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通志介绍 1、作者简介和成书经过 作者郑樵(1104-1162),字渔仲,又称夹漈先生,福建兴化军兴化县(今福建莆田县)人,是宋代著名史学家。他从十六岁起,就谢绝人事,闭门攻读、著书。 “欲读古人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羽翼。”(夹漈遗稿卷二献皇帝书),五、通志介绍 郑樵不应科举,无心于仕进,深居夹漈山中读书、讲学30年,所以人称为夹漈先生。他一生著作甚丰,代表作是通志。郑樵是自学成才,既无家学,又不是史官。郑樵所处的时代,是金兵南侵,民族矛盾激化的年代,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包围汴京,第二年,汴京沦陷,钦舜二帝被俘北去。从此,宋室南迁。郑樵作通志约40年时间,花费他一生的
2、精力。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书成之后,进京献书,但第二年(1162年)便离开人世了。,五、通志介绍 2、体例与内容 通志200卷,分帝纪18卷,后妃传2卷,年谱4卷,略52卷,世家3卷,宗室传8卷,列传98卷,载记8卷,四夷传7卷,其中后妃、宗室、四夷,均属列传。实际分六体,即纪、传、年谱、略、世家、载记。 二十略是通志的精华,即氏族略5卷、六书略5卷、七音略2卷、天文略2卷、地理略1卷、都邑略1卷、礼略4卷、谥略1卷、器服略2卷、乐略2卷、职官略7卷、选举略2卷、刑法略1卷、食货略2卷、艺文略8卷、校雠略1卷、图谱略1 卷、金石略1卷、灾祥略1卷、昆虫草木略2 卷。二十略起自上古,
3、下引至唐,有的至北宋。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木五略是以前正史中所没有的。但真正属于郑樵独创的是六书、七音、校雠、图谱、金石等五略,属于学术文化史领域。 通志纪传部分,包括世家、载记在内,是自上古至隋的人物传记。 通志的年谱起于三皇,迄唐高祖武德元年。 郑樵还特别强调图表的作用。(包括图谱和年谱),五、通志介绍,五、通志介绍 3、成就 第一,通志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又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表、志俱全,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在时间上贯通古今,在内容上无所不包,充分体现了郑樵所主张的“会通”思想。 第二,“二十略”内容丰富,是全书的精华,集中表现了郑樵的独创
4、精神。 “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 通志总序,4、通志的续编 (1)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官修续通志640卷,大体依据通志的体例编修的,分本纪、列传、二十略等几大部分,唯缺世家和年谱。内容与通志相衔接。 (2)清乾隆三十二年又官修了清朝通志(原名皇朝通志)126卷,可看作是续通志的续编。体例只存二十略,世家、年谱、本纪、列传都没有。二十略沿袭通志二十略的体例,只是在内容上更加搜罗丰富,辩证精详。 此后,“十通”中的后期之作,一般也都受通志的影响,吸取了通志的某些成果。,“三通”:通志、通典、文献通考。 “九通”:通志,文献通考,
5、连同通典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以及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再加上1935年清朝续文献通考,总称为“十通”。其中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最有价值。,第三节 元修纪传史举要 一、宋史介绍 1、作者及成书经过 宋史是元朝末年的一部官修史书,元脱脱等撰。元初因对正统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故未成书。元顺帝时,脱脱为相,主持修史,决定三国各为正统,各系年号,设局修三史。脱脱任都总裁。另有史官二十三人,专门负责纂修宋史,其中出力最多的是欧阳玄。 2、体例与内容 宋史记事起自宋
6、太祖建隆元年(960)赵匡胤称帝,终于南宋赵昺(bing)祥兴二年(1279),共计320年历史。 全书共496卷,其中本纪47卷; 志162卷,共十五种,卷数之多,为中国史书所仅见。其中地理、河渠、职官、兵、刑法、艺文等志尤为重要。 表32卷,有两种,一为宰辅表,二为宗室世袭表。 有列传255卷,记载了两千八百余人的事迹。道学传为宋史所独创,为前史所无。 3、成就 体例完备,纪、传、表、志俱全。总结了元以前各种纪传体史书编纂的经验,对各种体例上的问题都处理比较好。 材料可靠而丰富。宋代史料最为详备。 缺点:繁芜杂乱。,二、辽史 1、作者和成书经过 元脱脱等撰,也是元朝末年的一部官修史书。用时
7、一年。此前多有修辽史者,所以成书迅速。 2、体例、内容及价值 辽史116卷,记载辽政权的历史。辽本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权。辽史记事起于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耶律阿保机被立为“夷离堇”,终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宋金联合灭辽。除记载辽政权的历史以外,还兼述了辽以前契丹族的兴起和辽末耶律大石建立历史。 辽史有九帝纪共30卷,九帝纪是研究辽政治、军事、经济、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 有志32卷,志目十,营卫志是新创的篇目,内容包括宫卫、行营及各部族的建制和分布,其他均因袭旧史。辽史十志所载,虽然比较简略,但为研究辽国各项典章制度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资料。 辽史有表八种,凡
8、8卷。立表较多,是其优点。 辽史有列传45卷,其中类传15卷,有十二种。 辽史最后一卷是国语解,系附录性质,对书中所用契丹语记载的官员、地名、部族名、姓氏称谓等均有解释,极便读者。,三、金史 1、作者和成书经过 金史也是元代一部官修史书,署名脱脱等撰。实际修史人员有17人。 2、体例、内容与成就 金史135卷,记事起自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金亡,共120年的历史。 金史有本纪19卷,记载了金国各帝的事迹,凡金国的大事,都在本纪中有记载。世纪记述了女真早期的历史。 志39卷,其目凡十四,最重要的是食货志、兵志、选举志、百官志、地理志、河渠志等。 金史有表4卷,其
9、目有二,即宗室表和交聘表,后者为金史所新创,记录了金与宋、西夏、高丽等的交聘往来。 金史有列传73卷。其中类传十六种。书后附有金国语解一篇,分官称、人事、物象、物类、姓氏五项,解释女真族的方言。 金史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女真族的发展历史,在元修三史中,是较好的一部。,隋唐宋元时期编年体的发展 编年体概述 编年体即按照年月日时间顺序编排史事的史书体裁。春秋最早,左传完善。是早期史学的主流体裁。 两汉时纪传体兴起,与编年体并行,而以纪传体为主。至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一出,编年体才再度复兴和繁荣,后继者众多,形成从春秋以下至明末没有中断的编年体史书系列。 竹书纪年“汲冢书”,古本和今本之分,史料价值很高。
10、东汉荀悦汉纪,前206-公元23年,材料不出汉书。 东晋袁宏后汉纪,25-220年,成书早于范晔后汉书,同样重要。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补通鉴的系列: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182年成书,记事960-1127年,今本从永乐大典辑出。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1236年成书,记事高宗一朝,1127-1162年,续李焘书,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专记两宋之交,1117-1161年。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记事宋辽金元,960-1370年,真正续通鉴者。 现代饶宗颐主编续补资治通鉴史料长编稿系列:新莽简、敦煌简、秦出土文献、汉晋石刻史料、高昌、西州(吐鲁番文书)、敦煌文献的编年系列
11、。如敦煌汉简编年考证。,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在华州(今河南郑县)担任地方官。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谏院。嘉祐六年(1061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司马光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觐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 宋神宗即位后,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此时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司马光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熙宁三年(1070年),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元丰七
12、年(1084年)成书。书成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资治通鉴介绍 一、作者简介及成书经过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出生时,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今河南信阳光山,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七岁时, “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资治通鉴介绍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新党,尽废新
13、法,史称“元祐更化”。司马光执政一年半,即与世长辞。 修书时间: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历时十九年。,助手有刘恕、刘攽 、范祖禹。刘恕精于史学。刘攽是著名的汉史专家。范祖禹专治唐诗,著有唐鉴一书,被称为“唐鉴公”。协修人员与司马光各有明确的分工。初期刘攽负责汉史长编,刘恕负责魏晋南北朝史长编。后司马光移官洛阳,又略加调整,范祖禹负责唐史长编,刘恕负责五代史长编,刘攽接替刘恕剩下的南北朝部分工作。刘恕去世后,五代部分由范祖禹完成。最后由司马光就各朝历史长编加以考订删定,修改润色,写成定稿。,资治通鉴介绍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4、,资治通鉴介绍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二、体例与成就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编年体通史,是宋代史学的一项光辉成果。全书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凡13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合计354卷。 编年体自春秋、左传创始以来,继起者甚多,但都是断代史。通鉴贯通古今,纂成一部编年
15、体通史,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可以和纪传体通史的史记相媲美。通鉴的产生,打破了汉唐时期编年史相对沉寂的局面。 首先,材料丰富,且比较真实可靠。所引书籍达322种。通鉴长于叙事,文字生动。司马光还把各种不同说法和自己决定取舍的理由,逐条记载下来,做成通鉴考异30卷。修史同时,作通鉴目录30卷,把每年的事情,标题列举,读者可按目录检寻,比较方便。 其次,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编纂方法。他将整个编写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部协修人员按照分工,先将各个朝代史料按年、月、日的顺序加以排比,表明事目,注明材料所出篇卷,这叫作丛目。第二写成长编。第三步由主编司马光就长编考其同异,删其繁冗,写成定稿 即丛
16、目长编考异定稿。,第三,关于正闰之说,这是古代史家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司马光采取从实际出发,弃封建“正统论”,这样就使通鉴能比较客观地叙述历史,避免了封建正统论者任意篡改历史,妄加褒贬的弊病,增强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这是难能可贵的。 资治通鉴主要内容: 1、 周纪,五卷。 2、 秦纪,三卷。周纪与秦纪原为通志八卷。 3、 汉纪,六十卷。 4、 魏纪,十卷。 5、晋纪,四十卷。 6、宋纪,十六卷。 7、齐纪,十卷。 8、梁纪,二十二卷。 9、陈纪,十卷。 10、隋纪,八卷。 11、唐纪,最多,凡八十一卷。12、后梁纪,六卷。 13、后唐纪,八卷。 14、后晋纪,六卷。 15、后汉纪,四卷。 16
17、、后周纪,五卷。,记述中重点突出,详近而略远,隋唐五代371年为全书重点所在,占全书40%。其中唐纪所占篇幅最多,为81卷,其次为汉纪为60卷。很明显的他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突出“资治”这一写作目的。,“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胡三省,资治通鉴虽被誉为“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但也有不少错误,如史家严耕望指出:两唐书将“特勤”误为“特勒”,资治通鉴对此并无纠正,将错就错
18、,资治通鉴卷一六四:“土门自号伊利可汗,号其妻为可贺敦,子弟谓之特勒。”通鉴考异:“诸书或作特勤,今从刘昫旧唐书及宋祁新唐书。” 高安陈汝奇在陈氏甘露园长书四论认为资治通鉴将只见诸野史的杨贵妃、安禄山之事纳之正史而失之客观。 再如资治通鉴纪年方式多有不当之处,如在记述隋炀帝西巡行程中均出现诸多失误,六月二十三日以后由张掖前往焉支山的时间提前到高昌王六月十七日到达张掖的当天。通鉴卷十五汉纪七文帝后二年:“八月,戊戌,丞相张苍免。”但据二十史朔闰表文帝后二年八月丁卯朔,月内无戊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玉贵著有资治通鉴疑年录归纳出通鉴纪时所发生错误,共计得出八百多例,可补此方面的缺失。,三、资治通
19、鉴的注本及参考书 最好的是宋末元初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胡三省(12301302),字身之,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台州,宋时称天台,故胡氏自称“天台胡三省”。27岁中进士,宋亡后,隐居山中不仕,闭门注通鉴,前后凡30年始成编。 胡注的特点和优点:1.注释兼校勘;2.对典章制度、音韵训诂都有详细注释,对官制、地理考证尤为精详;3.注中表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研究通鉴胡注的书,最重要者有陈垣的通鉴胡注表微,是文献学史上的名著。还有清人陈景云通鉴胡注举证及钱大昕的通鉴能注辨证。 研究通鉴的参考书,还有司马光的通鉴释例,通鉴考异,相当于通鉴的注释,说明史料去取的依据,也有考订史实,并保存了一些
20、史料和异说。 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宋刘羲仲通鉴问疑,明严衍资治通鉴补正。 宋朱熹通鉴纲目,明末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等等。,资治通鉴续编介绍 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作者是南宋时期的李焘。 李焘(1115 1184), 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宋眉州丹棱人(今四川眉山市丹棱)。 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他在撰写这部书时,始经不渝地坚持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原则,就是“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取材十分丰富,除宋代的实录、国史外,还大量采用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南宋人陈傅良曾表彰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
21、令,有御集,又有百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自李焘作续通鉴(即指续资治通鉴长编)起建隆、尽靖康二年,而一代元书萃年于此,可谓备矣。“清人谭钟麟也认为此书“上据国典,下采私记,参考异同,折衷一是,使北宋一代事实粲然明备,实为通鉴后不可不读之书。”正是由于李焘坚持了这个原则,才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宋代史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李焘继承和发展了“考异”的优良传统。司马光在著资治通鉴时,著有通鉴考异,在书中排列不同材料,说明自己取舍的原因。续资治通鉴长编也采用了这一考异的方法,“若旧本有误处,及有合添处,即当明著其误削去,气添处仍
22、具述所据何书,考按无违,乃听修换,仍录出为考异;不然则从旧,更勿增改。”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多达一万二千余条,七十多万字。清人黄廷鉴以此评价很高,认为“其中分注考民划详引他书,而于神、哲之代尤多。,续资治通鉴长编,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作者李心传(11671240),字微之,四川井研人(今四川乐山)。十四五岁时,随其父李舜臣居于临安(今浙江杭州)。时舜臣任宗正寺主簿,故心传得有机会阅读官藏的当代史书,引起研究当代史的兴趣。三十岁考进士不第,从此绝意于科举,专心从事史学研究。经多年努力,编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记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共三十六年的史事。200卷。高宗一代曾有大量的时事记载,由于这些记载的见闻、详略、政见不同,对人物的评论也有所不同,故事多歧互,众说纷纭。李心传以高宗日历、中兴会要等官书为基础,参考其他官书,以及一百多种私家记载、文集、传记、行状、碑铭等,进行了细致的考订,采用了他认为是可信的,辨别了他认为不可信的,并一一注明。对重要事件,本文不能全载的,也另加注明。但因作者撰写该书适在秦桧、秦熺父子恣意篡改官史之后,要录便不免因袭旧章,承其谬误。要录编纂多仿照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体例,书名要录,又是摘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理招聘合同范本
- 2025福建福州市园开新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MeCY5-NHS-ester-Sulfo-Cyanine5-NHS-ester-生命科学试剂-MCE
- AMPK-IN-6-生命科学试剂-MCE
- 4-Aminopyrazole-d2-生命科学试剂-MCE
- 科技产品外观设计中的现代简约风格
- 科技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政策支持
- 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
- 科技展览会的设计原则与实践
- 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现代城市雕塑设计探索
- 机房运维管理制度
- 昆明抚仙湖鳍鱼湾棋盘山度假娱乐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样本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单元作业设计
- 创鲁班奖工程条件及评审要求XX4
- 交通法规常识课件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简易方程练习200题及答案
- 课件:认识镜头语言1:运镜方式和常用的镜头术语
- (完整版)三年级上册口算题卡1400道
- 淘宝客服转正述职报告
- 提升电子商务的发展逻辑
- 提升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