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病变MR诊断.ppt_第1页
五官病变MR诊断.ppt_第2页
五官病变MR诊断.ppt_第3页
五官病变MR诊断.ppt_第4页
五官病变MR诊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官病变MR诊断,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陈武标,第一节、眼及眼眶 球内(视网膜母细胞瘤) 眶内(海绵状务血管瘤) 视神经(视神经胶质瘤) 第二节、鼻腔及鼻窦 第三节、咽喉部 鼻咽癌 第四节、耳部 第五节、腮腺 腮腺混合瘤,眼及眼眶解剖,视神经4-5mm,眼环厚2-3mm,视网膜母细胞瘤,一、概述。 源于视网膜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多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 多为单眼发病,1/4双眼先后发病。 本病常有家族遗传史。,二、病理,起自视网膜,分内生型、外生型。 肿瘤较大可沿视神经扩展,甚至侵入颅内。 钙化是特点。,三、临床表现,患儿多因瞳孔区呈黄色就医。 有白瞳症及黄光反射、视力减退或消失,继发青光眼。

2、,球内实性肿物,边缘清,T1WI为中低,T2WI为中等信号影。 80%-90%有钙化,T2WI低信号影,CT较MRI更发现肿瘤内的钙化,故诊断本病较敏感。,四、MRI表现:,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球内实性肿物,边缘清,T1WI为中低,T2WI为中等信号影。,80%-90%有钙化,T2WI低信号影,CT较MRI更发现肿瘤内的钙化,故诊断本病较敏感。,肿瘤较大时眼球增大,眼球外突,肿瘤可沿视神经生长,进入颅内。MRI在显示肿瘤的蔓延、侵及颅内结构、显示视神经等结构优于CT。 Gd-DTPA增强扫描,明显强化。,Gd-DTPA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肿瘤较大时眼球增大,眼球外突,肿瘤可沿视神经生长,进入

3、颅内。MRI在显示肿瘤的蔓延、侵及颅内结构、显示视神经等结构优于CT。,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MRI示球内实性肿物。 钙化是特点。 MRI显示肿瘤的蔓延、侵及颅内结构有优势。,五、诊断要点,眶内血管瘤,一、概述。 眶内常见良性肿瘤,占眶内占位性病变第二位,为先天发育畸形 病变发展缓慢,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 多发于3050岁,女性多见。,二、病理,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由充满血液的血窦和纤维间质构成,外有完整的包膜,常形成局限性肿块,瘤内纤维间质多少不等, 瘤内可出血、栓塞、含铁血黄素沉着及钙化等。,三、临床表现,肿瘤多在肌圆锥内,早期即可出现眼球突出,若肿瘤位于眶尖部则早期出现视力减退, 肿瘤较大

4、时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移位、视力下降等。,四、MRI表现:,本病多发生在肌圆锥内,也可见于肌圆锥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 与眼外肌相比,T1加权像肿瘤呈等信号,质子密度及T2加权像为明显高信号;若血管钙化、血栓形成及出血,可使信号不均匀。,眼环厚2-3mm,视神经4-5mm,质子密度及T2加权像为明显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可呈特征性“渐进性强化”。 多数可见视神经受压移位或肿瘤包绕神经,眼外肌移位,冠状面扫描更有利于判断肿瘤与视神经的位置关系。,右眶内球后血管瘤,“渐进性强化”是特征,多见于30-50岁。 位于肌圆锥内多见。 视神经是移位。 T2WI明显高强信号影。

5、“渐进性强化”是特征。,五、诊断要点,视神经胶质瘤,一、概述。 本病多见于是10岁以下儿童,以 46岁最多见。发生于成年人者其恶性程度较儿童高。 本病常单侧发病,发展缓慢,约1/3病人患有神经纤维瘤病。,二、病理,儿童多为毛细胞星形细胞型,而成人多为胶质细胞型,具有浸润性。 好发于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眶内视神经胶质瘤在视神经鞘内沿纵轴生长,多呈梭形或纺锤形,也可呈管状,位于视神经管两端者可呈哑铃形。,三、临床表现,肿瘤多在肌圆锥内,早期即可出现眼球突出,若肿瘤位于眶尖部则早期出现视力减退, 肿瘤较大时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移位、视力下降等。,四、MRI表现:,在儿童本病常偏良性,因受硬膜限

6、制,肿瘤为患侧视神经局部增粗呈纺锤形或梭形,边界清楚。 肿瘤在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见中央坏死,部分肿瘤边缘可见条状脑脊液聚集及脑膜及增生的细胞 。,肿瘤在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见中央坏死,肿块位于肌圆锥中央,与视神经融合、相连,不能区分。肿瘤较大可沿视神经管进入颅内。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视交叉肿瘤以冠状面显示较好,表现为上下径大于6mm。 双侧视神经胶质瘤常是神经纤维瘤病的可靠依据。,右侧视神经胶质瘤,加强扫描明显强化,五、鉴别诊断,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脑膜瘤鉴别要点,左侧视神经脑膜瘤,鼻咽部解剖,鼻咽癌,鼻咽部粘膜上皮发生的癌肿; 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

7、瘤之一,此病有地区性,好发于亚洲,尤其是我国的广东省; 多见于4060岁。与之相关的发病因素有种族、家族因素、EB病毒感染与环境致癌因素。,一、概述。,二、病理,起源于鼻咽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 按其形态可分为 结节型、菜花型、溃疡型及粘膜下浸润型。 组织学可分为 鳞状细胞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及未分化癌,其中最常见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三、临床表现,鼻衄、鼻出血 鼻阻塞 耳鸣、耳闷塞,听力减退 颈部淋巴结转移 头痛及颅神经症状 远处转移 鼻咽镜示肿瘤呈紫红色,触之易出血 实验室检查 EB病毒VCA-IgA增高。,四、MRI表现:,鼻咽部改变 早期仅表现为鼻咽部粘膜稍增厚,咽隐窝变浅

8、、消失或隆起,肿块较大时常突入鼻咽腔引起鼻咽腔不对称、狭窄或闭塞。 肿瘤的信号 肿瘤在T1WI多呈与肌肉类似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或中度强化。,早期鼻咽癌,MR在显示肿瘤实体上较CT敏感。,肿瘤在T1WI多呈与肌肉类似的等信号 或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或中度强化。,深部浸润 侵犯翼内、外肌致咽旁间隙变窄,向后外侵犯颈动脉鞘;向前扩展后鼻孔、鼻腔、上颌窦;向上可累及斜坡、蝶窦及筛窦 。 继发鼻窦、乳突炎症 表现为鼻窦、乳突粘膜增厚或积液,T2WI呈明亮高信号。,乳突粘膜增厚或积液,T2WI呈明亮高信号。,颅底骨质破坏 颅底骨质破坏冠状

9、面显示颅底骨质破坏较好。MRI显示茎突、翼板等小的骨质破坏不如CT敏感。但显示斜坡、岩骨尖等松质骨改变优于CT。 颅内侵犯 肿瘤易沿颅底的神经孔如圆孔、卵圆孔、破裂孔等向颅内侵犯,最常累及海绵窦、颞叶、桥小脑角等。,鼻咽癌,颅底破坏,淋巴结转移 咽后外侧淋巴结及颈深上淋巴结群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T1WI低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远处转移 多见于椎体、肝脏、肺等。,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T1WI低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放疗早期(3个月内)常可见粘膜肿胀、咽隐窝消失变平及鼻窦、乳突炎症, 后期(半年后)由于纤维化、瘢痕收缩可出现鼻咽腔萎缩征象。 MRI

10、有助于鉴别肿瘤复发与放疗后纤维化,前者T2WI为高信号,而后者T2WI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前者呈轻中度强化,而后者无强化。,MRI对鼻咽癌放疗后的评价,多见于南方,男多于女。 多有鼻衄、鼻出血、 鼻阻塞、 耳鸣、耳闷塞,颈部淋巴结转移。 MRI可更好显示鼻咽肿物及其侵犯、转移情况,五、诊断要点,一、概述,是腮腺最常见肿瘤,占60,其中90为良性,10为恶性,腮腺其他常见良性肿瘤为腺淋巴瘤(Warthins瘤)占510。 常见于3050岁,病程较长,缓慢生长,常在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腮腺混合瘤,二、病理,大体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cm,表面多呈结节或分叶状,包膜较完整。切面呈灰白色,可见

11、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半透明粘液样组织以及小米粒大的黄色角化物,有的囊变。 镜下肿瘤由上皮及其产物:即粘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组成。,三、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 无痛性肿块,位于以耳垂为中心及耳屏前方的腮腺组织, 触诊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活动,界线清楚 。,四、MRI表现,较小时表现为腮腺内圆形或类圆形肿物,界限清楚,边缘光滑,信号较均匀,T1WI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或高信号,周边常可见低信号薄壁包膜。,T1WI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或高信号,周边常可见低信号薄壁包膜。,当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粘液变性及纤维化等系列改变,此时T1WI及T2WI,信号不均匀。T2WI上高信号瘤体内一些低信号区常认为是瘤体内纤维间隔和条索,极低信号为钙化,此征象常提示为混合瘤。,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粘液变性及纤维化等系列改变,此时T1WI及T2WI,信号不均匀。,咽旁结构的压迫和侵犯 肿瘤较大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