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教育学的概念2.中国语境下的3种解释是一门科学,即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概念)是一个学科门类是一门课程,即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二、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萌芽阶段代表性著作中国及世界教育史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先秦教育经验总结。西方最早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昆体良(晚300多年)。特征:经验或现象的描述总结独立阶段标志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1632年。成为学校课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1806年,现代教育学之父。特征从其他学科分
2、离,形成独立理论体系。科学教育学阶段1.主要流派实验教育学:把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科学研究,代表人物:拉伊、梅伊曼文化教育学:采用文化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科学,代表人物:狄尔泰、福利特纳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生在做中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 书本中心 课堂中心 (旧三中心)现代教育杜威 儿童中心 经验中心 活动中心 (新三中心)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评价传统教育:知识扎实全面系统,缺少创新,扼杀个性。现代教育:注重儿童个性和创新培养,但学习不系统,基础知识薄弱。马克思主义教学: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教育问
3、题。西方最早: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等中国最早: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主要观点:教育是社会化现象,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教育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教育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还有教育的意义;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发展一、教育的起源和含义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主要观点:利托尔诺认为,人类产生前教育现象及活动就存在于动物界;沛西能认为,教育源于生物生存本能。错误之处:把教育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等同
4、,将教育机械化,简单化,抹杀了人类教育的能动性,有意识性,有目的性。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模仿是与生俱来的。错误之处:否认教育的有意识性。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凯洛夫,康斯坦丁诺夫主要观点:教育源于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教育的含义1.广义:影响或者增进人们身心发展的一切社会活动。2.狭义(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教育。二、教育的发展原始教育(原始性平等性)1.教育内容浅显,教育方法简单2.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为一体3.教育权利平等,男女教
5、育有差别无阶级性:人人接受教育,人人都受平等教育4.没有教育机构和专职人员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1.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水平极高,促进体脑分工,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专门从事教育和学习活动专职教师国家机器和社会组织的建立,需要有机构培养统治管理人才人类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文字的出现与运用2.古代教育特征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校教育专门化学校教育盛行死记硬背和体罚学校教育内容逐渐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施教义务教育:依法律规定,所有适龄的青少年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三、教育的结构和特性教育的结构1.教育活动的结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
6、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2.教育系统的结构整体上分:学校教育,非学校教育性质上分: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形态上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阶段上分: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形式上分: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制学校教育的基本特性1.社会性 2.生产性 3.民族性 4.历史性 5.永恒性 6.相对独立性教育的本质: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及教育内部要素与外部事物之间本质的必须联系。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要适应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并且促进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概述1.什么是人的发
7、展?狭义:青少年儿童身体和心理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广义:个体全部人生中身心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分析1.遗传的作用遗传素质:个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机体形态结构,感官系统,神经系统等。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存在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2.环境的作用环境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并对客体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人生发展的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人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和进程。环境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是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实现的。3.教育
8、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培养人的活动能促进遗传向最优化方向发展能对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和利用青少年时期最适宜和最需要接受教育主导作用是有限的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措施)1.统一性(和谐发展)2.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3.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互补性(生命教育)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规律性联系:教育与社会是双向关系。教育与经济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与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受教育人口,受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投资水平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提高个体劳动生产率,满足经济发展对有效劳动
9、的需要促进科技的传播,生产与应用培养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教育与政治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制约教育权,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制约与影响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制约与影响教育资源分配2.教育的政治功能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培养和造就政治与管理人才传播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制造社会政治舆论,影响政治时局提高公民民主意识,推进政治建设教育文化广义:一般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主要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科学、哲学、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文化内容制约着教育内容文化观念制约着教育观念和思想文化传播手
10、段变革,促进学校教育手段方法变革2.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文化的功能传播文化的功能选择文化的功能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与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影响教育的数量,质量与结构。2.教育的人口功能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受教育程度高低与人口出生率高低成反比。提高人口质量与基本手段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能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个性)三、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教育系统所具有的功效和作用。个体发展的功能(育人功能)1.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职业与身份的社会化2.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教育促进主体意识的发展促进个体特征的发展促进个体价值
11、的实现促进个体地位的提升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经济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人口功能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教师的社会地位1.经济地位2.政治地位3.职业声望4.专业地位教师的社会角色1.传统角色人类文化的传递和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智慧的启蒙者和开发者学生集体的管理者和教育者2.教师现代角色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健全人格的示范者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二、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未成熟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劳动时空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和迟效性三、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
12、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指出,教师是专门职业,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我国1993年教师法中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1995年和2000年分别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方法,通过职业资格认定来体现和保证教师职业的专门性。教师的专业素质素质:个体一系列的自然特点,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的“合金”。1.专业信念教育信念2.专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3.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4.专业能力5.专业性
13、向人格特点四、学生中小学生的基本特征1.是发展中的人2.是能动的独特个体3.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4.是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人初中生的生理特点1.身体迅速增长,进行巨变2.性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3.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认知方面对事物的感受性提高,出现逻辑知觉观察积极主动注意日益集中稳定抽象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开始占优势2.个性方面富有热情,但易冲动、偏激、情绪变化快、自制力差自我意识大大增强“成人感”突出,自我评价不稳定富于幻想,理想尚不稳定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时期,世界观孕育时期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概述1.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14、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2.类别社会关系 道德关系,人际关系,法律关系教育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心理关系 (认知,情感)3.师生关系的演变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双主体交往与对话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3.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第五章 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内涵和层次结构1.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社会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总的要求,规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家庭教育的目的 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
15、的 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社会教育的目的 一门课程的目的(课程目标)一单元一节课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现实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生产关系及相应的政治经济制度2.人的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在教育目的转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时,必须以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才能使目标具有实际可行性和针对性,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教育目的的特点1.客观性2.抽象性3.理想型(观念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基本观点:教育目的应当从人的本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出发;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其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个人
16、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应以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作用来衡量教育价值。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等。2.社会本位论基本观点:教育目的应当从社会需要出发,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公民,是其社会化,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应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教育价值。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的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二、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目的的实现策略:素质教育三、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五育的组成1.德育:全面发展教育方向和动力,对其他各育起灵魂与统帅作用。广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17、,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狭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坚定的道德信念,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2.智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核心,为各育的实践提供科学知识的基础和认知基础。目标: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智力与才能。3.体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目标: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4.美育:蕴含在各育之中,对各育都有促进作用。目标:正确审美观念、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5.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目标:传授现代生产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五育的关系:相互独立,依存,渗透
18、和促进,不能互替。第六章 课程论一、课程概述课程的含义2.课程的含义广义: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知识和经验。狭义: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规范,分量,进程等的总和。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课程理论(详见书本P169)1.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知识中心课程,要素主义,永恒主义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目的:培养学者基本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重视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和逻辑结构2.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弗莱雷,布拉德尔梅目的:培养公民意识、民主
19、意识,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基本主张:课程是以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为基础的,内容,应围绕当代社会重大问题来组织,而不是学术性科目或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和成长。3.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杜威基本主张:课程要以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为基础,通过基于学习者探索机会、尊重他们的好奇心,给予他们进行个人化选择和承担责任的机会,帮助他们有自由和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4.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多尔二、课程开发与形态课程目标3.课程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课程目标的设计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5.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4个要素(ABCD
20、)行为主体(Audience)具体行为(Behavior)行为条件或情境(Condition)表现程度(Degree)基础教育课程形态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科书教学评价2.评价类型根据评价主体: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根据评价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根据评价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转变课程功能2.改革课程结构3.革新课程内容4.改进学习方式5.改革评价制度6.改变课程管理第七章 教学论一、教学概述中小学基本教学任务1.传授和引导学生学习系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21、。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科学性2.发展智能与体力,培养非智力因素3.培养积极情感,科学价值观与世界观,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二、教学过程什么是教学过程1.定义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培养良好道德与个性品质的过程。2.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影响活动的各种外部条件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本质1.特点主要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2.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
22、特殊性:认识对象,认识途径是一种师生间特殊的交往过程是一种师生发展性过程教学模式2.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我国中小学教学常用模式)三、教学原则什么是教学原则定义:依据一定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启发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朱熹提出“因材施教”)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概述1.定义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教的方式方法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的方式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2.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实行启发式教学是运用教学方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对一切教学方法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局代表演讲稿5篇
- 给生病学生捐款的倡议书
- 图书漂流活动方案15篇
- 德智体美劳自我总结(5篇)
- 21.1 二次根式 同步练习
- 浙江省浙里特色联盟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 浙江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
- 房地产租赁中介合同
- 2024年工地门窗安装合同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年)
- 2023年副主任医师(副高)-中医骨伤科学(副高)考试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
- 《红星照耀中国》PPT只是分享
- 污水处理站安全培训课件
-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课件
- 大型幕墙施工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 六年级写自己典型事例300字范文(6篇)
- 干膜介绍及干膜工艺详解
-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欲得千里驹需搭青云梯、纵浪大化中淡定且从容、因时而变奔赴山海
- 九年级沪教版 Unit5 Reading Skiing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公开课学案
- 百万英镑英语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