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生偷窃行为及其矫正_第1页
浅谈聋生偷窃行为及其矫正_第2页
浅谈聋生偷窃行为及其矫正_第3页
浅谈聋生偷窃行为及其矫正_第4页
浅谈聋生偷窃行为及其矫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聋生偷窃行为及其矫正湖北省安陆市特殊教育学校 陈仙凤聋哑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受社会道德舆论约束较正常人少之又少,往往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都很差。他们好奇心强,做事往往从模仿或兴趣出发,比正常学生有更强的模仿性和更易于接受各种表面行为的影响的特点。但看问题肤浅,受表面现象的诱惑。因此在思想和品德方面易产生某些不良表现,偷窃行为就是其中一个方面。聋生偷窃有三个特点:一是普遍,我校七年级5人中有4人有意识的偷过东西,占总人数的80%;二是偷的种类、对象各不相同,他们偷吃的、穿的、玩的,同学的、亲戚的、老师的、甚至职业课上用的材料也偷;三是不同家庭的都有偷的现象,穷的、富的。聋生的偷窃

2、的不良行为往往始于偶然,只是他们的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经过多次反复后,欲望和行动之间建立稳固的神经联系,其错误行为就极难改正。聋哑盗窃团伙在社会上已然很猖獗了,由我校熊某某等学生在全国各地流窜盗窃,这样的团伙在每所一线城市都有,并且不只一伙,比如武汉宏基车站里几乎常年有聋哑团伙在集体做案,诸如此类的团伙成了社会问题了,也成了我们聋教育者的头痛问题。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好,我们与其说给国家减轻,还不如说给国家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偷窃犯。因此重视聋生偷盗行为的纠正,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聋校实施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一、聋生产生偷盗行为的原因从事聋教育的我困惑:人有人发过感慨,认为聋哑人

3、偷盗 是天生的。其实不然,人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人的素质只给人的性格提供一个自然前提,至于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这是由他的生活条件、所受的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性质来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聋哑人和正常人一样,也是由于各人的具体物质生活条件不尽相同,个人的社会实践、生活经历不完全一样而产生偷盗行为的动机,结果都不一样,就我校学生的情况分析,聋生产生偷盗行为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畸形的社会团伙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生。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很多人富裕起来。 这个特殊的群体里,大部分人靠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社会,求生存、谋发展。而少部分人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

4、甚至结伙偷盗、抢劫,直至毒品。他们用传销金字塔的管理方式将聋哑人组织在一起,学生也难免不受到影响。我校走读生XX,父母离异,他母亲靠再婚,怕孩子拖累自己在争取抚养时弃权,父亲也再婚,无暇顾及他,只有钱、钱、钱,没有完整的家庭,由奶奶带着,整天自由的他常常在大街小巷游逛,出入聋哑人开的面馆、理发屋、甚至去高学历的聋哑人家里等,学会了偷摸,走在大街上,经常“顺手牵羊”将小摊上的文具、小玩具、水果等放进自己的包里,常常偷奶奶的生活费。到了学校,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向同学炫耀,还经常将同学带出,指使同学偷东西,对校园内偷盗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家庭的溺爱、放任、遗弃造成学生心理发展不正常。我校学生

5、90%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其父母无力为他们提供正常的生活开支,看到别的同学有新衣裤、玩具、手机等,可以买零食,他们羡慕、嫉妒,自己想试试,便产生偷盗行为;而在富裕的家庭里,父母为了“赎罪”,寻求解脱和补偿,对孩子放任、迁就,尽量提供优越条件,渐渐导致孩子自私、霸道的性格,看到别人有的东西,千方百计想据为己有,于是产生偷盗行为;有的家庭对孩子实行粗暴的惩罚,动则打骂训斥,在生活上不予关心,从来不到学校看学生,孩子形成孤独、自卑的性格,没有就偷。3、课余时间生活教师的疏忽造成学生有作案动机和机会。聋哑学生都住校,个别学生瞅准机会偷别人东西;而生活老师在课余时间没有组织学生活动,对学生中反映的偷盗问题

6、没有及时查处,造成有的学生认为其他人可以偷,自己也可以偷,一段时间,偷盗形成“气候”。我们教师办公室经常连老师的办公用品都被学生偷着用,把教师的手机偷着用,被老师发现后心里害怕丢弃在厕所里。4、好奇、自私心理促使学生产生偷盗行为。上职业课时,学生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布,便产生剪几块自己做小包的心理;看到钩钩针、毛线等也想拿几根去试一试。四年级的XX和XX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好学生,但她们上职业课时却偷走了学校的东西,事后老师批评,她们认为没有偷钱不算偷。二、矫正聋生偷盗行为的方法任何良好的品德都是在教育者为接受教育者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如何矫正学生偷盗行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我校教

7、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1、各岗位人员齐抓共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矫正学生偷盗行为的过程,就是对她们晓之以理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培养健康的人格,学校要求各岗位人员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现学生有动机,随时进行教育。班主任、生活老师平常注意观察学生,班会课、思品课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育,让学生形成道德概念;科任教师则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教育;课余时间由生活老师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发现学生有偷盗行为,穷追不舍,查明真相,对症下药。2、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性格特点

8、有所不同,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只有针对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对胆小怕犯事者,采用耐心说理方法,询问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稳定学生情绪,使他们告诉老师真相,承认错误;对低年级或反应慢的学生,采用实行对证法。有的学生被偷后,说不清自己被偷的准确数字,有的在事情暴露之后只承认小数量,不承认大数量。老师拿出相应实物,让当事者自己认,从实物中拿出自己的一份。这样,教师就能迅速掌握真相,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对性格倔犟的学生则采用“双簧”训教法,学生往往强词夺理,或对老师以沉默、回避甚至粗暴无礼的反抗态度,拒不承认事实。这时一个老师板着面孔严厉训斥学生,搓其锐气,让其产生畏惧感。

9、另一个老师(这里指学生愿意接近的老师)则在训斥之后用亲切的态度和学生交谈,清除对立情绪,启发学生说真话,再加以教育。3、经常进行大清查,随时掌握学生情况。采取不定期的清查方法,使学生不再有隐蔽、转移偷盗物品的喘息机会。二年级班学生在大清查后,很多学生主动向老师承认自己偷吃同学的苹果、辣椒,偷老师的纸等,保证以后改正。4、开展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必须取得家庭的配合,使学生处处受到积极的良好的同意影响。学校每学期都有针对性地请一些家长到校,向家长宣传教育方法,教给家长一些正确对待子女偷盗行为的方法,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在处理偷盗赔偿的过程中,家长承担赔偿责任

10、,通过赔偿教育学生,“当众赔偿”更是起到“惩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5、封闭和开放管理相结合。由于我校所处环境,学生出校后经常和外面聋哑人联系,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我校采用封闭、开放结合的管理方法。平时不准学生出校,需要的物品由班主任登记后代买,杜绝学生和当地聋哑人来往。适时带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自然,多与社会交往。春游让学生领略大自然风光,到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市容市貌,参观哑巴理发店,与普通学校进行“手拉手”联谊、联欢活动等,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阔视野。6、遵纪守法教育用形象直观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违法造成的严重后果及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最有效的方法。我校采用三种方法:一是集中学生进行讲解

11、,用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二是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节目,让学生明白偷是可耻的;三是组织学生到监狱、劳教所参观,看犯人的监狱生活及劳动情景,并请单位领导安排因偷盗罪而入所的犯人给学生讲述自己违法的情况和后悔的心情。每个班主任再在班上召开主题班会作进一步讲解,对学生启发很大。只要不懈的努力,回报总会让人欣慰。曾因偷了老师的钱、物受到处罚的XX等同学,经教育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至今未发现有反复行为,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上,在学校的职业技术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四年级学生XX过去偷盗行为严重,性格倔犟、不合群,对自己做错事采取不承认、抵赖的态度,对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抵触情绪严重。通过班主任、科任老师长期不懈的谈心、讲解道理、鼓励以及家长的配合教育,他的转变很大,现在他劳动积极,不怕脏、不怕累,并帮助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别的同学嫌脏、嫌累,不愿干的活他抢着干。对自己做错的事,在班主任不知到的情况,经常主动承认错误,性格变得温和,关心爱护小同学,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关心热爱班集体,和同学、老师相处融洽,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好帮手,学习也比以前刻苦、踏实。如今,我校学生基本认识到偷是可耻的,只要一发现有个别同学偷别人的东西,全体学生都会指责他。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