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目录1、 燃烧与火灾2、 灭火 1.1、 燃烧现象 ,燃烧的必要条件和 充分条件1.2、 燃烧的类型和特点1.3、 常见的燃烧产物及其毒性1.4、 热传播的几个途径1.5、 火灾的概念及其分类1.6、 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1、燃烧与火灾1.1、燃烧现象 ,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燃烧定义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现象 :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的必要条件: 可燃物 助燃物 (氧化剂 ) 着火源 链式反应 充分条件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由于可燃物的数量不够,氧气不足,着火源的热量不大,温度不够,燃烧也不能发生,因此,燃烧的充分条件是:1.1、燃烧现象 ,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可燃物要有一定的浓度(数量) 助燃物(氧化剂)要有一定的含氧量 着火源要有一定的着火能量 以上三者必须相互作用燃烧的类型: 闪燃 着火 自燃1.2、燃烧的类型和特点 燃烧的类型在一定温度下,易燃与可燃液体(也包括能蒸发出蒸气的少量固体,如萘、樟脑、石蜡等)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着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做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走的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直接作用下,因受热或者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叫自燃。燃烧的特点:不同状态的物质 ,燃烧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燃物的聚集状态不同,供氧情况不同,受热后发生不同的变化,其燃烧的方式和速度也都不同,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态下进行,并出现火焰,也有些物质不呈气体燃烧,而是呈炽热状,则不现火焰。1.2、燃烧的类型和特点 燃烧的特点气体燃烧特点:可燃气体燃烧不需要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气体,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燃烧速度较快。1.2、燃烧的类型和特点 燃烧的特点液体燃烧特点:易燃和可燃液体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气体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称蒸发燃烧。因此燃烧与否、燃烧速度等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其燃烧速度取决于液体的蒸发速度,而蒸发速度又取决于接受的热量,故接受热量愈多,气体蒸发量愈大,燃烧速度愈快。 1.2、燃烧的类型和特点 燃烧的特点固体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过程,使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 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 (或称熏烟燃烧)四种:1. 蒸发燃烧 :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如硫、磷、沥青、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2. 分解燃烧 :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例如,木材、纸张、棉、麻、毛、丝、热固体塑料、合成橡胶等的燃烧。1.2、燃烧的类型和特点 燃烧的特点3. 表面燃烧: 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遇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表面燃烧属于非均相燃烧,现象为表面发红,而无火焰,如木炭、焦炭等的燃烧。4. 阴燃: 没有火焰的缓慢分解燃烧现象称为阴燃。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会阴燃,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堆垛的煤、草、湿木材等。随着阴燃地进行,热量聚集、温度升高,此时空气的导入可能会转变为明火燃烧。1.2、燃烧的类型和特点 燃烧的特点燃烧产物定义: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物质叫燃烧产物。燃烧产物通常指物质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热量和可见烟雾等。1.3、常见的燃烧产物及其毒性燃烧产物通常指的是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其中,散发在空气中能被人们看见的燃烧产物叫烟雾,它实际上是由燃烧产生的悬浮固体、液体粒子和气体的混合物。其粒径一般在 0.01-10微米之间。1.3、常见的燃烧产物及其毒性燃烧产物的毒性:火灾中大约有80%的死亡人员是由于吸入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而致死。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二氧化硫、卤化氢、碳氧化物、氮氧化物、氰化氢等,其中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具有和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能使人窒息死亡。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传导、对流、辐射。热传播的三点途径 : 热传导: 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高温部位向低温部位传递的过程。 热对流: 指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从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 热辐射: 热量以光和电磁波形式传播称为热辐射。1.4、热传播的几种途径根据国家标准 GB5907-85 消防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 ,将火灾定义为: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按照不同需要,火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照燃烧对象,根据国家标准 GB4968-85 火灾分类 的规定:将火灾分为 A、 B、 C、 D四类。1.5、火灾的概念及其分类A类火灾: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的火灾。固体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1.5、火灾的概念及其分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是火灾中最常见的燃烧对象。如木材及木制品、纤维板、胶合板、纸张、纸板、家具;棉花、棉布、服装、被褥、粮食、谷类、豆类;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种类极其繁杂。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燃烧引发的火灾。如油脂、沥青、石蜡等。1.5、火灾的概念及其分类B类火灾油脂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动植物油;可燃液体主要有酒精、苯、乙醚、丙酮等各种有机溶剂。原油罐、汽油罐是 B类火灾的重点保护对象。C类火灾:指气体燃烧引发的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燃烧引发的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电器火灾:指带电的电气设备及其他物体燃烧的火灾。不同类型火灾,具有不同特点,应采取不同的灭火措施。1.5、火灾的概念及其分类C、 D类、电器火灾( 1)特大火灾。死亡 10人 以上( 含 10人 );重伤20人 以上;死亡、重伤 20人 以上;受灾 50户 以上;烧毁财物损失 100万元 以上。( 2)重大火灾。死亡 3人以上;受伤 10人 以上;死亡、重伤 10人 以上;受灾 30户 以上;烧毁财物损失 30万元 以上。( 3)一般火灾。不具备以上条件的火灾。1.5、火灾的概念及其分类按火灾损失程度分类根据室内火灾温度会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可以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 :1.6、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发展阶段火灾猛烈阶段火灾熄灭阶段火灾初起阶段的特点是:燃烧范围不大,建筑物本身尚未燃烧,燃烧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仅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燃烧蔓延速度较慢,在蔓延过程中,火势不稳定;燃烧蔓延时间因着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影响而差别很大。 1.6、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在火灾实起阶段后其,火灾范围迅速扩大,除室内的空具、衣物等卷入燃烧之处,建筑物的可燃装修材料由局部燃烧迅速扩大,室内温度上升很快,当达到室内固体可燃物全表面燃烧的温度时,被高温烘烤分解、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可能使整个房间都充满火焰1.6、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火灾发展阶段室内持续性高温,对建筑构件热作用越来越强烈,建筑构件承载能力下降,局部或整体坍塌。为了减少火灾损失,针对火灾猛烈阶段的特点,在建筑防火设计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建筑物内设置具有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物,把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选用耐火等级较高的建筑结构作为建筑物的承重体系,确保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不坍塌,为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火灾扑救及火灾后建筑物修复使用创造条件 。1.6、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火灾猛烈阶段在火灾猛烈阶段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不断减少,燃烧速度减慢,温度逐渐下降,火灾进入熄灭阶段。随后,室内温度下降明显,直到把室内的全部可燃物烧完,逐步恢复正常室内温度。该阶段前期,燃烧仍然比较猛烈,火灾温度仍很高。针对该阶段特点,注意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烧烤和灭火时水的冷却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或坍塌,确保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1.6、火灾的概念及其分类 火灾熄灭阶段2.1、 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原理2.2、 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2.3、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2.4、 灭火器配置的一般要求2、灭火根据燃烧条件,灭火基本原理强归纳为四个方面,即 冷却 、 窒息 、 隔离 和 化学抑制 ,前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则是一个化学过程。n冷却灭火冷却灭火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用二氧化碳灭火剂则冷却效果更好,在迅速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很快降低燃烧区的温度,使燃烧停止。2.1、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冷却灭火n隔离灭火隔离灭火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燃烧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分散开,使燃烧停止。这种灭火方法是扑救火灾比较常用的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如火灾中,关闭管道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管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焰烧烤、辐射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引流到安全区;拆除与火源毗连的易燃建筑物,搬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等等。2.1、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隔离灭火n窒息灭火窒息灭火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通常需要足够的空(氧)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因缺乏或断绝氧而熄灭。2.1、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窒息灭火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性较强的空间或设备容器内的火灾。n抑制灭火抑制灭火,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链式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快速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自由基,进而使燃烧反应停止。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2.1、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抑制灭火常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