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886.20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与《GB 11959-2008 食品添加剂 香叶(精)油》相比,存在几处关键更新和调整:

  1. 标准名称调整:新标准将名称明确为“香叶油”,同时标注又名“玫瑰香叶油”,相比旧标准中的“香叶(精)油”,命名更为精确,去掉了可能引起的“精”字歧义,更清晰地界定了标准适用对象。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整合:GB 1886.200-2016属于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下的一部分,该体系是对原有食品相关标准的整合优化,旨在统一食品安全标准,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而GB 11959-2008则属于旧标准体系。

  3. 技术内容更新:新标准在技术要求方面进行了细化和更新,包括但不限于香叶油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等方面,以更严格的标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质量。例如,可能对香叶油的纯度、有害物质残留限量、微生物指标等设立了更严格的规定。

  4. 检测方法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标准可能采用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这有助于监管机构和生产企业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5. 标签标识要求:新标准可能对食品添加剂香叶油的标签、标识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包括成分列表、使用说明、存储条件等信息,以便于消费者和下游用户了解产品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6. 适用范围明确:新标准可能对香叶油的适用食品类别进行了明确或调整,确保其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避免不当使用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08-31 颁布
  • 2017-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886.20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_第1页
GB 1886.20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_第2页
GB 1886.20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_第3页
GB 1886.20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886.20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016 前 言本标准代替008食品添加剂 香叶(精)油。本标准与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香叶醇含量由“为“01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生长在中国的香叶(的新鲜茎、叶中提取的食品添加剂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2 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绿黄色或琥珀色状态流动液体将试样置于比色管内,用目测法观察香气薄荷样香韵和玫瑰样香气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相对密度(20/20)11540折光指数(20)0)B/0)1体积试样混溶于3体积70%(体积分数)乙醇中,呈澄清溶液(mg/g)(mg/g)50808008中第一法特征组分含量,w/%0162 附 录 谱仪:按115382006中第5章的规定。:毛细管柱。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定方法面积归一化法:按11538复性及结果表示按11538符合要求。食品添加剂香叶油气相色谱图及操作条件参见附录B。0163 附 录 积归一化法)明:1顺式玫瑰醚;2反式玫瑰醚;3薄荷酮;4异薄荷酮;5芳樟醇;6愈疮木二烯;7甲酸香茅酯;8甲酸香叶酯;10香茅醇;11香叶醇;12丁酸香叶酯;13惕各酸香叶酯;14惕各酸苯乙酯。0164 :毛细管柱,长50m, 固定相:聚乙二醇20000。厚: 色谱炉温度:线性程序升温从65至230,速率2/ 进样口温度:230。测器温度:250。测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