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筑物消防员培训(行政复议法).ppt_第1页
建(构)筑物消防员培训(行政复议法).ppt_第2页
建(构)筑物消防员培训(行政复议法).ppt_第3页
建(构)筑物消防员培训(行政复议法).ppt_第4页
建(构)筑物消防员培训(行政复议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构)筑物消防员培训,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法律、法规部分,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相关知识,立法目的 : 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系指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请求重新审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

2、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并纠正原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据此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法律制度,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其特征主要有:行政复议以行政争议和部分民事争议为处理对象;行政复议直接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行政复议以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行政复议以书面审理为主要方式;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行政复议以行政机关为处理机关。,性质: 行政复议是具有一定司法性因素的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的司法性是指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借用法院审理案件的某些方式审查行政复议,即行政复议机关作为第三人

3、对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纠错机制。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对下级或者政府对所属的行政机关作出的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实施的一种监督和纠错行为。 行政复议是国家行政救济机制的重要环节。行政救济包括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行政复议、行政监督。行政复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原则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复议法确立和体现的,反映行政复议基本特点,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并对行政复议起规范和指导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 1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原则。 合法原则,是任何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要符合公平、

4、正义的要求。 公开原则,此原则要求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及其结果都要公开,复议参加人有获得相关情报资料的权利。 及时原则,是指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律许可的期限内,以效率为目标,及时完成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 便民原则,要求行政复议要方便行政相对人获得该种行政救济,而不因此遭受拖累。 2书面审查原则。 行政复议则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它具有行政性,它不仅要追求公平,更要追求效率。行政复议不可能像行政诉讼那样要经过严格的开庭辩论程序,只需根据双方提供的书面材料就可以审理定案,以求实现行政效率。 3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实施行政复议时,不仅应当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还要审查

5、它的合理性。,特点 行政复议有以下四个特点: (1)提出行政复议的人,必须是认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 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2)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已经做出行政决定之后,如果行政机关尚没做出决定,则不存在复议问题。复议的任务是解决行政争议,而不是解决民事或其他争议。 (3)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不服,只能按法律规定,向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4)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以不调解为原则。行政复议的结论做出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法律未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的,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1、行政复议机关

6、 行政复议机关,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有权受理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 2、行政复议机构 行政复议机构是有复议权的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一种专门负责复议案件受理、审查和决定工作的办事机构。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 (1) 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2) 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及资料。 (3) 组织审理复议案件,拟定复议决定。 (4) 处理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申请。 (5) 对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6) 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7)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3、行政复议参加人 行政复议

7、参加人,系指行政复议当事人以及与行政复议当事人法律地位相类似的人。 a) 行政复议当事人,即因发生行政争议,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复议,并受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约束的组织或个人。复议当事人通常指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复议中的第三人。 b) 与行政复议当事人法律地位相类似的人,包括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和委托代理人。 (1)申请人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根据行政复议法第41条的规定,申请人甚至可以是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组织。此外,行政复议法第10条规定: a) 有权申请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复议。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8、、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 b) 有权申请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复议。,(2)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是指申请人的对方当事人,即因申请人提起行政复议而由复议机关通知其参加复议的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的特点在于,它一概是行政主体。但是,由于行政活动的复杂性,被申请人在实践中也相当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a) 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该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b)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申请人。 c) 对法律、法规授

9、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该组织是被申请人。对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该派出机构是被申请人。 d)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在实践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撤销后,被申请人有三种具体情况: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的,被申请人是合并后的行政机关;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分解的,被申请人是分解后相应的行政机关;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解散的,被申请人是解散它的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权机关指定的其他行政机关。,(3)第三人 。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是指同申请复议的具

10、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经复议机关批准而参加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第三人参加复议的条件主要有: a) 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b) 必须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参加行政复议。 c) 必须经复议机关批准 复议申请人的权利 1 申请复议权 2 委托权。在行政复议中,复议申请人可以书面委托行政复议代理人代为参加复议 3 申请回避权 4 撤回复议申请权 5 申请执行权;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复议决定,复议申请人有依法申请执行的权利。 6 诉权;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法定时限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复议申请人的义务 1 在复议过程中,复议申请

11、人应自觉遵守复议纪律, 维护复议秩序,听从复议机关依法作出的安排 2 复议申请人应自觉履行已生效的复议决定 3 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他义务,行政复议范围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系指相对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可以依法复议的事项范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

12、、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

13、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管辖 行政复议管辖,是指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行政机关之间受理复议案件的分工。管辖的实质意义在于解决具体对某一行政复议案件由哪个行政机关行使复议权 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

14、请行政复议。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3、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4、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5、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

15、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6、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7、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8、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时限规定 行政复议申请人应自知道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申请人申请行

16、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复议程序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所遵循的步骤。它在性质上属于行政程序。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相比,具有简易、高效等特点。但是,行政复议作为一种行政裁判制度,又具有准司法性,所以在程序上应尽量司法化,以保证复议活动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17、 1、申请与受理 (一)申请 行政复议是依申请行为。它以行政相对人主动提起为前提,即相对人不提出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不能主动管辖。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复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申请复议范围。 5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如根据行政复议法第9条和第16条的规定,申请复议还须符合下列程序条件:(1)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2)申请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复议。,(二)受理 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后,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申

18、请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项: 1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2申请是否属于重复申请。 3案件是否已由人民法院受理。 4申请手续是否完备。 复议机关对复议申请进行审查后,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对复议申请分别作以下处理: 复议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应予受理。 复议申请符合其他法定条件,但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受理的,应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 复议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并告知理由和相应的处理方式,而不能简单地一退了之。,2、行政复议的审理和决定 (一)复议审理 1审理前的准备 (1)向被申请人送达申请书副本。 (2)调查收集证据。复议机关 调查收集证据有两种方

19、式:一是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二是向有关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和公民调取证据。 (3)更换或者追加当事人。 2审理的内容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复议机关既有权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也有权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3审理的方式 行政复议法第22条规定: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由此可见,书面审理是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的基本形式。,4审理的依据 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只能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及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

20、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非立法性的规范性文件。 5审理中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从而确立了复议不停止执行的制度。然而,如果毫无例外地规定复议不停止执行,将可能使违法、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得到执行而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行政复议法在确立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同时,也规定了该原则的例外: (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可以依职权决定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2)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6审理的期限 行政复议法第31条第1款规定:行政

21、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二)复议决定 复议机关通过对复议案件的审理,最后要作出决定。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复议决定有以下四种: (1)维持决定。 (2)履行决定。履行决定是指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履行某种法定职责的决定。 (3)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是指复议机关作出的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决定。具体行政行为有

22、下列情形之一的,复议机关可以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适用依据错误的。 违反法定程序的。 超越或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4)赔偿决定。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果侵犯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申请人请求赔偿,复议机关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在作出撤销、变更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决定的同时,作出被申请人依法赔偿。,3、送达与执行 (一)送达。送达的方式及期限的计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 (二)执行。行政复议决定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应该自觉履行。但有时当事人由于对复议决定不满意而不予履行,此时强制执行就成为必要,

23、否则,行政复议的国家权威性就无从树立。 1被申请人不履行复议决定的。根据行政复议法第32条和37条的规定,当被申请人不执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执行行政复议决定的,作出复议决定的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并对被申请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2申请人不履行复议决定的。当申请人不履行终局的复议决定,或者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复议决定的,则根据复议决定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措施:(1)如果复议机关作出的是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的,则由原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24、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如果复议机关作出的是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的,则由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基本原则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3条第1款的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行政诉讼法的上述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这一规定,也是宪法第126条、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条有关规定在行政诉讼中的具体化,行政诉讼活动必须遵循。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5、 行政诉讼法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要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以法律为尺度,作出公正的裁判。,(3)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由此确立人民法院通过行政审判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特有原则,简称合法性审查原则或司法审查原则。合法性审查包括程序意义上的审查和实体意义上的审查两层涵义。程序意义上的合法性审查,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有权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实体意义上的审查,是指人民法院只对具体行政行为是

26、否合法进行审查,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一般也不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理进行审查。就是说,这是一种有限的审查。 (4)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这一规定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在行政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在行政诉讼的双方当事人中,一方是行政主体,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处于管理者的主导地位;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他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从属性行政管理关系。但是,双方发生行政争议依法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后,他们之间就由原来的从属性行政管理关系,转变为平等性的行政

27、诉讼关系,成为行政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原告与被告的诉讼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5)使用民族语文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8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中国的三大诉讼法都把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作为基本原则予以规定。,6)辩论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9条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所谓辩论,是指当事人在法院主持下,就案件的事实和争议的问题,充分陈述各自的主张和意见,

28、互相进行反驳的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辩论原则具体体现了行政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平等的法律地位,是现代民主诉讼制度的象征。 (7)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行政诉讼法第七章又将这一规定具体化,使之成为行政审判中的四项基本制度。 (8)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监督,主要体现在对人民法院作出的错误的生效裁判,可以依法提起抗诉。,特征 1)行政诉讼所要审理的是行政案件。 这是行政诉讼在受理、裁判的案件

29、上与其他诉讼的区别。刑事诉讼解决的是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问题;民事诉讼解决的是民商事权益纠纷的问题,而行政诉讼解决是行政争议,即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2)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方式进行的一种司法活动。 这是行政诉讼与其他解决行政争议的方式和途径的区别。在中国,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不止行政诉讼一种,还有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等等。而行政诉讼是由人民法院运用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3)行政诉讼是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以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其中进行审查的行政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审查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30、织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这就决定了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在审理形式和裁判形式上有所不同。如行政诉讼案件不得以调解方式结案;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行政诉讼的裁判以撤销、维持判决为主要形式等。,(4)行政诉讼是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行政诉讼并不解决所有类型的行政争议,有的行政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而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均无类似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限制。至于,不属于行政诉讼解决的行政争议只能通过其他的救济途径解决。 (5)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具有恒定性。 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相对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诉讼的被告只

31、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即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双方的诉讼地位是恒定的,不允许行政主体作为原告起诉行政管理相对方。这个特点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不同。民事诉讼中诉讼双方当事人均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原被告不具有恒定性,允许被告反诉;而刑事诉讼,也存在着自诉案件中允许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所诉自诉人。,效力范围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在怎样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对哪些人和事具有适用的效力,具体包括行政诉讼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和对事的效力。 (1)空间效力 空间效力又称地域效力,行政诉讼法的空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的地域范围。中国行政诉讼

32、法适用中国国家主权所及的一切空间领域,包括中国的领土、领空、领海以及领土延伸的所有空间。凡是在中国领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以及在中国领域内进行的行政诉讼活动,均应适用中国行政诉讼法。 (2)时间效力 行政诉讼法时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时间以及对该法生效前发生的行政案件是否具有溯及力,即溯及既往的效力。如中国行政诉讼法第75条明确规定:“本法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里的施行日期即为该法生效日期。同时,中国行政诉讼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对人的效力 行政诉讼法对人的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于哪些人,对哪些人有拘束力,对哪些人没有拘束力。中国行政诉讼法原则上采用属地原则确定

33、对人的效力,凡是在中国领域内进行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均适用中国行政诉讼法。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条和第70条规定,这些当事人包括:中国各级各类行政机关;中国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国进行行政诉讼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但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对事的效力 行政诉讼法对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凡是依照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在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都适用行政诉讼法来审理解决。,受案范围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给付等8类侵犯相对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受理事项: 对拘留、罚款、吊销许

34、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认为法律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申请行政机关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后者不予答复的。 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除上述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参加人 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行政诉讼的当事人以及与当事人诉讼地位相似的人。它包括当事人和具有类似诉讼

35、地位的诉讼代理人。 根据中国行政诉讼法第4章关于参加人的规定,行政诉讼参加人的范围是: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四种。 行政诉讼参加人与参与人不同,后者的范围比前者宽。参与人包括参加人和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勘验人等。后一类参与人与前一类参加人不同,他们在法律上与本案没有利害关系。当然,他们在诉讼中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三)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是指同级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一般地域管辖 在行政诉讼中按照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划分案件管辖称作一般地域管辖,有时也称普遍地域管辖。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

36、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特殊地域管辖 行政诉讼的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法律针对特别案件所列举规定的特别管辖。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两种具体情形: (1)行政诉讼法第18条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共同地域管辖 共同地域管辖是指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的情况下,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起诉。共同地域管辖是由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派生的一种补充管辖方式。,诉讼权利和义务 在行政

37、诉讼中,当事人依法享有广泛的、平等的诉讼权利,同时也承担必要的诉讼义务。当事人享有诉讼权利,是为了维护其合法权益,当事人履行诉讼义务,是为了维护诉讼秩序,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 1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1) 原告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在诉讼中还有放弃、变更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权利; (2) 被告对原告的起诉,有应诉答辩的权利; (3) 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回避的权利; (4) 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的权利; (5)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6) 经人民法院许可,向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员发问的权利; (7)

38、 经人民法院许可,查阅、复制本案庭审材料及有关法律文件的权利,但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除外; (8) 查阅、改正庭审笔录的权利; (9) 在审判前,原告有撤诉的权利,被告有发迹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 (10) 在诉讼过程中有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权利; 。,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不服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审理和判决 人民法院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