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 学 四年级 下册主备人:2011年2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二、教材简析: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
2、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3、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
5、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学情分析: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五、方法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
6、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
7、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有关0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
8、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五、课时安排:5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
9、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索,交流讨论3.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学情分析:有前面的学习基础,估计学生根据主体图提问题和列算式都不是问题,可能个别学生会列分步计算,要引导学生慢慢的适应列综合算式,另外,对于书写也要严格要求。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和练习题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24683157357359二、新课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10、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2)出示例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2、教学例2出示例2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全班交流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3、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学生独
11、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1题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2、练习一第2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3、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尝试自学,总结出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通过尝试自学,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
12、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46724012962432二、新课1、教学例3出示挂图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强调列综合算式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2、完成“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题: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2、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3、练习一第6、7题:是
13、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4、第9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5、第10题: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培养积累分析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有括号于没有括号的区别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二、新课1、教学例4出示例4,学生读题问:60位有人要
14、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学生上台板演。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完成“做一做”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三、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
15、脱式。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例5、例6、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教学目标: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关于0的运算。2.观察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关于0的运算。3.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新课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示例5(1)、(2)题学生独立解答问: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
16、么?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问: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2、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3、总结有关0的运算问: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出示50和00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说明: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4题:学生做完后,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个小体的异
17、同点。2、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估计平均每组做的个数,再计算精确数,通过估算和笔算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练习二第6题: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况与除法意义联系起来,说说为什么两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第717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出示四道混合运算,学生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二、练习1、练习二第7题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2、练习二第8题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
18、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3、练习二第9题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4、练习二第10题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5、练习二第11题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6、练习二12、1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7、练习二第14题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关系
19、的相对性。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20、,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五、课时安排:4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有关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
21、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直尺、量角器。学具准备:直尺、量角器。课前准备:搜集“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汇报搜集的资料指名学生汇报搜集的“定向运动”的资料。得出:“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教师: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二、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教师:你们会看这幅定向运动图吗?(指名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2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1号点的具体位置。问:要想知道1号点的具体位置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明确条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确定1号点具体位置的具体方法。(学生在小组探索的时候,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发现1号点所在的位置不是正好的东北方向,而是往东偏北的方向上,还要量出偏了多少度,最后两处相距多少米。)2、“做一做”,出示: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根据图示填写并汇报图上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三、巩固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是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在地图上用怎样的办法比较准确的确定某城市的方向。2、练习
23、三的第2题,学生看图,尝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同位交换,互相量一量,看谁填写得更准确。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练习三的第3、4题。教学目标: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教学过程:(一)教学例
24、21、出示例2题目要求,并出示主体图,以要求(1)为例让学生说说教学楼在什么位置。2、教师:同学们已经能正确的看图例了,那么教学楼距离校门多少米呢?学生回答。问: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左下角的图例所示一厘米代表50米,从校门到教学楼有三段,也就是距离150米。3、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自己画出图书馆和体育馆的所在位置。学生小组探讨,标出具体位置所在。展示汇报绘制的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距离多少米是怎么画的。)4、教师小结画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并明确指出:在一幅图中图例应该是统一的,用同一个图例。(二)巩固练习1、 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25、。2、 练习三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位交换,互相检查,然后订正。(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
26、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二、复习巩固1、完成做一做(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三、复习反馈1、完成练习第1、2两题2、当堂汇报(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
27、上。)(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刻本22页例4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教学过程: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小组讨论: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描述行走路线一个
28、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千米描述行走路线讨论: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1)点1的西北方是 ,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2)说出具体路线: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
29、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终点。三、开放题:公园游览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三、知识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
30、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四、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五、采取的措施: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
31、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对加法交换率、加法结合率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步,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出示主体图)2、获得信息。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3、解决问题。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字几列式并口答。)(二)探索规律1、加
32、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 里填什么符号? 40+56 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捷的话概括出来。(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揭示定律。问: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师:25
33、+65= (生:等于65+25) 78+64= 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2、加法结合律。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么计算:比较88+104+96 88+104+96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 88+(104+96
34、),怎么填?(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 )+ = +( + )(a+b)+c= +( + )(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连一连。83+315 64+(73+37)87+42+58 315+83(64+73)+37 87+(42+58)56+78+44 78+(56+44) 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
35、依据是什么?(四)全课小结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么发现、归纳的?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五)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加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五的57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能力目标: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1、问: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
36、结合律?学生回答。2、 计算下面各题425+14+186 41+159+282(二)新授1、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求出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的计划还剩下几天。你能球处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吗?(出示例3挂图)让我们先来看看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已知数。指名学生叙述。找出具体内容和已知数。明确要求的问题。教师:请同学们尝试独立计算。2、交流各自的算法。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教师可有意识的提问:为什么要改变加数的位置和连加的顺序,根据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比较简便。
3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学生如果出现:115+132+118+85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教师都应该给与肯定。(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做题之前,先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再各自动手计算。2、练习五的第5题,要求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如果学生按顺序计算也应该允许。3、 练习五的第6、7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四)全课小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有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加法运算定律推
38、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加法运算定律推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初步学习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四则运算是哪四则运算?(+、-、) 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学生回答)(二)设疑激趣、探索新知1、教师:加法有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有吗?猜一猜。(生:有)问:你认为用字母怎样表示?生:ab
39、=ba abc=a(bc)教师:大家光猜不行,要有科学依据。小组合作,验证字母公式是否成立。2、汇报:(1)交换律生1:2311=253 1123=253 2311=1123生2:47=28 74=28 47=74生3:01=0 10=0 10=01,特殊例子成立,其他的就成立。生4:425=254,4个25既可以用425,也可以用254。(2)结合律生1:(93)18=18(39)生2:(45)6=4(56)生3:(01)2=0(12),特例行,其他的也行。教师:不能单单举一个例子就下结论,应该举大量的例子,如果结果一样,才能下结论。生4:(74)3=7(43)生5:(802)3=80(23
40、)生6:(254)20=25(204)疑义、改正:(254)20=25(420)(三)全课小结教师:通过同学们的验证得出了结论,知道乘法也有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问: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什么是乘法结合律?(学生回答)(四)练习1、教科书37页练习六的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题分别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2、作业:练习六的第3、4题。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5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能力目标: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渗透植树
41、造林、绿化环境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口算。25184= 50281=2、先口算出结果,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线连起来。(7+4)5 75+45(5+2)3 53+23(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再来学习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2、学习乘法分配律(1)(投影出示)由25个小组参加植树,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由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2
42、)25 425+225=625 =100+50=150 =150答:一共有150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使学生明确:虽然解题思路不同但结果相同。清同学们在观察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投影出示:(18+7)6 186+7620(15+9 ) 2015+209提问: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吗?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有相等关系的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号连接?引导学生分析、概括:a、等号左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b、等号右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c、你们所说的“一个数”和“这个数”指的是什么数?(指同一个数)d、请你们举例说明。教师:请同学们结合算式想一想,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3)学习用字母表示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超市促销方案5篇范文模板
- 石河子大学《食品物性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结构力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风景画表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自动武器原理与构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8年四川内江中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英雄》12
- 沈阳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广州 存量房交易合同 范例
- 《收音机的组装》课件
- 六年级【科学(湘科版)】保持生态平衡-教学课件
- 第5.3课《联系生活实际弘扬工匠精神》(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初中语文教材解析》
- 健康管理的四大关键饮食、运动、休息、心理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全面解读
- 教学查房-胃癌
- 幼儿园大班《种植》教案分享带动画
- 2023超星尔雅-大学生创新基础-冯林全部答案
- 赵珍珠《商业银行-金融企业会计》第二版课后参考答案 (第二到十一章)
- 大班科学《红薯现形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