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了解:天圆地方说浑天说地球是圆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识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二、地球的大小识记:1、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第二节:地球仪一、地球上的经纬线识记:1、经线的概念: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2、纬线的概念:纬线是与地轴垂直的圆圈。理解:1、经线的特征:(1)经线的形状:经线是一个半圆形。(2)经线的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同,相对的两根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3)经线指

2、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纬线的特征:(1)纬线的形状:纬线是一个圆圈(除南北极点)(2)纬线的长度:纬线的长度不相等,其中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变短。(3)纬线指示的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应用:能够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以及经线和纬线的特征辨别两者的不同。二、经度和纬度理解:1、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为中心,向东到180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到180为西经,用“W”表示。如“东经60度”书写为“60E”,“西经60度”书写为“60W”。2、经度的变化规律:从0经线向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即0纬线)为中心,从赤道向北到北极点(90),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到南

3、极点(90),为南纬,用“S”表示。如“北纬60度”书写为“60N”,“南纬60度”书写为“60S”。4、纬度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应用:1、能根据经度的划分、经度的变化规律正确判断东西经;2、能根据纬度的划分、纬度的变化规律正确判断南北纬。三、特殊的经纬经识记:1、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划分东西经的界线。2、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3、赤道:赤道即0纬线,它是所有纬线中长度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的界线,同时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4、2326纬线:回归线,南北半球各一条,北半球为北回归线(2326N),南

4、半球为南回归线(2326S)。它是热带与温带的界线,同时也是太阳直射点最南与最北的界线。5、6634纬线:极圈,南北半球各一条,北半球为北极圈(6634N),南半球为南极圈(6634S),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6、30、60纬线:高、中、低纬的界线。7、20W、160E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160E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应用:1、能正确判断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识记: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自转。(1)自转的中心:地轴(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侧面观察: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观察:顺时针方向(3

5、)自转周期:大约24小时(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时差)“东早西晚”2、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运动,就叫地球公转。(1)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2)公转的周期:一年(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北半球四季划分: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半球四季划分:春季(9、10、11月),夏季(12、1、2月),秋季(3、4、5月),冬季(6、7、8月)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理解:1、时差 2、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的原因 3、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应用:1、能

6、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实际问题。第二章:学用地图第一节:地图的发展了解:1、地图发展历程:陶片地图羊皮地图丝帛地图纸质地图电子地图识记:1、卫星图像:卫星图像是对地观测卫星探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所形成的影像。卫星图像的应用范围:卫星图像被广泛应用于绘图、农业、林业、环境和全球监测、天气预报等方面。卫星图像的种类:如卫星云图、火情监测图、台风监测图。2、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广泛应用于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定位与导航。第二节:地图的应用识记: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1)方向;确定地图上的方向的方法:一般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

7、向标定向法: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向;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数字式:1线段式: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3)图例: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线条和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说明。要求:熟记常见的图例。理解:1、比例尺大小比较:先将各种形式的表达式化成统一的比例尺表示形式数字式,然后按照分数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如1/100001/。2、比例尺大小与相应实地的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

8、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3、如何正确选择地图(1)地图的种类:根据内容的不同,有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地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如人口分布图、交通地图等);根据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不同,有传统地图,如纸质地图、现代地图(如影像地图、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等);按比例尺大小划分,有大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2)正确选择地图:应按获取地图信息的目的来选择地图的种类,如出外旅游,一般选择交通地图或城市旅游地图;如要了解省区分布情况则可选择

9、政区图,了解某地地形可选择地形图等。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识记: 1、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2、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3、等高线的概念: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4、等高线的特征:(1)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2)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3)同一幅图中,除陡崖外,表示 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4)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叫做等高距。5、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可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绿色平原(海拔越低,颜色越深)黄色或黄褐色丘陵、高原、山地(

10、海拔越高,颜色越深)蓝色海洋、湖泊(水越深,颜色越深)白色积雪、冰川6、陆地五种基本地形:(1)平原:海拔低于100米,地表平坦广阔,略有起伏;(2)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起伏较小,坡度和缓;(3)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大,峰峦踊跃,坡度陡峻;(4)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陡峻;(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理解: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地的基本形态:(1)山顶: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2)山脊:等高线由高向低处凸出;(3)山谷:等高线由低向高处出;(4)陡崖:等高线重叠成一条线;(5)缓坡:等高线比较稀疏;(6)陡坡:等高线比较密集。第三章:

11、陆地与海洋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了解:1、 海陆比例:三分陆,七分海(陆地29%,海洋71%)2、 海陆分布状况: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在任何等分的半球中,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3、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大洲的概念。识记:1、七大洲的面积大小及其分布。2、七大洲的分界线。3、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及其分布。运用:1、能够熟悉七大洲与四大洋在地图上的位置,能够画简单的轮廓图。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识记:1、六大板块的名称。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理解: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12、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运动;人类的活动。2、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3、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4、六大板块的运动状态以及由此引起的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三节:人类与海洋了解:1、海洋的美誉: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2、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3、赤潮。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了解: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2、空气质量与城市空气质量等级。3、PM2.5识记: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2、天气与气候的特征。 3、常见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识记:1、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 2、等温线的概念。 3、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形成条件。理

13、解: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则出现在日出前后。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分别是8月和2月;而南半球情况正好与北半球相反。3、全球气温的分布特点:(1)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2)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3)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比平原、盆地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4、降水的类型及其特点。(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润湿型)5、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三多三少”(1)“三多”:赤道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2)“

14、三少”: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中纬度大陆内部、极地地区。第三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识记:1、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地区:赤道附近;特征:全年高温多雨。(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地区:南北纬10-20之间;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特征:终年炎热干燥。(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6)地中海气候分布地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7)温带大陆

15、性气候分布地区: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地区。特征:冬季寒冷,夏季温和或炎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8)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地区: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特征:冬暖夏凉,降水均匀。(9)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北纬35-50大陆东岸。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地区:北纬60以北的大陆北部。特征: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暂。(11)寒带苔原气候分布地区:北半球极地附近。特征:严寒,降水少。(12)寒带冰原气候分布地区:极地附近。特征:终年酷寒少雨。理解: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因素。运用:能够运用气温(气温变化曲线图)与降水(降水量柱状图

16、)的特点判读气候类型。第五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识记: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人口密度。理解:1、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稀疏地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区。2、世界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与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一系列问题。3、解决措施:针对增长过快: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针对增长过慢:适当鼓励生育,有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1、不同人种的体质特征。 2、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识记:1、人种的概念2、人种的分布3、世界主要语言种类: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4、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变化识记:1、聚落的概念: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称为聚落。2、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理解:1、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地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运用:能够分析说明聚落的形成条件。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识记:1、国家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