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ppt_第1页
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ppt_第2页
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ppt_第3页
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ppt_第4页
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第一节 羧 酸,一、结构分类命名,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第二节 取代羧酸,一、羟基酸,二、羰基酸,2,含有羧基的化合物,称为羧酸(carboxylic acids)。,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基团取代的羧酸称为取代羧酸(substituted carboxylic acids)。,RCOOH,ArCO2H,3,第一节 羧 酸,一、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一) 羧酸的结构,羰基和羟基,通过 p-共轭 构成一个整体。所以,羧基并不是羰基和羟基的简单加合。,p- 共轭,4,键长 平均化,p- 共轭 对结构与性质的影响:,122pm,143

2、pm,136pm,123pm,羧基 C 的正电性 降低,亲核反应变难 -H 的活性 降低,诱导效应减弱 羧羟基的酸性 增强,极性增强,5,羧酸根负离子的 p- 共轭,127pm,127pm,负电荷,均分在两个氧原子上; 增强了羧酸根负离子的稳定性; 有利于H+的离去。,键长完全平均化。,6,(二) 羧酸的分类,7,(三) 羧酸的命名,常见的羧酸多用俗名。,HCOOH 甲酸 (蚁酸 Formic acid) CH3COOH 乙酸 (醋酸 Acetic acid) CH3CH2CH2CO2H 丁酸 (酪酸 Butyric acid) HOOC-COOH 乙二酸(草酸 Oxalic acid) HO

3、2CCH2CH2CO2H 丁二酸(琥珀酸 Succinic acid) C6H5CH=CHCO2H 肉桂酸 (Cinnamic acid),8,系统命名法与醛相似。羧基C永远为C-1 ;对于简单的羧酸,也常用 、 等希腊字母表示取代基的位次。,5 4 3 21 g b a,3-甲基戊酸 -甲基戊酸,4 3 2 1 g b a,2-甲基-4-溴丁酸 -甲基-溴丁酸,9,2-甲基-3-丁烯酸,3-硝基-4-氯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酞酸),反-1,4-环己基二甲酸,-萘甲酸 1-萘甲酸,10,2,2-二甲基丁酸,环丙基甲酸,2,4-二氯苯甲酸,1 2 4 5,3-羧基-4-羟基己二酸,(不讲),11,

4、己二酸,3-羧甲基,12,二、羧酸的物理性质,1. 性状:常温下,19C饱和一元酸为具有强烈气味的液体; 高级脂肪酸为无味无臭蜡状固体; 二元酸和芳香酸是结晶固体。,2.溶解性:低级脂肪酸易溶于水,但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水溶度降低:甲、乙、丙、丁酸与水互溶, 己酸0.96%, 辛酸0.08%。高级一元酸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多元酸的水溶性大于相同碳数的一元酸。芳酸的水溶性极微。,13,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其它类型有机化合物相比,羧酸有特别高的沸点。,MW 60 60 58 56 Bp/ 117.9 82.3 56.5-6.9,形成双分子氢键缔合体,14,三、羧酸的化学性

5、质,3.-H 的反应,1. 酸性,2.亲核取代,15,(一) 羧酸的酸性与成盐,Ka: 10-410-5,p- 共轭,增强了羧羟基的极性,增强了其酸性。,p- 共轭,增强了羧酸根负离子的稳定性,有利于H+的离去。,16,酸性比较(pKa):,酸性强弱,主要影响因素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和溶剂化效应。,17,1、脂肪酸 就电子效应而言,吸电子基使酸性增强,供电子基使酸性减弱。,Gw: withdrawing group 吸电子基 增强酸性,Gr: releasing group 供电子基 减弱酸性,吸 增,供 减,18,pKa 3.77 4.76,1.68,pKa 2.62 2.87 2.90 3.

6、16 4.76,pKa 2.86 4.06 4.52,19,pKa 4.35 4.17 3.42,(1),2、芳香酸,20,CH2=CHCH=CHCH=CHNO2,d-,d-,d-,d+,d+,d+,其吸电子共轭效应通过共轭体系,交替传递到终端。,21,CH3-是供电子基,主要发生供电子共轭效应,其酸性小于苯甲酸。NO2-是吸电子基,主要发生 吸电子共轭效应,其酸性大于苯甲酸。,22,(2) HCOOH C6H5COOH CH3COOH,pKa 3.77 4.17 4.76,苯环大键与羧基构成共轭体系,主要发生供电子共轭效应(+C),电子云向羧基偏移,减弱了羧羟基的极性。,同一基团的若干种作用

7、相反时,其主要作用决定最终结果。,23,HCOOH C6H5COOH CH3COOH,pKa 3.77 4.17 4.76,在苯甲酸分子中,羧基与sp2 杂化的碳原子相连;而在乙酸中,与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前者的S成分多,吸电子能力强,增强了羧羟基的极性,使其酸性较强。,24,(3),pKa 4.17 3.89 2.21,邻位基团的存在,产生空间位阻;使羧基与苯环的共平面性减少,即羧基碳氧双键上电子不能与苯环上电子很好的共轭;从而使苯基的供电子共轭效应减弱,使羧羟基的极性增强,其酸性大于苯甲酸。,邻位效应:邻位基团对活性中心的影响。,25,pKa 4.17 3.89 2.21,影响因素多,

8、其作用一致或相反;主要因素决定最终结果。,26,Ka1 5.910-2 1.610-3 6.810-5,Ka2 4.010-5 1.410-6 2.310-6,3、二元酸 酸性与两个羧基的相对距离有关。,低级二元羧酸的酸性,相对于同碳原子数的一元羧酸的酸性,强一些。,27,练习: 比较酸性强弱,pKa 3.77 4.17 4.76,HCOOH C6H5-COOH CH3COOH,(1),(2),pKa 4. 76 2.66 1.24 0.23,28,羧酸能与碱中和生成羧酸盐和水。利用羧酸与NaHCO3反应放出CO2,可以鉴别、分离苯酚和羧酸。,4、成盐,与无机酸相比,RCOOH仍为弱酸:,氨苄

9、青霉素 (氨苄西林),应用:,1. 区别和分离酚与羧酸,2.羧酸盐在制药上的应用,30,(二)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衍生物(derivatives of carboxylic acid)。,酰基,离去基团,酰卤(Acyl halide),酸酐(Anhydride),酯(Ester),酰胺(Amide),31,1、酰卤的生成,酰卤具有高度反应活性,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中。,苯甲酰氯,32,2、酸酐的生成,羧酸(除甲酸外)在脱水剂(乙酰氯、乙酐、P2O5)作用下或加热,分子间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acid anhydride)。,甲酸与脱水剂共热

10、,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水:,酐键,33,马来酸,马来酸酐,五、六元环的酸酐,可通过加热相应二元羧酸得到。,34,3、酯(ester)的生成,羧酸与醇在酸催化下加热反应生成酯和水,称为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同样条件下,酯水解又可生成羧酸和醇。所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苯甲酸甲酯 (85-95%),乙酸乙酯,酯键,35,通常,伯醇、仲醇与羧酸的酯化反应,按酸脱羟基醇脱氢的方式生成酯。,36,四面体中间体,羧酸和醇的结构对酯化难易的影响很大。通常, 羧酸或醇分子中,烃基的空间位阻加大,都会使酯化 反应速度变慢。 活性顺序:,对醇:CH3OH RCH2OH R2CHOH R3COH,

11、对酸:HCO2H CH3CO2H RCH2CO2H R2CHCO2H R3CCO2H,叔醇的酯化反应经实验证实是按照烷氧断裂的方式进行的:,即:,38,4、酰胺的生成,羧酸与氨(或胺)反应首先形成铵盐, 然后加热脱水得到酰胺 (amide)。,酰胺键,39,(三) 乙二酸及丙二酸的脱羧反应,羧酸失去羧基,放出CO2的反应,称为脱羧反应。,几乎所有羧酸或其盐类在强烈的条件下都可脱羧:,若 -C 上,连有吸电子基,则易脱羧。,丙二酸,乙酸,应用:体内脂肪酸和氨基酸的脱羧是在脱羧酶化下进行的,四、 重要的羧酸,1.甲酸(蚁酸) (1)甲酸酸性其它饱和一元酸 (2)甲酸能被托伦试剂和费林试剂氧化,也易

12、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高锰酸钾褪色。利用这些性质定性鉴别甲酸。 (3)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分解生成CO和H2O,这是实验室制备少量CO的方法之一。,2.乙酸 3.丙烯酸,4.乙二酸(草酸) (1)制备,(2)化学性质 易脱羧: 具有还原性,易被KMnO4氧化。 5H2C2O4+2KMn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此反应用于标定KMnO4的浓度。 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在纺织、印染、服装工业中广泛用于除铁迹。,42,第二节 取代羧酸,烃基上的氢,被取代后的产物称为取代羧酸。,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43,一、羟基酸,命名:系统命名法,更常用俗名。,羟基酸分子中

13、具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一) 分类与命名,分类: 醇酸(,); 酚酸,IUPAC:,2-羟基丙酸,2-羟基丁二酸,俗名:,乳酸(Lactic acid),苹果酸 (Malic acid),44,2,3-二羟基丁二酸,3-羧基-3-羟基戊二酸,IUPAC:,2-羟基苯甲酸 水杨酸(salicylic acid),3,4,5-三羟基苯甲酸 没食子酸(gallic acid),IUPAC:,俗名:,酒石酸(Tartaric acid),柠檬酸 枸橼酸(Citric acid),俗名:,45,(二) 羟基酸的物理性质,醇酸:一般是粘稠状液体或晶体。由于分子中 的羟基和羧基都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14、因此醇酸比相应的羧酸或醇更易溶于水。 酚酸:都为晶体,大多微溶于水。 羟基酸的熔点比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高。,46,(三) 羟基酸的化学性质,共性:具有羟基和羧基各自的典型性质。 羟基:氧化,卤代,脱水,成酯 酚羟基:与FeCl3显色 羧基:酸性,成盐,成酯,特性:因羟基和羧基的相对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互影响:受热脱水,易氧化,等,47,1羟基酸的酸性,pKa4.883.834.51,羟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一般使醇酸酸性比相应的羧酸强。 羟基越靠近羧基,其酸性就越强。,醇酸:,48,pKa 2.98 4.20 4.57,酚酸:与邻位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等有关,49,羧羰基氧与邻位羟基氢

15、,形成分子内氢键;使羧羰基氧上的电子,向邻位羟基氢偏移;导致羧羟基的极性增强,使羧基氢更容易离去。,羧基负离子,仍与邻位羟基氢形成氢键;使体系更稳定,也有利于羧基氢的离去。,50,对位:主要表现为+C 效应,使酸性减弱。,51,2醇酸的氧化反应,受羧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醇酸中的醇羟基,比醇分子中的羟基,更容易被氧化。,52,3醇酸的脱水反应 (热稳定性差,易脱水),脱水方式因羟基和羧基的相对位置不同而异 。,(1)-醇酸的脱水:受热后,两分子间的羟基和羧基交叉脱水,生成较稳定的六元环交酯。,-羟基丙酸,丙交酯,53,(2)-醇酸的脱水:由于-羟基和羧基的共同影响,-H很活泼;受热时容易与-羟基

16、脱水,生成,-不饱和羧酸。,54,(3)、-醇酸的脱水:-醇酸的羟基和羧基,在室温下可自动脱水,生成稳定的五元环内酯。,55,-醇酸发生分子内的脱水反应,生成六元环内酯,条件强烈些。,-戊内酯易开环, 常温即可水解, 生成-戊醇酸。,应用 内酯在酸、碱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在碱存在下,则生成稳定的羟基酸盐。,羟基丁酸钠具有麻醉作用,但不影响基础代谢和呼吸,故经常将它用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手术时的麻醉剂。,57,4酚酸的脱羧反应,o-或 p-羟基苯甲酸,加热至熔点以上时,易脱羧。,生物体内的羟基酸,1.乳酸,存在于酸牛奶、肌肉等中, 具有很强的吸湿性; 工业上作除钙剂(钙盐不溶于水);食品工业中作

17、增酸剂;钙盐可补钙.,2.酒石酸,存在于多种水果中. 可用作酸味剂, 其锑钾盐有抗血吸虫作用.,3.柠檬酸,存在于多种植物的果实中及动物组织与体液中, 为无色晶体. 可用于食品工业的调味品(有酸味)也用于制药业.,4.水杨酸,水杨酸及其衍生物有杀菌防腐、镇痛解热和抗风湿作用, 乙酰水杨酸就是熟知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阿司匹灵有解热、镇痛作用,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的形成.,5. 苹果酸,存在于植物的未成熟的果实及叶子中, 用于制药和食品工业.,60,二、酮 酸,羰基酸:同时具有羧基和羰基两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分为醛酸和酮酸。,(一) 酮酸的命名,以羧酸为母体,酮基为取代基;其位次用阿拉伯数

18、字或希腊字母表示;酮基也可称为氧代。,乙醛酸,-丙酮酸,2-氧代丙酸,61,-丁酮酸 3-氧代丁酸,CH3COCH2CH2COOH,-戊酮酸 4-氧代戊酸,丁酮二酸 草酰乙酸,-戊酮二酸 2-氧代戊二酸,62,酮酸除了具有酮的通性和羧酸的通性外,-酮酸 和 -酮酸 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二) 酮酸的化学性质,1酸性,酮酸的酸性强于相应的醇酸,更强于相应的羧酸。,pKa2.49 3.513.86,pKa4.51 4.88,63,2脱羧反应,-酮酸在稀硫酸作用下,受热脱羧,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的醛。,-酮酸更易脱羧,通常只能在低温下保存。,由于-酮酸脱羧产物是酮,故称为酮式分解。,64,由于羧基受

19、羰基的影响;也由于形成六元环的分子内氢键,而使脱羧更容易:,65,酸式分解:-酮酸与浓碱共热,分解为两分子羧酸盐。,问题: 完成下列反应,66,-羟基丁酸、-丁酮酸和丙酮,三者在医学上称为酮体。,-羟基丁酸 -丁酮酸 丙酮,血中正常分布:70% 30% 微量,血中酮体正常参考值:350mg/L,酮血症:3000mg/L,用化学方法区分下列各组化合物:,思考题,1.甲酸、乙酸、草酸 2.乙醇、乙醛、乙酸 3.丙醛、丙酮、正丙醇、异丙醇、正丙醚、丙酸,解:,1.甲酸与Tollens试剂作用出现银镜,草酸受热放出CO2. 2.乙醛与Tollens试剂作用出现银镜,乙酸与Na2CO3放出CO2. 3.

20、,68,1. 羧酸的结构 羰基与羟基通过 p-共轭构成整体 2. 羧酸的命名 俗名; 系统命名(似醛) 3. 羧酸的性质 酸性; 生成羧酸衍生物; 脱羧 4. 羟基酸酸性;氧化;脱水;酚酸脱羧 5. 酮酸 酸性; 脱羧,本,章,要,点,Byebye!,乙酸乙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酯化反应的特点。 2、掌握酯的制备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浓硫酸催化下,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 羧酸酯可由羧酸和醇在催化剂存在下直接酯化来进行制备,酸催化的直接酯化和实验室制备羧酸酯是最重要的方法,常用的催化剂有硫酸、氯化氢和对甲磺酸等。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乙酸,以便使乙醇转化完全,避免由于乙醇和水及乙

21、酸乙酯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给分离带来困难。,三、主要仪器与试剂,仪器:培养皿, 烧杯, 圆底烧瓶, 空气冷凝管,球形冷凝器。 试剂:1.5mL 浓硫酸, 4.6mL 乙醇, 2.9mL冰醋酸,饱和碳酸钠,饱和 氯化钙及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无水硫酸钠,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装置图,四、实验流程和装置,冰醋酸,乙醇 浓H2SO4,回流,水浴加热,蒸馏,水浴加热,粗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有机相,洗涤,饱和NaCl 饱和CaCl22,干燥,无水Na2SO4,蒸馏,7378C,乙酸乙酯,五、实验步骤,25mL 2.9mL冰醋酸 4.6mL乙醇,慢慢加入1.5mL浓硫酸振摇,循环水,回流30min,粗乙酸乙酯

22、,循环水,粗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水溶液,不在产生气泡,有机相,2mL饱和食盐水,洗涤,2mL饱和氯化钙,洗涤两次,有机相,无水MgSO4,干燥,初步纯化的乙酸乙酯,五、实验步骤,六、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控制反应温度在120125,控制浓 硫酸滴加速度。 2、洗涤时注意放气,有机层用饱和NaCl洗涤后,尽量将水相分干净。 3、干燥后的粗产品进行蒸馏,收集65 71馏分。,七、思考题,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本实验如何创造条件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2、本实验有哪些可能副反应? 3、如果采用醋酸过量是否可以,为什么?,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酰化反应及乙酰化物的制备方法。 2掌握减压过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学名乙酰水杨酸)为白色针状或片状晶体,能溶解于温水之中,口服后在肠内开始分解为水杨酸、有退热止痛作用。 通常由水杨酸和醋酐在浓硫酸催化下酰化制取乙酰水杨酸。 水杨酸具有酚羟基,能与三氯化铁试剂呈现颜色反应,此性质可作为阿司匹林的纯度检验。,器材与药品,1器材 锥形瓶(100mL,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