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现代制造业概述_第1页
第1讲:现代制造业概述_第2页
第1讲:现代制造业概述_第3页
第1讲:现代制造业概述_第4页
第1讲:现代制造业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李双寿:博士,教授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Tel: 62773633 Email: ,绪论, 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课程目标: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熟悉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材料选择、毛坯制造、装焊技术现状; 熟悉汽车主要零部件机械加工艺过程及其技术发展现状,基本的工艺原理和原则。 了解汽车制造技术和工艺管理,课程内容: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第1讲 现代制造业概述 第2讲 汽车制造业生产模式及大批量定制 第3讲 现代汽车用材料技术 第4讲 现代汽车零部件铸造技术 讨论缸体的铸造 第5讲 现代汽车零部件的冲压工艺 讨论车身冲压工艺 第6讲 现代汽车装焊工艺 讨论车身装焊技术

2、 第7讲 汽车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 第8讲 现代汽车涂装技术 第9讲 汽车总装技术概述, 课程特点 实践性、灵活性强; 理论性、系统性弱; 基本原理、工艺方法、综合运用。 授课方式 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报告,开卷测验 参考书: 客车制造工艺技术,陈文亮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最新发表的文献,大作业:选择某个汽车零部件,对其制造技术和工艺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应该包含: 1. 对零件的工作( 服役)环境分析 2. 对零件的使用性能的要求分析 3.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特点分析 4. 零件的材料选择 5. 零件的制造工艺分析,并简述制造工艺 6. 该零件制造发展方向 7. 参考文献,

3、第1讲:现代制造业概述,一、制造业的演变 三、制造业产品质量管理的演变 三、制造技术的发展和作用,一、制造业的演变,1.制造概念的演变,制造:(Manufacturing): 最早概念:制作,将原材料加工成器物。 狭义:机电产品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广义:是涉及制造工业中产品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划、生产过程、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服务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和工作的总称。(国际生产工程学会,1990年),产品从概念到实现的全生命周期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制造系统:是制造业的基本组成实体。 结构:是制造过程所涉及的硬件(物料、设备、工具、能源等)、软

4、件(制造理论、工艺、信息等)、人员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功能:输入制造系统的资源(原材料、能源、信息、人力.)通过制造过程输出产品 过程:制造生产的运行过程,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制造装配、检验出厂、产品销售、售后服务、报废、回收、再利用等。 成形制造: 不仅为加工制造过程提供毛坯零件,而且可以直接将原材料加工为最终产品。可以通过控制产品的内部组织结构而控制产品的性能。 主要包括铸造成形、塑性成形、材料连接、材料改性,以及激光加工、注射成形和粉末冶金等等。 加工制造:机械加工是指在制品上钻孔、切螺纹和车削等操作,制作零部件,用以补充成型过程的不足。,设计Design:是

5、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用计划书的形式,创造出执行预定功能的产品、操作工序和系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开发Develop: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是把设计方案转变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制造工艺Processing:实质是加工,即生产中直接改变原材料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变成成品的过程。 涉及到原理、流程、条件、效益,也就是要解决能不能加工?怎样加工?用什么方法加工?花多大代价加工等一系列问题。,制造技术(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6、:按照人们所需的目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利用客观物资工具,将原材料物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即:使原材料成为产品而使用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 产品/工艺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工艺过程建模和仿真 工艺规程设计 系统工程基础 快速成型技术 并行工程,

7、制造工艺技术群 材料生产工艺 加工工艺 联接与装配 测试和检测 环保技术 维修技术 其他,信息技术 接口技术 集成技术 人工智能,数据库 软件工程 决策支持,标准和框架 数据标准 工艺标准 接口框架,产品定义和标准 检验标准 机床和工具技术 传感器和控制技术,质量管理 用户/供应商交互作用 工作人员培训和教育,全国监督和基准评测 技术获取和利用,主 体 技 术 群,支撑 技术群,制造基础 设施环境,1) 先进设计技术 设计方法现代化 产品动态分析和设计 产品可靠性 可维护性及安全设计 产品优化设计 快速响应设计 创新设计 智能设计 仿真与虚拟设计 价值工程设计 模块化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的学科内

8、容,设计手段计算机化 有限元法 优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反求工程技术 CAD/CAM一体化技术 工程数据库 向全寿命周期设计发展 由单纯考虑技术因素转向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2)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精密加工:精度为30.3m Ra0.30.03 m 超精密加工:精度为0.30.03m Ra0.30.005 m 纳米加工:精度高于0.03m Ra小于0.30.005 m,精密成型制造技术 从制造工件的毛坯、从接近零件形状向直接制成工件的方向发展 特种加工技术 高能束流加工(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 电加工(电解和电火花) 超声波加工 高亚水加工 多种能源的组合加工

9、,3)制造自动化技术 数控技术 数控装置 进给系统 主轴系统 NC程序编制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操作机 控制系统 传感器 生产线总线控制,柔性制造系统 加工系统 物流系统 调度与控制 故障诊断 自动检测与信号识别技术 信号识别 数据获取 数据处理 特征提取与识别 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 过程监视系统 在线反馈质量控制,4) 先进制造系统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敏捷制造系统AMS 智能制造系统IMS 精良生产LP 并行工程CE 集成管理技术 企业资源管理ERP 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ABC 现代质量保障体系 生产率工程 制造资源快速有效集成,生产组织方法 虚拟公司理论与组织 企

10、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以人为本的团队建设 企业重组工程,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全球化,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集合多学科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体系 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先进的管理科学 2、先进制造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 不断地吸收各种高新技术逐渐形成,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有各自的重点和内容。 3、信息技术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作用 越来越重要。CIMS、CE、AM、虚拟企业、虚拟制造; 4、向超精微细领域扩展 微型机械,纳米测量、微米/纳米加工制造;,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全球化,5、制造过程集成化 产品的设计、加工、检测、物流、装配

11、过程一体化。 CAD/CAE/CAPP/CAM/PDM/ERP集成 精密成形工艺 6、制造科学与制造技术、生产管理的融合 制造科学是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知识的系统描述。 数字描述、仿真、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运动学、动力学、结构强度、摩擦学 制造技术包含在制造科学之中,制造科学体现在制造技术里,技术和管理由生产模式结合在一起。,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全球化,7、绿色制造 绿色产品设计技术。 绿色制造技术 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再制造 8、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制造技术; 虚拟企业。 9、制造全球化 制造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重组与集成 制造技术信息和知识的协调、合作和共享 全球制造的体系结

12、构、制造产品及市场的分布及协调。,2. 制造工程的演变,制造工程:是研究如何将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转化为专业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与科学的方法。 1987年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 制造工程是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 制造工程学科除了包含工程材料、成型技术、加工工艺外,还包含制造自动化以及相应的传感测试和监控技术等 它要求具体了解、应用和控制制造过程中各个工程程序和工业产品的生产方法所必需的教育和经验;还要求具有设计制造流程的能力,研究和开发新的工具,机器和设备的能力,研究和开发新的工艺过程的能力,并且将它们综合成为一个系统,以达到用最少的费用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制造工程的功能的演变: 最初仅限

13、于使用工具制造物品; 而后逐渐地将制造过程同与其有关的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设计和生产以外,现代制造工程功能还包括企业活动的其他方面,如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市场和销售服务等。,现代制造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个以制造科学为基础的、由制造模式和制造技术构成的、对制造资源和制造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有机整体。 是传统制造工程与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信息技术、控制论及系统科学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制造系统,制造系统是对制造企业的科学描述。,3. 制造业的演变,制造业(Manufacturing Industry): 将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

14、资金、信息、人力等)利用制造技术,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供人们使用或利用的工业品或生活消费品的行业。 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制造业分类: 根据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形态: 离散制造:产品往往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的加工最终装配而成。 例如火箭、飞机、武器装备、船舶、电子设备、机床、汽车等制造业,都属于离散制造型企业。 流程制造:是指被加工对像不间断地通过生产设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装置使原材料进行化学或物理变化,最终得到产品。 如化工、造纸、钢铁等行业。 根据工业部门来分类,1994年,制造业17个种类。 第一块5个行业,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

15、; 第二块也是5个行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 第三是是7个行业,为机械、电子类制造业。,4.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生产模式:是一种制造哲理的体现,并具体表现为生产系统和管理方式的集成。 即它支持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包括了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企业体制、经营、管理、生产组织和技术系统的形态和运作方式的总和。,大批量定制 (Mass Customization,MC):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和环境等于一体,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化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学、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

16、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4. 制造业产品的演变,产品:制造过程的结果。 产品有四种通用的类别 服务(如:商贸、运输); 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电视机);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案例:“汽车”组成 硬件:如汽车齿轮,发动机,车身等; 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电流等; 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汽车说明书、驾驶员手册等; 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他最主要的产品设计理念在于,将产品更多地整合到用户生活中。 设计哲学:设计3.0 口号:让产品有意义。,二、制造业质量管理的演变,1、质量的概念,质

17、量quality?,工程术语中: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总体特征和特性,基于此能力来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 ISO质量体系中: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 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质量概念的关键是“满足要求”,这些“要求”必须转化为有指标的特性,作为评价、检验和考核的依据。 产品质量特性 内在特性,如结构、性能、精度、化学成分等

18、; 外在特性,如外观、形状、色泽、气味、包装等; 经济特性,如成本、价格、使用费用、维修时间和费用等; 商业特性,如交货期、保修期等; 其他方面的特性,如安全、环境、美观等。 服务质量特性是服务产品所具有的内在的特性。可以分为: 可靠性,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 响应性,帮助顾客并迅速提供服务的愿望; 保证性,员工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表达出自信与可信的能力; 移情性,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和对顾客给予特别的关注; 有形性,有形的设备、设施、人员和沟通材料的外表。 根据对顾客满意的影响程度不同。常将质量特性划分为关键、重要和次要三类。,顾客 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

19、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体系 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策划: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确定过程和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活动。 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活动。 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能够得到满足的信任的活动。 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质量检验阶段: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工长的质量管理”。 “检验

20、员的质量管理”。 缺点: 互相推诿,易生矛盾,缺乏系统观念。 无预防和控制 只“把关”、“既成事实”,造成浪费。 检验存在局限性。 抽样存在误差(百分比抽样会大批严、小批松;计数抽样也有误差); 全数检验不合理(N大,破坏性检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利用精确的评估标准预测可能发生问题的区域,通过预先关注质量而获得一种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地对质量问题做出反应。 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 缺点: 以满足标准为目的而非顾客要求 偏重于工序管理,没有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控制 统计技术难度大,难以全员参与 质量管理与组织管理脱钩,常被领导忽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美

21、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特点 以预防、改进为主 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使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 “三全一多样”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的管理,方法多样化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所谓“工业民主”、“参与管理”、“刺激规划”、“共伺决策”、“目标管理”等新办法。,2、质量管理体系简介,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总称。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 代号为GB / T

22、 19000标准,品质管理体系起源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现代的第二方品质体系审核。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品质保证要求。 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品质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品质”, 对品质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品质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 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品质保证手册”,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 美国军工企业的品质保证活动

23、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 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 西方各国的认证机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 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 在1979年向ISO提交建议。 1980年, ISO据此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健全了单独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 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

24、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ISO9000现象”: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约有40个品质体系认可机构,认可了约300家品质体系认证机构,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后在中国广州诞生。,ISO 9000发展史,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

25、O)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订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1986年,ISO发布了第一个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ISO 8402标准。 1987年,ISO发布ISO9000、9001、9002、9003、9004标准。 使得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系列化。 从自我保证的角度出发,更多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1990年,ISO/TC176决定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修订。 提出了90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2000年展望),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规划。,1994年,ISO/TC176完成对原标准第一阶段小范围的修订,发布了1

26、994版ISO9000族标准。 通过20个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把用户要求、法规要求及质量保证的要求纳入标准的范围中: 1997年,ISO/TC176组织整理并编撰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0年,ISO/TC176正式发布2000版ISO9000、9001、9004标准。 对ISO9000族标准从总体结构、原则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使得ISO9000标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标准构思和标准目的等方面出现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变化,过程方法的概念、顾客需求的考虑、持续改进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标准,把组织的 质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和程度体现在标准的要

27、求之中。,ISO9000族的基本思想,基本指导思想:一个组织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应能满足该组织规定的质量目标,确保影响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所有的控制应针对减少、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预防有合格。,表现为: 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一个组织的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 控制过程的出发点是预防不合格 在产品形成 的阶段实施控制都能体现一点。 如:控制1防止盲目开发而滞销,控制5(采购)防止外购品的影响; 人员培训;防因知识和技能不足所造成的损失 质量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并实施质量体系 该做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记录 持续改进质量 组织承担的目标 有效的质量体系

28、能满足内外控制的需要 关键在于领导,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2000版ISO 9000族标准包括以下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 (1)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构 基础和术语,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2)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于顾客满意。 (3)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该标准的目的是促进组织业绩改进和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IS0 9001标准中规定了20项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9、: 管理职责;质量体系;合同评审;设计控制;文件和资料控制;采购;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检验和试验状态;不合格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质量记录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培训;服务;统计技术。,好处:内部可强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外部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 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 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 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

30、营运作,减少因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或质量波动。 提高企业形象,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IS09000只是个通用标准,它适用于各行各业,这就决定了它只对供方的质量体系提出了最低的要求。 汽车工业是个综合性产业,汽车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排气污染和能源消耗,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各方面利益,有着它的特殊要求。 它不仅涉及主机厂,而且涉及它们成千上万的协作厂,还有更多的分协作厂,涉及到众多的汽车及零部件销售企业及广大的汽车修理业以至钢铁、化工、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们提供的零部件数量超过整车的65,对整车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机厂80%以上质量问题往往是协作厂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协作厂能否建立起可靠

31、的质量体系,决定了汽车工业能否上规模。许多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制订并实施了相应的质量保证标准。,QS9000 标准,QS9000 标准:是汽车行业在质量保证方面提出特殊要求的标准。 该标准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为保证采购的汽车零部件质量,对提供产品的供方提出的质量保证要求,属于第二方认证,即需方对供方的注册或认证。 这类标准除 QS9000 标准外,还有BVA-6.1 标准(德国),EAQF 标准(法国)和 AVSQ 标准(意大利)等。,出发点:顾客满意。最终使顾客、供方和公司都受益。 目标:达到持续地改进,预防缺陷,减少质量变差和浪费。 它适用于内部和外部的供方,包括生产

32、用和维修服务用的零件和材料。,QS9000特点,IS09000标准由20个要素组成。而QS9000不仅在IS09000标准20个要素基础上增加103项要求,而且还另外规定了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二大汽车公司共同的二个行业特殊要求,即新的3个要素,以及二大汽车各自的特殊要求,包括卡车制造商的特殊要求。 如要素4. 9一过程控制:增加了生产现场的清洁、偶发性事故应急计划、特殊特性的确定、预防性维护、过程监视和作业指导书、维持过程控制、修改的过程控制要求、作业准备的验证、过程更改、外观项目10项要求,QS9000还有系列参考手册,它们构成了QS9000体系不可缺少的“工具箱”,是QS9000的重要

33、组成部分。 目前已正式出版的参考手册有: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与控制计划(APQP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MEA )、基础统计过程控制(SPC)、测量系统分析(MSA)、生产件审批程序(PPAP)、质量体系评定(QSA ) QS9000融合了IS09000族2000版和IS014000质量标准,比IS09000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推荐性。,ISO14000 标准,ISO14000 标准:是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总称。 起源: 欧美一些大公司在80年代就已开始自发制定公司的环境政策,委托外部的环境咨询公司来调查他们的环境绩效,并对外公布调查结果,以此证明他们优良的环境管理和引以为自豪的环境绩效。 到

34、1990年末,欧洲制定了两个有关计划,为公司提供环境管理的办法,使其不必为证明环境信誉而各自采取单独行动。 第一个计划为BS7750,第二个计划是欧盟的环境管理系统,称为生态管理和审核法案(Eco-Management and Audit Scheme,EMAS),其大部分内容来源于BS7750。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开始按照BS7750和EMAS的条款,并参照本国的法规的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ISO9000的成功经验证明国际标准中设立管理系列标准的可行性和巨大进步意义。因此,ISO在成功制定ISO9000系列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标准序号为14000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 ISO14000

35、 标准是在人类无限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同时又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规范从政府到企业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为企业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提供指导,使企业采取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手段,达到降低资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的。,该标准是由ISO/TC207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制定,有14001到14100共100个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 该系列标准融合了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经验,是一种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体系标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其中ISO14001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主干标准,

36、它是企业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依据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目的是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以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我国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代号是GB / T 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用户是全球商业、工业、政府、非赢利性组织和其他用户 目的:是用来约束组织的环境行为,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与ISO9000系列标准一样,对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即绿色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具有重大作用.,ISO/TS16949:2002简介,为减少汽车供应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利于汽车公司全球采购战略的实施,国际

37、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以及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及其分委员会的代表在以ISO9001:1994版质量体系的基础上结合QS-9000、VDA6.1、EAQF(法国)94和AVSQ(意大利)95等质量体系的要求制定了ISO/TS16949技术规范,并于己于1999年1月1日颁布发行适用。 ISO/TS16949技术规范已通过ISO技术委员会2/3成员国的投票同意,每隔三年ISO技术委员会要对其进行一次评审,以决定其是否可转化为国际标准。,67,QS 9000,VDA 6.1,其它欧洲标准,ISO 14000,ISO 9001:2000,QS 9000,TS 16949:2

38、002,68,ISO/TS 16949质量体系:汽车行业供应商,“ISO/TS16949是由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ISO/TC 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及其分委员会的代表一起起草的一种ISO技术规范。应用ISO9001:2000时的具体要求已融入了ISO/TS 16949. 此规范与ISO 9001:2000的结构相同,增加的附加要求源于以下文件: -QS-9000质量体系要求,第三版 -VDA6,第一部分,质量体系审核 -AVSQ94应用指南 -供应商质量表现评估(EAQF 94) ISO/TS16949以建立美国和欧洲汽车行业可接收的、单一文件和认证程序为目的协调了美国、德国

39、、意大利、法国、日本、英国的供应商质量体系要求,69,ISO/TS 16949规定的客户?,国际汽车公司 -BMW -DaimlerChrysier, -Fiat -Ford Motor -GM(including Opel Vauxhall), -PSA Peugeot-Citroen -Renault SA, -Volkswagen,70,目标,持续改进 预防缺陷 减少偏差 降低浪费,三、制造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制造业发展的历程,工业革命1.0 18世纪末19世纪中 手工劳动机械生产,工业革命2.0 20世纪初 引入电子工程&信息技术 实现生产优化和自动化,工业革命3.0 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

40、 机械逐步替代人类作业,工业革命4.0 未来十年,利用网络技术, 实现机械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工业4.0” 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程院、西门子公司推动,成为国家战略;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制造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优势。,德国工业4.0时代,定制化生产,中国 (公元3世纪公元13世纪) 意大利(1540年1610年) 英国 (1660年1730年) 法国 (1770年1830年) 德国 (1810年1920年) 美国 (1920年 ) 可能转向东方(日本、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 我国制造业产品占中国社会物质总产品的

41、51.7%,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同期GDP的39.2%。 制造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领域,同时还有着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带动效应。 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 在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制造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动力,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 制造业的主导地位还表现在产业的关联度及波及效果上。 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 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制造业水平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国际形势的变化 焦点由军备竞赛转向全球范围内的以科技为先导,经济为

42、基础、军事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消费观念的变化 消费者的行为更具选择性: 批量生产的产品逐步被个性化、多样化产品所代替 制造业“服务”: 产品生产与产品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满足感增加。,标志:波音777的设计和制造 全数字化定义无纸生产 数字化预装配无金属样机的生产 (虚拟制造的一部分) 广域网上的异地设计、异地制造 基于STEP的数据交换 协同工作小组Team work 238个 设计制造周期大大缩短:4年 (而波音757、767约9-10年) 更大的利润,每架777,$1.4亿,基于分布式CAD/CAM系统在 8台IBM大型计算机ES/9000 和IBM50805086图形终端,

43、发现零件干涉2500处,减少 工程更改50以上,设计、工艺、制造、供应商、 潜在用户的工作小组,7000人 参加,采用并行工程的模式。,Internet将发动机供应商GE、 HP和诺依斯罗斯联在一起。,63M长的波音777,装配准误差 仅0.58mm.,制造业市场竞争的新特点,2)产品批量 更小; 汽车生产:大批量生产大批量定制生产; 3)顾客对产品功能、性能、质量的要求 更高; 4)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 更多; 5)跨国公司的垄断性更明显; 6)企业的兼并重组更激烈、更动荡; 7)一般水平的产品及制造能力 严重过剩; 8)人口老龄化更严重; 9)环保意识、绿色制造呼声更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44、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原因: 世界自由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 全球交通运输进一步完善 全球通讯网络建立 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日益紧密 导致: 全球产业界结构大调整 世界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使得: 供应与需求国家化、国际化,不同时间、地区、国家,市场需求有波动 对于同一用户、同一产品,可供选择的市场国际化、竞争国际化,科技进步与信息社会化,从微电子、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新材料、系统科学所代表的新一代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制造领域中的广泛渗透、应用、衍生,极大的拓展了制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急剧的改变了现代设计方法、产品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设备以及生产组织结构,产

45、生了一大批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 高新技术的综合作用促进了制造技术在宏观(制造系统集成)和微观(精密、超精密、微纳米加工检测)两个方向上的蓬勃发展,成为一门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准备、制造装配、监控检测、质量保证、生产管理、售后服务、回收再利用等)、包括人、机器、能量、信息等多种资源的组织、控制与管理,横跨多个学科的集成技术。,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 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与工艺技术系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 重视环境方面对制造业及其产品的制约社会压力国家政策与立法经济手段 结论: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

46、生态安全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制造技术将是制造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优势 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占优势,竞争力强; 我国潜在消费市场大; 社会稳定。 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 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劣势 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企业缺乏活力; 管理机制、管理思想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市场机制不完善,竞争不完全,不具备市场经济所需的基本的法律,如反垄断法和破产法; 重制造,轻研发,缺少原创技术。 产品缺乏世界品牌。,机会 政府提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 中国的经济增长强劲; 跨国公司向中国的产业转移加快

47、;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威胁 资源(矿产、水、油)馈乏。 中国富铁矿非常少,铜矿也很贫乏,一些有色金属,特别是镍和铬,在中国很稀有。 我国水资源匮乏,而且工业化过程中对水的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的紧缺。 油气资源不足,中国现在已经是纯粹的油进口国了,每年进口约1亿吨,对中国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就业压力巨大; 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 研发能力弱,技术引进受限制。,我国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 结构不合理: 我国装备制造业普通产品总量过剩,而体现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却不能满足要求。 机械产品进出口逆差逐年加大, 大量附加值较高的成套装备

48、市场不得不让给外商。 生产效率低: 2000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3.82万元人年,约为美国的4.38% 、日本的4.07% 、德国的5.56%; 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为26.23%,与上述三国相比分别约低22.99、11.69和22.12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由世界加工基地转变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关键因素。 大部分技术依赖从国外引进。 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十二五规划,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

49、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 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

50、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第一节 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 装备制造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船舶行业要适应国际造船新标准,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配套设备。汽车行业要强化整车研发能力,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提高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冶金和建材行业要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优化品种结构,在产品研发、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

51、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石化行业要积极探索原料多元化发展新途径,重点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加快化肥原料调整,推动油品质量升级。轻纺行业要强化环保和质量安全,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包装行业要加快发展先进包装装备、包装新材料和高端包装制品。电子信息行业要提高研发水平,增强基础电子自主发展能力,引导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第二节 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主要依托国内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