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课件: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1页
医学教学课件: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2页
医学教学课件: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3页
医学教学课件: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4页
医学教学课件: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Func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原理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部分内容)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控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学生总结,部分内容自学) 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 脑的高级功能(自学),大脑皮质 大脑半球 皮质下灰质(基底N节) 丘 脑 下丘脑 中脑 脑桥 低位脑干 延髓 小脑 脊髓,中 枢 神 经 系 统,脑,脑干,间脑,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neuron)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结构,(1)体(Soma) (2)突起 树突(Den

2、drite) 轴突(Axon),神经元 1011,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形态 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根据功能 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功能部位: (1)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2)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3)轴突始段:产生AP起始部位 (4)神经纤维:传导信息部位 (5)神经末稍:递质释放部位,2.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 神经纤维(Nerve fiber): 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统称轴索(neurite)。 轴索及其外面包裹的髓鞘或神经膜构成神经纤维。 功能特性 (1)完整性 神经纤维只有结构和功能完整的时候才能传导兴奋 (2)绝缘性 一根神经干上含有多个神经

3、纤维,但其在传导兴奋 时互不干扰 (3)双向性 兴奋可沿纤维两端传播 (4)相对不疲劳性 连续刺激数小时神经纤维仍然保持其传导兴奋能力,传导速度: (1) 纤维直径:与直径成正比 V(m/s)=6D(总直径,m) 其中:D = 轴索 + 髓鞘厚度 (2)轴索与总直径的比值: 比值 = 0.6,为最适比例 (3)有髓纤维 无髓纤维 (4)温度: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加快传导速度 神经纤维分类: 按有无髓鞘分类 有髓纤维 (myelinated nerve fiber) 无髓纤维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根据电生理特性(AP传导速度、后电位差异)分类: A 粗 快 A

4、 有髓躯体传入 A 和传出纤维 A B类(有髓):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C类(无髓):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 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 维 细 慢,A类, 根据直径分类: 类:又分为a和b类。相当于A 类:相当于A、A 类:相当于A、B类 类:相当于C类 *目前常对传出纤维用字母分类法 对传入纤维用数字分类法,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 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完成神经末梢组件和某些蛋白质(包括酶)的运输。 轴浆流: 双向 顺向轴浆运输 (anterograde axoplasmic transport) 快速、410mm/d,线粒体、囊泡的

5、运输。慢速、1-12mm/d,新生的微丝、微管。 逆向轴浆运输 (retrograde axoplasmic transport) 205mm/d,反馈作用。病毒、毒素的侵入。,4.神经纤维的营养性作用 (1)功能性作用:神经元通过传导AP递质释放调控 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2)营养性作用:神经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经常性 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 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5.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脑 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D-NF)、 神经营养性因子3(NT-3)、神经营养性因子4/5(NT-4/5)等。 作用机制:神经营养性因子N末梢的特异受体(TrKA、TrK

6、B、TrKC受体)N末梢摄入轴浆运输(逆流方式)胞体促进N元生长发育。,(二)神经胶质细胞(自学内容) 1.分类: (1)周围神经系统: 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2)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2.特征: 有突起,但无树突、轴突之分,与相邻细胞不形成突触样结构;也有膜电位,且随细胞外K+浓度改变,但不能产生AP。 3.基本功能: (1)支持作用 (2)修复和再生作用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4)绝缘和屏障作用 (5)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二.突触传递 几种重要的突触传递 电突触 化学性传递 定向突触 非定向突触 (一)电突触传递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

7、接。 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部电流方式)。 传递特征:双向性,速度快,几乎无潜伏期。,(二)化学性突触传递,1.定向突触传递(也称经典突触传递) (1)突触的微细结构 (microstructure) 突触前膜 (presynaptic membrane) 三类突触小泡(synaptic vesicle), 其他 突触间隙 (synaptic cleft) 宽2040 nm, 与细胞外液相通 突触后膜 (postsynaptic membrane) 化学门控通道、受体 (receptor),突触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主要: A-D、A-S、A-A 其他:D-D、D-S、D-A、S-D、S-S、S-A、 串联性突触 交互性突触 混合性突触,2.非定向突触传递 结构基础: 曲张体,递质小泡。 传递过程: 经组织液扩散到临近的 效应器上。 传递特征: 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 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3.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