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ppt_第1页
中国书法史ppt_第2页
中国书法史ppt_第3页
中国书法史ppt_第4页
中国书法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书法史,一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1899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龙骨”的中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些刻画符号。“龙骨”,就是龟壳,而上面的刻画符号,后来经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证明,就是“甲骨文”。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距今约三千四百年前的商代遗物。后来经过不断挖掘,出土甲骨片达十万枚之多;而上面的刻画符号,也总计达4500个,其中1700个被逐一破译和解释出来。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辞,乃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一 甲骨文,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莲生,晚年自号养潜居士。谥号文敏,清史稿有传。王懿荣是晚清一流的学者,着名的

2、金石学家,有很高的鉴赏能力。他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文,被称为“甲骨之父”,是中国收藏鉴定甲骨文的第一人。但他还没来得及对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便在庚子国难中以身殉国了。王懿荣既是伟大的学者,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其学术贡献与爱国节操将永世长存。,二 开创先河的秦汉书法,1 秦代 秦代墨迹,今可见者有青川木牍、侯马盟书、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竹木简牍和帛书,告别了钟鼎器物的依托,使书法以墨迹的形式系统地出现了;而且,这些墨迹书体,已经由长而扁,由圆而方,开始了隶变之先声。,秦始皇统一六国,实施书同文,制定规范统一的书体,即小篆。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秦诏版、秦铜量铭

3、,为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其书法通篇气息规整,而单字欹正多姿、大小随意,笔画之间则多呈平行态势。,峄山刻石为秦始皇登临峄山时命李斯记颂其德所立,唐时已毁,现存者为宋人转刻(称长安本),该篆书圆转遒正,与碣石颂、会稽刻石、泰山刻石一样,为标准秦篆,是后世小篆之祖。,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章草的起源,按照唐朝张怀瓘主张,“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因章帝所好名焉。”,认为

4、章草起于史游所做的急就章,得名于汉章帝。另有因急就章得名和因用于章奏而得名的说法。,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秦始皇看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之为隶书。其实,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就有隶书萌芽。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但历史一般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可惜他没有书迹留下来。,秦代隶书的产

5、生,程 邈,2、汉代,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前人称篆书笔法为“玉箸”,即玉作成的筷子,横

6、平竖直,均匀圆润。字的结体规矩严谨,较少变化。隶书则不然,它的点划分明,粗细有致,波画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用笔有方有圆,或方圆兼济。结体或险峻跌宕,坚挺雄健,或秀丽工整,圆静妩媚,或坚守中宫,凝重端庄,或大开大合,意气飞扬,可谓千变万化,各臻其极。这真是书法史上瑰丽的一章。近人康有为极力推崇汉隶,他在广艺舟双楫中写道:“书莫盛于汉,非独气体所高,亦其变制最多,皋牢百代。杜度作草,蔡邕作飞白,刘德升作行书,皆汉人也。晚季变真楷,后世莫能外。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隶变的意义,杜度,东汉京兆杜陵人。字伯度。一说原名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名讳,改称杜度。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孙,汉章帝时为齐相。杜度以善

7、章草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学杜度书,后人并称为“崔,杜”,为张芝师。张芝与朱赐书。自谓“上比崔、杜不足”。南朝梁庾肩吾书品列杜度书品上之中。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杜度章草为神品,评曰:“虽史游始草,书传不纪其能,又绝其迹。创其神妙,其惟杜公。”又以张芝与杜度相论曰:“伯英(张芝)损益伯度章草,亦犹逸少增减元常真书,虽润色精于断割,意则美矣。至若高深之意、质素之风,俱不及其师也。”,刘德升,东汉桓、灵帝时颖川人。字君嗣。相传行书为其所创,当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唐张怀灌书断卷上云:“行书者,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书断卷中又云:德升“以造行草擅名。虽以草创,亦甚妍

8、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列刘德升行书为妙品。,刘德升,蔡邕(公元133-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祀县)人。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年少博学,曾师事大儒胡广,汉灵帝时为议郎,因上书评论朝纲缺失,被诬流放。董卓擅权时,被迫任侍御史,拜左中郎将。卓被诛后,他亦被牵连,被王充所捕,死于狱中。蔡邕是东汉末年罕见的大学者,他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章,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在中国书法史上,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书法理论或是在书法实践方面,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古代书法“典轨”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一、第一部官方教科书和书法范本:刊写熹平石经后汉书蔡邕传载:“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

9、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其盛况可见一斑。,蔡 邕,二、创立“飞白书“与传授笔法:传说中的笔法传承之祖 辞海曰:“飞白是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受到启发,作飞白书。”唐蔡希综(法书论“魏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与。及诞死,繇阴令人盗开其墓,遂得之。”钟繇和蔡邕一样,都是入山学书,不同的是,蔡邕幸运地得到了天赐“素书”,获得笔法,钟繇作为继承者,把笔法传了下来。,三、“三位一体的,书法理论体系:其定古代书法理论基石 蔡邕本人是杰出的书法家,据说其书法结体谨严,点画俯仰,惫态百出,有“

10、骨气洞达,爽爽有神”之誉。他又善于思考和总结前人经验,因此在书法理论上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书论著作,流传下来的有笔赋篆势笔论九势四篇。其中笔赋大部分内容为唐宋类书引用而得以保存,只是略有闭失;篆势为卫恒四体书势全文引录;笔论九势两篇为宋代陈思书苑蓄华所辑录。,一是书法物象论。主要是关于书法的“本源”问题。得出结论“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他直接把自然物象和书法从形象上和本质上联系起来,自然万物不仅是书法的物象之源,而且从视觉审美上也是书法取法的对象,自然之“象”也是书法之“象”,甚至都能化而为书法。在笔论中提出“为书之道,须入其形”,然后一系列的描述:“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利剑长戈,若

11、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 二是书法性情论,主要是关于书法的“本质”问题。这种理论揭示了书法是一门抒情性艺术的内在特征,可说是蔡邕最为人称道的部分。他在笔论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态性,然后书之。 三是书法势力论,主要关于书法的“美学特征”问题。 九势接着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用“肌肤之丽”来比拟“力在字中”的审美效果,真是恰如其分,我们可以想象(也可以感受到),健康的人的肌肤是光泽而富有弹性的,为什么呢,因为健康的人富有生命的“活力”,因此才使人感到肌肤的美丽。蔡岂以深刻的洞察力,看到了书法审美的根本要求在于“势”,它又通过笔力得以

12、体现,“力”就成了“势”的动因和源泉。“力”的爆发和消退决定了“势”的表现,因此(九势又指出:“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三 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此一时期的书体变化也最为复杂多端,几种书体大规模地交轨并行,而不是单线发展。也可以说,在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这两个主要因子中,艺术因子空前活跃。,天发神谶碑 此碑又名天玺纪功碑、三断碑。篆书,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碑原在江苏江宁,已毁。传为华核文、皇象书。清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此碑非篆非隶,下笔多呈方

13、棱,收笔多作尖形。转折方圆并用,形象奇异瑰伟。其笔法及体势,在书法史上可说是前无先例,后无继者。,曹魏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为楷书经典的开山之作。,书法史上所谓的二王帖学派系,即出自东晋的王羲之与王献之。王羲之有章草豹奴帖、十七日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小楷洛神赋、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如王羲之的初月帖、丧乱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得示帖、游目帖以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帖(唐人模本)等,而王献之则有鸭头丸帖、中秋帖 、二十九日帖等。此外,王珣伯远帖,亦有二王法度(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

14、之中秋帖,合称三希)。,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王羲之丧乱帖 丧乱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痛苦不安的情绪,因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用笔结字与兰亭序比较,略带古意,有些专家推断此种体式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所以成为研究王羲之书风的重要材料。,中秋帖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世传张芝“一笔书”到晋代仅有王献之独得其法。畅快淋

15、漓的笔法叹为观止。,晋人墨本法华经残卷,楷书而存隶书气息、得行书笔意,横笔轻起,捺笔重掷,在貌似谨严中暗含灵便,此类经生书,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此外,楼兰出土的大批残纸,如李柏文书,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书法的真面貌,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真书曹娥诔(lei)辞卷,四 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南北朝最突出的成绩是楷书,主要见于墓志碑刻当中。此一时期上续汉魏之隶意碑风,下开隋唐之楷体书韵。南朝名书家有羊欣、王僧虔、陶弘景、肖子云等。北朝名书家有崔浩、郑昭道、赵文渊等。,“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

16、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 龙门二十品 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杨大眼造像记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魏灵藏造像并称“龙门四品”。,南朝墓志爨龙颜碑、刘怀民墓志、肖胆碑等,方圆并济,已在碑体书中露出楷书灵秀之风。梁时瘗鹤铭石刻,楷书而有行书、隶书笔意,开张纵逸,有摩崖气度。,爨龙颜碑 此碑笔画浑劲,结体跌宕恣肆,变化极为丰富,含韵

17、于朴,寓巧于拙。在众多碑刻中不失自己的独特面貌。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列神品三种,此为三种之首。谓为“雄强茂美之宗”。,瘗鹤铭 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陶弘景书。楷书摩崖。存90余字。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术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北朝书法风范,同时显著于大批造像、碑刻与墓志当中,其面目之丰富,似又重复汉碑之辉煌。初期碑刻,方劲斩截,尚遗隶意,如嵩高灵庙碑,结体自由,用笔无拘无束。,至若北朝诸墓志,则体态多姿,各具风韵,张玄墓志、元桢墓志、元鉴墓志、元演墓志、元慧墓志、元祐墓志、元文墓志、元定墓志、元勰墓志、元显墓志、元详造像、刁遵墓

18、志、崔敬邕墓志、元显俊墓志、吊比干文、魏灵藏造像、郑长猷造像、广川王祖母造像、牛橛造像、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高贞碑、李谋墓志、于景墓志、郑文公碑等等,不胜枚举,其中元怀墓志等,俨然已是唐人楷书的景象。,五 书学鼎盛的唐代,隋代楷书,承传北朝墓志之精华,脱略更多的锋棱而日趋温雅,若龙藏寺、董美人、贺若宜、苏孝慈、龙华寺、昭仁寺、孟显达等,已开唐人楷书之先。隋人章草书出师颂,今见者有写本和拓本,其用笔简率中兼得老到。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则承前启后,为真草范本。,美人董氏墓志铭 隋开皇十七年刻,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撰文者为蜀王杨秀,隋文帝第三子,董美人为其爱妃,病逝时年方十九,杨秀撰文以表

19、哀悼,此墓志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布局平正疏朗,字体端严妍美,骨秀肌丰。,智永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法度谨严,一笔不茍, 其草书则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而有之。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杰。初唐楷书范本,碑刻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皇甫诞,虞世南孔子庙堂,禇遂良雁塔圣教序、孟法师,薛稷信行禅师以及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等,而欧阳询行书卜商读书帖、梦奠帖、张翰思鲈帖等,墨本已可珍,尤可揣摩笔法。,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此碑是褚五十八岁时书,最能代表其独特风格。意间行草,疏瘦劲炼,雍容婉畅

20、,仪态万方,足具丰神。,孔子庙堂碑 宣和书谱:“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薛稷 信行禅师碑 此碑明显的汲取理褚书的特色,有一种清健娟秀的风韵。尤其是竖法的微曲轻勾,纯然是褚书的面目,然于笔的起落间又流露出自己的风格,不失为唐楷佳品。,盛唐,书家群起,风格纷呈。 李邕行楷书平中见奇,优游不迫,若叶有道、岳麓寺、云麾将军、法华寺等皆是。 张旭草书一出,彻底变革了“二王”草书的理路,纵横跌宕,若肚痛帖、古诗四帖皆是,遂有“颠张”、“草圣”之誉。 颜真卿楷书熔铸古今,若多宝塔、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颜勤礼、颜氏家庙、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至如其行草书墨迹,有著名

21、的“三稿”-祭侄文稿、祭伯稿、争座位,以及刘中使、湖州帖、送刘太冲等,以楷法为基,收放得宜,法度森严,为后世推崇,其中祭侄稿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怀素狂草书,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若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至如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馀意,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孙过庭墨迹书谱,既是草书法帖,又是空前的书论杰作。,李邕李思训碑 此碑书法瘦劲,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其顿挫起伏奕奕动人,历来与麓山寺碑同被人推崇。,张旭 古诗四帖 张旭古诗四帖墨迹本,五色笺,狂草书。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凡40,188字。无款,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麻姑仙坛记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四月立。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901字。 此碑楷书,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结体紧结,开张一任自然,而且在笔画上也从光亮规整向“屋漏痕”的意趣迈进了。,祭侄文稿,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还报。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