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新闻学真题02-10的_第1页
武大新闻学真题02-10的_第2页
武大新闻学真题02-10的_第3页
武大新闻学真题02-10的_第4页
武大新闻学真题02-10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大学新闻学基础试题2009一 概念辨析1. 新闻真实性,就是新闻报道尽可能地符合客观事实,即现象真实。 2.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对受众的获益价值,教育价值等。3. 舆论就是公众对社会及社会现象、问题的比较一致的意见、态度和看法的总和,具有一致性、可持续性等特点,能够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 二 分析下面两两相对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自己的观点1. 有人说,新闻自由的主体是媒介,所以新闻自由就是媒介自由; 有人说,新闻自由的主体是公民,所以新闻自由就是公民自由。 2. 有人说,付费采访是对采访对象损失的一种补偿,所以是正当的; 有人说,付费采访容易使人产生“一切都能用金钱来购买”的观念,会损害公共利益。 3. 有人说,以博客等个性化新闻发布形式的“公民新闻”代表了新闻发展的方向; 有人说, “公民新闻” 会损害新闻的专业品质,代表了新闻发展的不良趋势。 三 现象分析 1. 新闻的植入性营销就是将广告商所要传播的信息(品牌、信誉等)进行包装整合,把广告的内容以新闻的形式传播出去,这样就再次打破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请从新闻功能方面来分析上述现象。 2. 新闻客观性的内涵,在现实中对新闻客观性都有那些扭曲现象。 3. 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都有那些?如何评价新闻传播的传播效果?2008 一、观点评析(10 分 x2)1、新闻不应该是可以随便出售的商品。2、如果说新闻的客观性是一驾马车,那么拉动它的应该是两匹马,跑在前面的是市场,跟在后面的是民主政治。二、讨论(20 分 x2)1、公共关系阻碍新闻报道,不利于新闻业的发展;“ 公共关系给新闻报道增加了有用信息,有利于新闻业的发展。2、有人说,在舆论监督方面,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是对立的; 有人认为,在舆论监督方面,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不仅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多元的。2 B 三、论述题(30 分 x3)1、2006 年,中央电视台提出“绿色收视率”的概念,也就是认为在保证电视台的收视率的同时,要避免低俗和煽情化,(大意如此),保证电视台的公信力和正面导向作用。请从媒介功能和受众理论分析“绿色收视率”概念。: 2、试述新闻业发展的基础。3、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我国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和影响是什么?2007一、辨析题(103) 1. 新闻就是反常事物的报道。2. 受众是分离的、消极的、被动无力的。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的首要功能应该由信息功能转向娱乐功能。 新闻功能二、讨论题(203)1. 人无法做到完全客观,所以客观性原则就没有必要坚持;客观性原则是人理性精神的要求,体现人的一般道德价值。2. 有人强调知情权,认为它是舆论监督开展的前提;有人重视隐私权,认为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保证。3. 有人说,新闻价值是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要素的总和;有人说,新闻价值是新闻作用于受众的关系的产物。三、论述题(302) 1. 结合实践,谈谈你对“用事实说话”的认识。 2. 论述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2006一、简答 1:简述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含义 . 新闻真实性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容 . 报刊理论3:简评党性原则 新闻党性4:简述舆论的基本特征. 舆论5:简述报纸和(新闻性)期刊的宣传优势 媒介特征二、辨析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 1: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是信息功能 . 媒介功能 2:受众是媒介所指向的潜在消费者 受众分析3:社会事业的繁荣是新闻事业繁荣的基础 新闻事业的性质 三、论述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新闻报道中失实现象的种类并分析其原因.( 新闻失实)2:在现阶段,我国新闻调控的主要类型 ?以及新闻调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理论性的解决方案. (新闻控制)(最后一题好象是讲的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那一部分的内容)2005 年新闻学基础试题 一.辨析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 1.新闻报道不能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而必须体现事物的本质与主流,片面的偶然的现象不是真实的,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真实的. (新闻真实性) 2.新闻传播效果就是一天新闻立即显现出来的对于人的“刺激- 反映“效果.(新闻传播效果 )3.商业化,市场化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新闻事业的性质)二.观点讨论(每题 20 分,共 60 分) 1.有人认为,新闻道德的基本点是尊重人的知情权 新闻道德有人则认为,新闻道德基本点是尊重人的隐私权. 2.有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是新闻贴近大众的重要表现 新闻娱乐化有人则认为,新闻的娱乐化正在转移人民关注公共事务的视线,悄然剥夺人们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 3.有人认为,媒介集团化正在缩小意见的自由市场,弊大于利;有人则认为,媒介集团化实现了媒介资产,人才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利大于弊. (媒介集团化)三.现象分析(每题 30 分,共 60 分) 1.2003 年 10 月 28 日,江苏卫视开播,向社会推出“公共新闻“ 理念,即搭建公共平台,为公众话语的交流,对话,谈判,交锋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提供各种生活资讯的同时,解读政策,引导舆论,使公众有机会就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问题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做公共话语的组织者,而非权威话语的传递者;从走进百姓的“生活空间“ 发展到走进公众的“公共空间“,使新闻的信息功能过渡到公共功能;使受众由消费者转变为公民.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一理念: 1).用媒介功能理论,舆论监督理论分析公共新闻的价值 .(10 分) (媒介功能和舆论监督)2).论述“使受众由消费者转变为公民“的意义.(20 分) (受众分析)2.自 1999 年以来,中国各大媒介纷纷报道和追踪河南爱滋病的出现,蔓延,防治过程和爱滋病感染者的故事,特别是“非典“ 危机过后 ,健康问题报道成为新闻领域的一大潮流 . 询问:根据新闻价值理论,媒介报道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请结合实际说明理由(10 分) ( 新闻价值)媒介在面对社会性健康危机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20 分) (媒介功能)2004 一.辨析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 1.客观性往往导致肤浅,轻率的报道,成为媒体逃脱责任,寻求平衡的手段,因此,对公众而言,它往往表现为负价值. (新闻客观性)2.新闻的商品性是新闻的内在特性,因此,我们应该让纯粹的市场力量来支配新闻业的运作. (新闻事业的性质)3.用影象和声音传播的新闻是唯一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新闻形式. (媒介特征)二.观点讨论(每题 20 分,共 60 分) 1.有人认为新闻价值是某一事物的固有特性,如重要性,新鲜性,有趣性等。 (新闻价值)有人则认为,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的产物,即新闻作用于接受者的产物,表现为对受众要 的满足. 2.有人认为,新闻媒介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 有人则认为,随着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应转向娱乐功能. (媒介的功能)3.有人认为,理想化的新闻传播制度是公共广播电视制度 (新闻传播制度)有些人则认为,理想化的新闻传播制度应该是国家媒介体制,私有化媒介体制,公共媒介体制等多种体制并存. 三.现象分析(每题 30 分,共 60 分) 1.在著名报人邵飘萍创立的停刊 66 年以后,与 2003 年 11 月 11 日在北京创刊,它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投资主办,是中国第一张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创办的报纸,是中国第一家由两家党报集团联合主办的大型日报.据的负责人介绍,该报的报道理念是“负责报道一切 “,这一口号有两层含义:有责任报道一切,对报道的一切负责. 请你从媒介管理的角度分析的报道理念(10 分) 媒介公信力 请从新闻舆论监督的规律和新闻道德的角度分析的报道理念,为设计责任内涵.(20 分) 舆论监督与新闻道德! 2.美国 在 2003 年 5 月 11 日发表内部调查报告,承认刚刚离职的记者布莱儿从 2000 年 10月止离职前所写的 73 篇报道至少有 36 篇是捏造或者抄袭的作品,一时间,美国新闻界开始大量反省记者的诚信问题,质疑媒介管理问题. 请从这一时间出发,联系中国新闻界实际,论述记者的诚信(15 分) 以及社会意义(15 分). (把关人问题) 记者职业道德2003一.概念评析(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新发现的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新闻的定义2.新闻价值就是新闻的使用价值. 新闻价值3.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报道者的主观完全符合客观. 新闻客观性二.观点讨论(每题 15 分,共 45 分) . 1.应该由传播者的理性判断来决定什么是新闻 新闻把关应该由受众构成的媒介市场来决定什么是新闻. 2.商业化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新闻事业的性质(商品性或公共性)实现公共管理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3.网络会取代传统媒体 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媒介特征)网络不会取代传统的媒体,更多的是与传统媒体进行联合. 三.专题研究(每题 20 分,共 60 分) 1.试述新闻传播效果评价体系. 新闻传播效果2.结合历史与现实,阐述新闻舆论监督的一般规律. 舆论监督“ 3.试述新闻道德的主要内涵,并请你谈一谈当前中国新闻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给出理论化的解决方案 新闻法制与道德2003一、概念评析(下面的定义是否合理,请给出基本分析,每题 15 分,共 45 分)1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新发现的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试题分析:国内各高校的文科类试题的第一项一般是名词解释,也可以说成概念解释,武汉大学新闻学基础2003 年以前的试题也是这么出的,但 2003 作了调整,对新闻学中的概念考的更灵活了,这样更能考察学生是否对这些基本概念真正理解。这也正式宣告了死记硬背在武汉大学新闻学基础考试中命运的终结。这道题考的是对新闻定义的理解,是名词解释的一种变换考法。答好这道题,我们先要从自己的记忆中将新闻的概念调集出来。与题中的表述仔细做比较。但这又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李卓钧的新闻学理论纲要和童兵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有关新闻的定义并不统一。李卓钧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童兵坚持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时期对新闻定义的表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两个定义,我们应该坚持谁的?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平常在复习中就应该解决,临场再做取舍已经来不急了。我倾向认同陆定一的定义,在此我无法用短短几句话说清楚,以后有空会说的。这里只要大家明白一点,新闻的定义问题很大程度是新闻本体问题,新闻系为新闻本体问题专门开一门课都不为过。我以下的分析就按陆定一的定义展开。也就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将此与题中的表述做个比较就可以发现如下不合理处:一、 “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陆的定义“事实的报道是新闻”,二者的这个差异是这道题的最关键的点,没有报道,事实永远是事实,是自在之物,永远不能走进社会公众的视野。报道是一种人类社会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的互动手段和途径,是客观见诸人的主观世界的形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题中没有仅仅用事实。而是在此后面多了个现象,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式,而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一内一外把客观存在的表象和实质都含概在内,比单用事实更全面,应该说这个表述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二、“与人类生存有关”。这个表述也有问题。此定义本来想加上事实或现象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另外一个因素,可是“与人类有关生存”的事实或现象的范畴太概括了,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现在的不少定义将此说成“对受众有知悉意义的”,我认为这样就对事实或现象起了有效的约束作用。三“新发生、新发现”。 陆的定义说的是“新近发生的”,也就是题中的“新发生”。但多了个“新发现的”就多出了问题。我们知道,很多事是很久以前就发生了,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人类社会的视野,但随着相关条件的成熟,终于为人们所认知。哪怕将它向社会公布,也不能说这种事实就是新闻。考古经常有新的发现,考古本身发现的事实不能成为新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疑惑了,我们不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考古发现获得突破的新闻报道,难道这不是新闻吗?我想这很好理解。由于考古发现这种行为是最近发生的、这种最近发现的事实使人们对一个历史片段的认识发生质的变化,这也是最近发生的,所以,报道出来后就是新闻。但发现的事实或现象是早就发生的,在那个年代报道出来,也可以成为新闻,但在当今报道出来就只能说成是历史 一、观点评析2,新闻价值就是新闻的使用价值 评析:这道题考对新闻价值概念的理解。马克思哲学中价值的定义是客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履行的功能与作用。对应于新闻学,新闻价值可以解释为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李卓钧的新闻理论纲要)。在这个新闻价值定义中客体是事实,客体所履行的功能与作用就是事实由于包含特殊素质决定了自身能成为新闻。 新闻的使用价值就是新闻的有用性、可用性,是有关新闻的功能和作用的问题,是新闻与传播者和受众三方的互动关系,可以是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这种认识借用了经济学中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理解,反而使问题变得复杂。我们通过研究世界新闻史可以发现,新闻价值概念从进入人们的意识开始,就是为了解决两个矛盾:一、 无限的事实与有限的传播通道的矛盾。二、 新闻工作者的选择标准与广大受众之间的矛盾。显然,这里的新闻价值应该归为新闻本体的范畴,是研究什么样的事实是新闻的问题,而不是新闻的功能和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新闻价值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理解。 一、 概念评析(下面的定义是否合理,请给出基本分析,每题 15 分,共 45 分)3、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报道者的主观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评析:本题考的是对新闻的客观性这一概念的理解。所谓客观性就是事物的物质性,也可称为客观实在性,就是事物自身存在的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的属性。 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可以给新闻的客观性这一概念作出基本的表述: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以及能决定其成为新闻的特殊属性,新闻事实以及这种特殊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而非由任何外在的、人为的力量加诸其上的,人类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新闻事实和这种属性。 题中的表述,我们不能说它完全没道理,至少从反映客观实在这一角度来说,它基本是对的。这种仅从人的主观来认识新闻的客观性的原因,很可能是作者坚持新闻是的报道的新闻定义。有了这一前提,从传播者角度理解新闻的客观性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这里的客观性与客观态度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这种观点的理论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从表层看,它虽然没有否认新闻的客观性,但它也没有肯定新闻的客观性是不依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具体存在 从深层看,尽管它也暗示了要尊重事实,但并没有明显认识到这种事实在本质上表现着客观实在性 从操作层面看,把客观性等同于客观态度,则新闻的客观性就必然会因为“客观态度”具有难以确定性而变的既难以衡量又难以达到,变成一种虚幻的存在。 所以正确理解新闻的客观性的前提就是要认识到事实是物质与意义的统一,新闻事实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传播者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尊重事实,要如实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2002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共30分)1.进奏院状(5分)2.“警察局新闻” (5分)3.“拒检运动”(10分)4.线性传播模式(10分) 二、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列宁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要点。2.简述王韬创办循环日报的意义。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评论邰飘萍新闻活动的主要成就。2.试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新闻史论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张季鸾2秉笔华士模式3本质真实论4新闻体制 二、历史分析(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析康有为梁启超的办报思想。2试析国民党的新闻统制主义。 三、观点评析(下列新闻学理论观点是否合理?请作出简要分析。(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新闻就是反常事物的报道,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2新闻媒介应以娱乐为第一功能,主要满足受众的娱乐需要,而且随着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这将成为新闻媒介的发展方向。3舆论不一律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运行规律。 四、现象分析(20分)1889年,美国的斯克里普斯麦克雷报业集团成立,从此,西方新闻业走上了集团化道路。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垄断的发展,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报团增多。在市场竞争中,实力强大、业务兴旺的保证兼并了日渐衰弱甚至濒于破产的报纸和其他行业;弱小报纸为求生存而依附于大报,行成了以大报为核心的报团。有的报纸在本地或外地创办新报,建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本世纪末最常见的形式是,实力强大的报社,或工商巨头购买报纸股份,以至最后控股。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新闻业开始迈向集团化,1994年初,上海解放日报兼并上海申达纺织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所辖的第36织布厂,1997年1月1日,广州日报正式成立报业集团。从此,报业集团化浪潮席卷中国新闻界。1请你从新闻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阐述报业集团化的意义。2请你从新闻自由的角度,说明报业集团化可能出现的负面作用新闻业务 一、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2什么是新闻线索?它有哪些主要特点?3新闻采访中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控制手段有哪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4什么是编辑方针?制定编辑方针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5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二、评论题(30分)下附新闻稿一篇,请从新闻写作的角度进行评析。见第二页。 三、请给上篇新闻稿“品牌的士”能否长久配写一条600字左右的短评。(40分) 2007年武汉大学新闻学基础真题 一、辨析题:辨析下面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1、新闻就是反常事物的报道。 2、一般说来,大众媒介的受众是分离的、消极的、软弱无力的。 3、新闻传播已进入消费主义时代,因此,新闻传播的首要功能必然由信息功能转向娱乐功能。 二、讨论题:讨论下列相对相反的观点并给出你的结论(每题20分,共60分) 1、人不可能客观认识事物,因此,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客观性已是现代人交往的一种基本道德需要,因此,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有着很重要的道德价值。 2、新闻报道过程中,当知情权与隐私权发生冲 突时,应优先满足公民的知情权,以保证公开的舆论监督; 新闻报道过程中,当知情权与隐私权发生冲 突时,应优先满足公民的隐私权,维护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