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贫困问题及治理对策WORD版_第1页
我国贫困问题及治理对策WORD版_第2页
我国贫困问题及治理对策WORD版_第3页
我国贫困问题及治理对策WORD版_第4页
我国贫困问题及治理对策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贫困问题及治理对策摘要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各国政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问题一直相当重视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的奋斗目标。但是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贫困现状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关键词贫困;农村贫困;城镇贫困;治理对策;制度保障一、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贫困线的标准因各个国家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和制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绝不能用别国的贫困线标准作为我国的衡量标准。中国国家统计局对贫困线下的定义是所谓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现阶段我国把把每人每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低收入人群定为贫困人群,2017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资料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4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40万人。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毋庸置疑,中国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为13亿中国人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全球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国贫困人口还很多,而且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特定区域国务院扶贫办表示,在148万个贫困村当中,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33;在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和地方病高发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以及42个沿边境的扶贫重点县,这个数字超过40。在贫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这些地区需要移民的农户比例明显提高。此外,革命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全国237个革命老区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7。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城市岗位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城镇失业率也处在较高的水平,经济结构改革和转型使部分城镇职工失去了工作岗位。,在农村贫困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同时,城镇贫困问题又出现了,而且城镇贫困群体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使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另外,原先的脱贫人口在旧有的生产、生存条件下,遇到自然灾害或疾病等情况,极易重新返回贫困状态。因而,如何减少返贫现象的发生,巩固扶贫成果,继续消除贫困,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二、我国贫困问题的原因贫困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原因,既有经济的又有非经济的原因,既有人文资源的又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下面我们从农村和城镇两个视域来分析我国贫困问题的原因。(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原因分析1贫困地区贫困主体素质的不发育。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不仅决定什么是所谓的“资源”,而且决定用什么手段去开发“资源”。许多农村科技扶贫政策之所以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的教育年限短,质量低。大多数农民只有简单、朴素的耕作和饲养经验,不掌握更深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对先进的技术认同、理解、思考、掌握能力十分有限。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投入产出不高,难以留住高层次人才。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选择留在城市就业。另外,贫困地区人们普遍缺乏进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而且很大一部分人惰性较强,缺乏自觉改变落后、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由于生活水平低下,医疗卫生状况落后,地方病多,加上自然气候等方面影响,很多贫困地区的人身体素质差,有的地方甚至疾病流行严重。这些都是致贫的原因。2贫困地区外部不利的经济社会环境。从外部环境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比如资金短缺、交通运输条件极不便利、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制度的缺陷。据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报告,越是贫困的地方,发展经济的制度空间越是狭隘,经济活动也越不自由。“制度贫困”说到底是公民的权利贫困,它是不合理的制度导致贫困。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的制度根源主要表现在一是扶贫政策存在一定缺陷。比如脱贫的标准或贫困线定得过低,从而返贫的可能性较大。二是衡量贫困的指标体系不完善,它只是反映扶贫对象物质上的状况,不能全面反映精神、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状况。三是政策性扶贫的效应减弱。由于税费改革缓慢,农民负担较重,人口流动频繁,一些农村土地抛荒现象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给扶贫带来压力。开发性扶贫由于缺乏刚性制度的束缚,扶贫专款在某些地区不能到位。四是其他制度建设滞后,为贫困农民进入劳务市场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的组织制度尚未建立,农村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滞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普遍存在。3贫困地区内部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的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生态失调,自然灾害频繁;有的贫困地区土质和水质差,地方病多发;有的贫困地区交通困难,信息闭塞。在西部贫困人口中,1000多万人口分布在西北的干旱缺水地区,2000多万人口分布在西南的石山地区,1000多万人口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深山区。据测算,贫困地区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非贫困地区的1/31/2,而且耕地质量差,贫困地区的粮食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5。当前致贫的原因较之过去进一步复杂化。如部分农户传统生计受到冲击,市场波动引发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水库移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问题等。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边民不能通过移民方式摆脱贫困的问题。由于边民承担着守土固边的责任,即使边境很大一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也无法移民。4农村地区因病返贫、教育返贫以及彩礼返贫。近年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力度及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农民在遇到大病时,仍不能承受报销后所剩余费用。农村家庭由于历史原因子女较多,有的家庭甚至有三个甚至三个以上家庭成员同时接受教育,虽然我国早已经普及义务教育但是作为农村家庭仍然难以承受高昂的教育费用。彩礼返贫是近年比较突出的现象,许多农村家庭为了筹集彩礼在脱贫已久又突然返贫。(二)中国城镇贫困问题原因分析1失业或就业困难。从我国目前城镇贫困的状况看,失业或就业困难是导致城镇贫困的原因之一。劳动是人们基本的生存手段,就业是避免贫困和摆脱依赖性的最有效途径。失业除了浪费人力资源以外,还使失业者处于被剥夺的边缘状态,从而扩大社会分配上的差距,加剧两极分化,使贫困问题凸现出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城镇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竞争必然加剧,职业分化速度必然加快,这就致使一部分人在有限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处于失业或就业困难状态。各种数据表明,城镇贫困户主要集中于家庭就业人口少、就业者工资收入低的家庭。2企业转轨和企业破产。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速度型向效率型、由分散型向规模型发展,在经济结构升级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许多企业破产、停产、半停产、转产或被兼并收购。这些企业多数是机械、纺织、采矿等行业,其倒闭致使长期工作在该行业的职工下岗,甚至有些企业的职工被整体地抛到下岗、失业群体之中。有些家庭中的就业者都集中在这类行业中,这就致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促使城镇贫困群体的形成。与传统的贫困群体相比,这些新的贫困者并不是由于个人的某些弱势特征而沦落到贫困群体中去,而是由于他们所在行业和单位的原因被淘汰掉了。贫困主体不是因为缺乏劳动能力,而是因为社会就业存在困难或缺乏新的就业机会。加之,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如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住房管理制度、教育经费制度等各项改革,都加重了这些下岗职工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支出和各项费用上的负担。当然,物价上涨过快、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自然和意外事故发生率高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并加剧了我国城镇居民的贫困。三、我国贫困问题治理对策(一)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治理对策1实施政府救济、市场开发和异地移民并举的扶贫之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的赤贫人口自己没有能力脱贫,只有通过救济。一些贫困者长年被疾病困扰、没有劳动能力、受教育水平极低,他们中很多人集老、病、残于一身,听不懂普通话,居住在多年少见雨水的地方。对于这类贫困人口,只能通过长年救济的办法,才能使他们享有最起码的、有尊严的生活,尤其是使他们的子女能接受正常的教育。但是,低保制度不能代替扶贫开发,农村扶贫开发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开发型扶贫才是脱贫的长远之策。扶贫开发目标应从重点解决温饱转到“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整体性差距上来”。在实施市场开发型的扶贫中,应该注意科学决策扶贫的项目,完善扶贫项目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的受益者是农村贫困人口且项目的实施利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经济基础结构,改善投资环境;重视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优化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区域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撑贫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地发展非农业。对于生活在地理条件极差、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人口超载等生存空间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与其不断“输血”,不如变改造困难为走出困难,实施移民让地工程。2创新农村扶贫的资金筹措制度和管理制度。改变过去那种过分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金筹措方式,动员社会资金、资源加入新阶段中国农村扶贫事业中来。同时国家应继续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各级地方政府也应相应增加反贫困资金的投入力度,对贫困地区的小额信贷要积极引导、规范运作。把扶贫重点县的领导干部的政绩、升迁与扶贫工作成效挂钩,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贫困县脱贫摘帽,实现扶贫资源整合,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3要解决素质贫困问题。积极进行健康和教育方面人力资本的建设,以及医疗、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的建设。尽快解决如医疗负担费用过重等突出性矛盾。将开发式扶贫政策更多地从生产性开发转向人力资本开发,通过教育、就业培训、健康保障等措施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4加强农村新农合保障,教育资金补助及文化宣传力度。可以继续适当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障水平,提高报销比例;对多人同时接受教育的农村家庭可以给予相应的补助,同时提高教育补助资金;加强文化宣传,避免因攀比形成彩礼过高的不良风气。(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治理对策1实行政府救济型扶贫、再就业型扶贫与宏观调控型扶贫并举。我国目前正在全国实施两条保障线制度,即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其中城市低保要做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推进和完善“分类施保”,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保证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各地的反贫困政策与救济政策不仅需要考虑本地居民,亦需要考虑流动人口中的贫困人口,并尊重人口流动的趋势,建立起有别于城镇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流动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除了政府提供必要的生活救助外,更主要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帮助贫困者提高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使下岗失业人员多掌握一些谋生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渠道,促进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从而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此外,政府通过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总量、流向的宏观控制,变无序盲目流动为有序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城镇农民工贫困人口。另外,还应大力发展职业介绍机构,加快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重视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2相应的配套扶贫工作的保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覆盖全社会劳动者的立体保障网络,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也有利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优化整合城市社会保障和福利项目,避免社会保障项目的交叉重叠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适度控制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的速度,使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此外,还应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城镇贫困家庭解忧。可以发动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民主党派都参与进来,共同协调努力,最终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总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可能使贫困问题得到缓解,但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解决了贫困问题。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未来中国的贫困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会存在,但我们相信贫困现象的消除是会实现的。目前我国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