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构造地质复习材料(老师内部材料).ppt_第1页
10构造地质复习材料(老师内部材料).ppt_第2页
10构造地质复习材料(老师内部材料).ppt_第3页
10构造地质复习材料(老师内部材料).ppt_第4页
10构造地质复习材料(老师内部材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构造地质学复习,构造地质学复习,考核成绩组成,理 论 考 试:70% 平时实验作业:30%,考试时间: 2010年 5月 9日(星期日) 下午 2:304:30 考试地点:待定。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构造地质学复习,考题类型: 一、 判断(是非)题(10分): 上盘向上位移的断层叫正断层 ( )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沉积间断,但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平行一致,这种岩层的接触关系叫平行不整合接触 ( ),构造地质学复习,考题类型: 二、 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在纵弯褶皱中, 直立褶皱的轴面一般与最大主应力轴 ( ) A 平行 B 垂直 C 斜交 在圆柱状纵弯褶皱中, 岩层面上的擦痕方向一般

2、与褶皱枢纽( ) A 平行 B 垂直 C 斜交,构造地质学复习,考题类型: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岩层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 断层线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构造地质学复习,考题类型: 四、分析图件(30分) 平面地质图地形平坦,分析图中断层的性质, 并画出AB剖面示意图,构造地质学复习,考题类型: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简述角度不整合的形成及其所代表的构造意义。,构造地质学复习,课程讲授内容: 1 绪论 2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4 褶皱 5 节理 6 断层 7 劈理及线理 8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 9 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构

3、造地质学复习,课程复习重点: 一、绪论 (1)构造地质学研究对象(地质构造) 、内容(几何学、运动学、变形学、动力学)、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 构造尺度:指地壳中变形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大小或规模。 构造层次:在一定的变形幕中,由于在地壳不同深度的温度、压力的不同而引起岩石物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分层,或不构造阶段所引起的构造叠加。,构造地质学复习,构造旋回:地壳运动在地质历史中的表现特征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并具普遍性和旋回性,即和缓运动与剧烈运动交替发生,使地壳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从和缓地壳运动到剧烈地壳运动算作一个旋回,叫构造旋回或构造运动期。一次大的

4、构造旋回可经历12亿多年,其中又有次级构造旋回以及更小构造旋回。构造旋回的级别越低,它经历的时间越短,影响范围越小。,构造地质学复习,构造层:一次构造旋回是以和缓的地壳运动开始,经历较长时间,又以较短时间的剧烈运动结束,然后又开始下一次构造旋回的和缓地壳运动,每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归属于前一次构造旋回内并作为前后两次构造旋回的时间分界标志。一次构造旋回时间内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包括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而形成的综合地质体即为一套构造层,构造层之间往往以不整合相分隔,大构造层中可包含多个小构造层。 确定构造运动的客观标志是地层的接触关系。和缓地壳运动形成地层的整合接触关系,剧烈地壳

5、运动引起显著的地壳升降和强烈的褶皱断层,使海陆变迁,地势改观,地质体变质变形,形成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构造地质学复习,构造地质学复习,构造世代与构造序列:一个复杂变形区,特别是变质岩地区,地质体往往都经历了多个旋回的构造变形,为了分期再造构造演化历程,从时空上解析构造形成和发展的顺序,就需要对构造世代和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理清构造的成生关系。 构造世代主要是指不同旋回或不同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顺序。在一个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群,就是一个世代的构造。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即构造序列。构造世代之间往往以构造不整合分隔。构造世代就相当于人类家族中的辈分关

6、系,构造序列就相当于一个家族中的家谱,反映了这个家族的演化顺序。,课程复习重点: 二、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1、从哪些方面识别层理? 2、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3、岩层露头形态(水平、直立、倾斜(“V”字形法则)。 4、如何判断沉积岩层的顶面与底面? 斜层理、粒级层理、波痕、泥裂、雨痕、冲刷痕迹、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等 5、岩层出露宽度及控制因素(厚度、倾 角、坡 度、坡向) 6、地层接触关系类型。 7、(平行、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8、如何判断不整合形成的时代。,构造地质学复习,2.1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2.1.3 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A) 可

7、用于判断岩层顶、底面的岩层原生构造有: 斜层理、粒级层理、波痕、泥裂、雨痕、冲刷痕迹、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等。,6. 冲刷痕迹: 特点:沟槽凹下方向是指向岩层的底面。,利用沉积岩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2.2 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 2.2.3 倾斜岩层 2.2.3.3 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 3. 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 (1)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 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但是,岩层界线的弯曲度(曲率)总是比地形等高线弯曲度小。,2.2 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 2.2.3 倾斜岩层 2.2.3.3 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 3. 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 (

8、2)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 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的方向弯曲。,2.2 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 2.2.3 倾斜岩层 2.2.3.3 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 3. 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 (3)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 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也是相同的, 但是其露头界线的“”字型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三、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复习,1.有关力的基本概念 外力、内力、应力 主应力主应力轴主平面 正应力剪应力 2.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公式应力莫尔圆(难点) 0、45、90时,主应力和剪应力特点 3.应变的

9、基本知识 变形方式、均匀非均匀变形、线应变剪(角)应变 岩石变形阶段 应变椭球体 4.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结果、机理),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2 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体 1. 应力状态: 点的应力状态: 过物体中某一点的各个不同方向截面上的应力情况。 截取包含该点的一个小单元体,一个正六面体来研究。如单元体选择在六个面上只有正应力的作用,而无剪应力的作用,这六个面上的正应力叫做主应力。,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2 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体 1. 应力状态: 若单元体六个截面上的三对主应力的值都相等时,称为等应力状态,在这种应

10、力状态下,物体只发生体积膨胀或收缩的变化而不会产生形态变化(畸变)。,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2 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体 1. 应力状态: 当单元体六个截面上的三对主应力都不相等时,单元体截面上存在最大主应力s1,中间主应力s2和最小主应力s3,这种应力状态可导致物体形态变化(畸变),其中s1s3 之值称为应力差。,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2 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体 1. 应力状态: 微小单元体六个截面上的三对主应力,每对主应力作用方向线叫做主应力轴,主应力所作用的截面称为主应力面或主平面。,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11、3.1.2 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体 2. 应力椭球体: (1) 应力椭球体: 当物体内一点主应力性质相同,大小不同, 即s1s2s3时,可以取三个主应力的矢量为半径,作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代表作用于该点的全应力状态,称为应力椭球体,其中长轴代表最大主应力s1,短轴代表最小主应力s3, 中间轴代表中间主应力s2。,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2 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体 2. 应力椭球体: (2) 应力椭圆: 沿椭球体三个主应力平面切割椭球体,可得三个椭圆,叫应力椭圆,每一个应力椭圆中有两个主应力, 代表二维应力状态。这三个应力椭圆分别为: s1与s2椭圆、s1与s3椭圆、s

12、2与s3椭圆。,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2 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体 3. 一点的空间应力状态类型 (1) 三轴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均不为零的状态, 这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应力状态 (2) 双轴应力状态: 一个主应力的值为零, 另外两个主应力的值不为零的应力状态 (3) 单轴应力状态: 其中只有一个主应力的值不为零, 另外两个主应力的值都等于零的应力状态,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1 有关力的一些概念 3.1.2 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体 3.1.3 二维应力分析 从教材下面的分析可知,这三种类型实际上是根据外力作用方式是单向,相互垂直的双向

13、或相互垂直的三向外力划分的。无论什么方式的外力作用,地壳中岩石的应力状态都是三维应力状态,只是 推导、计算和研究较为复杂。根据弹性力学应力叠加原理,单轴应力分析方法是分析研究相互垂直的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的基础。 以下仍然用教材的写法讲解:,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1. 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1) 平面上一矩形物体, 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为P1 , 内力为p1, 那么, 垂直于外力截面A0上的主应力为: s1=p1/A0 (1) 2) 在与内力p1斜交的截面Aa上, 设其正应力为sa, 剪应力为ta, 合应力为sA, 截面Aa的法线与p1作用线之间的夹角为a , 则 sA =p1/Aa

14、(2)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 sa=sA cosa 并代入(2) sa= p1 cosa/ Aa 由(2) 得p1 = s1 A0 代入 sa= s1 A0 cosa / Aa ,又 cosa = A0 /Aa sa= s1 cos2a (3) 据倍角公式1 cos2 a 2 cos2a可写成: sa= s1(1+cos2 a ) / 2 (4),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由图可知 ta = s1cos a sina (5) 用倍角公式sin2 a 2 cos a sina 可写成 ta = s1 /2 sin2 a (6) 从上可得主要公式 :sa= s1(1+cos2 a ) / 2 (4

15、) ta = s1 /2 sin2 a (6) 讨论: (1) 当a=0 时 ta = s1(1+sin2 *0 )/2 ta= 0 结论: 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 剪应力为零, 即无剪应力存在,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主要公式 :sa= s1(1+cos2 a ) / 2 (4) ta = s1 /2 sin2 a (6) 讨论: (1) 当a=0 时 (4)中的 cos2 a 1 sa= s1 = smax 结论: 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 正应力最大, 剪应力为零,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主要公式 :sa= s1(1+cos2 a ) / 2 (4) ta =

16、s1 /2 sin2 a (6) 讨论: (2) 当a=45 时 (4)中 cos900 sa= s1/2 (6)中 sin901 ta = s1 /2= tmax (3) 当a=-45 时 sa= s1/2 ta = -s1 /2 = tmax,结论: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即a=45的截面上), 具有最大剪应力值, 且剪应力互等, 剪切方向相反,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主要公式 :sa= s1(1+cos2 a ) / 2 (4) ta = s1 /2 sin2 a (6) 讨论: (4) 当a=90 时 cos2 a 1 ,sin2 a 0 sa= 0 ta = 0 结论: 在平

17、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既无正应力, 也无剪应力,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3 二维应力分析 1. 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2. 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一矩形物体, 在其相互垂直的面上, 分别作用有外力p1和p2,且p1p2,。据应力叠加原理,采用两个单轴应力状态的叠加方法。,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3 二维应力分析 2. 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1)先求出由p1单独作用在Aa截面上的应力, 由单轴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公式(4) 和(6),即得p1单独作用形成的应力 sa= s1(1+cos2 a ) / 2 ta = s1

18、 /2 sin2 a,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3 二维应力分析 2. 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2) 再求由p2单独作用在Aa截面上的应力: 90+a 代人 (4) 和(6)即得 s =s2(1-cos2a) / 2 t =-s2sin2a / 2 ,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2. 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3) 根据叠加原理: s sa + s t ta + t 可得 s =(s1 + s2)/2+ (s1 - s2) cos2a /2 (6) t= (s1 - s2) sin2a/2 (7) ,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已知双轴应力状态的应力公式 s

19、= (s1 + s2)/2+ (s1 - s2) cos2a /2 (6) t = (s1 - s2) sin2a/2 (7) 讨论: (1) 两个互相垂直截面Aa, Ab.上的应力: 先求Aa截面上的应力, 由公式公式(6) 和(7)可得: sa =(s1 + s2)/2+ (s1 - s2) cos2a /2 ta= (s1 - s2) sin2a/2 同理可求Ab截面上的应力: sb =(s1 + s2)/2-(s1 - s2) cos2a /2 tb= -(s1 - s2) sin2a/2 由以上结果得: sa + sb= s1 + s2=常量 结论: 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截面上的主应力之

20、和为一常量, 且等 于二主应力之和,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又 由 ta= (s1 - s2) sin2a/2 tb= -(s1 - s2) sin2a/2 得 ta= -tb 结论: 两个互相垂直的截面上的剪应力值大小相等, 剪切方向相反, 这一关系称为剪应力互等定律,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2. 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讨论: (2) 求smax smin tmax 据s =(s1 + s2)/2+ (s1 - s2) cos2a /2 (6) t= (s1 - s2) sin2a/2 (7) 当a=0时: (a为作用力与所作用的截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在(6)中代入a=0 co

21、s2a1 sa =s1 =smax 又在(7)中代入a=0 sin2a0 ta=0 结论: 在与外力P1垂直(与外力P2平行)的截面上,存在最大主应力s1,剪应力为零,即没有剪应力。,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2. 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讨论: (2) 求smax smin tmax 据s =(s1 + s2)/2+ (s1 - s2) cos2a /2 (6) t= (s1 - s2) sin2a/2 (7) 当a=90时: (a为作用力与所作用的截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在(6)中代入a=90 cos2a1 sa =s2 =smin 在(7)中代入a=90 sin2a0 ta=0 结论

22、: 在与外力P1平行(与外力P2垂直)的截面上,存在最小主应力s2,剪应力为零。,2. 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 讨论: (2) 求smax smin tmax 据s =(s1 + s2)/2+ (s1 - s2) cos2a /2 (6) t= (s1 - s2) sin2a/2 (7) 当a=45时: (a为作用力与所作用的截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在(6)中代入a=45 cos2a0 sa = (s1 + s2)/2 在(7)中代入a=45 sin2a/2 ta= tmax 结论: 在与外力呈45的截面上, 正应力为二主应力之和的一半, 剪应力为最大,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

23、力分析 3.1.3 二维应力分析 3.1.4 图解法求应力-应力摩尔圆 1. 应力摩尔圆的数学模型: 从双轴应力状态的应力公式 sa =(s1 + s2)/2+ (s1 - s2) cos2a /2 ta= (s1 - s2) sin2a/2 可以看出, 当受力方式一定, 应力s 就成为角度a的函数, 为了得出应力摩尔圆公式,先将公式中a消去. 为此移项得: sa - (s1 + s2)/2= (s1 - s2) cos2a /2 ta -0 = (s1 - s2) sin2a/2 等式两端平方得: sa - (s1 + s2)/22 =(s1 - s2) cos2a /2 2 (ta -0

24、) 2 = (s1 - s2) sin2a/2 2,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4 图解法求应力-应力摩尔圆 1. 应力摩尔圆的数学模型: 公式二式相加得: sa - (s1 + s2)/22 + (ta -0 ) 2 = (s1 - s2) /22 比较圆数学方程 (x -a) 2 +(y -b) 2 =r 可知此即应力摩尔圆的圆数学方程式。,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4 图解法求应力-应力摩尔圆 2. 应力摩尔圆的性质: 如以s为横坐标,t为纵坐标 (1) 圆心一定在横轴上, 圆心坐标为 (s1 + s2)/2, 0) (2) 圆的半径

25、为(s1 - s2) /2 (3) 单元体中截面角a, 应力圆上为2a (4) 单元体上任何一截面都对应于摩尔应力圆圆周上的的一个点, 该截面 上的一组应力值即为圆周上对应点的一组坐标,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3.1 应力分析 3.1.4 图解法求应力-应力摩尔圆 2. 应力摩尔圆的性质: (5) 已知单元体上的一个截面, 求出该截面在应力摩尔圆圆周上的对应点。 (6) 已知应力摩尔圆圆周上的一个点, 找出该点在单元体中的对应截面。,3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从单元体可以看出 : 1)当在a=0截面时, 对应的应力摩尔圆圆周上的A点,此时, sa =s1 , sa =smax, , ta

26、=0 ,即在此截面上有最大主应力而无剪应力。 2)当在a=90截面时, 对应的应力摩尔圆圆周上的B点,此时,sa =s2 sa =smin , ta=0,即在此截面上有最小主应力而无剪应力。 3)当在a=45和a=135截面时, 对应的应力摩尔圆圆周上的E点和F点,此时,sa = (s1 + s2)/2 , ta= (s1 - s2)/2 =tmax ,即在此截面上有最大剪应力。,四、褶皱 (1)褶皱类型(背斜-向斜、背形-向形)及其概念 (2)褶皱主要要素(核、翼、转折端、褶轴、轴面、枢纽、轴迹、侧伏向-侧伏角等)及其概念 (3)褶皱的轴面(剖面)形态分类 1)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直立、

27、斜歪、倒转、平 卧、翻卷) 2)根据枢纽产状(水平、倾伏、倾竖) 3)根据翼间角(平缓、开阔、闭合、紧闭、等斜) 4)根据褶皱面弯曲形态(圆弧、尖棱、箱状、扇状、 挠曲),构造地质学复习,四、褶皱 (4)里卡德褶皱分类依据(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 伏角)及类型(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 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 (5)兰姆赛褶皱几何分类依据(等倾斜线)和类型(顶薄、 平行、相似、顶厚褶皱) (6)同沉积褶皱 (7)褶皱组合型式(线状、短轴、穹隆构造盆地、 阿尔卑斯式、隔挡式和隔槽式褶皱的特征),构造地质学复习,四、褶皱 (8)褶皱形成机制 1)褶皱形成机制类型(纵弯、横弯、剪切) 2

28、)纵弯褶皱作用(顺层挤压) 纵弯褶皱机制的方式(弯滑、弯流); 每种方式形成的褶皱特征(弯滑-平行、弯流-相 似); 纵弯褶皱中形成的小构造类型(弯滑层间滑动构 造、弯流层内流动构造),构造地质学复习,四、褶皱 (9)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 1)层理(不均一性致使层间滑动流动而弯曲) 2)岩层厚度和力学性质(厚度褶皱形态;力学性 质褶皱方式强岩层弯滑、弱岩层弯流) 3)岩层埋藏深度(浅断裂、弯滑褶皱;深弯流 褶皱) 4)应变速率(快断裂、弯滑褶皱;慢弯流) 5)基底构造,构造地质学复习,四、褶皱 (10)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1)褶皱形态的研究 2)研究褶皱形态的纵深变化 3)研究褶皱内部小构造

29、 4)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构造地质学复习,斜歪褶皱,倒转褶皱,水平褶皱枢纽水平,倾伏褶皱枢纽倾斜,倾竖褶皱枢纽直立,枢纽,枢纽,取决于轴面和 枢纽的产状(七种): 直立水平褶皱 直立倾伏褶皱 倾竖褶皱 斜歪水平褶皱 斜歪倾伏褶皱 平卧褶皱 斜卧褶皱,课程复习重点: 五、节理 1.节理分类(几何分类、力学分类) 2.剪节理和张节理的主要特征和区别 3.节理与应力关系 4.雁列节理的要素 5.节理配套(概念、依据) 6.节理分期(概念、依据) ,构造地质学复习,课程复习重点: 6 断层 (1)断层要素(断层面带、断盘、位移) (2)位移(滑距、断距地层断距铅直、水平) (3)断层类型(断层与岩层走

30、向、褶皱几何关系分类; 相对运动分类) (4)各类断层及组合型式(正断层地堑、地垒、阶梯、 环状和放射状、雁列状;逆冲断层叠瓦状、 对冲式、背冲式、楔冲式;平移断层;顺层断层),构造地质学复习,课程复习重点: 6 断层 (5)逆冲推覆构造(飞来峰构造窗;几何特征台阶 状断坪、断坡结构;扩展方式前展、后展; 推覆褶皱作用断弯断展断滑褶皱) (6)断层效应(横、斜向断层上升盘地质界线向倾斜 方向移动; 错断褶皱后核部宽度变化; 走向断层地层重复、缺失) (7)断层形成机制(正、逆、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 (8)断层存在标志和两盘相对位移的确定依据,构造地质学复习,7 劈理及线理,构造地质学复习,有关

31、概念(面理、劈理、线理) 劈理结构劈理域劈石域劈理类型及特征 破劈理、流劈理、滑劈理(劈理结构) 连续劈理、不连续劈理(劈理域结构) 轴面劈理、层间劈理、顺层劈理、断裂劈理、 区域性劈理(与大构造关系) 线理类型小型线理: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交面线理、皱纹线理大型线理(A):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杆状构造、铅笔构造 A线理、B线理,课程复习重点: 8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构造地质学复习,1. 岩浆岩体产状 侵入岩产状: 协调侵入体岩床、岩盘(岩盆、岩盖)、岩鞍 不协调侵入体岩基、岩株(枝)、岩墙(脉)、 喷出岩产状熔岩被、熔岩流、火山锥 2. 岩浆岩原生构造(A) 原生流动构造流面、流线

32、侵入岩原生破裂构造横节理(Q)、纵节理(S)、 层节理(L)、斜节理(D) 喷出岩原生构造流纹构造、流面和流线、绳状构造、 气孔杏仁构造、枕状构造、柱状节理构造 3. 岩浆岩相带边缘过渡内部(中心)相带 4. 岩体接触关系侵入沉积断层接触 5. 岩体形成时代确定(A),课程复习重点: 9 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 1.有关概念(构造置换、叠加褶皱) 2.变质变质岩区主要构造类型(叠加褶皱、韧性剪切带、次生面理) 3. 构造置换置换过程或阶段? 4.变质岩区存在哪两种角度不整合?,构造地质学复习,课程复习重点: 10 地质构造图件分析 (1)基础知识V字型法则、断层效应、褶皱效应 (2)分析内容 1)褶皱、断层存在及性质、形成时代 2)侵入体产状及侵位时代 3)接触关系(整合-不整合、平行-角度) 4)构造层及其构造演化历史,构造地质学复习,课程复习重点: 10 地质构造图件分析,构造地质学复习,课程复习重点: 10 地质构造图件分析 1.本区可分为 四 个构造层。 2.K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