036001 3 7 . 7 8 1 1 8 . 2 1 1 9 . 5 71 . 3 0 7 3 1 06 6 . 8 01 0 0 0 1 9 . 5 7Q W r 363 2 23 3 36233332 1 6 0 . 6 9 2 2 1 3 . 9 1 1 01 . 3 2 8 8 1 036001 1 6 . 8 4 6 1 . 8 4 5 5 . 0 01 . 3 2 8 8 1 04 0 . 2 76 0 0 5 5 . 0 0Q W r 误差为m a 1 ,误差较大,故应调整各效的有效温度差,重复上述计算步骤。 新分配各效的有效温度差 21 1 2 2 3 3 7 2 . 0 1 1 2 . 6 4 6 6 . 8 0 1 9 . 5 7 4 0 . 2 7 5 5 . 0 0 5 0 . 8 21 2 . 6 4 1 9 . 5 7 5 5 . 0 0S t S t S 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得: 111 7 2 . 0 1 1 2 . 6 4 1 7 . 9 15 0 . 8 2 8 222 6 6 . 8 0 1 9 . 5 7 2 5 . 7 25 0 . 8 2 333 4 0 . 2 7 5 5 . 0 0 4 3 . 5 95 0 . 8 2 复上述计算步骤 ( 1)计算各效料液浓度,它们分别为: 011021239 0 0 0 0 . 1 20 . 1 5 8 49 0 0 0 2 1 8 3 . 6 69 0 0 0 0 . 1 20 . 2 3 2 09 0 0 0 2 1 8 3 . 6 6 2 1 6 0 . 6 90 . 4 0 0 0 ( 2)计算各效料液的温度。因末效完成液浓度和二次蒸汽压强不变,各种温度差损失可视为恒定,故末效溶液的沸点3 ,而 3 4 3 t ,则第三效加热蒸汽温度(也即第二效二次蒸汽温度)为: 3 2 3 3 6 1 . 8 4 4 3 . 5 9 1 0 5 . 4 3T T t t 由于各种温度差损失可视为恒定,2 ,故第二效溶液的沸点为: 2 2 2 1 0 5 . 4 3 1 . 3 7 1 0 6 . 8 0 同理,由 2 2 5 t ,可求得 2 1 2 2 1 0 6 . 8 0 2 5 . 7 2 1 3 2 . 5 2T T t t 由1 ,求得 1 1 1 1 3 2 . 5 2 1 . 2 5 1 3 3 . 7 7 1 温差重新分配后各效温度情况见下表: 效数 一 二 三 加热蒸汽的温度 效温度差 效溶液沸点 3)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计算。 1 1 3 2 T 1 2 1 7 0 . 3 9 /r k J k g 9 2 1 0 5 T 2 2 2 4 3 . 7 1 /r k J k g 3 3 2 3 5 4 . 9 2 /r k J k g 各效的热量衡算: 第一效: 110 . 9 8 0 . 7 0 . 9 8 0 . 7 0 . 1 5 8 4 0 . 1 2 0 . 9 5 3 1x 111 1 1 112 1 1 3 . 2 50 . 9 5 3 1 0 . 9 2 8 02 1 7 0 . 3 9 第二效: 220 . 9 8 0 . 7 0 . 9 8 0 . 7 0 . 2 3 2 0 0 . 1 5 8 4 0 . 9 2 8 5x 1 2 1 22 2 122p o p wW r t c W 112 1 7 0 . 3 9 1 3 3 . 7 7 1 0 6 . 8 00 . 9 2 8 5 9 0 0 0 3 . 2 0 4 . 1 8 72 2 4 3 . 7 1 2 2 4 3 . 7 1 10 . 8 5 1 4 3 2 1 . 4 3W第三效: 330 . 9 8 0 . 7 0 . 9 8 0 . 7 0 . 4 0 . 2 3 2 0 0 . 8 6 2 4x 2 3 2 33 3 1 233p o p w p wW r t c W c W 2 1 22 2 4 3 . 7 1 1 0 6 . 8 0 6 1 . 8 40 . 8 6 2 4 9 0 0 0 3 . 2 0 4 . 1 8 7 4 . 1 8 72 3 5 4 . 9 2 2 3 5 4 . 9 2W W W 210 . 7 5 2 7 0 . 0 6 8 9 4 7 4 . 1 9 又1 2 3 6 3 0 0 /W W W k g h 解得: 12312 1 7 1 . 5 2 /2 1 7 0 . 3 2 /1 9 5 8 . 1 6 /2 3 4 0 . 0 0 /W k g hW k g hW k g hD k g h与第一次比较,其相对误差为: 10 2 1 8 3 . 6 61 0 . 0 0 5 62 1 7 1 . 5 22 1 6 0 . 6 91 0 . 0 0 4 42 1 7 0 . 3 21 9 5 5 . 5 81 0 . 0 0 1 31 9 5 8 . 1 6相对误差均小于 计算的各效蒸发量 W 结果合理,其各效溶液浓度无明显变化,不需重新计算。 ( 4)蒸发器传热面积的计算。 3 61 1 12 3 4 0 . 0 0 2 1 1 3 . 2 5 1 0 1 . 3 7 3 6 1 03600Q D r W , 1 6 211 111 . 3 7 3 6 1 0 5 1 . 1 31 5 0 0 1 7 . 9 1 362 1 12 1 7 1 . 5 2 2 1 7 0 . 3 9 1 0 1 . 3 0 9 2 1 03600Q W r W , 2 2 5 t 6 222 221 . 3 0 9 2 1 0 5 0 . 9 01 0 0 0 2 5 . 7 2 363 2 22 1 7 0 . 3 2 2 2 4 3 . 7 1 1 0 1 . 3 5 2 7 1 03600Q W r W , 3 4 3 t 6 233 331 . 3 5 2 7 1 0 5 1 . 7 26 0 0 4 3 . 5 9 误差:m i nm a . 9 01 1 0 . 0 1 6 0 . 0 55 1 . 7 2 , 计算结果合理,取平均传热面积 发 器的主要结构尺寸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主体分为加热室和分离室,加热室由直立的加热管束组成,管束中间为一根直径较大的中央循环管;分离室是汽液分离的空间。其主要结构尺寸包括:加热室和分离室的直径和高度;加热管和循环管的规格,长度及在花板上的排列方式等。这些尺寸的确定取决于工艺计算结果,主要是传热面积。 11 我们选取的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计算方法如下。 ( 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束的初步估计 蒸发器的加热管通常选用 , , 等几种规格的无缝钢管,长度一般为 .0 m 。管子长度的选择应根据溶液结垢的难易程度,溶液的起泡性和厂房的高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长度为 2m 的无缝钢管。 由下式估算所需管数: 0 5 1 . 2 5= 2 2 60 . 1 3 . 1 4 0 . 0 3 8 2 0 . 1Sn 根 式中 S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由前面的工艺计算决定, 2m ; 0d 加热管的管径, m ; L 加热管长度, m 。 因加热管固定在管板上,考虑到管板厚度占据的传热面积,计算 n 时的管长用 。 为完成传热任务所需的最小实际管数 n 只有在管板上排列加热管后才能确定。 ( 2)循环管直径的选择 循环管的截面积是根据使循环阻力尽量减少的原则来考虑的。其截面积可以取加热管总截面积的 40 100,若以表示 1D 循环管内径,则: 2121 4)1 110 . 4 1 2 2 6 0 . 4 3 8 2 2 . 5 3 1 4D n d m m 对于加热面积小的蒸发器,应取较大的的百分数。查管规格表,所以本设计选取的循环管应 选用 325 12 的管子,长度为 2m 。 ( 3)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 加热室的内径取决于加热管和循环管的规格、数目及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加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三角形、正方形、同心圆等,目前以三角形居多。管心距 t 为相邻两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t 一 般为加热管外径的 。 目前在换热器设计中,管心距的数 值已经标准化,管子规格确定后,相应的管心距则 12 为定值。 三角形排列时加热管直径与管心距的关系 加热管外径0 /d 5 38 57 管心距 /t 25 32 48 70 加热室内径和加热管数采用作图法来确定,具体做法是:先计算管束中心线上管束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时, 子按正方形排列时, 中 n 总加热管数 该设计 以三角形排列初步估算加热室内径,即 1 . 1 1 . 1 2 2 6 1 7 加热室内径 01 2 1 1 . 5 4 8 1 7 1 2 1 . 5 3 8 8 8 2t n d m m 根据初估 加热室内径值和容器公称直径系列,试选一个内径作为加热室内径,并以此内径和循环管外径作同心圆,在同心圆的环隙中,按加热管的排列方式和管 心距作图。作图所得管数 n 必须大于初始值 n ,如不满足,应令选一设备内径,重新作图,直至合适为止。壳体内径的标准尺寸列于 下 表中,作为参考。 壳体的尺寸标准 壳体内径 , 40000100600小壁厚, 8 10 12 14 根据表选取加热室壳体内径为 1000壁厚为 10 根据绘图可 知管数 228n 根,大于初始值 n ,故符合要求。 ( 4)分离室直径和高度的确定 分离室的直径和高度取决于分离室的体积,而分离室的体积又与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及蒸发体积强度有关。 分离室体积的计算式 为 : 33600 式中 V 分离室的体积, 3m ; 13 W 某效蒸发器的二次蒸汽流量 , /kg h ; 某效蒸发器的二次蒸汽密度, ;3/U 蒸发体积强度, )/( 33 ,即每立方米分离室每秒钟产生的二次蒸汽量,一般允许值为 331 . 1 1 . 5 / ( )m m s。 现取分离室中 331 . 1 / (U m m s);而二次蒸汽的密度见下表 。 二次蒸 汽密度的确定 效次 一 二 三 二次蒸汽温度 /度 3/kg m 据前述计算值到代入分离器体积的计算式可得: 31112 1 7 1 . 5 2 0 . 3 4 1 63 6 0 0 3 6 0 0 1 . 6 0 5 1 . 1 32222 1 7 0 . 3 2 0 . 7 6 7 63 6 0 0 3 6 0 0 0 . 7 1 4 1 . 1W U 33331 9 5 8 . 1 6 3 . 7 8 63 6 0 0 3 6 0 0 0 . 1 3 1 1 . 1 一般情况下,各效的二次蒸汽量是不同的,且密度也不相同,按上述算出的分离室体积也不相同,通常末效体积最大。为了方便起见,设计时各效分离室尺寸可取一致。分离室体积宜取其中最大者。所以分离器的体积选取其中的最大者,即 分离室体积确定后,其高度 H 与直径 D 符合下列关系: 4/ 1 2。对于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其分离室 高度 一般不能小于 以保证足够的雾沫分离高度。分离室的直径也不能太小,否则二次蒸汽流速过大,导致雾沫夹带现象严重。根据上述原因,取/ 代入值,解得 , 2 4 1 m m, 故符合要求。 14 ( 5)接管尺寸的确定 流体进出口的内径按下式计算s4 式中 3/ u / 估算出内径后,应从管规格表格中选用相近的标准管。 流体的适宜流速列于下表中: 强制流动的 液体, /然流动的 液体, /和蒸汽, /气及其它 气体, /5 20 30 15 20 溶液的进出口管 对于 并流加料的三效蒸发,第一效溶液的流量最大,若各效设备采用统一尺寸 , 应 根据第一效溶液流量来确定接 管。取适宜 流速选取 2 , 30 1 0 0 0 0 . 8 8 1 5 5 0 0 . 1 2 1 0 6 6 /k g m 090004 44 3 6 0 0 1 0 6 6 0 . 0 3 8 63 . 1 4 2 所以选用 45 无缝不锈钢管。 加热蒸汽 进口 与二次蒸汽 出口 接管 查表已知 31 1 5 /kg m , 32 0 . 7 1 4 /k g m , 33 0 1 /kg m ;又适宜的饱和蒸汽流速一般在 20 30 /0 /u m s 。 31112 1 7 1 . 5 2 0 . 3 7 6 /3 6 0 0 1 . 6 0 5WV m s 32222 1 7 0 . 3 2 0 . 8 4 4 /3 6 0 0 0 . 7 1 4WV m s 33331 9 5 8 . 1 6 4 . 1 5 2 /3 6 0 0 0 . 1 3 1WV m s 15 4 4 4 . 1 5 2 0 . 4 2 03 . 1 4 3 0 可以由不锈钢管规格表查得选取的蒸汽接管规格为 426 16 。 冷凝水出口 冷凝水的排出一般属于液体自然流动 0 0 /u m s ,接管直径应由各效加热蒸汽消耗量较大者确定。 第三效的蒸汽冷凝量为 kg h ;由手册查得, 时冷凝水的密度为 39 7 8 . 3 0 /k g m ;适宜流速选为 可计算冷凝水出口管径: 4 4 1 9 5 8 . 1 6 0 . 0 8 43 . 1 4 0 . 1 0 3 6 0 0 9 7 8 . 3 0 可以由不锈钢管规格表查得选取的冷凝水出口管径规格为 89 。 发装置的辅助设备的设计 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气液分 离器与蒸汽冷凝器。 一、气液分离器 蒸发操作时,二次蒸汽中夹带大量的液体,虽在分离室得到初步分离,但为了防止损失有用的产品或 防止 污染冷凝液体,还需设置气液分离器,以使雾沫中的液体聚集并与二次蒸汽分离,故气液分离器又称为捕沫器或除沫器。其类型很多,设置在蒸发器分离室顶部的有简易式、惯性式及网式除沫器等,在蒸发器外部的有折流式、旋流式及离心式除沫器等。 惯性式除沫器是利用带有液滴的二次蒸汽在突然改变运动方向时,液滴因惯性作用而与蒸汽分离。其结构简单,中小型工厂中应用较多。本设计选用惯性式除沫器。 惯性式除沫器的 主要尺寸按下列关系确定 : 01 420D D m m规格选取 426 16 16 2: 321 211 . 5 6 3 0D D m m312 8 4 0H D D m m 10 . 5 2 1 0h D m m式中0D 二次蒸汽的管径, m ; 1D 除沫器的内管的直径 , m ; 2D 除沫器外罩管的直径, m ; 3D 除沫器外壳直径, m ; H 除沫器的总高度, m ; h 除沫器内管顶部与器顶的距离, m 。 二、蒸汽冷凝器 ( 1)主要类型 蒸汽冷凝器的作用是用冷却水将二次蒸汽冷凝。当二次蒸汽为有价值的产品需要回收或会严重污染冷却水时,应采用间壁式冷却器,如列管式、板式、螺旋板式及淋水式等热交换器。当二次蒸汽为水蒸气不需要回收时,可采用直接接触式冷凝器。二次蒸汽与冷却水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其冷却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因此被广泛使用,故在本设计中选用直接接触式 冷凝器。 直接接触式冷凝器有多孔板式、水帘式、填充塔式及水喷射式等。 各种型式蒸汽冷凝器的性能 冷凝器型式 多层多孔板式 单层多孔板式 水帘式 填充塔式 水喷射式 水汽接触面积 大 较小 较大 大 最大 压强降, 067,可不计 1333小 大 17 塔径范围 大小均可 不宜过大 350 100次蒸汽量 2t/h 结构与要求 较简单 简单 较简单,安装有一定要求 简单 不简易,加工有一定要求 水量 较大 较大 较大 较大 最大 其他 孔易堵塞 适用 于腐蚀性蒸汽 综合考虑各种设备的性能,本设计选用水喷射式蒸汽冷凝器。 水喷射式 冷凝器的工作原理是冷却水依靠泵加压后经喷嘴雾化使二次蒸汽冷凝。冷 凝气也随冷却水由排水管排出。此过程产生真空,则不需要真空泵就可以造成和保持系统的真空度。但单位二次蒸汽所需的冷却水量大,二次蒸汽量过大时不宜采用。 ( 2) 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与选用 工作水量的计算 对以冷凝为主的水喷射式冷凝器,其冷却水用量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购物合同范本
- 2025年新余货运资格证模拟考试新题库
- 上海卖房定金合同范本
- 仪器采购合同范本模板
- 农业打药合同范本
- 第五章 第二节 一 气温 世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 业主安装电梯合同范本
- 全国物业服务合同范本
- 代理经销产品合同范本
- 借款合同范本担保人范本
- 罗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 发展经济学 马工程课件 1.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 GB/T 25775-2010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
- 房屋建筑学-01概论
- 2023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新编
- 班前安全活动记录(防水工)
- 《干部履历表》(1999版电子版)
- 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课件
- 花城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 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样本
- 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