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14年9月教育学第三次作业_第1页
西南大学2014年9月教育学第三次作业_第2页
西南大学2014年9月教育学第三次作业_第3页
西南大学2014年9月教育学第三次作业_第4页
西南大学2014年9月教育学第三次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年9月教育学第三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校本课程 答: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2、道尔顿制 答:道尔顿制是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又称“契约式教育”,全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Dalton laboratory plan)。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其目的是废除年级和班级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作业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以适应其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其个性。实行道尔顿制的主要措施要布臵各科作业室用以代替传统的教室。室内按学科性质设臵参考

2、图书实验仪器标本等教学和实习用具并设教师12人指导学生学习。 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各科教师与学生按月订立“学习工约”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指定学生做某一个月的作业并把它公布在作业室内。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地掌握学习的速度和时间并可与教师和同学研究讨论学生完成本月的工约须经教师考试及格后才能学习下一个月的工约。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度登记在学习手册上。3、教育测量 答: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精神特性的测定。4、潜在课程 答: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

3、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5、教育目的 答: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6、特朗普制 答: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

4、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7、教师 答: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8、校本管理 答: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9、学记 答: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

5、(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10、教育制度 答: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教育制度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

6、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的特点。 答:一是环境影响具有自发性,无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家庭环境,对身心发展的影响都具有自发性。人自从来到人世就与环境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环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二是环境影响具有偶然性,即客观存在的环境影响因素不一定实际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因为个体只有接触到这些环境因素,才可能受其影响,如果不接触,那么就不会受其影响。2、简述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必然性及局限性。 答:1、必然性:个人本位论有其历史必然性。它的鼎盛时期是18世纪后半期,主要代表

7、人物卢梭所期望教育培养的自然人,实质上是一种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人。可以说,以卢梭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在自由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反抗封建的社会制度对人的压制,弘扬人的主体性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2、局限性对于个人本位论来说,在对个人主体性张扬的同时,他们忽视了个体存在的社会制约性,甚至把社会置于与个体对立的地位。3、简述现代教师职业任务的变化。 答:在现代教育中,由于学校教育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从重知识的传授到重学生智能的培养;教育活动从关注教师的教”到重学生的学”;教育任务的完成更多地有赖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这些变化对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8、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首先,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展。其次,在育人方面,教师职业的示范作用将更加明显。第三,在自我发展方面,要养成更高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4、简述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答: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要使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调查研究,掌握后进生的特点,找准导致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寻找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自尊心的满足和自信心的树立对推动后进生的进步至关重要。老师要注意鼓励后进生,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让他们得到尊重,重拾信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师要主动亲近后进生,用爱感染他们。讲道理要深入浅出,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感到

9、真实可信,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抓住时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要善于抓住转变时机。教师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勇敢冲击。 注意反复,坚持不懈。后进生的个别转化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进步过程也不会都是直线的,教师要有耐心和决心,帮助后进生不断进步。 5、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 答:内容的渗透性和差别性。潜在课程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由于学校间客观条件和长期形成的传统不一样,潜在课程又具有了差异性;内容上的全面性。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全面地包括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概念上的相对性。潜在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相互联系上的非系统性。潜在课程在影响学生发展的过程

10、中没有明显的逻辑步骤,没有前后相继的知识线条等。6、简述教育学的特点。 答:总的来看,教育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1)综合性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大多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思想,都是从哲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吸取材料,加以消融、综合和统一,构成其理论基础的。不少人物的教育思想就是他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孔子、孟子,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这种情况造成了教育学理论具有综合的、跨学科的主要特性,并呈现出内涵丰富、多元的特色。(2)实践性教育学理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直接来源于人类教育实践需要;第二、

11、教育学理论构建的目的是直接指向对教育实践的指导;第三、已经形成的教育学理论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得以丰富和发展。(3)层次性教育科学是一个内部结构具有层次递阶性的有序的*系统,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种特性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教育学理论的层次性从综合性这个特点而来,教育学理论的综合性的特点表明教育学理论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而教育学理论的层次性则表明其内在结构的系统性、有序性及其不同的功能。 7、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答: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性: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不断地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程度与水平,扩大教育对象,且把

12、普及教育的程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达与否的标志。同时,现代社会教育还重视教育的公平性,为把传统教育目的观由精英教育转变到精英教育与大众并重。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独立性。教育内容的体现-课程、教材,无论是种类,还是表现形式也都十分丰富。现代教育的内容不但丰富,而且富于变革性。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受教者的适应性,通过加强基础、注意综合、调整选修与必修比例,不断调整教育内容以使之适应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各种智慧和个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以法治国、教育的生产性、普及教

13、育等因素促使了教育立法的发展、以法治教的实施。重视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现代社会教育正是在教育立法、以法治教的条件下,才得以持续、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避免了教育重要性因人而异所导致的周期性教育震荡。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当代社会,由于科技创新速度加快、社会急剧变革,要求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训练,因而终身教育越来越成为普遍的观念。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现代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也要使他们具备从事国际

14、业务的意识、知识、情感和技能。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总之,从总体看,现代教育比之于古代教育,富于高度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表现在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到课程标准、内容教材、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到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这与古代教育的停滞性和保守性形成鲜明的对比。8、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答: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意义 (一) 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维持,主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文化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教育对文化

15、的选择和整理要依据两个重要尺度,一是社会需要,二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 和年龄特征。教育主要依据这两个尺度,对文化作出肯定和否定的选择,即对符合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文化要素成为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对违背社会需要又不符合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文化要素及以排斥、弱化或消除其影响。教育所选择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乃至核心的成分,教育把这些文化内容进行组织和重构,以受教育者最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传递,可 以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得较多的文化,掌握社会文化的主体,从而使社会文化体系不致丧失。 (二)教育可以传播外来文化,蕴育、创造新文化,促进文

16、化变迁。 创新是文化变迁的另一重要维度。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过程就是创造文化的过程。教育在传递、传播文 化的过程中,从来就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它或因社会变革、受教育者不同的身心状况以及教育者自身价值观的差异,赋予已有文化椽以新的文化意义;或因融合、汇综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使原有文化发生性质、功能 等方面的变化,衍生出新的文化要素。这些新的文化意义或文化要素往往会成为文化创造和革新的萌芽。此外,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还表现在它所培养的人才上。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结晶,没有人就没有文 化可言,同样,没有创造性的人才,人类文化也就不能创新、变革和发展。人是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自己的

17、。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才能的主要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 人机体内的各种潜能,促使其成为创造性人才,从而为文化创造提供原动力。 (三)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一体,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 文化达到整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有相应的文化,使得文化围绕社 会的政治、经济一步步协调起来,在各方面出现一种越来越和谐的外形;二是年轻一代在教育等活动中获得本民族已有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感、知识经验,与周围的人共享一种文化,并因而获得认同感,以同样的社会文 化目的结成群体。文化一旦达成整合,就会形成为一种文化模式有一种保持下去的倾向,它会凭借

18、自身存在的各种自我组织系统,是一种很强的文化控制力量,它对文化的产生、发展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第一,教育传递和传播的社会价值规范,规定着受教育者的文化行为。教育从社会中心目的出发所传授的价值标准体系,深深嵌制着受教育者的言行。第二,学校、班级作为社会群体,对文化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学校及班级生活中,学生会逐渐发展起自己的行为尽量为其它人接受。第三,教育对 文化的控制还表现在人才选拔制度上。远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选贤贡士”的制度,对受教育者“考其德行,察其道艺”。“德行”与“道艺”兼优者,入选“选士”“俊士”等,劣之者,则不得入选。在这当中 ,就体现了十分明

19、显的文化控制特点。 如果说教育的文化变迁功能是倾向于促进文化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话,那么,教育的文化整合、控制功能则 是倾向于保持文化的延续和稳定。这也是教育在其文化功能发挥上的一个明显的“悖论”。教育对文化是“促其行”,还是“固其步”,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来自政治压力,其次是文化背景以 及教育自身。就其一般来讲,教育因其性质所限,自觉或不自觉地注重的是文化的整合、控制方面的作用。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不尽相同,对此不能一概而论。 从以上对文化与教育的基本关系的“泛论”中不难看出,文化与教育是层层相因、袭袭相连的。没有文化 ,就不会有教育。如果抽去了文化,教育就不仅失

20、却其内容,而且会失却其作用,教育就无从谈起。同样,抛却了教育,文化就成了不可思议之物,无由存在和发展。9、简述新型课程管理的建构。 答:(1)课堂管理目标的确定,任何有效的课堂管理都是从明确目标开始的。(2)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无形的心理环境建设两个方面。(3)课堂管理手段的运用沟通:沟通是信息的交换。良好的师生沟通是课堂管理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沟通这一管理手段,采用简单、有效的图像、符号等作为载体,使沟通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保持一种真诚、信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此外,教师还要主动积极地创造利于沟通的良好气氛,并对学生的沟通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4)课堂管理有效进展的保证激励:激励的方式有利用物质剌激作为鼓励手段的物质激励;有利用精神因素作为鼓励手段的精神激励;也有利用人际间的情感联系作为鼓励手段的情感激励。教师要善于综合利用这三种激励方式,使其产生有效的效果。10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答: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 (1)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