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材分类.ppt_第1页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ppt_第2页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ppt_第3页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ppt_第4页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古体诗:四言诗经 五言古诗十九首 七言歌行体 乐府诗乐府双璧 骚体诗楚辞 杂言 近体诗:绝句 律诗,诗歌体裁,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古诗词的题材及情感类型,常见的古诗词题材,(一)思乡怀人,古代文人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引发思念的缘由,内在(本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单落寞); 外在(引子)中秋望月

2、,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 花开花落(感时触景)。,情感类型,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杜甫月夜忆舍弟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李白子夜吴歌,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 露从

3、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思乡怀人诗的特点,常见意象:明月、鸿雁、杨柳、哀鸿、双鲤、西风、杨华、水晶帘、玉阶、危楼、日暮、茅店、沙鸥、白云 常见艺术手法:1.修辞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烘托、移情 3.想象、虚实结合、对写,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 鸿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4、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柳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 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情感。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问:前人在评论此诗时曾说:“心已驰骋到彼,诗从

5、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从月色照出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而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深情都从这想象中流出,通过写妻子望月思君的情形表达两地相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所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

6、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触景生情,比喻,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如丝的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7、,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思念等感情。,托物言志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赞扬某种精神品格,抒发志向,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托物言志诗的分类,描摹情态类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苏轼海棠、元稹菊花 托物言志类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

8、,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石灰吟、郑燮竹石 咏物抒怀类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如虞世南蝉、李商隐咏柳、曾巩咏柳,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蝉 虞世南 垂緌(ru)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

9、远,非是藉(ji)秋风。 咏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托物言志诗的分类,以物喻人类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李纲病牛、罗隐蜂 托物言理类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如苏轼琴诗、王维终南别业,病牛 李纲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琴诗 苏轼

10、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咏物诗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 (2).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答题技巧总结,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结合诗

11、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答题模式: 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形象特点:环境特点+物像自身特点 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练习(一),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形象?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练习(二),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12、。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总结答题要点:手法+表达作用,练习(三),

13、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案:高洁,志向远大。(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14、依旧烟笼十里堤。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三)咏古抒怀诗,含义:咏古(或怀古)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抒发感慨,或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或感叹自身、抒发抑郁。 刘禹锡的乌衣巷 石头城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白的苏台览古、越中览古 , 即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 题的一类诗歌。,咏古抒怀诗

15、的特点,1、内容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常见意象: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骊山、赤壁、马嵬坡、华清宫、乌江亭。名人祠堂、陵墓、古战场 3、表现手法:对比、触情生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侧面烘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4、思想感情: 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统治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古地昔盛今衰、人世沧桑;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咏古诗中还有一种可能是诗人将自己置身与历史之外,只是客观地对历史进行评价,并不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 5、语言风格:或慷慨壮阔、或苍凉沉郁,鉴赏方法,1.要弄清史实。 2.要领悟感情。 3.要分析写法。,双调

16、折桂令咏史 元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

17、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荫,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

18、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

19、谟 高适塞上,(四)边塞诗,含义: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思想内容: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卫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边塞诗词的特点,在诗的意象上,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等景观;描写有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

20、瀚海、轮台等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与战争有关的人;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音乐。,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多用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技巧。,(三)语言风格,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凄婉清丽,(二)表达技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横

21、吹曲辞出塞 张籍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

22、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以乐景写哀情,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回答下列问题: 两首诗共同表现了边塞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王诗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高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同为边塞诗,

23、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蓟(j)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答:(1)广漠无边,充满凄清与悲凉,但也潜藏着紧张 。,运用了曲笔(从对方来写),王诗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也可以从虚实或者对比衬托的角度谈);高诗用典故,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3)王诗表达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高诗表达了自我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

24、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山水田园诗,(五)山水田园诗,含义: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题材内容的一类诗歌。 特点: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自然质朴 常用表现手法:白描、比喻、拟人、借代、视听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色彩对比、虚实结合 景物描写的作用:点明时间与地点、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全诗奠定基调,山水田园诗的情感类型,1.热爱山水 2.渴望归隐 3.淡泊名利 4.乐观豁达,山

25、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步入衡山范成大,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游月陂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26、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1:“邀”字是拟人手法,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2:这首诗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现环境的“清”。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风吹帘动,嘈嘈溪声,反衬夜晚的清静。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闲适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

27、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进行简要赏析。,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路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别诗,(六)送别诗,含义:以亲友送别为题材的诗歌 特点: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中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常常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风格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感情特征:表达离愁别绪 想象别后生活 劝勉安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