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ppt_第1页
10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ppt_第2页
10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ppt_第3页
10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ppt_第4页
10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货币政策传导目标、工具、战略与战术,用宏观经济学分析四万亿财政政策,ISLM模型,在ISLM模型中,政府扩大购买,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入从Y1增加到Y3。,ADAS模型,在ADAS模型中,政府扩大购买,使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入从Y1增加到Y2。,四万亿政策成效如何?,2008年前后中国经济增长率,第十章 货币政策传导目标、工具、战略与战术,一、货币政策的内涵,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包括: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措施及效果等 货币政策通

2、常由一国的中央银行来制定和实施。,二、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框架(framework for monetary policy)是由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goals)和实现其最终目标的战略(strategy),包括政策工具(instruments)、操作目标(operating targets)和中介目标(intermediate targets),以及货币政策传递机制渠道等制度安排组成的货币政策作用的总体架构。,货币政策战略框架,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目标并非一个孤立的目标,而是由 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 最终目标 这三个渐进层次组成的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goals of mone

3、tary policy),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由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能对这些目标直接产生作用,只能通过央行所掌握的货币政策工具间接作用于这些目标。,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intermediate targets):,即中央银行需要在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选定一些变量作为观测指标,以作为最终目标的监测器。 比如货币供给量(0、M1M2)以及(长期或短期)利率,有时也选用信贷总量或汇率。 这些指标既能被中央银行较为精确地控制,又能较好地预告最终目标可能发生的变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operating targets):,即中央银行选定一些既能被货币政

4、策工具直接作用又与中介目标联系紧密的变量作为。 如:准备金、基础货币或利率(国库券利率或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这些变量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较为灵敏,有利于中央银行及时跟踪货币政策的效果。 有了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中央银行就能较为迅速地判断货币政策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 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应是包括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在内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三、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货币政策工具(tools of monetary policy)是由中央银行掌握的,用以调节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 中央银行可是用的货币政

5、策工具不是唯一的,而是由多种工具综合组成的工具体系。每一种工具各有其优点和局限,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组合使用来实现其宏观调控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其它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消费者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 再贴现政策 不动产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指导 公开市场操作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general tools of monetary policy),是对货币供给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 它们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来影响货

6、币供应量的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selective tools of monetary policy,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主要方式有: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和优惠利率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direct credit control)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其主要方式有:利率控制、信贷规模控制、直接干预和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管理。 间接信用指导(indirect credit guidance)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窗口指导和道

7、义劝告的方式对信用规模、信贷流向进行间接指导。,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币值稳定 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价格稳定和币值稳定(stability of currency value)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如果经济中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inflation),将会导致: (1)借贷风险增加,通货膨胀会使债权人遭受额外的损失,而债务人则从中受益,这使正常的借贷关系遭到破坏。 (2)相对价格体系遭到破坏。 (3)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的严重贬值,有可能导致货币体系的崩溃。 (4)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固定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下降,这将使社会矛盾加剧。,如果经济中发生了通货紧缩(d

8、eflation),将引起企业和公众对经济的不良预期,制约其有效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造成企业销售下降,利润减少,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经济将陷入衰退之中。 美国在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就是通货紧缩的典型案例。 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和避免通货紧缩是保持币值稳定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经济增长,稳定的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一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物质保障,也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经济实力的增强可以提高一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竞争能力。,为保证经济高质量地快速增长,必须有效充分地利用已有资源,并且为增加生产潜力而追加投资。 任何一国的政府和中央银行

9、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在潜在增长水平上的稳定增长。 低于潜在水平的增长造成资源的浪费 高于潜在水平的增长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总供求的失衡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要调节总供求的平衡,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人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在经济过热时紧缩货币,抑制过热的总需求。 在经济衰退时,扩张货币以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想实现的目标。 政府如何判断一个经济社会是否达到了充分就业? 经济社会中总是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季

10、节性失业以及结构性失业等,这类失业一般是短期的,经济学家们常常称之为“自然失业”。如果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之下,就可以说该经济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中央银行所要解决的不是上述因素造成的短期失业问题,而是由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周期性失业。 这种周期性的失业率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时上升 在经济繁荣时下降 在经济衰退、失业严重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以促进社会总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以创造较多的工作机会降低失业率。,(4)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平衡(international payments equilibrium)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安全甚至政治

11、稳定的重要条件。 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 外汇市场对本币信心的丧失,资本的大量外流,外汇储备的急剧下降,本币的大幅贬值,并导致严重的货币和金融危机。 9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这方面的最新例证。 长期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 既使大量的外汇储备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又使为购买大量的外汇而增发本国货币,可能导致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还可能加剧贸易摩擦。 如我国近几年持续的较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不仅引起较多的贸易摩擦,而且也带来人民币升值的较大压力。 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比顺差更大

12、,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是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 (1)给定潜在的增长率 (2)如果实际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的3,则失业率下降1。,经济增长可以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的模式,除了劳动密集型外,其他两种增长模式与失业率的下降有一定的矛盾。 为了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一国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失业增加。 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说明,物价稳定和就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矛盾,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物价的不稳定)可以换来就

13、业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但长期过高的通货膨胀将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导致经济收缩,造成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增加。 中央银行在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成为一国中央银行能否进行成功的宏观调控的关键。,3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币值稳定有利于: 金融稳定。但这两者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利率的稳定。但为稳定利率而变动货币供应量时,将导致物价的不稳定。中央银行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救助濒临倒闭的商业银行而增发货币,也可能引起物价的不稳定。 国际收支的平衡。金融的动荡将加剧国际收支得失衡。片面地追求贸易平衡而人为地货币贬值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但国际收支的失衡,如贸易赤字或资本外流,将导致货币

14、危机。,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一)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monetary aggregates)是一个国家某个时点流通中的本国货币总量。它是一个存量指标,在某一时点进行统计。通常在月末、季末或年末统计。根据不同货币流动性的差异,可以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既有其优点,也有缺点。,货币供给量的层次,M0流通中现金 M1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M2M1银行体系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1货币供给量指标的优点,(1)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2)中央银行对

15、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性较强。 (3)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政策的意图联系紧密。 (4)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不易 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2货币供给量指标的缺点,(1)可测性 (2)可控性,(二)利率,利率(interest rate)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供应者的收益和资金需求者的成本。在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情况下,利率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利率指标的优点,( 1)利率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求状况,并能表现出货币与信用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 (2)中央银行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以较为有效的控制。 (3)有关利率的数据可以及时获得。 (4)利率的调

16、整可以把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及时传递给各金融机构,并通过金融机构迅速传达到企业和消费者,使之作出相应的反映。,2利率指标的缺点,(1)可测性 (2)可控性,(三)其它可作为中介指标的指标,除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外,还有一些指标可充当中介指标,主要有贷款规模和汇率 。 贷款规模控制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或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国家使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只是在非常时期作为非常手段使用。 汇率也是一个可以充当中介指标的指标。特别是在一些实行本币与某国货币挂钩的发展中国家,汇率成为一个主要的中介指标。,1、贷款量指标的优点,(1)与最终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银行信贷在社

17、会融资方式中占绝对地位,从而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影响较大; (2)数据较易获得,具有可测性; (3)具有较好的可控性,中央银行通过规定贷款规模限额控制贷款量,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应总量。,2、贷款量指标的缺点,(1)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情况下,除贷款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其它多种渠道融资,贷款规模控制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较弱; (2)贷款规模控制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不利于正确的贷款规模和结构。,三、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分析,中央银行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主要有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一)准备金,准备金(reserve aggregate)为商业银行为应对存款人提取存款而准备的资金。准备金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

18、指标。 分类 法定准备金(required reserves)和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s) 借入准备(borrowed reserves)和非借入准备(nonborrowed reserves) 存款金融机构的准备金与其创造信用的能力及市场银根松紧的关系决定:以准备金为操作指标,有利于监测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并及时调节和控制其方向和力度。 准备金指标选择的分歧。,(二)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在货币乘数一定或者货币乘数可预测的情况下,控制住基础货币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币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的,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

19、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显然比只控制准备金更为重要。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比对准备金的控制要强得多。,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也不是完全的,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形成的那部分基础货币可控性较强,而通过再贴现业务和再贷款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可控性较弱。 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也是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一个影响因素。现金纳入货币供给量的层次目标体系中进行监控。,四、货币政策战略,(一)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与名义锚 为了有效的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通常采取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来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不同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货币政策战略。 现代货币政策战略框架的重要特

20、点是使用名义锚(nominal anchor)作为中介目标,以解决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具有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是指在制定政策时是最优的政策,在实施时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已不是最优的了,因此,政策制定者必然要改变原有的政策。 因此,有些学者建议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框架来限制政策制定者的自由选择,从而消除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倾向,避免经济的大幅波动。,名义锚,就是用一个名义变量(如通货膨胀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作为中介目标,将其与最终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央银行必须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保证中介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 名义锚相当于一种规则,对政策制定者的行为形成一

21、定的约束,从而有利于解决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二)货币政策的战略类型,米什金(Mishkin,2001)根据其货币政策战略中使用名义锚的差异将货币政策框架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 盯住汇率目标 盯住货币目标 盯住通胀目标 隐含的名义锚,(1)盯住汇率目标制,盯住汇率目标制(Exchange Rate Targeting Regime)就是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将本国货币的汇率维持在一定的汇率目标区内,从而将本国货币的价值与目标国家货币价值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这种政策框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金本位就是将货币价值与黄金相联系。固定汇率制则是将其本国货币的价值与目标国家货币价值固定。而爬

22、行盯住汇率制则是允许汇率持续的小幅升值或贬值。,主要优点:,通过汇率的名义锚直接将本国的价格稳定与目标国的价格稳定相联系; 提供了一种指导货币政策的自动规则,有利于解决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的简单性和透明性使其易于被公众所理解。 盯住汇率目标制的优点使其在一些中小型开放的工业化国家(如法国和英国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和新兴市场国家(如墨西哥)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缺点:,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货币政策应对国内的各种冲击,丧失了货 币政策的独立性; 容易遭到投机攻击; 汇率信号的损失,不利于约束货币政策的过度扩张。 这些缺点使曾经使用盯住汇率目标制的一些

23、国家先后放弃 了这种政策框架,一些则转而采用货币局制度(如香港地区、 阿根廷等)或美元化(如厄瓜多尔)。,(2)盯住货币目标制,盯住货币目标制(Monetary Targeting Regime)就是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和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传导,实现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 1970年代,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采用了盯住货币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盯住货币目标制的主要优点,具有较强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使用货币政策应对国内的产出波动等冲击; 迅速的政策信号反映,可以向公众和市场传递货币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制定者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 有利于解决货币政策的时间

24、不一致性问题。,盯住货币目标制的主要缺点,较强的依赖被盯住的货币量与最终目标(抑制通货膨胀和产出增长)之间的稳定关系; 较强的依赖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的控制能力。 1970年代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实行过一段时期的盯住货币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1980年代则先后放弃这种货币政策框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货币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弱和不稳定,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的控制能力也在下降。它们导致了中央银行不能够有效地引导公众预期和实现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盯住货币量的货币政策战略框架,这是我国货币政策从以行政手段控制的信贷规模管理向以经济手段间接

25、调控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为我国近十年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的国际化和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货币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弱和不稳定,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的控制能力也在下降。现有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受到挑战。对其进行调整完善已经十分必要。,(3)盯住通胀目标制,盯住通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 Regime)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以实现其公开承诺的通货膨胀目标和其他相关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它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公开宣布一个中期的通货膨胀数值目标; 制度化的承诺以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的长期目标; 充分利用包括货币量在

26、内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信息进行货币政策决策; 增强的货币政策透明度; 增强的中央银行实现其通货膨胀目标的责任。,盯住通胀目标制的主要优点,货币政策目标的简单性和透明性易于公众的理解; 较强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使其集中应对国内经济冲击; 利用各种可获信息进行决策,不依赖货币量与最终目标之 间的稳定关系; 增强了中央银行实现其目标的责任; 降低了通货膨胀冲击的影响。,主要缺点,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政策时滞,政策效果信号延迟; 过于刚性的规则不利于政策制定者根据变动的情况相机抉择最优对策; 唯一盯住通胀时可能加剧产出的波动; 较低的经济增长和就业。,(4)隐含的名义锚,隐含的名义锚(

27、implicit nominal anchor)是指尽管没有显性的名义锚,但却通过隐性的名义锚来控制通货膨胀,仔细地审视可能反映未来通货膨胀的各种信息,并提前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应付可能的通货膨胀威胁。这主要是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的作法。 这种货币政策框架具有盯住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在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的基础上,调整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未来的通货膨胀目标。但它却没有名义锚,只是一种“just do it”的政策框架。,优点,具有较强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不依赖于货币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稳定关系; 有利于克服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它在美国1990年代反通货膨胀,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发

28、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缺点, 缺乏透明度,加剧了金融市场和公众关于未来通货膨胀和产出变动的不确定性,也使中央银行难以向国会和公众负责; 政策更多的依赖于中央银行行长个人的偏好、技能和品质,而缺乏制度的保障。 美联储在格林斯潘时代使用这种货币政策框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格林斯潘时代的过去,美联储的新主席伯南克正在积极推动其货币政策框架向更具透明度和制度性的盯住通胀目标制转变。,第四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央银行主要运用三个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控: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和 公开市场操作 这三个工具是针对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而

29、不是对特种信用量的控制,所以,我们又将其称之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含义和作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手段,它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金融机构的存款规定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其按照规定的比例计提并上缴存款准备金。 目前,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主要作用:,(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 (2)调节货币供给量。 (3)影响利率水平 (4)影响银行行成本与利润 (5)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二)准备金市场供求及其均衡,1.准备金需求曲线 商业银行的

30、准备金需求,包括法定准备金需求(RR)和超额准备金需求(ER)。 Rd = RR + ER 同业拆借利率( )等于商业銀行持有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所以利率越高,超额准备金需求越低;反之,则需求增加。准备金需求与同业拆借利率负相关。准备金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准备金供给曲线,根据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非借入准备(Rn) 和借入准备(DL)。 Rs = Rn + DL 借入准备是商业银行通过中央银行再贴现和再贷款获得的准备。再贷款规模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但比重已经很小。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在再贴现率一定的情况下,再贴现的规模不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因此,借入

31、准备是中央银行不能够完全控制的。 非借入准备是商业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出售证券给中央银行获得的准备,主动权在中央银行,是其可以完全控制的。,准备金供给曲线,准备金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和水平线共同组成的曲线。 下图4-3中准备金供給曲线垂直部分,表示非借入准备金的数量,不受同业拆借利率高低的影响。在再贴现率之上的部分,供給曲线变成水平。因为当拆借利率高于贴现率,且二者差距越大時,银行向央行借款来运用越有利,故借入准备的数量会增加。,3.市场均衡,准备金市场均衡由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E决定,即: Rd = Rs 在 准备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同业拆借市场均衡利率 。,(三)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作用过程

32、与机制,法定准备金率调整会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需求产生影响。,如图4-4所示,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准备金需求曲线从R1d右移到R2d,市场均衡点由E1移动到E2,同业拆借利率由 上升到 。 同业拆借利率的上升使商业银行提供同业拆借来获得准备金的成本增加。 为了控制其成本,将减少其贷款规模,从而达到信用紧缩。 反之亦然。,法定准备金率调整会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和贷款规模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直接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经过多步调整才能够实现的。,例1,假设2005年12月31日存款货币银行有存款10万亿元,法定准备金率为10%,商业银行根据经验为了应付客户的提现需要,另外持有2%的现金和3%的

33、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率为5%,剩余资金为商业贷款。 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表4-1和4-2所示。,现在中央银行宣布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将法定准备金比率降低为8%,那么,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将会立即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存款货币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由1万亿元减少为0.8万亿元。但商业银行并不可能马上将这减少的0.2万亿元法定准备金存款变成贷款发放出去,而只能将其转换成超额准备金存款继续存在中央银行。 因此,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将会立即变化为表4-3和4-4所示。,但调低法定准备金率的影响并不会到此为止。由于超额准备金存款的利率很低,多持有它对于商

34、业银行是不利的。它们必然会寻找机会将其贷放出去,以寻求更多的到款收益。因此,银行体系的贷款将会逐步增加,存款也会逐步增加,至到超额准备金率恢复到正常水平(5%)时为止。,在不考虑现金漏损(即企业和居民均不增加其现金持有,即所有新增贷款均存到银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最终存款将由下式决定: 最终存款=准备金总额*存款乘数 =准备金总额*(1/总准备金率) =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1.5万亿元/(8%+5%)=11.538万亿元 据此计算法定准备金为:11.538*8%=0.923万亿元 超额准备金存款为:11.538*3%=0.346万亿元 库存现金为: 11.538*2

35、%=0.231万亿元 贷款为: (11.538+1)-0.923-0.346-0.231=11.038万亿元 发行货币为: 1.5+(0.231-0.2)=1.531万亿元,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将会最终调整为表4-5和4-6所示。从该表可见,法定准备率由10%下调为8%,最终使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由原来的10万亿元增加到11.538万亿元,增加15.38%。可由验证,(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其优点在于: 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并且它对货币供给量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见效快。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在于: 1存款准

36、备金率威力巨大,不适合作为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2频繁调整势必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理。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在配合公开市场操作方面的重要意义。,二、再贴现政策,(一)再贴现政策的含义和作用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对货币供给量发生影响。 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 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政策的作用:,1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2再贴现政策有防止金融恐慌的重要作用。 3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 4再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产生货币政策变动反向和力度的告示

37、作用。,(二)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再贴现政策最大的优点在于: 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避免金融恐慌; 可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贷结构; 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在于: 告示作用的局限性。 市场利率的波动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波动并不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由发放再贴现贷款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数量非中央银行可控。,三、公开市场操作,(一)公开市场操作的含义和作用 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公

38、开市场操作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合适的操作对象。一般来说,政府债券风险低、流动性高、发行量大,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操作对象。,公开市场操作有两种基本方式:,永久性储备调节,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在公开市场中单向性地买进或卖出证券使商业银行的储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增加或减少。 临时性储备调节,指中央银行为了消除一些偶然因素对银行储备造成的影响,通过回购性的操作,使银行储备在短期内得到临时性调节,但不会影响到银行储备的累计总量。,图4-9显示了公开市场操作买进债券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当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进债券时,准备金供给曲线的垂直部

39、分从R1s右移到R2s,货币市场均衡点由E1移动到E2,非借入准备由R1增加到R2,均衡利率由i1ff降低到i2ff。反之亦然。,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品种,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 回购交易 现券交易 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回购交易,回购交易(buyback)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 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

40、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债券回购和逆回购的作用机理,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 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二)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缺点,公开市场操作有以下优点: 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手中 可以灵活准确地达到预定目标 易于逆转 可以迅速实施,不会有行政性延误 公开市场操作的局限性: 技术性很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需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前提,如

41、果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够或可用来交易的工具较少,都会影响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第五节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消费者信用控制(consumer credit control) 在消费过度膨胀时,可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措施: 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 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从而提高每期还款金额,限制平均收入水平和目前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的消费; 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也就限制了消费信贷的规模。 该类措施在消费膨胀时能够有效的控制消费信用的膨胀,在经济衰退,消费萎缩时,则应放宽甚至取消这些限制措施,以提高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

42、的购买能力,刺激消费的回升。,(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security market credit control),含义 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比率,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作为对证券市场的贷款量实施控制的一项特殊措施,它是在1934年罗斯福新政下,创造出的较为温和的管理证券市场的工具。它使联储既可以遏制股票投机活动,又不至于引起金融市场额剧烈波动。 中央银行规定保证金限额的目的: 控制证券市场的信贷资金的需求,稳定证券市场价格; 调节信贷供给结构,通过限制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使较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三)不动产信用控制(control

43、of credit on real estate),含义 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的最长期限和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等。 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主要在于限制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泡沫。 我国的情况 在90年代初期,房地产过热,采取房地产信用控制措施 90年代后期,扩大内需,放开房地产信贷限制 21世纪初期,再次出现房地产投资过热,中央银行再次采用了房地产信用控制措施,(四)优惠利率,优惠利率(favorable interest rate)的含义 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励其发展,有利

44、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 优惠利率主要配合国民经济产业政策使用。 实行优惠利率有两种方式: 其一,中央银行对这些需要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企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执行。 其二,中央银行对这些行业和企业的票据规定较低的再贴现率,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和数量。 优惠利率多为发展中国家所采用。我国在此方面也使用较多。,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direct credit control),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 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管理和

45、直接干预等。 1利率控制 规定存贷款利率或最高限额是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美国条例和条例 1986年4月联储已全部取消了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利率管理体制使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控制较为直接和迅速。 但它也存在许多弊端 利率随资金供求变化自动调整的作用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计划利率很难准确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 并且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操作。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发育和完善,利率市场化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近几年,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存款利率的下限和贷款利率的上限已基本放开,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和存贷款对象的信用状况自主决定其浮动幅度。,2信用配额管理,信用配额管理(credit quotas administered)是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