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答案.pdf_第1页
高一历史答案.pdf_第2页
高一历史答案.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历史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和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材料信息可知“纣故为后”的理由是“有妻 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即嫡长子继承制,d 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问的是“本质问题”,应该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角度回答。题干材料反映了相 权过重威胁皇权,故 b 项符合题意。a、d 两项均不是本质问题,排除;c 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 3.【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分封制能在当时有效地维护周王统治,但是后世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 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能加强中央集权,但地方缺乏自主权。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存在利弊,刘绍玢 主张既要加强中

2、央集权,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故选 c 项,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材料中“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指汉代初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为解决这一体制容易带 来的地方割据势力问题,采取的措施是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d。 5.【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之初,中央、地方政府相互牵制、制约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 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因此选 d 6.【答案】b 【解析】题目中进士出身的官员中父辈有官职者(含宗室)有 100 多人,说明贵族体制依然存在, 故 a 项错误;而三代不仕者有 300 人左右,说明

3、更多的平民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进入仕途,因此 选官制度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 b 项正确。 7c 【解析】 据材料“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法度虽严,非议四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 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而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大权独揽,不符合明朝制度,故 “非议四起”,故 c 选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张居正自身不正贪污腐化,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太 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说明张居正善于理财,故 b 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世俗 日下嫉贤妒能,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 8.【答案】d 【解析】 从题干材料“由全体人民掌握”和图片中具有投票权的居民只有 9%

4、, 可以说明雅典民主政 治的进步性和其范围狭小。 9【答案】d 【解析】 材料“如果你耕种的土地遵受了意外的火灾,那么,你完全有理由要求免除地租”反映了罗马法的 公平理性的特点,故 d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罗马皇帝注意按法律办事,故 a 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维 护公共利益的问题,故 b 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罗马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故 c 错误。故选 d。 10【答案】a 【解析】 “我还没有任命呢” 足以证明英国的首相就职前是需要得到英王任命的, 选 a 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 这一情节出现是符合英国政治体制的,并非历史性错误,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国王对首 相人选并没有最终决定权但有任

5、命权,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没有任何的实权说法过于绝对, 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 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和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 核心是为了防止专制,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所以答案选 b。 12.【答案】d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是洪仁玕在某个文件中的一段话,这个文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是资 政新篇,因此它的内容就反映出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a、c 选项是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 想。b 选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择 d 项。 13.【答案】c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内容指向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沿

6、海深入 到内地,排除;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是针对“瓜分狂潮”而言的故选 c。 14.【答案】c 【解析】根据“部分代表名单”可判断出该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它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 c 项正确。a 项属于天津条约的影响;b 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影响; d 项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辛丑条约不符。故选 c 项。 15.【答案】c 【解析】材料“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 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揭示了其不彻底性。分析选项, c 项符合题意,a、b、d 与题意不符。 16【答案】a 【解析】 【详解】 从材

7、料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 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 来”,表明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故 a 正确。领导力量的改变、民族 意识的觉醒和思想多元化材料没有体现,故 bcd 错误。 17.【答案】d 【解析】民国社会的动荡是由军阀分裂割据造成的,因此扫除军阀割据势力符合中国历史进步的趋 势,也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需求,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了国民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所以 a、b、c 三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d 项说法错误,北伐战争是在第一次国共合

8、作实现 的前提下开展的军事行动。 18.【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消极防御,主要精力用于剿灭国内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根据地力量,这应该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故答案选 b,a c d 三项与上述事实出现的时间 特征不符合。 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的抗战持续 13 多年,是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故正确;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作出了重要贡献,故正确;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故错误;全民族的抗战是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但是和题目无关,故错误, a 项符合题意。 2

9、0.【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维护工人和劳动者的利益,没收逃亡富人的财产,体现出 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21.【答案】b 【解析】从材料“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可以看出当时布尔什维克党要以选举的和 平方式进入立法机关掌握政权,而非暴力革命。所以答案选 b。 22.【答案】c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政体,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体现了人民 当家作主,故选 c。 23d 【解析】 材料“告台湾同胞书40 周年纪念会” “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一 国两制和和平统一”的基础方针,故 d 项正确。结

10、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内战和外部干涉是导致两 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原因,故 a 项错误。1987 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故 b 项错误。1992 年时两会就达到“一个中国”的共识,故 c 项错误。所以选 d。 24.【答案】b 【解析】图中涉及的是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其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亚 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而是建交高潮的结果,是指 1978 年以后,不符合题意。 25.【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 治理体系变革。”可知当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

11、不 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 b 项正确。ad 两项与材 料中的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不符,排除。亚太经合组织奉行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 c 项“主导”说法错误,故 c 项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二、材料解析题 26(17 分) (1)制度:中外朝制度。目的: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 分) (2)意见:皇帝、三省长官。作用: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强化皇权;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 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回答两点即可,其它言之 有理也可给分)(5 分) (3)主要特征: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

12、政等国事;各部门互相监督和牵制,保 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4 分) (4)方式: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一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 互牵制。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6 分)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朝,内朝也”可知是汉朝的外朝或中朝制度。目的:根据所学可知是为削弱相 权,加强皇权。 (2)根据材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中书付门下门下即下尚书省。” 结合所学可知中书省、皇上、门下省和尚书省的宰相。作用:根据所学回答出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即 可。 (3)根据材料“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

13、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结合所学可知废除丞相,设五 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互相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4)方式:材料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内朝,成为决策核心;材料二是令多人共行“宰 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趋势:根据所学可知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呈现君权不断加强,相 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27(17 分) (1)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等权力; 后来随着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的行政权转至内阁,国王逐渐统而不治。(3 分) (2)原因: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

14、大;法国工业化进程较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标 志:颁布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 分) (3)妥协的内容:中央与地方州之间权力的分配:确立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掌握国家主权的 前提下,保留各州较大的自治权,一定程度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大州、小州在参议员与众议 院名额分配相互妥协:参议员每州都是 2 名,众议院按人口比例选出一定程度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 关系;南方、北方在奴隶制的存废,奴隶占人口比重相互妥协:允许南方保留奴隶制度,五个黑 人折合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人口总数.一定程度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关系。(6 分) (4)启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兼具统一性与多样性;渐进与妥

15、协是追求民主进步的宝贵 智慧。(4 分)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的史实分析解答,即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 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2)原因:根据“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得出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根据所学可知,法国工 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标志:结合所学可知,“用协商手段建立民主制度”的标志是颁布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妥协的内容:结合所学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可从中央与地方州之间权力的分配,大州、 小州在参议员与众议院名额分配相互妥协,南方、北方在奴隶制问题相互妥协等方面分析回答。 (4)启示:综合材料,可从人

16、类政治文明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渐进与妥协是追求民主进步的宝贵 智慧等方面分析总结。 28(16 分) (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1 分) 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3 分) (2)优越性:执行力强,行政效率高。(2 分) 趋势: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要符合本国国情;政治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民主化、法制化。(4 分) (3)主题:新中国的宪法建设进程(与时俱进的宪法;依宪治国的步伐等)(2 分) 意义:了解新中国的法制建设的历史;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意识;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 法;认识民主化、法制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4 分) 【解析】 【详解】 (1)前提:依据材料一中“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 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新中国的成立。 成就:结合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相关所学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面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优越性:依据材料二中“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 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 的,我讲的是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