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精品目 录可修改第一单元 话 语大地的话 4语言的魅力 8秉笔直书15第二单元 春 潮春潮 20三月桃花水 24第三单元 花古诗二首 30种一片太阳花 34花之咏 41第四单元 手我们的手48一双手51手上的皮肤54第五单元 规 则钓鱼的启示59谁说没有规则64第六单元 眼 睛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67我只看见你的眼睛71永生的眼睛74第七单元 纪念日77第八单元 舟 船跳水83沙漠之舟87第九单元 太 阳太阳的话94海上日出97太阳 101第十单元 路乡村大道 106丝绸之路 110第十一单元 快与慢挑山工 117和时间赛跑 121欲速则不达 12

2、4第十二单元 回 归七子之歌 129朱鹮飞回来了 132第一单元 话语设计者:主兴超 四方区付庄中心小学【内容标准】1.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识记本单元的的生字词,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注重朗读,能够证确、流

3、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5.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二、发展性目标1.让学生在读书、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话语”为单元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歌的教学重朗读感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成诵,读中积累、消化、吸收语言,是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语言的魅力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了语言的巨大魅力在人与人之间联起了爱的纽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交流

4、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秉笔直书是一个历史故事,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凸显人物的品格,教学中,要紧扣太史的语言,默读、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人物品格。“语文天地”通过安排“日积月累”的摘录笔记、读一读以及“畅所欲言”等练习,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言为心声,并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俗语、名言警句。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等环节的练习,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话语的巨大魅力。教学本组课文,要在第七册提问题、筛选问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针对人与事,学会思路较严密地提问。【教学课时】10课时 大地的话【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七个生

5、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2.注重朗读,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3.学会用“假如”和“即使”来造句说话。【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直接揭示课题导入,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师小结:同学们说了很多,而作者会写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大地的话。二、检查预习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3.全班交

6、流。出示预习提示:我会读。指名读,纠正容易读错的音,比如“嘟噜”、“吐蕊”、“驱赶”“籽粒”“宝藏”等;重点识记“蕊”字。我会填。诗歌主要写了大地对 、 、 、 说的话。三、品读体验1.默读诗歌,理解内容。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提示批注的写法)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诗并做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2.分角色读诗歌前4节,指导学生用“心”说话。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及小草说些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指名四位同学

7、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自己就是大地母亲,你想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大地的话,看能否听懂大地想对你说些什么?(此部分旨在进行感情朗读,体会大地博大的胸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读后其余学生评价。3.换位抒情。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4.总结升华。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

8、语言回答。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引导:(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5.配乐朗读诗歌,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四、巩固延伸1.以说促写。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全班展示交流。2.激发情感,以写续情。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想来说说吗?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四段,抒发你自己的感情,写一写。3.巩固练习。

9、比较并组词棉( ) 嫌( ) 即( ) 驱( ) cng( ) 藏绵( ) 谦( ) 既( ) 躯( ) zng(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空气 ( )的湖水 ( )的天空织成( ) 穿过( ) 睡在( )按课文内容填空。即使你是游鱼,我也要给你( )。如果你( ),( ),你可以沿着小溪,( ),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露 珠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

10、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A.文中的“它”是指 ,“园丁”是指 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炫耀 夜以继日 C.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 近义词:黎明( )平凡( )培育( ) 反义词:黑暗( )平凡( )短暂( ) D.在原文中用“ ”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E.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 ”线画出来。 F.用“ ”画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G.这段话主要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H.举二、三个例说明你认为

11、什么人或什么职业的人具有“露珠精神”?教学反思:语言的魅力【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灵活运用。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3.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后木牌上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教学流程】一、质疑引入,解读魅力1.谈话引题。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

12、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他会有怎样的遭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看黑板齐读课题)23、语言的魅力2.解读课题。师:“魅力”是什么意思?(魅:传说中的鬼怪。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3.质疑。师: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的问题:什么语言有魅力?语言有怎样的魅力?为什么语言有魅力?)小结:学贵有疑,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是最会学习的。我相信,通过你们用心读书,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二、检查预习出示预习提示:1.我会读繁华 衣衫 褴褛 绅士 叹息 悲伤 漆黑 陶

13、醉 盲老人 让彼浩勒 嬉戏 添上 良辰美景 无动于衷 找一找“无动于衷”这个词语出现在哪句话中?读一读。2.出示句子: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理解“无动于衷”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行人看了盲老人木牌上的字,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3.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 。”4.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叙述的是这件事?三、品读体验,体会魅力1.轻声读课文1-5自然段,想一想:诗人让彼浩勒加上那几个字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重点词句自读课文,完

14、成表格,语言要简练,可以摘抄书中的重点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看谁读得快、填得准。 (引导学生抓住木牌内容变化前后行人的态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发生的变化,来体会加上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出示表格默读15自然段,填表。(语言要简练)木牌上的字行人的表现盲老人的表现及收入添字前我什么也看不见!添字后春天到了,可是3.学生默读、填表,教师巡视。4.学生汇报,师生、生生交流。添字前后,行人和盲老人都有哪些表现?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填的表,其他同学评价、补充。添字前:行人: 无动于衷 淡淡一笑 姗姗而去 (板书:无动于衷) 盲老人:叹息 悲伤 什么也没有得到 (板书:没得到)添字后:行人: 纷纷相助

15、 (板书:纷纷相助)盲老人: 笑着说 给钱的人多极了 (板书:多极了) 学生课下修改表格中不恰当之处。 指导朗读。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添字前后行人和盲老人的表现以及老人的收入都有了很大变化。谁能把添字前行人的表现通过朗读展示出来?指名朗读。师:盲老人的表现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 “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第一句要读出老人的什么心情?(悲伤、无奈)谁来试试?添字后老人的心情怎样?(惊喜、高兴)谁能读出来? 小结: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

16、”几个字后,使原来苍白无力的语言具有了魅力。因此,行人由“无动于衷”到“解囊相助”,使盲老人从悲伤到高兴,收入多极了。这便是有魅力的语言产生的巨大作用。5.师:诗人让彼浩勒对这一变化深感满意,“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看课本插图从对诗人这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小结:诗人为自己用“语言”帮助了盲老人感到十分高兴、满意和欣慰。也向我们揭示了诗人关心、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6.朗读15自然段。7.师:我们通过添字前后行人和盲老人的变化,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感受到了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体会到诗人的善良品质。但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始终没有变的是什么?(乞讨的地点、乞

17、讨的人物、乞讨的方式)小结:是呀,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乞讨方式,结果却迥然不同,就是因为诗人在木牌上添上了那6个字。孩子们,仅仅6个字呀,竟然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现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你认为是什么?(这6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8.学习第6自然段请大家轻声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那6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做好批注,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学生可能回答:生1:这样的语言是富有诗意的语言。生2:这样的语言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生3:这样的语言能使人们产生联想,在陶醉于良辰美景的同时,对盲老人产生同情心。小结:诗人让彼浩勒添上“春天到了,可是”这6个

18、字,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使人们陶醉在如诗似画的美好景色中的同时,对盲老人产生了怜悯、同情之心。因此,人们纷纷慷慨解囊。这就是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之所在。师:(激情地)春天到了,春天给我们带来了如诗如画的美景。(教师引读)是的,春天是美好的,(学生跟读)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陶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人着了迷,沉浸在春天的美景里。)春天到了,你们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结:这真是一幅万紫千红、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啊!谁能美美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

19、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教师继续引读,动情地)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学生跟读)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你心酸吗?为什么心酸?(教师引读,动情地)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学生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师充满激情地)当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师充满激情地)当那些穿着华丽的贵妇人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师充满激情地)当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

20、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师:“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是什么意思?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A.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B.一定对他产生同情之心。C.不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师:你认为哪句话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小结:同学们,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并且用“可是”作转折,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和最悲惨的现实联系在一起,使人们陶醉于春天美景的同时,不禁想到了盲老人的不幸。它富有诗意,它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它唤醒了人们心灵中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那就是对残疾人的同情心。板书:练习背诵。(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句子)师:开始你们提出的问题现

21、在都明白了吗?四、巩固延伸1.有魅力的语言能打动人心,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这样的语言,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校园里的很多警示语就很有魅力。交流搜集到的校园警示语,指名读。师: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语言?(渗透语文天地的相关内容)2.学生写,老师巡视。3.全班交流。4.巩固练习。A.把词语补充完整。万( )千( ) ( )飞燕( ) 良( )美( )无动于( ) ( )( )而去B. 形近字组词。 鬼( ) 衷( ) 栅( ) 魅( ) 哀( ) 姗( ) 淘( ) 辰( ) 牌( ) 陶(

22、 ) 晨( ) 啤( )C.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a.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b.是的,春天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红花绿树,那教堂尖顶的莺飞燕舞,那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D.阅读小练习。彩霞的前身是乌云一个曾经犯过错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总是灰溜溜的,抬不起头来。那时,我正担任着这个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一天,我找到这位学生,指着天上的彩霞说:“这彩霞多美呀!但你知道吗?这彩霞的前身是什么?”他摇了摇头。“这彩霞的前身是乌云。”我说,“当阳光照亮乌云时,乌云就变成了一朵美丽的彩霞。只要不拒绝阳光,每一朵乌云,都

23、能变成美丽的彩霞。”“想不到,有了阳光,乌云原来也可以如此美丽。”他似乎在自言自语。“你没有感觉吗?”我继续开导着他,“在你的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阳光,你的同学、老师和亲人都在关爱着你,只要你抬起头来,迎向这些关爱着你的阳光,你也会变成一朵美丽的彩霞。”后来,他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a.短文里的“乌云”指 ,“彩霞”指 。b.写出带“ ”的语段的意思。c.概括短文的主要意思。 教学反思:秉笔直书(此文为略读课文)【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3.鼓励学

24、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2.理解太史说的话。【教学流程】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直接板书课题:秉笔直书 2.齐读课题,解题:“秉”拿着、握着;“书”书写。 3.质疑: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二、预习探究 出示预习提示:1.我会读。崔杼 太史 按照 凭着 独揽 大权 伯仲 竟然 忠实 屈服 颠倒是非 贪生怕死强调重点、难点字:独揽 颠倒 秉笔直书。 2.交流“秉笔直书”的资料。 3.归纳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

25、不懂的问题。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品读体验 1.课文哪一段交代了史实? 2. 默读课文,思考:崔杼为什么要杀掉太史?太史在临死前都说了什么?细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太史说的话。 3.汇报交流,以读促思: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分析讨论:这是什么句?改为陈述句怎么说? 指导朗读:读出断然拒绝的坚定口气。 “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讨论: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26、:读出太史宁死不屈,刚正不阿的品质。 “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讨论:太史仲用怎样的神情说的?(面不改色、冷笑)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轻蔑、坚定) “我当然爱惜生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要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畅谈体会,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是哪句话触动了崔杼,让他作罢? 质疑:下文哪句话证实了“还有要写的人”? 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四、巩固

27、延伸1.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A.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B.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C.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2.巩固练习A.比较并组词秉( ) 竟( ) 史( ) 揽( ) 乘( ) 竞( ) 吏( ) 览( )B.补充词语( )不改( )色 ( )( )是非 ( )生怕死 C.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句子意思不变。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D.阅读小练习。勤奋的画家门采尔门采尔是德国著

28、名的油画家和版画家。他十三岁开始作画,非常勤奋、刻苦。他的画比较早地(反应 反映)了德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泥水匠、马车夫、磨刀人、油漆工、修车工等,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他用四年工夫画了一幅轧钢工厂,轰动了全国。 当时,有一个青年也经常作画,但画得很草率。他的画总是长时间卖不出去。他看到门采尔的画总是被人们抢购一空,就去找门采尔,请他介绍成功的秘诀。门采尔告诉青年画家说:“要有秘诀,那就是多看多画。”青年画家说:“我画得不少呀!有时一天就可以画好几张,要卖出去往往得(de d di)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门采尔笑着说:“这件事好办,你不妨倒过来试试。”青年画家莫名其妙:“倒过来,这是什么意思

29、,先生?”门采尔一本正经:“对呀!倒过来,就是要你用一年的工夫去画一张画,你就能一天把它卖出去了。”青年画家苦笑着说:“一年画一张画,那多慢呀!”门采尔(严厉 严肃 严格)起来:“画画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青年画家回去后,着(zhe zho zhu)实认真地画起来,用一年的时间画一张画,(当然 竟然 果然)不到一天就卖出去了。 1.出青年画家请教门采尔前后两种不同态度的一对反义词。 ( )( ) 2.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或词语划掉。 3.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你就能一天把它卖出去了。”“它”是指 。“捷径”的“径”的意思是 。“栩栩如生”的意思是 。“莫名其妙”的意思是 。4.

30、门采尔要青年画家“倒过来”,这里指的是把什么和什么倒过来? 。5.这篇短文用什么方法开头?用什么方法结尾? 。6.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春潮设计者:庄会玉 四方区罗西中心小学【内容标准】1.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2.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者查字典理解词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与精彩句段,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识记本单元的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

31、语理解课文内容。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的不可抗拒,体会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二、发展性目标1.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继续学习做摘录笔记。2.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春潮”为单元主题,从春潮的形成、春潮涌动的情景、春潮到来时人们的活动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赞美春天、春天的活力、春天一样的新生活。春潮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表现了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引导人们感受春天到来的不可抗拒,充满阳刚之气。三月桃花水按总分总的结构描绘了江南春天的诗情画意。泼水节和抢春水则从民风民俗的角度展示春天到来时人们内心的欢乐,以及人

32、们对春天的喜爱。“笔下生花”提出了描写要生动形象的要求,“有声有色”是修改习作的较高的要求。“金钥匙”辅导学生讨论时对发言做出自己的判断。【教学时间安排】9课时春潮【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山崩地裂、酥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和关键词句,尤其是动词,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2.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

33、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春潮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这春天的奇景春潮。(板书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家?(学生交流)二、预习探究1.出示预习提纲我会读: 衰竭 酥软 山崩地裂 禁锢 驯服 一株 山涧 喀嚓 我会辨: 衰( )竭( )酥( )溃( )裂( )株( ) 哀( )渴( )醒( )贵( )冽( )珠( ) 我会想:一边读课文,一边开动脑筋,课文描写了春潮哪几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说春潮这样不可抗拒?2.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相互检查纠错补充。 全班讨论交流,重点指导“衰”“竭”的字

34、形,注意学生对“溃”“驯”“锢”的读音 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拒的威力。)三、品读体验 1体验“ 春天在进攻”的段落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指名读第一 二自然段)师: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 “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A“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B“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C“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D

35、“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师:为什么不说“大江上的冰面变薄了,慢慢开始融化了” ,而是说“变酥了,变软了,变暗了”呢?(学生讨论,体会用词得巧妙。)教师小结板书: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了师: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来啦!)指导朗读第二段。A.再试着自己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景象。B.指名读,指导朗读时要用慢语速和低语调。例如:“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等。 C.自己练读,小组赛读。(以活泼的形式给孩子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2感受“大江复活

36、”的段落春潮就在慢慢地孕育着、积累着,期待时机成熟的时刻的到来,那时它要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有一天,在寂静的黎明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引读第三自然段。)读完这一段,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学生可能说出波澜壮阔、气势宏伟、势不可挡等等。)指导读。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和第二自然段相比,在语速和语调上会有什么不同?(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更容易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景,也更能够体会到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A.读感悟,练读课文。B.播放排山倒海的潮水的声响,让孩子们想象春潮宏大的气势与壮观的景象。(教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

37、样更容易进入情境,进而感悟文章,读好文章。)朗读并想象以下词句:“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应用高兴的语气来读。)如果把“挤”了进来换成“钻”了进来行吗?为什么?“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喀嚓喀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 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当时的情景写得如此形象生动。) (本段处理,主要以朗读为主,以读

38、代讲,在读中感悟春潮的声势浩大和不可抗拒。) (4)配乐朗诵(以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辅助感悟。 3.感情指导: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美好的春天吗?带着你的感受再去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四、巩固延伸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山的背阴处虽然还_,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_。朝阳处_,雪水顺着_,冲开了_。那巨大的_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_,最后成为一股_,_,_。那冰封的大江在_,在_,逐渐_,_,颜色也_。 2.连线 鲜嫩的 态度 鲜艳的 鱼儿 鲜明的 花朵 鲜活的 蘑菇3.课下读冯德英的苦菜花和朱自清的春,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4.利用课余时间外出踏青,观察春景,实地寻

39、春,写一写自己的发现,要写出新意,写出特色。板书设计: 春 潮 春在进攻: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化着大江复活:坚冰崩溃波涛汹涌呼叫撞击驯服地远去教学反思:三月桃花水【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

40、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2.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教具准备】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小黑板。【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二、预习探究1.出示预习提纲 我会读: 绚丽 催促 琴弦 裹着 草如茵 柳如眉 掬一捧 应和 袅袅炊烟 纤细 沉醉 我会辨: 梨( )掬( ) 迁( ) 瓣( ) 袅( ) 犁( )鞠( ) 纤( ) 辩( ) 鸟( ) 裹( )琴( ) 淌( ) 辨( ) 衰( )铃

41、( ) 躺( ) 辫( ) .边读边体会:读这篇课文和读春潮的时候,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组初步交流以上问题的答案。三、合作交流 1.全班交流 指生读词语(主要针对后进生),纠正读音。辨析组词 重点指导“裹”“瓣”的字形。 2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 、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

42、,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四、品读体验1.品读第一自然段。 (1)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2)教师引导:“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2.品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

43、;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3.品读36自然段(1师: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44、)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五、巩固延伸1.读拼音写汉字 s chu qn xin lu tng xun l qio d ji zu ( ) ( ) ( ) ( )( ) ( ) cu c nio

45、nio chu yn xin x ( ) ( ) ( )2.把句子补充完整。 是什么声音,( ),轻轻地走过村变? 是什么光芒,( ),映照着蓝天?3.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4.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写下来。 板书设计:三月桃花水什么声音?竖琴沉醉什么光芒?明镜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花设计者:主兴超 四方区付庄中心小学【内容标准】1.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

46、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二、发展性目标1.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品

47、味语言,体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语感。2.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质疑问难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花”为主题组合单元,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一篇散文诗,一篇记叙文和一个语文天地。江畔独步寻花抓住春花、戏蝶、娇莺三种景物,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游园不值描绘的是春色满园、红杏出墙的景色。两首诗都是写春景,教学中,要反复诵读,比较阅读,领悟诗歌意境。种一片太阳花文辞优美,耐人寻味,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太阳花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精彩字、词、句、段,朗读成诵,积累语言。花之咏一文语言像诗一样美,是练习朗读和积累的范文,要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语文天地围绕主题,安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