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的控制_第1页
138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的控制_第2页
138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的控制_第3页
138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的控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布日期栏目化药药物评价 化药质量控制标题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的控制作者张震 陈海峰部门正文内容审评四部审评八室张震陈海峰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体内,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并参与细胞膜对蛋白质的识别和信号传导。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类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甘油磷脂以甘油为母体结构,一般常见的磷脂类化合物如磷脂酰胆碱( PhosphatidylCholine ,PC)、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 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等皆属于甘油磷脂;鞘磷脂以神经鞘氨醇为母体构成。1、磷脂的结构从结构上分析,

2、磷脂类化合物一般由具有强极性的亲水性部分和1622 个碳的脂肪酸疏水链构成,脂肪酸主要包括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由于构成磷脂的脂肪酸具有不同的长度和不饱和度,因而磷脂类产品皆为混合物。磷脂类化合物在药物制剂工业中应用广泛,可作为营养输液剂中的活性成分,也是脂肪乳剂、脂质体等静脉制剂中常用的乳化剂。其中最常用的磷脂为卵磷脂。卵磷脂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蛋黄卵磷脂和大豆卵磷脂(又称大豆磷脂)。卵磷脂的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另外,还含有少量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等成分。蛋黄卵磷脂和大豆卵磷脂的区别在于磷脂结构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不同,大豆磷脂具有更高的不饱和度

3、。卵磷脂的基本结构如下:2、溶血磷脂.溶血磷脂是磷脂的降解产物,由于最常用的磷脂类化合物为卵磷脂,因而溶血磷脂一般是指溶血卵磷脂,或称溶血磷脂酰胆碱(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 L-PC),此外,还有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等。溶血磷脂是磷脂1 位或 2 位酯键水解或酶解产生的单链脂肪酰磷脂衍生物。按磷脂酯键断裂的方式不同,溶血磷脂可分为溶血磷脂2 和溶血磷脂1。溶血磷脂是机体内磷脂的正常代谢产物,体内磷脂代谢产生溶血磷脂的过程由磷脂酶A1 和磷脂酶 A2 催化。磷脂酶 A1 可催化甘油磷脂的第 1 位酯键断裂,生成溶血磷脂 2;而磷脂酶 A2 可催化甘油磷脂的第 2 位酯

4、键断裂,生成溶血磷脂 1。在磷脂类产品的制备和贮藏过程中磷脂也会发生部分分解,生成溶血磷脂。正常情况下,由于化学位阻的原因,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1 和溶血磷脂2 的比例大约为1:9,即溶血磷脂2 占绝大比例。溶血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的结构如下:溶血磷脂是一类具有较强表面活性的性质,能使红细胞及其他细胞膜破裂,引起溶血或细胞坏死。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由于体内磷脂酶的存在位置和存在数量受到严格控制,因而机体并不会受到伤害。体内的溶血磷脂可通过磷脂酶 B 代谢脱去另一分子脂肪酸转变为甘油磷酸胆碱,使其失去溶解细胞膜的作用。三、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的测定和控制由于溶血磷脂的溶血或溶解细胞膜作用,因而

5、除溶血磷脂类产品(可制成脂质体,为活性成分,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外,磷脂类产品中皆要对其中溶血磷脂的量进行严格控制。溶血磷脂的含量测定一般可采用 HPLC 法或 TLC 法。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测定的新方法、新技术。HPLC 法是磷脂及溶血磷脂含量控制的常用方法。由于磷脂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和疏水部分,因而所表现出来的表面活性给磷脂的色谱分析带来困难。另外,磷脂类化合物紫外吸收一般都较弱,加大了检测难度。虽然近年来HPLC 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磷脂类产品色谱分析的分辨率、准确度和测定动力学问题仍不令人十分满意。采用 HPLC 法测定溶血磷脂的含量一般采用正相色谱法,多采用硅胶柱,以己烷/庚烷

6、异丙醇系统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检测。由于磷脂的表面.活性,一般采用流动相或具有高极性的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来溶解样品,较少使用水来溶解样品。TLC 薄层扫描是测定磷脂和溶血磷脂含量的另一种可行方法。为了获得满意的结果,一般多采用二维 TLC 法或带有自动扫描的多重显层 TLC 法( Multiple Development TLC ),另外,为提高测定的重现性和准确度,应尽可能采用高质量的商业化薄层板。31P-NMR 法是近年来发展的磷脂含量测定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不将各种磷脂及溶血磷脂分离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测定各种磷脂的含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很好地鉴别和定量各种不同磷脂,是一种较有前途的磷脂含量测定方法,但由于核磁共振仪器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关于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的限度控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要求在卵磷脂原料中将溶血磷脂酰胆碱的量控制在 3.0 或 3.5 以下。有时,当卵磷脂纯度级别较低,其中的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较高时,还需要对其中的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量进行控制,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