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学实录_第1页
《谈生命》教学实录_第2页
《谈生命》教学实录_第3页
《谈生命》教学实录_第4页
《谈生命》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生命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上课!(学生起立,师生互致礼)师: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阅读冰心的谈生命 。在开始阅读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生命”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你思考过它的含义吗?如果你思考过,能否把你的认识讲给大家听一听?(短暂的沉默后,有学生举手)生甲:我好像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生乙:我看过一些关于生命的文章,可是自己的确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似乎似乎挺深奥。生丙:有什么深奥的,生命就是生命。(学生笑)师:这三个同学的发言我觉得挺有代表性的。对于生命,在大家这个年龄,的确很少有人去思考它,在我们的思想中,生命似乎很简单,又很复杂。我们今天就一起阅读冰心的谈生命 ,看一下这位女作家给我们带来哪些关于生命的认识。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请大家把自己找出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写出来。生甲:巉岩屏息生乙:云翳骄奢 怡悦归化师:还有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问题?(无人举手)师:好,下面看这些字词,你能解决哪一个?(学生纷纷举手)生甲:(到黑板上给字词注音)生乙:“巉岩”是指隆起而突出的岩石。 “归化”是归服而受其教化。 “云翳”的“翳”原义指遮蔽,我想这里指阴暗的、会遮蔽的东西。师:你讲了很多,看出来预习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你通过什么途径解决这些问题的?生乙:上网,在线词典。师:网络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学习途径,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谁说上网有害无益呢?生乙:就是,看个人怎样运用。师: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感谢你给我们讲这些知识,更给我们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你说“归化的意思是归服而受其教化” ,那在文中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个词的?生乙:(读句子: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里好像不是这个意思,但到底怎么理解,我说不上来。师:感觉有点不恰当,可以继续思考,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丙:我觉得这个词和死有点相近。生丁:我觉得也是,不过不是死,好像写它回去了。生丙:对,对,是回去了,回到了自然之中。师:(向乙)你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解释吗?生乙:同意,是说生命回到了大自然之中。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有想法吗?生乙:有,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以来词典,还要结合句子来理解。师:很好。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解决问题?生丁:“骄奢”这个词我不太理解,不过我看课文中是用来形容春天的,我想大概是指春天的繁华、充满生机,不知道对不对?另外,我理解“怡悦”的意思是愉快。师:对,你的理解很准确。大家自己动手,解决了阅读当中的很多问题,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非常好。下面,我们请同学把这篇文章读给同桌听,注意,要读出感情。(学生读课文)师:你听了同桌的朗读之后,你觉得谁读得特别令你佩服?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他朗读的某一部分,推荐给大家。生甲:我推荐乙,他朗读的从“生命想一棵小树特别好” ,而且他的声音特别好听。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聆听这位同学的美妙的声音好吗?生乙:(读课文)师:真的非常动人。哪位同学再推荐一位?生丙:我推荐我的同桌,他读的全文都很让人感动,有抒情的味道。师:那你能给我们读读全文吗?生丙:我能读我喜欢的一部分吗?师:当然可以。生丙:(读“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至结尾)师:你很喜欢这一部分,能说说你喜欢这部分的理由吗?生丙:我觉得这部分有很多句子像格言。师:能引起我们的很多思考,给我们以启发,是吧?生丙:(点头)是的。师:刚才几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了课文,读得都很好,有感情,有自己的理解,听的同学也很认真,也有自己的理解,说明大家对文章的预习是很充分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篇文章。今天我们研读文章的第一个步骤,是大胆地质疑。大家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觉得感觉不好的地方?生:(纷纷)没有分段。师:大家看得很仔细。本文只有一个大的段落。不分段有什么不妥吗?生甲:显得文章不是很清楚。生乙:好像不太规范。生丙:也没有条理。可是,作者为什么没有分段呢?师:大家说得很好。分段是为了文章层次结构更加清晰,也是规范行文的要求。至于作者为什么没有分段,这个问题提得也很好。不过,我想,我们是否先解决分段的问题,有机会再探讨作者为什么没分段,因为我们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好不好?生:好。师:那我们先分出第一个段落。谁先来谈自己的意见?注意,不仅要说出所分的段落,还要说出自己分段的理由。生甲:我认为文章开头的两个句子应该作为第一段。这两个句子是文章的开头。(有学生笑)师:(指笑的学生)你觉得很好笑,你能说说好笑的原因吗?生乙:他的第二句话等于没说。师:你同意他这种分法吗?生乙:同意。因为这两句话是文章的总起,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文章要写生命像什么。师:很好,不过我觉得我们应当尊重别人,有不同意见可以交流,最好不要取笑,好吧?生乙:(点头)我知道了。师:刚才这位同学讲了他对开头两个句子的认识。这样一个开头,大家觉得还有怎样的特点?生丙:开门见山。师:你能把你的意见说得更具体点吗?比如说见了什么“山”?生丙:就是说开头就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非常直接。生丁:还很简洁。师:大家能不能从句子的形式上作点评析?生甲:句子是对偶句。生乙:好像不是对偶句。师:的确算不上对偶句,但我们总觉得两个句子形式很特别,很像骈句,句子形式很整齐,但词句上有微小的区别。 “是什么”和“像什么” ,区别在哪里呢?生甲:“是什么”好像是下一个定义, “像什么”是比喻的方法。师:那我们看这篇文章运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手法是什么?生甲:比喻。师:这样来看,文章开头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生乙:说明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师:说明了?能换一个说法吗?生丙:概括了不好,确定了暗示了,对暗示了。(学生笑)师:好,好,有比较,有选择。大家看,我们找到了文章的开头,并且认识到这个开头是非常好的:简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文章主要的表达手法,句式整齐中又有变化。大家的讨论很有收获。下面谁来谈谈第二个段落?生甲:到“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写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师:我觉得这句话应当这样说:用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比喻生命,表达自己的认识。那第三处呢?生乙:很简单,到第二处“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用一棵小树比喻生命,表达自己的认识。师:谁来说说第四处?生丙:到“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这一部分用一个比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生丁:我认为应当到“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这是以比喻来表达对生命的认识。生戊:我不同意这两个同学的分析。我觉得应当到“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因为这一部分是集中表达对生命的认识。下面又是另外的内容。师:看来我们的分歧首先在于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吧,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是不是比喻?如果是,它和前面两个比喻有怎样的关系?生甲:这不是一个比喻,因为从比喻的特点上来看,不太符合。师:为什么不符合?生甲:像“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 “生命”是本体, “向东流的江春水”是喻体,两个之间很相像。可是“宇宙是一个大生命” ,怎么相像呢?生丙:怎么不相像呢?宇宙就像一个大生命,宇宙本来就是有生命的。师:对啊,宇宙本来就是有生命的,何必再来比喻呢?生丙:啊,可这里的确看起来像个比喻啊。师:如果我说是一个论断呢?生丙:那下面“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可应该算是比喻吧?师:你说的的确是两个比喻,那你能说说这两个比喻的作用是什么吗?生丙:表达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师:也就是来表达对生命的认识。我们现在是否可以说,在前面两个比喻之后,作者要集中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呢?生:对。师:下面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一部分有没有必要再分。请大家朗读这一部分,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学生读课文)师:如果要大家划出停顿最长的一个地方,你将在哪里划开?生甲:我感觉到“大生命中之一叶”比较好。师:理由是什么?生甲:我也说不出理由,只是感觉。师:说不出理由也许就是一种理由。有不同意见吗?生乙:我觉得到“痛苦又何尝不美丽”更好一些。师:你的理由呢?生乙:我也没有理由,不过,我觉得到这里,比到“大生命中之一叶”好,那样的话,太零碎了。师:按你的方法停顿,看来你在文义的理解上有自己的意见。生乙:有点。我觉得这样停顿,第三部分就是集中写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第四部分是用一个警句结尾。师:两位同学谈的都很好,有自己的思考或感受,还有别的方法吗?生丙:我赞同乙的划法,别太零碎了,那样文章就不整齐了。师:我们划分段落是为了整齐吗?生丙:当然不是,我是说意思上。你看,到“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的话,这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就是这样的:开头是两个句子,中间是两个比喻,写的是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第三部分写的是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第四部分引用一个警句结尾,挺清楚的。师:我有一点不清楚,你说第二和第三部分都写的是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内容上不重复吗?生丙:生丁:(举手)不是重复,我觉得两个比喻是用形象来表达认识,下面一段是抒情和议论,并不重复。师:大家是否同意这两位同学作的分析?生:同意。师:谁能再完整地表述一下我们对这篇文章段落的划分及依据?(学生纷纷举手)生甲:开头两个句子是第一个段落,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法;两个比喻各自构成一个段落,用比喻表达对生命的认识;然后一个段落集中议论和抒情,表达对生命的认识;最后引用一个警句结尾。师:大家听懂他的意思没有?生:懂了。师:你能对这篇文章的结构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吗?生甲: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生乙:结构很整齐。师:结构的整齐表现在哪里?生乙:我看的是两个比喻,他的开头句子的形式是一样的,而且结尾的句子相同。师:你看的非常仔细,有自己的发现。生丙:我看这两段还有相同的句子,像“他消融了,归化了” ,还有“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师:这样就造成结构的整齐感。还有点韵律感,是吗?生:对。师:好,关于这两个段落,我们下节课还要讨论。这节我们主要解决了本文整体结构和思路的问题,现在请大家回到最初我提出的方法:大胆的质疑。看,我们因为有质疑,才产生了讨论研究,才对这篇文章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说,质疑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大家有关于这方面的名言吗?生甲:“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这是苏格拉底说的。师:非常好,就让我们一这句话共勉,并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语吧。下课。生:(起立)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第一课时师:上课!(学生起立,师生互致礼)师: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阅读冰心的谈生命 。在开始阅读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生命”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你思考过它的含义吗?如果你思考过,能否把你的认识讲给大家听一听?(短暂的沉默后,有学生举手)生甲:我好像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生乙:我看过一些关于生命的文章,可是自己的确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似乎似乎挺深奥。生丙:有什么深奥的,生命就是生命。(学生笑)师:这三个同学的发言我觉得挺有代表性的。对于生命,在大家这个年龄,的确很少有人去思考它,在我们的思想中,生命似乎很简单,又很复杂。我们今天就一起阅读冰心的谈生命 ,看一下这位女作家给我们带来哪些关于生命的认识。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请大家把自己找出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写出来。生甲:巉岩屏息生乙:云翳骄奢 怡悦归化师:还有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问题?(无人举手)师:好,下面看这些字词,你能解决哪一个?(学生纷纷举手)生甲:(到黑板上给字词注音)生乙:“巉岩”是指隆起而突出的岩石。 “归化”是归服而受其教化。 “云翳”的“翳”原义指遮蔽,我想这里指阴暗的、会遮蔽的东西。师:你讲了很多,看出来预习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你通过什么途径解决这些问题的?生乙:上网,在线词典。师:网络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学习途径,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谁说上网有害无益呢?生乙:就是,看个人怎样运用。师: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感谢你给我们讲这些知识,更给我们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你说“归化的意思是归服而受其教化” ,那在文中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个词的?生乙:(读句子: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里好像不是这个意思,但到底怎么理解,我说不上来。师:感觉有点不恰当,可以继续思考,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丙:我觉得这个词和死有点相近。生丁:我觉得也是,不过不是死,好像写它回去了。生丙:对,对,是回去了,回到了自然之中。师:(向乙)你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解释吗?生乙:同意,是说生命回到了大自然之中。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有想法吗?生乙:有,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以来词典,还要结合句子来理解。师:很好。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解决问题?生丁:“骄奢”这个词我不太理解,不过我看课文中是用来形容春天的,我想大概是指春天的繁华、充满生机,不知道对不对?另外,我理解“怡悦”的意思是愉快。师:对,你的理解很准确。大家自己动手,解决了阅读当中的很多问题,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非常好。下面,我们请同学把这篇文章读给同桌听,注意,要读出感情。(学生读课文)师:你听了同桌的朗读之后,你觉得谁读得特别令你佩服?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他朗读的某一部分,推荐给大家。生甲:我推荐乙,他朗读的从“生命想一棵小树特别好” ,而且他的声音特别好听。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聆听这位同学的美妙的声音好吗?生乙:(读课文)师:真的非常动人。哪位同学再推荐一位?生丙:我推荐我的同桌,他读的全文都很让人感动,有抒情的味道。师:那你能给我们读读全文吗?生丙:我能读我喜欢的一部分吗?师:当然可以。生丙:(读“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至结尾)师:你很喜欢这一部分,能说说你喜欢这部分的理由吗?生丙:我觉得这部分有很多句子像格言。师:能引起我们的很多思考,给我们以启发,是吧?生丙:(点头)是的。师:刚才几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了课文,读得都很好,有感情,有自己的理解,听的同学也很认真,也有自己的理解,说明大家对文章的预习是很充分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篇文章。今天我们研读文章的第一个步骤,是大胆地质疑。大家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觉得感觉不好的地方?生:(纷纷)没有分段。师:大家看得很仔细。本文只有一个大的段落。不分段有什么不妥吗?生甲:显得文章不是很清楚。生乙:好像不太规范。生丙:也没有条理。可是,作者为什么没有分段呢?师:大家说得很好。分段是为了文章层次结构更加清晰,也是规范行文的要求。至于作者为什么没有分段,这个问题提得也很好。不过,我想,我们是否先解决分段的问题,有机会再探讨作者为什么没分段,因为我们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好不好?生:好。师:那我们先分出第一个段落。谁先来谈自己的意见?注意,不仅要说出所分的段落,还要说出自己分段的理由。生甲:我认为文章开头的两个句子应该作为第一段。这两个句子是文章的开头。(有学生笑)师:(指笑的学生)你觉得很好笑,你能说说好笑的原因吗?生乙:他的第二句话等于没说。师:你同意他这种分法吗?生乙:同意。因为这两句话是文章的总起,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文章要写生命像什么。师:很好,不过我觉得我们应当尊重别人,有不同意见可以交流,最好不要取笑,好吧?生乙:(点头)我知道了。师:刚才这位同学讲了他对开头两个句子的认识。这样一个开头,大家觉得还有怎样的特点?生丙:开门见山。师:你能把你的意见说得更具体点吗?比如说见了什么“山”?生丙:就是说开头就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非常直接。生丁:还很简洁。师:大家能不能从句子的形式上作点评析?生甲:句子是对偶句。生乙:好像不是对偶句。师:的确算不上对偶句,但我们总觉得两个句子形式很特别,很像骈句,句子形式很整齐,但词句上有微小的区别。 “是什么”和“像什么” ,区别在哪里呢?生甲:“是什么”好像是下一个定义, “像什么”是比喻的方法。师:那我们看这篇文章运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手法是什么?生甲:比喻。师:这样来看,文章开头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生乙:说明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师:说明了?能换一个说法吗?生丙:概括了不好,确定了暗示了,对暗示了。(学生笑)师:好,好,有比较,有选择。大家看,我们找到了文章的开头,并且认识到这个开头是非常好的:简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文章主要的表达手法,句式整齐中又有变化。大家的讨论很有收获。下面谁来谈谈第二个段落?生甲:到“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写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师:我觉得这句话应当这样说:用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比喻生命,表达自己的认识。那第三处呢?生乙:很简单,到第二处“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用一棵小树比喻生命,表达自己的认识。师:谁来说说第四处?生丙:到“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这一部分用一个比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生丁:我认为应当到“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这是以比喻来表达对生命的认识。生戊:我不同意这两个同学的分析。我觉得应当到“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因为这一部分是集中表达对生命的认识。下面又是另外的内容。师:看来我们的分歧首先在于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吧,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是不是比喻?如果是,它和前面两个比喻有怎样的关系?生甲:这不是一个比喻,因为从比喻的特点上来看,不太符合。师:为什么不符合?生甲:像“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 “生命”是本体, “向东流的江春水”是喻体,两个之间很相像。可是“宇宙是一个大生命” ,怎么相像呢?生丙:怎么不相像呢?宇宙就像一个大生命,宇宙本来就是有生命的。师:对啊,宇宙本来就是有生命的,何必再来比喻呢?生丙:啊,可这里的确看起来像个比喻啊。师:如果我说是一个论断呢?生丙:那下面“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可应该算是比喻吧?师:你说的的确是两个比喻,那你能说说这两个比喻的作用是什么吗?生丙:表达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师:也就是来表达对生命的认识。我们现在是否可以说,在前面两个比喻之后,作者要集中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呢?生:对。师:下面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一部分有没有必要再分。请大家朗读这一部分,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学生读课文)师:如果要大家划出停顿最长的一个地方,你将在哪里划开?生甲:我感觉到“大生命中之一叶”比较好。师:理由是什么?生甲:我也说不出理由,只是感觉。师:说不出理由也许就是一种理由。有不同意见吗?生乙:我觉得到“痛苦又何尝不美丽”更好一些。师:你的理由呢?生乙:我也没有理由,不过,我觉得到这里,比到“大生命中之一叶”好,那样的话,太零碎了。师:按你的方法停顿,看来你在文义的理解上有自己的意见。生乙:有点。我觉得这样停顿,第三部分就是集中写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第四部分是用一个警句结尾。师:两位同学谈的都很好,有自己的思考或感受,还有别的方法吗?生丙:我赞同乙的划法,别太零碎了,那样文章就不整齐了。师:我们划分段落是为了整齐吗?生丙:当然不是,我是说意思上。你看,到“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的话,这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就是这样的:开头是两个句子,中间是两个比喻,写的是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第三部分写的是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第四部分引用一个警句结尾,挺清楚的。师:我有一点不清楚,你说第二和第三部分都写的是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内容上不重复吗?生丙:生丁:(举手)不是重复,我觉得两个比喻是用形象来表达认识,下面一段是抒情和议论,并不重复。师:大家是否同意这两位同学作的分析?生:同意。师:谁能再完整地表述一下我们对这篇文章段落的划分及依据?(学生纷纷举手)生甲:开头两个句子是第一个段落,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法;两个比喻各自构成一个段落,用比喻表达对生命的认识;然后一个段落集中议论和抒情,表达对生命的认识;最后引用一个警句结尾。师:大家听懂他的意思没有?生:懂了。师:你能对这篇文章的结构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吗?生甲: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生乙:结构很整齐。师:结构的整齐表现在哪里?生乙:我看的是两个比喻,他的开头句子的形式是一样的,而且结尾的句子相同。师:你看的非常仔细,有自己的发现。生丙:我看这两段还有相同的句子,像“他消融了,归化了” ,还有“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师:这样就造成结构的整齐感。还有点韵律感,是吗?生:对。师:好,关于这两个段落,我们下节课还要讨论。这节我们主要解决了本文整体结构和思路的问题,现在请大家回到最初我提出的方法:大胆的质疑。看,我们因为有质疑,才产生了讨论研究,才对这篇文章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说,质疑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大家有关于这方面的名言吗?生甲:“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这是苏格拉底说的。师:非常好,就让我们一这句话共勉,并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语吧。下课。生:(起立)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第一课时师:上课!(学生起立,师生互致礼)师: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阅读冰心的谈生命 。在开始阅读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生命”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你思考过它的含义吗?如果你思考过,能否把你的认识讲给大家听一听?(短暂的沉默后,有学生举手)生甲:我好像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生乙:我看过一些关于生命的文章,可是自己的确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似乎似乎挺深奥。生丙:有什么深奥的,生命就是生命。(学生笑)师:这三个同学的发言我觉得挺有代表性的。对于生命,在大家这个年龄,的确很少有人去思考它,在我们的思想中,生命似乎很简单,又很复杂。我们今天就一起阅读冰心的谈生命 ,看一下这位女作家给我们带来哪些关于生命的认识。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请大家把自己找出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写出来。生甲:巉岩屏息生乙:云翳骄奢 怡悦归化师:还有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问题?(无人举手)师:好,下面看这些字词,你能解决哪一个?(学生纷纷举手)生甲:(到黑板上给字词注音)生乙:“巉岩”是指隆起而突出的岩石。 “归化”是归服而受其教化。 “云翳”的“翳”原义指遮蔽,我想这里指阴暗的、会遮蔽的东西。师:你讲了很多,看出来预习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你通过什么途径解决这些问题的?生乙:上网,在线词典。师:网络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学习途径,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谁说上网有害无益呢?生乙:就是,看个人怎样运用。师: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感谢你给我们讲这些知识,更给我们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