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话重提论节约_第1页
旧话重提论节约_第2页
旧话重提论节约_第3页
旧话重提论节约_第4页
旧话重提论节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旧话重提论节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质文明极大的提高,商品大面积的流通,人民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衣食住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这仅仅是此时此刻的事情,过分的享受所带来的是资源的日益匮乏,环境的日趋恶劣。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从新来思考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消费和我们的行为。正所谓居安思危,在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的时候,节约话题由此引出。节约是什么?是一种意识,一种社会的文明,而不要被一种个体的强制性所误导。古人云:“ 宁俭勿奢 ”,何为俭,何谓奢? 俭者适度也,奢者浪费也。节约与其说是一种行为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其中蕴涵着物尽其用的理念和心怀感恩的精神。譬如说一张纸,写完了这一面,我们还可接着写另一面。一支笔我们写完了可以换支笔心继续再用。这就是所谓的物尽其用。那为什么有感恩的精神在里面呢?天地造万物,其蕴涵的是对人类的一种恩赐。广茂的森林为我们制造氧气,大海冰川为我们孕育着水源。假如我们对天地这种造化没有感恩之情,肆意的掠夺,那么我们将面临的是自然的一种报复。全球温室效应,印度洋的海啸已给我们深刻的警示。那么如何做到节约呢?有两点一是节行;二是节欲。所谓节行,就是要控制我们的消费行为.做到适可而止。所谓节欲就是要控制我们的贪婪的欲望,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不能寅吃卯粮。曾记得一伟人说过:一个人力量的强大不在于手臂的粗旱,而在于心灵的节制。再看看现在能源紧张,大家肯定都有随手关灯的好习惯,我恭喜大家了,你们为节约能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到我们公司如何做到物尽其用呢?我们现在开展的拼装业务就很好地说明了什么叫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资源的能量与优势,那么物尽其用还体现在平时养成的良好操作习惯,比如我们的营运车辆能做到轻踏油门、保持匀速行驶、少用车内空调、减少耗油量,那么即节能又节约成本。节约要做到无时无刻,随时随地,这样才能构建节约型社会。论节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流,汇成大河。 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13 亿人汇集起来,就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大力提倡节约,原因就在于,从大处讲,它是我国的一项治国方略;从小处说,它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且要靠每个人去亲身实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 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及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深刻认识节约的重大意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约真正落到实处。 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墨子体过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汉代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有言:“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著名诗句。明代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古人的眼中,节约,既是修身养性所必须,同时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节约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对国家、民族、家庭、自我负责任;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往往是败家败国的重要原因。 节约是一种力量。节约往往和进取、积极、奋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相关;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重视节约,就能更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 节约,是为子孙后代造福。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中国共产党人向来重视节约。毛泽东同志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他向全党全社会提出“勤俭建国”的大政方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他提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艰苦奋斗,要“反对高消费”,“反对各方面的浪费”,“反对腐败”。江泽民向党的领导干部提出,要“带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时代特点和我国国情,突出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讲的节约,内涵更为丰富和深化,它要求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并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厉行节约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领会,努力实践。 二“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节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节约,首先是由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4,耕地不到 1/2,森林不到 1/7,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并且,我国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 8 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 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 2-3 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15-25 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20 个百分点。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而目前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面对这种情况,节约资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节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消耗快、利用率低,再生率不高,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日益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某些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一些重复建设项目给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有的产品过分包装,一些活动讲究排场、大吃大喝,等等。这些现象,不仅造成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而且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尽量避免各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节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本世纪头 20 年,我们要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任务光荣而又艰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的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必然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节约资源,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厉行节约,是我们面对资源短缺的唯一选择。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必然途径。 倘若我们为一代人的享受断送了未来发展的根基,我们的民族将因此而面临困境;倘若我们为了一时的富裕而不顾脚下的这片土地,那么总有一天我们会永远失去自己的家园。 三“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节约是长久国策,不是权宜之计。节约,不仅仅是对人、财、物的节省或限制使用,而且还包含了如何使用才能更加合理、恰当和高效。地球上的资源在总量上是有限的,所以,无论是发达抑或落后,富裕抑或贫穷,都需要厉行节约。节约是一种世界潮流,是当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要认真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厉行节约。 厉行节约,就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力求尽快在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要加快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要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厉行节约,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政策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和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要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要建立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强制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特别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厉行节约,就要在全社会确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要在全社会大力推广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使每一个社会成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使节约每滴油、每升水、每度电、每斤粮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倡节约,不是抑制人们正常的健康的消费,不是让大家过苦日子;而是要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把消费引导到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轨道上来。 积羽会沉舟。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 滴水亦成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厉行节约,汇集起来将支撑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论节约型社会的营销创新探析摘 要:营销活动对环境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变化的环境下,营销活动必须有所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政府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标志着我国进入建设节约型社会时期。节约型社会建设中营销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营销应从观念、产品、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形成企业新的竞争力。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销创新 企业是个有机体,其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企业的全部营销活动,都是在其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的营销环境主要由两方面的要素构成:一是微观环境要素,即指与企业紧密相联,直接影响其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二是宏观环境要素,即影响企业微观环境的巨大社会力量。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基础和条件,且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市场营销环境的动态性和企业对营销环境的适应性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营销环境变化的时候,企业必须运用营销创新来适应新环境、获得新的成功。 一、节约型社会中营销环境的变化 为了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把构建节约型社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 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从全球实践来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循环经济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成为人类社会一种崭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建设节约型社会意味着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的节约,政府、企业、个人个个有责。这意味着我国企业的营销环境将发生较大的变化1。 ( 一 )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构建节约型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是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循环运营缺乏长效激励约束。为尽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我国将加大立法和变法的步伐,使其从保障传统生活与发展模式过渡到维护新型生活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上来。通过立法与制度设计来保障、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与发展,通过法律的引导作用和奖惩措施来推动容器包装、废旧家电、食品和建筑废物的回收与再利用,通过税收、计划、投资、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来加大、强化企业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促进企业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方式开展经营、创造财富。目前,为了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我国政府已经着手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 在节约型社会构建过程中,政府将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来说,我国的经济政策、法律环境等将会对企业的节约型、循环运营等提出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做法,树立节约型社会的意识,探索新的营销方法。 (二) 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改变 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是由自身地位、环境、工资水平等决定的。在构建节约型社会过程中,我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将基于以下两个因素向节约型、环保型消费转变:一是政府的宣传引导。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将倡导合理、适度、科学、文明的绿色消费,通过激励和惩罚机制促使消费者抛弃贪大、求全、奢侈、浪费的消费习惯,选择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简约、科学、适度、不危害生态环境、不妨碍后代利益的消费方式,并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反复使用经过生态设计与环境认证的产品。由于我国消费者的民族情结比较重,政府的引导对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必将产生很大影响。二是消费者自身消费理念的成熟。经过多年的培养,我国的消费市场日渐成熟,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同时,生态失衡、大气污染和生物灭种等环境危机日趋严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节约消费,必将成为影响未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进行节约型消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持营销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企业提供新的营销力 营销力是一个企业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营销力是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是一种合力。企业提升营销力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产品在顾客中的地位,从而赢得更多的顾客,获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在构建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将自己的企业建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将为企业提供新的营销力。第一,“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从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废弃物- 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 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的竞争,是提高资源与能源效率的竞争。循环经济通过采用高新的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从而构成企业新的营销力。第二,“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实际上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企业必须认识到在我国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时,企业竞争、市场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商品价格、服务优良、促销手段等方面的竞争,而且是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竞争、企业节约形象的竞争。自觉地发展循环经济、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声誉,为企业提供新的营销力。第三,“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将能得到政府的有效支持。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符合我国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国策,政府将会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企业有效的支持,从而为企业注入新的营销力。 二、节约型社会所要求的营销创新 (一) 营销观念的创新 营销观念,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根本看法、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以至全体员工的经营思想。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先导。 企业传统营销观念以创造、发现并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为此,企业利用各种营销手段不断“创造”人的欲望,开发、销售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并以谋求产品的最大销售量、企业的最大利润为最终目标。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存量尽可能多地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可避免地导致消费过度,自然资源存量耗竭,使自然资源更新的基础受到破坏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因此,传统营销观念助长了人们对需求满足的期望和敏感,造成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2。 在建构节约型社会中,企业的营销观念必须从极大满足消费者需求向引导顾客需求和期望转变。企业应让顾客了解商品和劳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并利用营销的沟通方法和手段对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教育、宣传并把他们的需求引导到符合节约要求的产品、服务或活动上来。营销应朝着改变低效的、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对资源造成浪费的消费习惯的方向努力。 同时企业的营销目标应从最大限度地刺激消费转为追求可持续、节约型消费。节约型社会要求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必须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和实现的范围内,即人类必须实行可持续生产、消费。这就要求企业在可持续生产、消费的前提下实施营销活动,在追求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注重提高消费质量,减少物质消费数量,降低人类对资源的消耗程度,使消费达到节约、可持续增长的要求。 (二) 产品创新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就在于它的产品能够不断创新,不断满足变化的市场需要。在传统营销下,企业强调以消费为导向,采取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进行产品的创新,来迎合消费者某一层面的特定需求,忽视产品在生产、消费、消亡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 在节约型社会下,企业的产品创新就是能为社会找到并开发出既能满足眼前需求,而又不浪费资源、造成社会不能持续发展的消费机会,即企业要生产出“社会节约型产品”,连决定是否生产某个产品时,不仅要考虑用户满意和公司的盈利能力,还要看其是否符合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社会节约型产品成为消费者首选的原因是它在满足一个人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 1.技术创新 节约型社会需要节约型产品,而技术创新则是节约型产品的支撑。节约型技术创新包括设计理念创新、工艺创新和材料创新。传统的产品设计理念是在敢于创新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设计出独特的、非重复且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其创新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从产品的功能、结构、质量等方面标新立异,而对产品的节约性则考虑较少。节约型设计理念则要求在设计中要兼顾遵循节约的原则,对产品在生产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是否浪费社会资源及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予以估测。其创新设计要求在设计中考虑产品的节约属性,即引用节约的概念对产品创新设计加以约束,从宏观整体思考产品的新颖性、实用性和节约性4。 目前中国企业在加工工艺方面,普遍存在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环境成本较大等问题。如我国的煤炭行业加工工艺落后,对产品深层次利用不足,致使大量能源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从 1949-2003 年间,我国煤炭资源消耗量超过 1000 亿吨,但由于加工工艺落后,实际利用只有约 350 亿吨,650 亿吨的煤炭资源被白白扔掉了,扔掉的资源几乎是被利用资源的两倍,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一斑。基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工工艺应进行两方面的创新:一是进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主要是指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通过清洁生产可以有效地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物耗、能耗,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环境的危害,从而降低企业及社会的环境治理成本,减少浪费。二是突破加工工艺瓶颈,使用新型工艺对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材料技术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对节约型材料的开发与运用上。通过创新研究发现新的节能材料,来代替传统的高能耗、低效率的材料,并在产品设计中优先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2.品牌形象创新 品牌对产品营销具有稳定、持续的拉动力。现在是一个品牌的时代,新的品牌不断地涌现。一个品牌要从众多的品牌当中脱颖而出,就要对品牌的形象进行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对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现在品牌的形象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服务以及引起消费者心灵的共振等上。例如,提到麦当劳这个品牌,人们就会联想到汉堡包、乐趣、孩子、快餐、金色拱门,这就是麦当劳的品牌形象。当前产品涉及节约、环保的品牌形象很少,随着中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消费者对节约与环保的认识与要求将不断增强,这就要对现在的品牌形象进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越早将自己品牌中节约、环保的形象传达给消费者,就将取得越大的营销竞争优势。 (三) 营销渠道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传统营销渠道方式,即“生产者-批发商- 零售商-消费者” 。这种模式有两个弊端:一是容易导致渠道成本偏高。传统分销渠道网络中,企业一般设置单一分销渠道,容易造成市场覆盖率的空白,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成本的不经济。二是容易造成社会、企业资源浪费。由于传统营销渠道成员目标不一致,协调一致性较差,容易造成窜货、过度竞争等现象,引起社会及企业资源浪费。节约、环保型的渠道模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直接营销渠道模式 直接营销指没有中间商参与,产品由生产者直接零售给消费者的渠道类型。直销方式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接触,可消除传统模式所带来的种种浪费。直销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从国外传入我国内地,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和“传销”事件的影响,这种营销渠道模式一直在中国发展缓慢。为了规范直销行为,加强对直销活动的监管,防止欺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日前已经开始施行直销管理条例 。这对直销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是一次重大的机遇。随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深入及我国市场发育的完善,直销模式必然成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渠道模式。 2.网络营销渠道模式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渠道营销已经相当普及。网络渠道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主要包括网上的广告、定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及生产安排等利用因特网开发的服务。与传统渠道方式比较,网络营销具有营销效率高、营销费用低、营销市场无限性、营销环境开放性及营销方式的多样性、交互性等诸多优势,可最大程度地节省资源,获得社会财富。 3.战略联盟模式 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能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生产商与渠道商组建战略联盟有利于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并能达到生产商与渠道商双赢的结果,从而避免两者由于目标不一致、利益冲突等造成企业与社会资源的浪费。海尔与国美组建的战略联盟就是生产商与渠道商相结合的很好例子5。 总之,在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趋势下,企业只有不断进行营销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新变化、新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的实力,谋求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节约型社会建设关系着我们国家的长久发展,关系着我们的未来。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高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随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政治环境将发生很大的改变,这对企业而言,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能否利用这次环境的变化进行营销创新关系着各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进行以节约、环保为中心的营销创新研究刻不容缓,也非常有意义。勤俭节约是美德更是责任诗人陆游说:“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勤俭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和动力,奢靡则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义务,更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有道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俭不是寒酸小气,而是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是世界性的传统道德准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将 56 亿美元捐给社会公益项目,但他从未抽过一支雪茄、喝过一杯香槟,生活抠门得出人意料。香港富豪李嘉诚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刻捡起来的,这也是我的致富秘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正如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所言,我国有 13 亿人后,如果每个人浪费一点,拿 13 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 13 亿一乘,这个数字也相当可观。譬如,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全国 13 亿人就能节约 1300 万,一年就能节约近 50 亿,这笔钱可以新建 5000 所希望学校,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可见,对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来说,无论节约还是浪费都是一件大事。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情怀,怀着对时代的责任感,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它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电,我们要把节省能源作为自己的责任,同时也要理智地使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要养成严谨细心的生活习惯,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老的诗,它世世代代告诫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才是。我们身边有许多小事,不用花很多精力就可以做好。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不开无人灯、无人电脑、无人电视,出操、午休、课外活动等时间里,教室内应及时关灯、关电视、关饮水机等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增强节约意识,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做起,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把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觉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杜绝铺张浪费,做到身体力行,营造人人把勤俭节约当作己任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为把我们的校园打造成为一个节约型和谐校园而努力!培育企业节约文化,建设节约型企业编者按:今天,我们早已解决了温饱,奔向小康,节约是否就变得过时,无需提倡了呢?不是的。在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今天,更应该提倡节约。对个人,它是一种美德,应该坚持;对企业,它是科学发展、不断进步的软保障。前几年,公司提出以建设诚信、双赢、创新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今年,又把节约列入其中。刘中尧书记在机关党支部党课上提出培育企业的节约文化,建设节约型企业。在此,我们编发了刘中尧书记的这篇讲话,希望对公司各部门、各事业部以至全体员工有所启迪,在工作中厉行节约,共同打造节约型企业。节约文化是人们各种节约的生活方式的总称,由节约技术、节约制度、节约观念三个层面构成。教育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堵塞每一个浪费的漏洞。今后乃至更长的一个时期,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把节约作为一种企业理念长期坚持下去,培育企业的节约文化,建设节约型企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一、培育节约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节约文化即人们对于节约的认识、观念、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工作方式,管理理念和考核评价等。具体指人们的节约观念、节约意识、节约价值、节约评价等。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因此文化对人的行为具有永恒持久、根深蒂固的影响。短期的号召或专项突击式行动,远抵不过文化的内在推动作用。所以,培育企业节约文化,事关企业发展的质量,事关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从理论上分析,培育企业的节约文化是节约型企业建设深层次软件要素,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软“约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因此,推广节约的理念,培育职工的节约意识是非常有益和十分必要的。二、厉行节约是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必然要求。“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地球上资源在总量上是有限的。所以,无论发达或落后,富裕或贫穷,都需要厉行节约。 “滔滔江水汇于细流,巍巍高山起于垒土。 ”节约可以起到集少成多,由量变向质变的转换。节约不仅仅是对人、财、物的节省或限制使用,而且还包括了如何使用才能更加合理、恰当和高效。从当前世界能源短缺,倡导少用电、少耗油,节能产业兴盛来看,节约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建设节约型企业,已经不是以过“苦日子”为代价的节约,而是追求生产最优化前提下的节约;在生产管理、资源利用、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诸多环节渗入节约理念,创新节约技术,培养更加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习惯,达到能源资源,降低污染,少投入,高产出,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节约并不是吝啬,更不是该花的钱不花,而应当是花尽量少的钱,获取更大的效益。换句话说,节约并不是压缩必要的投入,而是倡导合理的有益的投入。古语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虽然每一个人的力量不大,节约的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的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节一点省一点,养成节约的习惯,久而久之,集腋成裘,整个企业所节约的资源将是非常可观的。大家要相信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企业,节约多少成本就能增加多少利润。三、培育节约文化必须把节约培育成一种习惯。把培育企业节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把节约文化打造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培育培养的过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和执行才能发挥出它的独特威力和作用。培育节约文化,让企业节约经营成本、老百姓节约生活费用,无论节约的主体是谁,都是在为全社会节约资源能源,这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文化理念。惟有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将节约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节约才能真正祈祷作用。当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都会物有所值,不会被白白浪费掉。当节约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职工的大脑中时时有一种节约意识,会把节约当成一种体面的高尚的表现,自然行之。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一种节约的文化氛围,大家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让节约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其实,我们的企业有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个基础很好,只是随着条件的改善、效益的好转、规模的扩大,大家的节约意识淡薄了,这种现象必须加以纠正和正确的引导。当节约理念融入企业理念后,员工都不断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就会自我约束,节约意识才能逐步增强。让员工把节约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就会时刻注意节约,避免浪费,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四、系统地培育节约文化。节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不断结合新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给节约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探索加强节约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和具体措施。1、把把建设节约文化与建设和谐企业结合起来。节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建设和谐企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节约文化在建设和谐企业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作为节约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使节约文化建设成为提高党员干部和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2、把节约文化建设和节约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节约制度建设在节约文化建设体系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建设节约型企业,最终都要靠制度和机制来做保障。从现在开始,倡导节约,推行节约,实践节约,不是一时一刻之事,而是一种战略举措。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建立有严格的法规和制度约束,建立起一套奖励节约、惩罚浪费的考核机智,以激发和调动个方面厉行节约的积极性。3、把节约文化建设和充分发挥宣传主渠道的作用结合起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宣传节约的意义、措施、手段和节约带来的效益;广泛报道和宣传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个单位部门制定的节约制度、实施效果,在节约文化建设中涌现的典型事物和先进人物,积极创作主题鲜明、导向正确、艺术感染力强的宣传报道,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4、把节约文化建设和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作用结合起来。带头节俭,增强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正德和形象的体现。在建设节约文化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带头节俭,并广泛宣传节约文化、带动周围员工投入节约型企业建设,就能对普通员工起到榜样作用,这也是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本质要求。任何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都有其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今,我们不但要在企业文化中融入诚信、双赢、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更要把节约也打造成我们企业的文化品牌。而且要切切实实地把节约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我们的管理理念之中。 “成由勤俭败由奢” ,让我们企业不断吸收先进的时代文化气息,加强节约文化建设,认认真真地把我公司建设成一个节约型企业。让节约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亮点建 设 节 约 型 企 业 , 是 贯 彻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必 然 要 求 , 是 推 动 企 业 不 断 进 步 的重 要 保 障 。 作 为 中 国 最 大 的 能 源 生 产 企 业 和 能 源 消 耗 企 业 , 中 国 石 油 努 力走 “低 投 入 、 低 消 耗 、 低 排 放 、 高 效 率 ”的 节 约 发 展 之 路 。 因 此 , 今 后 乃至 更 长 的 一 个 时 期 , 企 业 的 各 项 工 作 都 必 须 把 节 约 作 为 一 种 企 业 理 念 长 期坚 持 下 去 , 加 强 节 约 文 化 建 设 , 使 每 一 位 员 工 养 成 节 约 意 识 , 形 成 人 人 厉行 节 约 的 良 好 习 惯 。节 约 文 化 是 一 种 无 形 的 力 量 节 约 文 化 即 人 们 关 于 节 约 的 认 识 、 观 念 、 规 范 和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生 活 方式 、 执 政 理 念 和 社 会 评 价 等 。 具 体 指 人 们 的 节 约 观 念 、 节 约 意 识 、 节 约 价值 、 节 约 评 价 等 。 文 化 决 定 观 念 , 观 念 决 定 心 态 , 心 态 决 定 行 为 , 行 为 决定 习 惯 , 习 惯 决 定 未 来 。 因 此 , 文 化 对 人 的 行 为 具 有 永 恒 持 久 、 根 深 蒂 固的 影 响 。 短 期 的 号 召 或 专 项 突 击 式 行 动 , 远 抵 不 过 文 化 的 内 在 驱 动 作 用 。所 以 , 建 设 节 约 文 化 , 事 关 企 业 发 展 进 程 , 事 关 全 体 员 工 的 福 祉 和 根 本 利益 。 从 理 论 上 分 析 , 节 约 文 化 是 节 约 型 企 业 建 设 的 深 层 次 软 件 要 素 , 是 一种 潜 在 的 无 形 的 力 量 , 是 一 种 道 德 的 “软 ”约 束 。 勤 俭 节 约 是 中 华 民 族 的优 良 传 统 , 无 论 到 什 么 时 候 都 不 能 丢 。 因 此 , 推 广 节 约 的 理 念 , 培 育 职 工的 节 约 意 识 是 非 常 有 益 和 十 分 必 要 的 。 富 裕 或 贫 穷 都 要 厉 行 节 约“天 育 物 有 时 , 地 生 财 有 限 ”。 地 球 上 资 源 在 总 量 上 是 有 限 的 , 所 以 ,无 论 发 达 或 是 落 后 , 富 裕 或 是 贫 穷 都 需 要 厉 行 节 约 。 节 约 不 仅 仅 是 对 人 、财 、 物 的 节 省 或 限 制 使 用 , 而 且 还 包 含 了 如 何 使 用 才 能 更 加 合 理 、 恰 当 和高 效 。 当 前 节 约 已 经 是 世 界 潮 流 。建 设 节 约 型 企 业 , 已 经 不 是 以 过 “苦 日 子 ”为 代 价 的 节 约 , 而 是 追 求生 产 最 优 化 前 提 下 的 节 约 , 如 果 说 这 种 节 约 也 有 “代 价 ”的 话 , 那 就 是 节约 资 源 能 源 、 降 低 污 染 、 少 投 入 、 多 产 出 、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等 等 。 今 天 的 节约 , 是 要 培 养 更 加 科 学 合 理 的 生 产 方 式 和 生 活 习 惯 。 节 约 并 不 是 吝 啬 , 并不 是 该 花 的 钱 不 花 , 而 是 花 尽 可 能 少 的 钱 , 获 取 更 大 的 效 益 , 以 达 到 节 约资 源 能 源 的 目 的 。 换 句 话 说 , 节 约 并 不 是 压 缩 必 要 的 投 入 , 而 是 提 倡 合 理的 有 益 的 投 入 。 古 语 云 : “不 积 跬 步 , 无 以 至 千 里 ; 不 积 小 流 , 无 以 成 江 海 。 ”虽 然每 个 人 的 力 量 不 大 , 节 约 的 东 西 看 起 来 也 许 微 不 足 道 , 但 只 要 我 们 每 个 人都 能 自 觉 地 在 平 时 的 工 作 生 活 中 节 一 点 、 省 一 点 , 养 成 节 约 的 习 惯 , 久 而久 之 , 集 腋 成 裘 , 整 个 企 业 所 节 约 的 资 源 将 是 非 常 可 观 的 。要 把 节 约 培 育 成 一 种 习 惯把 建 设 节 约 型 企 业 作 为 企 业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建 设 节 约 型 社 会 的迫 切 需 要 , 是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的 一 项 重 要 课 题 。 建 设 节 约 型 企 业 并 把 它 打 造成 优 秀 的 企 业 文 化 , 是 一 项 系 统 工 程 , 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 它 需 要 一 个 培 养形 成 的 过 程 , 需 要 全 体 员 工 的 认 同 和 执 行 , 才 能 发 挥 出 它 的 独 特 威 力 和 作用 。 近 几 年 , 不 断 出 现 的 “电 荒 ”、 “水 荒 ”、 “煤 荒 ”、 “油 荒 ”等 让 我 们 真的 是 心 里 发 慌 , 也 正 是 经 历 了 这 些 “荒 ”, 了 解 到 能 源 的 紧 缺 、 资 源 的 有限 , 我 们 才 开 始 倍 加 重 视 节 约 。 企 业 节 约 的 是 经 营 成 本 , 老 百 姓 节 约 的 是生 活 费 用 , 无 论 节 约 的 主 体 是 谁 , 节 约 本 身 就 是 一 个 良 好 的 文 化 理 念 。 唯有 让 节 约 成 为 一 种 习 惯 , 将 节 约 理 念 融 入 企 业 文 化 中 , 节 约 才 能 真 正 起 到作 用 。 当 节 约 成 为 一 种 习 惯 , 每 一 滴 水 、 每 一 张 纸 , 每 一 度 电 都 会 物有 所 值 , 不 会 被 白 白 浪 费 掉 。 当 节 约 理 念 融 入 到 企 业 文 化 中 , 人 们 的 头 脑中 时 时 处 处 都 有 一 种 节 约 意 识 , 会 把 节 约 当 作 一 种 体 面 的 高 尚 的 表 现 , 自然 行 之 。 这 样 就 很 容 易 形 成 一 种 节 约 的 文 化 氛 围 , 大 家 互 相 影 响 , 互 相 监督 , 让 每 个 人 都 认 识 到 节 约 光 荣 , 浪 费 可 耻 , 让 节 约 成 为 一 种 自 然 而 然 的习 惯 。 其 实 , 我 们 的 企 业 有 着 勤 俭 节 约 的 优 良 传 统 , 这 个 基 础 很 好 , 只 是随 着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 效 益 好 了 , 人 们 节 约 的 意 识 淡 了 , 这 种 现 象 必 须 加以 纠 正 和 正 确 的 引 导 。 当 节 约 理 念 融 入 企 业 文 化 后 , 人 们 都 接 受 着 这 种 良好 文 化 的 熏 陶 , 就 会 自 我 约 束 , 节 约 意 识 就 会 增 强 。 人 们 把 节 约 作 为 一 种基 本 的 道 德 要 求 , 就 会 时 刻 注 意 节 约 、 避 免 浪 费 , 维 护 自 己 的 良 好 形 象 。“四 结 合 ”系 统 地 建 设 节 约 文 化节 约 文 化 建 设 是 一 项 系 统 工 程 , 是 一 项 必 须 长 期 坚 持 的 基 础 性 工 作 。 我们 要 研 究 解 决 意 识 形 态 领 域 的 变 化 给 节 约 文 化 建 设 工 作 带 来 的 新 情 况 和 新问 题 , 探 索 加 强 节 约 文 化 建 设 的 有 效 方 式 和 具 体 措 施 。 把 建 设 节 约 文 化 与 建 设 和 谐 企 业 结 合 起 来 。 节 约 文 化 建 设 是 社 会 主 义 精神 文 明 建 设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建 设 和 谐 企 业 的 一 个 重 要 的 精 神 支 撑 和 文化 条 件 。 建 设 和 谐 企 业 是 全 面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实 现 企 业 健 康 和 谐 发 展 的必 然 要 求 。 因 此 , 节 约 文 化 在 建 设 和 谐 企 业 中 发 挥 着 基 础 性 作 用 。 要 把 提高 党 员 干 部 的 思 想 道 德 水 平 和 文 明 素 质 作 为 节 约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目 标 , 使节 约 文 化 建 设 成 为 提 高 党 员 干 部 和 员 工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的 有 效 载 体 。把 节 约 文 化 建 设 和 节 约 制 度 建 设 结 合 起 来 。 制 度 建 设 在 节 约 文 化 建 设 体系 中 具 有 核 心 的 地 位 。 建 设 节 约 型 企 业 , 最 终 都 必 须 依 靠 制 度 和 机 制 来 做保 障 。 从 现 在 开 始 , 倡 导 节 约 、 推 行 节 约 、 实 践 节 约 , 不 是 一 时 一 刻 之 事 ,而 是 一 种 战 略 举 措 , 必 将 贯 穿 于 生 产 经 营 和 发 展 的 全 过 程 。 建 设 节 约 型 企业 必 须 有 严 格 的 法 规 和 制 度 约 束 , 必 须 建 立 起 一 套 奖 励 节 约 、 惩 罚 浪 费 的考 核 机 制 , 以 激 发 和 调 动 各 方 面 厉 行 节 约 的 积 极 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