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教材第 7 册的一个难点。从去年教过四年级的老师们口中知道乘法分配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理解、掌握和运用上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上好这一课,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好它?我觉得要注重形式上的认识,更要注重意义上的理解。因为单从形式上去记住乘法分配律是有局限性的,以后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时候,遇到一些变式如:9924+24 会变得难以解决。注重意义的理解,能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乘法分配律,那么将来无论形式上怎么变化,学生都能轻松运用乘法分配律。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在所教的另一个班试讲了这节课。实践证明,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现在就具体教学设计谈谈我的想法。北师大版的教材注重学生的探索活动,在探索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规律,才能让他们真正地理解。本课是“探索与发现”的第三节课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完全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在进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4.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环节设计如下:第一环节: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到两个算式。并由观察分析得出:两个算式中参与运算的数是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意义也相同。不同点在于运算顺序的不同。这样的结论已经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乘法分配律。但这样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还需要再举例验证。这就顺利过渡到第二环节。第二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举例以及验证发现:要算几个几,既可以合起来算,也可以分开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这样就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了,而不拘泥于形式。那么将来,就算学生遇到像 9924+24 这样的变式,也可以轻松考虑出要想算 99 个 24 和 1 个 24,合起来算 100 个 24 更简单。第三环节:在总结出规律以后,利用乘法分配律的功能完成两道练习。在练习中既巩固了对意义的理解,又在题上用红色粉笔强调了相同乘数,这是在用暗示法对学生强调了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第四环节:用“大家早就用过乘法分配律了,相信吗?”这样的设问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一起回顾教材 P33 页的乘法的竖式计算。观察发现,要算 21 个 114,我们就是分开算 1 个 114 和 20 个114,再合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乘法分配律的另一大功能:它是乘法计算法则的依据。第五环节:利用乘法分配律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功能,尝试简算。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教材第 7 册的一个难点。从去年教过四年级的老师们口中知道乘法分配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理解、掌握和运用上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上好这一课,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好它?我觉得要注重形式上的认识,更要注重意义上的理解。因为单从形式上去记住乘法分配律是有局限性的,以后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时候,遇到一些变式如:9924+24 会变得难以解决。注重意义的理解,能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乘法分配律,那么将来无论形式上怎么变化,学生都能轻松运用乘法分配律。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在所教的另一个班试讲了这节课。实践证明,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现在就具体教学设计谈谈我的想法。北师大版的教材注重学生的探索活动,在探索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规律,才能让他们真正地理解。本课是“探索与发现”的第三节课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完全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在进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4.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环节设计如下:第一环节: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到两个算式。并由观察分析得出:两个算式中参与运算的数是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意义也相同。不同点在于运算顺序的不同。这样的结论已经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乘法分配律。但这样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还需要再举例验证。这就顺利过渡到第二环节。第二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举例以及验证发现:要算几个几,既可以合起来算,也可以分开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这样就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了,而不拘泥于形式。那么将来,就算学生遇到像 9924+24 这样的变式,也可以轻松考虑出要想算 99 个 24 和 1 个 24,合起来算 100 个 24 更简单。第三环节:在总结出规律以后,利用乘法分配律的功能完成两道练习。在练习中既巩固了对意义的理解,又在题上用红色粉笔强调了相同乘数,这是在用暗示法对学生强调了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第四环节:用“大家早就用过乘法分配律了,相信吗?”这样的设问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一起回顾教材 P33 页的乘法的竖式计算。观察发现,要算 21 个 114,我们就是分开算 1 个 114 和 20 个114,再合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乘法分配律的另一大功能:它是乘法计算法则的依据。第五环节:利用乘法分配律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功能,尝试简算。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教材第 7 册的一个难点。从去年教过四年级的老师们口中知道乘法分配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理解、掌握和运用上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上好这一课,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好它?我觉得要注重形式上的认识,更要注重意义上的理解。因为单从形式上去记住乘法分配律是有局限性的,以后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时候,遇到一些变式如:9924+24 会变得难以解决。注重意义的理解,能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乘法分配律,那么将来无论形式上怎么变化,学生都能轻松运用乘法分配律。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在所教的另一个班试讲了这节课。实践证明,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现在就具体教学设计谈谈我的想法。北师大版的教材注重学生的探索活动,在探索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规律,才能让他们真正地理解。本课是“探索与发现”的第三节课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完全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在进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4.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环节设计如下:第一环节: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到两个算式。并由观察分析得出:两个算式中参与运算的数是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意义也相同。不同点在于运算顺序的不同。这样的结论已经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乘法分配律。但这样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还需要再举例验证。这就顺利过渡到第二环节。第二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举例以及验证发现:要算几个几,既可以合起来算,也可以分开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这样就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了,而不拘泥于形式。那么将来,就算学生遇到像 9924+24 这样的变式,也可以轻松考虑出要想算 99 个 24 和 1 个 24,合起来算 100 个 24 更简单。第三环节:在总结出规律以后,利用乘法分配律的功能完成两道练习。在练习中既巩固了对意义的理解,又在题上用红色粉笔强调了相同乘数,这是在用暗示法对学生强调了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第四环节:用“大家早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