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oc_第1页
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oc_第2页
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oc_第3页
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oc_第4页
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音乐财富的享受者、爱好者,从小就在心灵中植入真善美的精神基因。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供大家参考选择。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黎锦晖是近代中国文化界1位集多种成绩于1身的奇人。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戏剧史、舞蹈史、电影史、文学史、教育史、传播史、乃至旅游史上,都占有10分重要的地位。在儿童歌舞、儿童歌舞剧、流行音乐等1些领域更被称之为开山鼻祖。他在20世纪20、30年代创办了中国最早的1所用以专门训练歌舞表演人材的 “中华歌舞专门学校”,首创了中国专业音乐

2、教育和歌舞表演艺术由业余走向专业化的先河;采取女性演女角,成为当时惊世骇俗的1大创举,引发了社会极大的震动;创建了中国最早的1个专业化歌舞表演团体“中华歌舞团”和专业音乐歌舞表演社团“明月歌舞社”;造就了1批划时期的音乐家, 构成了1个新的音乐格局;首创了音乐传播的新情势。美国学者加州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安德鲁琼斯(Andrew FJonse)在以黎锦晖先生为主角的黄色音乐:中国爵士乐时期中的媒体文化与殖民现代性(Yellow Music:Media Culture and Colnial Modernity in the Chinese Jazz Age,Duke University

3、Press,2001,简称黄色音乐)1书中,高度评价了黎锦晖在爵士乐本土化方面所作出的国际化贡献:1是“把中国音乐的发展最少向前推动了210年”;2是“增进了美国本土的爵士乐的蓬勃发展”;3是“增进了音乐的国际化互动”。黎锦晖可谓是见证了1个时期和影响了世界音乐发展进程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黎锦晖诞生于湖南湘潭的1个书香门第,其父黎培銮是晚清秀才,博学多才,琴棋字画均有成就。其母黄氏知晓经史诗文,工书法。黎锦晖自3岁起便在父亲聘师专设的家塾中朗读4书5经,8岁开始作经文、史论和诗词,10岁曾参加科举考试,同时与友人学习英文和算术。这类中西兼读的学习环境对黎锦晖的成长无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同

4、时故乡湖南的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黎锦晖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对民族民间音乐等艺术情势10分感兴趣,受其熏陶,几近到达痴迷的程度。他在回想录中有这样1段:“ 我童年玩过古琴和吹弹拉打等乐器,也哼过昆曲、湘剧,练过汉剧、花鼓戏。7岁起,每一年祀孔两次,参加习乐习舞;乡下做道场,被邀合奏破地狱的乐章;。看花鼓戏时,也曾参加演出”。黎锦晖的大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也在1篇著述中称:“约当310年前,我和舍弟均在龆年,常秘召名小生罗210瞎来家吃茶,尽传其歌词乐谱。他们绝对只能口授,由我们笔之于书,谱之于管弦”。因而可知,黎锦晖传统民族音乐的积累不但得益于湖

5、南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生活,更得益于他本人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执着和专注。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积累奠定了黎锦晖走民族音乐道路的坚实基础。黎锦晖在大哥黎锦熙先生的影响下,对“54”时期提出的建立新文化、推行“国语”等主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1些进步文化人士的支持下,被聘为平民周报刊物的主编,并由此推动了他对发展“平民音乐”的抱负。1920年,黎锦晖被聘为中华书局编辑所国语文学部部长兼教育部“国语读音统1会”所办的“国语专修学校”教务主任、校长等职。1922年,他又兼任我国当时最有影响的儿童读物小朋友周刊的主编。同年,他长时间筹划的“明月音乐会”成立,兼任其会长。1927年,他又在该会的基础上创办了我国第

6、1所专门培养歌舞人材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并担负校长。在从事上述1系列活动的同时,他在音乐方面前后编写了12部儿童歌舞表演剧、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等音乐作品作为学校音乐的具体教学内容。由于他在文学上也具有相当的修养,他的这些作品均由他自己编剧、写词。他的这些儿童歌舞音乐作品1经发表、演出,立即不胫而走,遭到广大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不但成为我国20世纪20年代引发最广泛社会反响的音乐现象,而且成为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经典。黎锦晖1生最重要的成绩乃在于音乐教育事业。他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黎锦晖的音乐教育生涯从他高师求学时即已开始。他从湖南省教育会举行单级师范传习所的1名乐

7、歌教员,变成音乐讲台上的“名角儿”。他不但教授了方法,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并自此与音乐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1发而不可收。乃至1度出现长沙省城重点学校明德、修业(男校)、周南、广育(女校)4所名校争聘黎锦晖担负4所学校包括中学小学各班所有音乐课之事,这也是迄今为止湖南音乐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黎锦晖在尔后的55年的音乐生涯中,其思想、精神都没有离开他1生所钟爱的音乐教育事业。其中特别以他20年代所从事的学校音乐教育,即儿童歌舞音乐的创造与发展,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黎锦晖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现代化进程所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首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

8、歌舞剧”两种艺术情势“小羊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这首老虎叫门歌,就是黎锦晖最早创作的流行童谣,亦即儿童歌舞表演曲。也是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最早的属于自己民族的启蒙音乐作品。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数量之多,受欢迎程度之高,影响之大,直到今天还没有人可比。有人称黎锦晖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他创作的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mm、小羊救母和儿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来了、3个小宝贝、谁和我玩、可怜的秋香等,在当时的儿童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他的这些艺术创造,使我国初期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从以学校唱歌为唯1情势的阶段,跨入了多种艺术情

9、势并存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新音乐文化最初发韧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学校唱歌(即“学堂乐歌”)。当时经过沈心工、曾志、李叔同等先辈的努力,已使我国的学校唱歌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地,并从中为我国后来新音乐文化的全面建设找到了1条顺利发展的途径。但是,在黎锦晖之前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也可说是人民生活中所存在的新音乐文化,仅只局限在学校唱歌这1个领域。当时不是人们还不了解在欧美等国已有的丰富多采的音乐艺术情势,而是根据当时我国的具体社会情况,真正能为大家所理解、掌握的新音乐,1时还没法突破学校唱歌这个范围。正是黎锦晖,他最早发现在我国广大学校少年儿童中,存在着发展儿童歌舞表演和歌舞表演剧的潜伏可能性。在推行

10、国语和进行音乐普及的进程中,黎锦晖体会到:“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并认为“学校中各科的教材,有许多可以采入歌剧里去”。他还希望通过习演歌剧来训练儿童“1种美的语言、动作与姿态,也能够养成儿童守秩序与尊重艺术的好习惯”,并“锻炼他们思想清楚、处事敏捷的才能”;同时,“对社会教育也有裨益,可使民众渐生尊重1切艺术的心情”。在这类理念的驱动下,黎锦晖开始致力于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在从1920年开始的近10年里,他以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编演了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12部儿童歌舞剧。这两种艺术情势的作品在那些年代逐步盛行全国,在校园音乐生活中产生了广泛影响。黎锦晖先生因此而成为中国近现代儿童歌舞音乐的

11、首创者。并直接推动了邱望湘、沈醉了、陈田鹤等许多音乐家继续对这些艺术情势进行开垦。这样才使得这些新的艺术情势在我国的音乐教育园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才使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特别是儿童音乐教育,从此以后日渐变得更加丰富、更具有少年儿童特点。儿童歌舞表演曲是1种集音乐、诗歌、舞蹈和游戏于1体的儿童音乐文体。这类短小精干、情节简单、手舞足蹈的艺术情势,适应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和审美情趣。黎锦晖善于选择合适少儿理解的题材,采取民间风味的音乐素材,使用口语化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活泼生动的舞姿,来赢得少儿们的爱好。他的儿童歌舞表演曲中,可怜的秋香最为成功。作品音调朴实流畅,词曲结合贴切自然,借太阳、月亮

12、和星光来比喻秋香的童年、青年和老年,以真挚的感情描述了1个牧羊女在不同时期的痛苦生活,从而激起孩子们对小秋香的深切同情,并使他们晓得当时社会的现实和苦难。另外,3个小宝贝、好朋友来了、寒衣曲、胡蝶姑娘等,也是很优秀的作品。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与儿童歌舞表演曲相比,儿童歌舞剧篇幅稍大,除歌舞外还增加了简单的说白,故事情节更富于戏剧性,类似小型歌剧。在创作中,黎锦晖一样注意儿童富于想象力的特点,适当采取童话、寓言等情势,应用拟人化的手法,向儿童进行新思想的启蒙教育。从1922年起,黎锦晖在他主编的小朋友周刊上连载了他编创的麻雀与小孩等11部儿童歌舞剧本,1些剧本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单行本。通过他在随后成

13、立的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和中华歌舞团的演出,这些儿童歌舞剧风行1时,不但成为当时全国各地儿童音乐教育和音乐生活的主要精神粮食,乃至被远在国外的华侨视作代表祖国艺术的花朵。2、推行新的“唯美”的音乐教育理念黎锦晖深受蔡元培的“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是54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民主”与“科学”的观念,展开自己的新音乐创作与批评实践的“唯美主义”的1个著名代表人物。在“54”新文化运动时期,黎锦晖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学堂乐歌时期的新音乐在少年儿童歌曲创作、表演与传播方面的良好传统与创作经验,更融入湖南民间传统音乐的元素。重视新型少年儿童歌曲的社会作用,并融会到寓教于乐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黎锦晖在“54

14、”新文化运动时期同时是1位“白话文”运动的推行者。他受其兄语言学家黎锦熙的影响,在教育界、语言界大力提倡新型的“白话文”运动,并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由“国语统1筹委会”派往上海,担负“中华国语专校”校长时间间,1方面极力推动国语运动,另外一方面积极尝试与音乐表演情势及其改革相结合,使语言和音乐改革齐头并进。他在他的第1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的“卷头语”中写道“第1,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第2,学校中各科的教材,有许多可以采入到歌剧里去,第3,儿童的模仿本能,10分发达,每家的儿童,没有不爱表演成人生活或动物情态等形态动作的,若有人导演1种深有趣味,富于情感,而且含艺术意味的歌剧,他们

15、固然要10分欣喜而积极从事,因而藉此可以训练儿童们1种美的语言、动作与姿态,可以养成儿童们守秩序与尊重艺术的好习惯第4,1切布景和化装,都要儿童们亲身出力,这个除开利用它采入手工、图画、卫生及1般作业的材料外,还可以锻炼他们思想清楚,处世敏捷的才能第5,学校中表演高尚的歌剧,是学校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举动。全部学生和观众,没有1个人不是在和谐甜蜜的境地当中,而且对社会教育有极大帮助。”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要建立起新的国民性,就必须首先塑造儿童的精神世界。事实上,黎锦晖也是根据人的爱漂亮的本性来进行的。“爱漂亮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总是爱美的,爱好的,嫌坏的,嫌丑的,人同此心,心同此向,假设有1个人,

16、美的好的偏不爱,坏的丑的偏不嫌,那末,他不能算1个人,乃是1个大大的怪物!”他的这类 “爱漂亮”、“敬美”、“崇美”的“唯美主义”理念,贯穿于他音乐教育的始终。黎锦晖的“唯美主义”音乐教育理念,从20年代初到20年代末逐步变得清晰与成熟。他所谓的“为歌舞而歌舞”,实质上是在求得1种艺术本体的“真”和“美”,所展现给大众的也是真的和美的。在听觉上,香港演出时就有人认为春季的快乐的音乐接近粤曲使人感到亲切;辞藻典雅、优美,成年人最欢迎。在视觉画面上,7姐妹游花园的服装很美,7个姐妹各出场7次,换了49套服装,这类奢华的舞装使外国人亦为之叹服。歌词接近古代诗词,典雅之至,音乐有特殊风味。曾有1位观众

17、在观看了歌舞及歌舞剧表演后,在报上发表文章说:“黎君的努力,将小学校之前只是直着喉咙喊独来米发索拉希的唱歌革了1次命,创造出这类抒怀的歌剧,来启发儿童的兴趣味,这点功绩,在教育史上,固然要占相当的地位。”还有人评价说:“儿童剧,剧中角色,不外以桃、李、蜂、莺为意味。歌词皆用国语,而唱来婉转动听,不呆板、不艰涩、不俗俚。歌者皆少女,呖呖珠喉,响亮动听。童心、童音、童剧,3者兼备,构成1至美世界,不在其歌之艳、舞之美,而在此种艺术教育之团体,为不可多得也”。可以说, 黎锦晖的“唯美主义”音乐教育既符合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教育标准,又与建立在西方近代“科学主义”、“进化论”基础上的萧友梅、刘天华、赵

18、元任、王光祈等54时期主流派的音乐理念1脉相承。黎锦晖的“唯美主义”音乐教育理念,体现在基础教育与歌舞艺术表演和歌舞剧表演相结合的情势当中,是史无前例的。明月之夜借用天上的神仙向往人间的快乐,来起到教育儿童分辨世界善恶美丑的作用。这类“唯美”情势的艺术后来不幸消失多年。直到最近几年来,1些有识之士重新认识到这类“唯美”音乐教育理念对儿童审美教育的作用,并将这类理念重新应用到审美教育活动中去。3、推行“平民”音乐教育理念推行平民音乐教育的理念,是黎锦晖获得光辉音乐成绩的1个重要缘由。为此,他作了大量的音乐实践:革新音乐教材,实行新的教学法,如:快乐教学法和速成教学法,根据不同接受教育的人群实行因

19、材施教等等。他以德艺为用的育才观,培养出了大批音乐人材,获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黎锦晖的“平民”音乐教育,从积极改进俗乐做起,加速和推动音乐的普及。1918年教育部成立“国语统1准备会”后,他被聘为委员。这不但使他取得研究语言学的良好条件,而且有较多的机会接触蔡元培、钱玄同等进步知识份子,在思想和学术上都深受新文化思潮的熏陶与影响。由于语言与音乐之间本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这1时期对语言学的研究,不但没有影响黎锦晖对音乐的执着寻求,还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投身推行国语运动的同时,黎锦晖利用各种机会学习音乐,对京剧和曲艺进行了观摩和了解。还常常到北平天桥和城南游艺场,搜集1些民歌俗曲

20、,进行分析和研究。他发现许多俗曲的歌词不合时期潮流,乃至猥亵卑琐,不堪入耳, 因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存原有曲调,改变唱腔,或取作新曲主题,加以发展” 的主张。他还认为,应当利用音乐来推行国语。1919年,黎锦晖参加了蔡元培创办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并被推举为以演奏民间丝竹音乐为主的“潇湘乐组”组长。这个组常常演奏湖南古曲和1些音调开朗的民间乐曲,颇受听众爱好,这更加坚定了他通过“改进俗乐,重配唱词”来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信心。这1时期,他还担负了平民周报的主编,通过发表说唱情势的民间文艺,提倡新思想,推行新文化。黎锦晖在深入进行音乐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受“54”新文化运动中“平民教育”、“

21、平民文化”等思潮和主编平民周报取得成功的影响,前后发表了国乐新论和旧调新歌等文,表达他改进俗乐、提倡“平民音乐”的主张。在他那个时期,所谓“平民”,就是指城市市民阶层。1920年秋,黎锦晖与戏曲、曲艺界友人成立了以“高举平民音乐的旗帜,犹如皓月当空,千里共婵娟,人人能欣赏”为主旨的“明月音乐会”。黎锦晖凭着自己浓厚的兴趣,广泛浏览各种情势的音乐,进行改进俗乐、推行和普及民族民间音乐的工作。在此期间,他编写了以器乐为主的平民音乐新编和以声乐为主的民间采风录两部乐曲集。后来,黎锦晖在上海继续以“明月音乐会”的名义展开各种音乐普及活动,积极提倡“平民音乐”。4、对学校音乐教育方式的成功探索在20世纪

22、20年代,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虽已开始,但尚不完善,专业音乐教育也刚刚起步,影响非常有限。严格地讲,当时我国的1般平民百姓还谈不上有甚么现代音乐生活。不用说农村,就连城市居民,大部份也仍停留在听听民间艺人说唱的阶段。在这类情况下,黎锦晖以“平民音乐”为目标,遭到城市平民的欢迎。但他也同时面临来自各方的种种非议和压力。1921年,他在1篇文章中写道:“新,固然不能说都可以新得好,但是不管如何失败,也比旧的有价值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1句极能阻碍进化的妖言。” 这番话表达了他在面对批评时的态度,也反应出他对现状的不满和求“新”、求“进化”的无畏思想。黎锦晖从学习国语入手来实现他的音乐理想。他把自

23、己的音乐的理想和理念初步实行到他所从事的早期国语教育中,陆续购置音乐器材,展开课外音乐活动,吸引日趋增多的音乐爱好者,并以音乐社团“明月音乐会”的名义正式展开了活动;1922年黎锦晖担负“国语专修学校”校长后,更是为了便于实验其新的课本和新的教学方法,每一年假期举行千人以上的国语讲习会,特别在“国语专修学校”下附设1所小学,组织宣扬队,介绍传播民族音乐和自己新创的儿童音乐。如: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歌舞表演曲寒衣曲、春深了、可怜的秋香等。同时,组织“国语专修学校”所属的“上海实验剧社”,开始使用剧本来排戏,演出了幽兰女士、良知、新闻记者等剧目,首次采取女性来演女角,引发社会极大的震动。他还组织“

24、中华书局同人进德会新剧团”并亲身担负团长,演出5万元、阴毒报等新剧目。黎锦晖通过创办歌舞学校来完成他的音乐教育宿愿。1927年2月,在“国语专修学校”停办的情况下,黎锦晖为了突破国语学校订于发展歌舞艺术的局限,实现他首创、发展中国儿童歌舞艺术的宿愿和抱负,大量观摩了意大利、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歌舞团体的歌剧、舞剧、交响乐演出, 其实不断吸取民族民间音乐的营养,自修和声与制曲来提高本身的专业水平,在上海爱多亚路966号(现在的延安东路),创办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的1所以专门训练歌舞表演人材的学校“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并亲身担负校长。从此,黎锦晖有了广阔的舞台来实践他用音乐推行国语的教育主张, 他在

25、编写“语专”和“语专附小”实验新课本时,进行新的启发式教学和扩大课外文娱活动等方面的创新,获得明显成效。同时,黎锦晖先生也由此首创了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和歌舞表演艺术由业余走向专业化的先河。“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当时设有“师范科”、“专修科”、“选修科”、“职业科”、“星期补习科”、和“交谊舞速成班”等等,经过1段时间的基础训练和表演排练,黎锦晖以“中华歌舞会”的名义在上海进行宣扬和演出活动,不久又在上海发起举行全市性的歌舞大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全市性的歌舞大会的举行也是首创了歌舞调演活动的先河。获得相当好的社会效果,“中华歌舞专门学校”的演出特别遭到观众的欢迎和赞美。显示出“中华歌舞专门学校

26、”空前的活力,社会对“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好评如潮,引发很多学术单位的关注和重视。黎锦晖的歌舞艺术专业化的音乐教育理想初步得到显现。但是,由于这所“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是不收费的,而演出也多为义务演出,不久就经济上困难重重,而后又在政治上面临压力,创办不到1年即堕入了窘境。黎锦晖在经历了1次又1次继“中华歌舞专门学校”被迫停办以后的专业音乐教育和歌舞艺术表演事业道路上的挫折和打击以后,他凭着对发展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和歌舞艺术的执着信心和理想和超越常人的毅力,终究在1930年初,又建立起1个新的专业音乐歌舞表演社团“明月歌舞社”。作为音乐教育成果的专业演出团体,明月歌舞社伴随黎锦晖尔后长时间的音乐活动,对普及推行歌舞音乐,造就1批如人民音乐家聂耳及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笳、白虹、黎锦光、严华、周璇等艺坛名人,包括对扩大黎锦晖的“家庭爱情歌曲”的影响,都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黎锦晖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和歌舞表演处心积虑, 不遗余力。他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首创了学校音乐教育乃至艺术教育的新模式。他的音乐教育理念本身不但在当时就是1种对新的教育思想的具体发挥,即便在今天,对改进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仍具有10分积极的现实意义。5、创新音乐教材的内容和情势黎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