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两则.ppt_第1页
1 新闻两则.ppt_第2页
1 新闻两则.ppt_第3页
1 新闻两则.ppt_第4页
1 新闻两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学们,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早已步入了信息社会。想要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那就少不了对新闻的关注,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窗口。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我们需要多关注新闻,这样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学到课本上所没有的东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则新闻虽然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它所表现出的磅礴气势以及大无畏的精神却留传至今。它们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并且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1掌握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特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本课的两则新闻记述了正义战

2、争的胜利,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则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荻港(d)锐不可当(dng) 泄气(xi) 要塞(si) 溃退(ku) 签订(qin) 督战(d) 歼灭(jin)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 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歼灭:消灭(敌人)。,3背景链接 人民解

3、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结束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4了解文体 (1)新闻,又称_,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_发生的_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4、(2)新闻结构一般包括_、_、_、_和_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消息,最新,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3)新闻的六要素是:_、_、_、_、_、_。 (4)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_,有时兼有_、_。 (5

5、)新闻的特点:_、_、_。,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议论,描写,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一)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交流点拨】导语为第一句话。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点拨】,3.通读课文,口头复述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

6、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二)文本研读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要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次写西路,略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

7、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三)语言品析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西起九江(不含)。 【交流点拨】不包括,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交流点拨】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交流点拨】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4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交流点拨】

8、连用六个动词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1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但是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交流】电头: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导语:第一段(除电头外)主体:第

9、二段,2请你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文字,来阐述自己对某种现象的见解或主张。(150字左右) 【交流】数学课进行到一半时,老师突然快步走向班长。呀,班长在看课外书!“作为班长,要带个好头呀!你要对今天的表现作出深刻的检讨。”班长从未受过公开批评,脸马上红得像要渗出血来,随即趴在课桌上,肩膀一耸一耸的,任凭老师怎么劝说都不抬头望着眼前发生的情景,我心里一阵酸楚。在人生路上,我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夸赞,也需要批评。夸赞让我们更自信,但有时也能让人自大。而批评好像良药,虽苦却能治病,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

10、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绥靖(su jng)阌乡(wn)聿(y) 鄂() 豫(y) 2背景链接 1947年6月底,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于1948

11、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正是淮海战役的前夜。,(一)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指出该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交流点拨】开头的“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阳”是导语部分,以下是主体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六要素。,【交流点拨】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二)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回顾课文,找相同点。 (回顾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将两则新闻相同的地方找出来。),【交流点拨】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

12、(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2速读课文,找不同点。 (快速阅读两则新闻,将两则新闻不同的地方找出来。),【交流点拨】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

13、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洒,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学习拟写一句话新闻。 1拟写一句话新闻方法指导: (1)中心提取。提取能反映事实内涵的中心句,这种中心句比较多地存在于导语部分。根

14、据题干要求结合新闻材料和语境,适当删减替换。 (2)要素概括。新闻一般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六个要素。拟写时可以参照以上要素,按照“什么人(或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加以表述。,2例题分析: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在第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2500万残疾人中,就业人数已达2193.6万人,其中,城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430.4万人,农村达1763.2万人,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交流】我国2100多万残疾人有了工作。(或: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如果加了“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也算正确。),3实战训练: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