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ppt_第1页
第1讲-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ppt_第2页
第1讲-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ppt_第3页
第1讲-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ppt_第4页
第1讲-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参考书目,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高峻主编,东北财经大学,2007;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案例,陈家刚编著,南开大学出版,2007; 旅游资源开发,马耀峰 宋保平 赵振斌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 旅游规划原理,张伟强 陈文君主编,华南理工大学,2008; 旅游规划案例,保继刚等著: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目录,专题1 旅游景区概述 专题2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专题3 旅游景区开发的可行性 专题4 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 专题5 景区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 专题6 旅游景区营销 专题7 旅游景区服务管理 专题8 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 专题9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专题10 专题旅游

2、规划与开发,问题1:不同历史时期人的空间移动方式有何不同? 问题2:旅游是如何产生的?,第一讲旅游景区概述,问题1:不同历史时期人的空间移动方式有何不同? 人的空间移动 从动因分析: 人们的空间移动划分为: 1)为生存需要的空间移动; 2)为经济需要的空间移动 3)为休闲需要的空间移动,问题2:旅游是如何产生的?,1 什么是休闲? 2 什么是旅游? 3 旅游与休闲的关系?,1 什么是休闲?,休闲:是指在工作之余的娱乐、消遣活动,它通过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来调节身心。,什 么 是 旅 游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兼具劳作与休闲双重性质的人类非迁居性的旅行活动。,旅游:,旅游不是单一成分的旅行

3、活动, 而是具有劳作与休闲双重性质,旅游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古今之别,古代旅游活动 以劳作成分为主 (价值创造性旅游) 现代旅游活动 以休闲成分为主 (价值欣赏性旅游),时代进步,现代旅游主要呈休闲性质,异地性 业余性 享受性 大众性,旅游概念蕴含着较大的民族差异,跨学科性探讨旅游,旅游的定义,经济性定义: 奥地利经济学家Herman Von Schullard认为:旅游是外国或外地人进入非定居地并在其中逗留和移动所引起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交往定义: 德国以蒙根罗特为代表 的学派在国家科学词典中给旅游下的定义: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求,或个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

4、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目的定义: 20时间50年代,奥地利的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下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次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流动定义: 1972年,英国萨里大学的伯卡特和梅特利克认为: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流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集团有限公司马丁普雷博士到中国讲学时说: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国逗留的

5、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文化定义:法国学者让梅特森认为: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它包括旅行换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育。,1942年,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在他们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给旅游下的定义是: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而且不从事任何挣钱的活动。20世纪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IEST)采用,称为“艾斯特”定义。,旅游定义的共性,1.异地性 2.暂时性 3.综合性,旅游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旅行,或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

6、和关系的总和。,2 什么是旅游?,收入增加 休假时间增多 宣传传媒发展,旅游需要,旅游市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对象设施,旅游开发,旅游投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3 旅游与休闲的关系,休闲包括旅游和非旅游性的所有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 休闲活动仅带来一定的经济消费,而旅游活动则促进经济的巨大发展。 休闲为旅游提供了时间条件和娱乐对象;旅游的发展又推动了休闲的繁荣。,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旅游目的地,现代旅游,旅游客源地,旅游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旅 游 者 的 需 求,旅

7、游者的旅游动机及决策,旅游者 地域分 布、移 动规律 和发展 预测,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 地的 生命 周期 和 容量,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旅游 地的 规划 和 管理,旅游通道,旅行社、饭店、餐饮业、交通业,一、旅游景区的概念,旅游景区的规范用语是“旅游区” 旅游规划通则中指出:所谓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地域。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区是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我们认为,旅游景区通常是具有一定空间范围和边界,由各个相对独立的旅游景点组合成的旅游区域,其

8、不仅包含若干特定的旅游景观、同时还包括为满足各种旅游活动所安排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条件,应该是一个实体单位,二、旅游景区的类型,(一)依据资源类型划分 自然类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 人工型旅游景区 (二)依据活动类型划分 观光类旅游景区 度假类旅游景区 科考类旅游景区 运动类旅游景区 探险类旅游景区 宗教类旅游景区 (三)景区等级划分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177752003)可以将旅游景区(点)划分五种等级类型,即1A级、2A级、3A级、4A级和5A级。,桂林漓江,自然类旅游景区,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类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观光类旅游景区,度假

9、类旅游景区,河姆渡文化遗址挖掘现场,科考类旅游景区 红树林,运动类旅游景区,华山,探险类旅游景区,布达拉宫,宗教类旅游景区,三、 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历程,1 起步和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 参与者多为地理学者和城市规划设计部门 突出问题: 完全以资源为导向,不考虑市场需求 套用城市规划模式,偏重硬件建设规划 旅游规模预测偏高,黄山预测1990年为120万人次,实际上1990年才接待66.98万人次; 庐山预测1990年为300350万人次,实际上才接待147.5万人次; 武陵源预测1990年为250300万人次,实际上才接待72万人次。,2 深入研究和总结阶段(20世纪90年代

10、后期今),已形成资源市场资源产品市场的开发思路, 做到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旅游规划人员缺乏 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 旅游规划编制多,实施少,四、旅游景区开发的程序,(一)旅游景区开发概念 国内学者定义:(旅游景区开发)是旅游开发商为了吸引和招徕游客而对旅游景区各项旅游要素进行加工和建设的综合性社会与技术活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定义: 1、旅游景区开发的主体是旅游开发商。 2、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和招徕游客,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3、开发的对象是各项旅游要素(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环境等) 4、景区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

11、社会活动。 5、景区开发是一个技术过程。,(二)旅游景区开发的原则,1、资源开发特色化 2、项目设置市场化 3、旅游氛围生态化 4、游览内容知识化 5、建筑设施景观化 6、景区服务标准化 7、旅游商品本土化 8、营销手段多样化 9、资源利用持续化 10、投入产出多元化,(三)旅游景区开发的内容和程序,1、景区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 (1)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 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特性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和布局 (2)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旅游资源的自然环境 旅游资源的社区环境 旅游资源的经济环境 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3)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的评价 客源条件 投资条件 建设施工

12、条件 2、前期可行性开发研究 3、营销管理开发 (1)旅游景区营销总体设计 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定位 (2)旅游景区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 定价策略 分销渠道策略 促销策略,4、旅游景区保障体系开发,(1)旅游景区服务管理 (2)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本章小结:,旅游景区是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旅游创收的重要来源,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目的地,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景区类型多样,依资源类型划分可分为三类,即自然类旅游景区、历史文化类景区、人工型旅游景区。景区开发的内容和程序共分为景区资源调查和评价、前期可行性开发研究、营销管理开发、旅游景区保障体系开发四个部分。主要依托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