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之外的沉静_第1页
浮躁之外的沉静_第2页
浮躁之外的沉静_第3页
浮躁之外的沉静_第4页
浮躁之外的沉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浮躁之外的沉静最近我常常撰文批评社会及教育的浮躁之风。但就在这浮躁中风中,也有相当多的老师依然不为风气左右而如胡锦涛先生所说“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去年,我偶然被请进了一个叫“班主任尖峰论坛”的 qq 群。说实话,因为太忙,无力有更多的时间和朋友们聊 qq,我一般不敢告诉别人我的 qq号。我之所以申请 qq 号,主要是为了学校工作上一些事,或和我的学生保持联系,便于谈心。所以,那次我进“班主任尖峰论坛”是很被动的。而且我不太接受“尖峰”这个说法。因为现在什么都喜欢说“高峰论坛” ,现在又来个“尖峰论坛” ,实在是有虚张声势之嫌(我现在依然保留我这个看法)。所以,刚进去时,我只是看看,不多发言。但是,这是真正的“论坛” 。这里几乎随时都有老师在研讨,他们讨论的大多是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或交流各自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有时候有了什么收获,也到这里来让更多的人分享。从年轻班主任的讨论中,我感到了这是一群富有理想主义情怀却脚踏实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者,无论窗外如何喧嚣,他们总是守着一颗朴素的心,实践着研究着交流着分享着点点滴滴的教育。这个论坛的主持者叫梅洪建一个爱自称“小梅”的老师,其人名不见经传,但对教育有着十分的热情,甘于为大家服务,把全国各地有共同追求的老师武建君,徐卫、舒晓辉、张纪明、代佳琦,刘宝剑、陈宇、肖敏,沈慧,于洁、张银燕、秦统扬、何卫江、焦书兵、王莉、杨帆、崔建斌、肖盛怀、咸慧、张立杰、季文君(对不起,我只能即兴打下这些老师的名字)组织起来,形成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沙龙。梅老师真是令人敬佩!在这里我还邂逅了我的老朋友万玮兄。平时大家很难见面,没想到在这里相遇,真是开心。万玮总是真诚而温和地参与讨论,看着他不多的富有智慧的文字,我甚至能够想象出他的微笑标准的谦谦君子!慢慢地我被老师们感染了。我也加入其中参与讨论。让我很自豪地是,他们没把我当做“著名”的什么什么,而是平等地和我聊天交流。当然,我年长一些,自然经验教训比他们要多一些,于是我也坦率地给他们谈我的一些教育感悟。比如,我曾给他们讲如何进行教育写作,特别是如何写教育故事?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具体说是班主任工作去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如何转化后进生,特别是一些顽劣异常的学生?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甚至碰撞?等等。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对,他们也不完全把我的话当做“句句是真理” ,也有争论。比如,于洁老师、徐卫等老师都曾对我的一些观点,提出商榷。我当然不一定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但他们的不同看法的确启发了我很全面地思考问题,尤其是老师们真诚平等待我,我很感动。我有时也直抒胸臆因而“擦枪走火” ,于是总有老师善意地提醒我,甚至直率地批评我。真是把我当朋友!我要说的是,更多的时候是我从老师们的交流中学到不少东西。我虽然是校长,但我长期一直同时担任班主任,本学期学校有了小学,我不再担任班主任,但一直兼任着副班主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作为校长,却依然是一线教师这是最让我问心无愧的。现在,我不但和我校的老师每天交流,而且通过 qq 又结识了全国这么多优秀的老师,真是幸福!这个论坛有一个叫“郑立平”的老师,坦率地说,以前我不太熟悉这位老师。但通过他发给我的几期“心语” ,我又感受到了一个朝气蓬勃、脚踏实地的年轻人团队。郑老师组织了一个“心语沙龙工作室” ,以沙龙的形式聚集志同道合者,进而实践教育理想。我粗粗看了郑老师发给我的文字,能够感到老师们的教育激情,更能够感到老师们一步一步的探索足迹。关键是,在这功利强烈、尖叫四起的时代,有这么多的老师,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为自己的理想而默默无闻地行走着,的确难能可贵!我常常想,无论是梅洪建老师主持的论坛,还是郑立平老师主持的沙龙,参与者都是普普通通的老师,但他们显出了不平凡。这些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老师,平时散落在各自的学校,可能真的在校长和同事眼中都“很一般” ,甚至默默无闻,可一旦聚集起来,便显出了理想的激情和智慧的火花。这些老师之间,包括我和他们之间,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在现实中见面,但因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便每天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互相取暖,彼此激励。几年前,我曾为我校的一本著作写过一篇序言,有几段话完全可以用在这里作为我对这些老师的评价我们是一群平凡却不普通的教育者。我们平凡,因为我们都是学校一线的老师。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承受着学生人身安全、教学质量要求、升学率任务以及家长过高的期待值等巨大的压力。因此,和中国所有教师一样,我们每天早晨迎着太阳或冒着风霜雨雪匆匆赶到学校,然后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接待学生家长;晚上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还要在灯下备课、阅读或写教育随笔,反思自己一天的工作。我们有着来自教育的困惑,或来自生活烦恼,也因此而叹息乃至流泪但我们毕竟不普通。这里的“不普通”当然不是指我们外在的什么“耀眼光环”或“显赫地位” ,而是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内心还燃烧着理想主义的熊熊火炬。作为一群平凡的教育者,我们没有想过青史留名。我们知道,我们这些朴素的文字,很难成为什么什么的“里程碑”或“开创”了什么什么的“经典之作”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文字连如彗星扫过夜空都谈不上,最多昙花一现。但即使如此,我们也心满意足,毕竟我们的生命和我们学生的生命一起芬芳过,璀璨过。只是我今天还要补充的是因为他们的沉静,显出了外面的浮躁。也因为外面的华丽,衬托了他们的朴素。我向他们表示敬意,并以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而自豪,因与青春同行而洋洋得意。作者:李镇西/p最近我常常撰文批评社会及教育的浮躁之风。但就在这浮躁中风中,也有相当多的老师依然不为风气左右而如胡锦涛先生所说“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去年,我偶然被请进了一个叫“班主任尖峰论坛”的 qq 群。说实话,因为太忙,无力有更多的时间和朋友们聊 qq,我一般不敢告诉别人我的 qq号。我之所以申请 qq 号,主要是为了学校工作上一些事,或和我的学生保持联系,便于谈心。所以,那次我进“班主任尖峰论坛”是很被动的。而且我不太接受“尖峰”这个说法。因为现在什么都喜欢说“高峰论坛” ,现在又来个“尖峰论坛” ,实在是有虚张声势之嫌(我现在依然保留我这个看法)。所以,刚进去时,我只是看看,不多发言。但是,这是真正的“论坛” 。这里几乎随时都有老师在研讨,他们讨论的大多是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或交流各自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有时候有了什么收获,也到这里来让更多的人分享。从年轻班主任的讨论中,我感到了这是一群富有理想主义情怀却脚踏实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者,无论窗外如何喧嚣,他们总是守着一颗朴素的心,实践着研究着交流着分享着点点滴滴的教育。这个论坛的主持者叫梅洪建一个爱自称“小梅”的老师,其人名不见经传,但对教育有着十分的热情,甘于为大家服务,把全国各地有共同追求的老师武建君,徐卫、舒晓辉、张纪明、代佳琦,刘宝剑、陈宇、肖敏,沈慧,于洁、张银燕、秦统扬、何卫江、焦书兵、王莉、杨帆、崔建斌、肖盛怀、咸慧、张立杰、季文君(对不起,我只能即兴打下这些老师的名字)组织起来,形成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沙龙。梅老师真是令人敬佩!在这里我还邂逅了我的老朋友万玮兄。平时大家很难见面,没想到在这里相遇,真是开心。万玮总是真诚而温和地参与讨论,看着他不多的富有智慧的文字,我甚至能够想象出他的微笑标准的谦谦君子!慢慢地我被老师们感染了。我也加入其中参与讨论。让我很自豪地是,他们没把我当做“著名”的什么什么,而是平等地和我聊天交流。当然,我年长一些,自然经验教训比他们要多一些,于是我也坦率地给他们谈我的一些教育感悟。比如,我曾给他们讲如何进行教育写作,特别是如何写教育故事?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具体说是班主任工作去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如何转化后进生,特别是一些顽劣异常的学生?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甚至碰撞?等等。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对,他们也不完全把我的话当做“句句是真理” ,也有争论。比如,于洁老师、徐卫等老师都曾对我的一些观点,提出商榷。我当然不一定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但他们的不同看法的确启发了我很全面地思考问题,尤其是老师们真诚平等待我,我很感动。我有时也直抒胸臆因而“擦枪走火” ,于是总有老师善意地提醒我,甚至直率地批评我。真是把我当朋友!我要说的是,更多的时候是我从老师们的交流中学到不少东西。我虽然是校长,但我长期一直同时担任班主任,本学期学校有了小学,我不再担任班主任,但一直兼任着副班主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作为校长,却依然是一线教师这是最让我问心无愧的。现在,我不但和我校的老师每天交流,而且通过 qq 又结识了全国这么多优秀的老师,真是幸福!这个论坛有一个叫“郑立平”的老师,坦率地说,以前我不太熟悉这位老师。但通过他发给我的几期“心语” ,我又感受到了一个朝气蓬勃、脚踏实地的年轻人团队。郑老师组织了一个“心语沙龙工作室” ,以沙龙的形式聚集志同道合者,进而实践教育理想。我粗粗看了郑老师发给我的文字,能够感到老师们的教育激情,更能够感到老师们一步一步的探索足迹。关键是,在这功利强烈、尖叫四起的时代,有这么多的老师,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为自己的理想而默默无闻地行走着,的确难能可贵!我常常想,无论是梅洪建老师主持的论坛,还是郑立平老师主持的沙龙,参与者都是普普通通的老师,但他们显出了不平凡。这些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老师,平时散落在各自的学校,可能真的在校长和同事眼中都“很一般” ,甚至默默无闻,可一旦聚集起来,便显出了理想的激情和智慧的火花。这些老师之间,包括我和他们之间,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在现实中见面,但因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便每天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互相取暖,彼此激励。几年前,我曾为我校的一本著作写过一篇序言,有几段话完全可以用在这里作为我对这些老师的评价我们是一群平凡却不普通的教育者。我们平凡,因为我们都是学校一线的老师。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承受着学生人身安全、教学质量要求、升学率任务以及家长过高的期待值等巨大的压力。因此,和中国所有教师一样,我们每天早晨迎着太阳或冒着风霜雨雪匆匆赶到学校,然后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接待学生家长;晚上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还要在灯下备课、阅读或写教育随笔,反思自己一天的工作。我们有着来自教育的困惑,或来自生活烦恼,也因此而叹息乃至流泪但我们毕竟不普通。这里的“不普通”当然不是指我们外在的什么“耀眼光环”或“显赫地位” ,而是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内心还燃烧着理想主义的熊熊火炬。作为一群平凡的教育者,我们没有想过青史留名。我们知道,我们这些朴素的文字,很难成为什么什么的“里程碑”或“开创”了什么什么的“经典之作”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文字连如彗星扫过夜空都谈不上,最多昙花一现。但即使如此,我们也心满意足,毕竟我们的生命和我们学生的生命一起芬芳过,璀璨过。只是我今天还要补充的是因为他们的沉静,显出了外面的浮躁。也因为外面的华丽,衬托了他们的朴素。我向他们表示敬意,并以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而自豪,因与青春同行而洋洋得意。作者:李镇西/p最近我常常撰文批评社会及教育的浮躁之风。但就在这浮躁中风中,也有相当多的老师依然不为风气左右而如胡锦涛先生所说“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去年,我偶然被请进了一个叫“班主任尖峰论坛”的 qq 群。说实话,因为太忙,无力有更多的时间和朋友们聊 qq,我一般不敢告诉别人我的 qq号。我之所以申请 qq 号,主要是为了学校工作上一些事,或和我的学生保持联系,便于谈心。所以,那次我进“班主任尖峰论坛”是很被动的。而且我不太接受“尖峰”这个说法。因为现在什么都喜欢说“高峰论坛” ,现在又来个“尖峰论坛” ,实在是有虚张声势之嫌(我现在依然保留我这个看法)。所以,刚进去时,我只是看看,不多发言。但是,这是真正的“论坛” 。这里几乎随时都有老师在研讨,他们讨论的大多是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或交流各自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有时候有了什么收获,也到这里来让更多的人分享。从年轻班主任的讨论中,我感到了这是一群富有理想主义情怀却脚踏实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者,无论窗外如何喧嚣,他们总是守着一颗朴素的心,实践着研究着交流着分享着点点滴滴的教育。这个论坛的主持者叫梅洪建一个爱自称“小梅”的老师,其人名不见经传,但对教育有着十分的热情,甘于为大家服务,把全国各地有共同追求的老师武建君,徐卫、舒晓辉、张纪明、代佳琦,刘宝剑、陈宇、肖敏,沈慧,于洁、张银燕、秦统扬、何卫江、焦书兵、王莉、杨帆、崔建斌、肖盛怀、咸慧、张立杰、季文君(对不起,我只能即兴打下这些老师的名字)组织起来,形成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沙龙。梅老师真是令人敬佩!在这里我还邂逅了我的老朋友万玮兄。平时大家很难见面,没想到在这里相遇,真是开心。万玮总是真诚而温和地参与讨论,看着他不多的富有智慧的文字,我甚至能够想象出他的微笑标准的谦谦君子!慢慢地我被老师们感染了。我也加入其中参与讨论。让我很自豪地是,他们没把我当做“著名”的什么什么,而是平等地和我聊天交流。当然,我年长一些,自然经验教训比他们要多一些,于是我也坦率地给他们谈我的一些教育感悟。比如,我曾给他们讲如何进行教育写作,特别是如何写教育故事?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具体说是班主任工作去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如何转化后进生,特别是一些顽劣异常的学生?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甚至碰撞?等等。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对,他们也不完全把我的话当做“句句是真理” ,也有争论。比如,于洁老师、徐卫等老师都曾对我的一些观点,提出商榷。我当然不一定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但他们的不同看法的确启发了我很全面地思考问题,尤其是老师们真诚平等待我,我很感动。我有时也直抒胸臆因而“擦枪走火” ,于是总有老师善意地提醒我,甚至直率地批评我。真是把我当朋友!我要说的是,更多的时候是我从老师们的交流中学到不少东西。我虽然是校长,但我长期一直同时担任班主任,本学期学校有了小学,我不再担任班主任,但一直兼任着副班主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作为校长,却依然是一线教师这是最让我问心无愧的。现在,我不但和我校的老师每天交流,而且通过 qq 又结识了全国这么多优秀的老师,真是幸福!这个论坛有一个叫“郑立平”的老师,坦率地说,以前我不太熟悉这位老师。但通过他发给我的几期“心语” ,我又感受到了一个朝气蓬勃、脚踏实地的年轻人团队。郑老师组织了一个“心语沙龙工作室” ,以沙龙的形式聚集志同道合者,进而实践教育理想。我粗粗看了郑老师发给我的文字,能够感到老师们的教育激情,更能够感到老师们一步一步的探索足迹。关键是,在这功利强烈、尖叫四起的时代,有这么多的老师,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为自己的理想而默默无闻地行走着,的确难能可贵!我常常想,无论是梅洪建老师主持的论坛,还是郑立平老师主持的沙龙,参与者都是普普通通的老师,但他们显出了不平凡。这些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老师,平时散落在各自的学校,可能真的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