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1页
“圆柱的体积”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2页
“圆柱的体积”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3页
“圆柱的体积”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4页
“圆柱的体积”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柱的体积”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江苏邳州运河镇吴闸小学朱向明(221300)(05166298051) 新课程观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本人结合“圆柱的体积”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片段一 师生共同探究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对公式加以应用。师出示教材例 4(苏教版第 12册 P8):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 20平方厘米,高是 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预习,多数学生是按照教材介绍的解法来解答: 1.5米=150 厘米 201150=3000(立方厘米) 师:这道题还有其他结果吗?(学生又沉入了深思)不一会儿,另外两种结果纷纷展现: 20 平方厘米=0.002 平方米 0.00211.5=0.003(立方米) 20 平方厘米=0.2 平方分米 1.5米=15分米 0.2115=3(立方分米) 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结果? 经讨论,学生才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 片断二 巩固与应用阶段,我将教材练习二中的一个填表题(表 1)进行了加工组合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表 2) 。 表 1 表 2 学生填表后,师:观察前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生 1: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是几倍的关系,体积也是几倍的关系。 生 2: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越大,体积就越大。 师:观察后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容易说出了后两组的关系。 学生的表述尽管不是很准确完美,但已说出了其中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正是解答练习二第17、18 题的基础,又为下一单元“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 片段三 教材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量一个圆柱形茶杯的高和底面直径,算出它可装水多少克? 学生动手测量自备的圆柱形茶杯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 师:水的生命之源。人每天都要饮用一定量的水,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计算自己每天需要饮用几杯水(自己的杯子)才能保证健康,并把自己对水的想法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教学反思 精心研究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基础 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科知识、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和思考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我们在执行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 ,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 。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1、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我们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片段一 中的例题教学,就挖掘出了教材中的训练空白,并没有把教学简单地停留在一种解答方法上,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找出知识联系,大胆重组教材。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知识系统。片断二的表 1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体积公式,此外无更多的教学价值,而重组后的表 2不仅实现了编者的意图,而且为“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走出了数学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点教学”的误区。 落实课标理念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能否用好教材,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以学科为中心,而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教材在编写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心里装着学生,使用教材前反复琢磨,怎样的教学才能符合新理念。前两个片段就突破了“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 ,走向了“学生中心” 。片断三在教材关注学生的基础上向深层发展不仅让学生动手测量,动脑计算,而且让学生在课外展开调查研究;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而且关注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生命之源水的自我看法)这一片断的教学,其价值就在于渗透了人文关爱。 学生获得发展是用好教材的标准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脱离教材,片面追求新课程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在一节课的 40分钟里获得最大发展应作为我们用好教材组织教学的追求。本节课紧扣教材, “以本为本” ,着眼学生的发展,无论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都获得了最大发展。“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江苏邳州运河镇吴闸小学朱向明(221300)(05166298051) 新课程观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本人结合“圆柱的体积”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片段一 师生共同探究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对公式加以应用。师出示教材例 4(苏教版第 12册 P8):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 20平方厘米,高是 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预习,多数学生是按照教材介绍的解法来解答: 1.5米=150 厘米 201150=3000(立方厘米) 师:这道题还有其他结果吗?(学生又沉入了深思)不一会儿,另外两种结果纷纷展现: 20 平方厘米=0.002 平方米 0.00211.5=0.003(立方米) 20 平方厘米=0.2 平方分米 1.5米=15分米 0.2115=3(立方分米) 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结果? 经讨论,学生才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 片断二 巩固与应用阶段,我将教材练习二中的一个填表题(表 1)进行了加工组合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表 2) 。 表 1 表 2 学生填表后,师:观察前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生 1: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是几倍的关系,体积也是几倍的关系。 生 2: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越大,体积就越大。 师:观察后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容易说出了后两组的关系。 学生的表述尽管不是很准确完美,但已说出了其中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正是解答练习二第17、18 题的基础,又为下一单元“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 片段三 教材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量一个圆柱形茶杯的高和底面直径,算出它可装水多少克? 学生动手测量自备的圆柱形茶杯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 师:水的生命之源。人每天都要饮用一定量的水,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计算自己每天需要饮用几杯水(自己的杯子)才能保证健康,并把自己对水的想法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教学反思 精心研究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基础 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科知识、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和思考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我们在执行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 ,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 。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1、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我们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片段一 中的例题教学,就挖掘出了教材中的训练空白,并没有把教学简单地停留在一种解答方法上,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找出知识联系,大胆重组教材。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知识系统。片断二的表 1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体积公式,此外无更多的教学价值,而重组后的表 2不仅实现了编者的意图,而且为“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走出了数学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点教学”的误区。 落实课标理念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能否用好教材,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以学科为中心,而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教材在编写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心里装着学生,使用教材前反复琢磨,怎样的教学才能符合新理念。前两个片段就突破了“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 ,走向了“学生中心” 。片断三在教材关注学生的基础上向深层发展不仅让学生动手测量,动脑计算,而且让学生在课外展开调查研究;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而且关注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生命之源水的自我看法)这一片断的教学,其价值就在于渗透了人文关爱。 学生获得发展是用好教材的标准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脱离教材,片面追求新课程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在一节课的 40分钟里获得最大发展应作为我们用好教材组织教学的追求。本节课紧扣教材, “以本为本” ,着眼学生的发展,无论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都获得了最大发展。“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江苏邳州运河镇吴闸小学朱向明(221300)(05166298051) 新课程观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本人结合“圆柱的体积”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片段一 师生共同探究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对公式加以应用。师出示教材例 4(苏教版第 12册 P8):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 20平方厘米,高是 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预习,多数学生是按照教材介绍的解法来解答: 1.5米=150 厘米 201150=3000(立方厘米) 师:这道题还有其他结果吗?(学生又沉入了深思)不一会儿,另外两种结果纷纷展现: 20 平方厘米=0.002 平方米 0.00211.5=0.003(立方米) 20 平方厘米=0.2 平方分米 1.5米=15分米 0.2115=3(立方分米) 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结果? 经讨论,学生才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 片断二 巩固与应用阶段,我将教材练习二中的一个填表题(表 1)进行了加工组合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表 2) 。 表 1 表 2 学生填表后,师:观察前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生 1: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是几倍的关系,体积也是几倍的关系。 生 2: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越大,体积就越大。 师:观察后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容易说出了后两组的关系。 学生的表述尽管不是很准确完美,但已说出了其中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正是解答练习二第17、18 题的基础,又为下一单元“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 片段三 教材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量一个圆柱形茶杯的高和底面直径,算出它可装水多少克? 学生动手测量自备的圆柱形茶杯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 师:水的生命之源。人每天都要饮用一定量的水,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计算自己每天需要饮用几杯水(自己的杯子)才能保证健康,并把自己对水的想法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教学反思 精心研究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基础 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科知识、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和思考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我们在执行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 ,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 。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1、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我们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片段一 中的例题教学,就挖掘出了教材中的训练空白,并没有把教学简单地停留在一种解答方法上,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找出知识联系,大胆重组教材。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知识系统。片断二的表 1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体积公式,此外无更多的教学价值,而重组后的表 2不仅实现了编者的意图,而且为“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走出了数学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点教学”的误区。 落实课标理念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能否用好教材,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以学科为中心,而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教材在编写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心里装着学生,使用教材前反复琢磨,怎样的教学才能符合新理念。前两个片段就突破了“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