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复习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4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4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34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干知识回扣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知识串联,主干梳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措施 农业:实行。 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实行普遍和实物分配制。,余粮收集制,国有化,义务劳动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评价 对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

2、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农业:以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商业:恢复和商品交换。 分配制度:废除实物分配制。 (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粮食税,货币流通,【误区警示】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使苏俄(联)进入资本主义社会。,3.斯大林模式 (1)

3、背景: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4年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表现 工业政策:优先发展,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发展提供资金。 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 农业政策:推行运动,组织集体农庄。 (3)特点: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重工业,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4)评价 功绩: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片面发展,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

4、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化,重工业,【教材补遗】 苏联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又称农业劳动组合,是由苏联劳动农民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农庄永久使用。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和家庭副业。,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不同点,(2)相同点 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史论结合】 史料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

5、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解读史料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列宁的话表明他认识到当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尝试是行不通的。 问题据所学知识,概括史料中“我们错了”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列宁的思想有何变化。,【答案】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变化:由直接向社会主义过

6、渡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考点二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影响 (1)特点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2)影响 积极作用: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影响: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

7、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史论结合】 史料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道:“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脑,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民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当作殖民地了。”,解读史料主要论述了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农业和工业的关系问题,体现了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 问题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并简要评价这一措施。,【答案】农业集体化。积极作用:为苏联发展重工业提供了资金和廉价的农副产

8、品,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加快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消极作用: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太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明考情,考题1 2016全国卷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考题,【答案】 b 【解析】本题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对苏联的关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

9、的能力。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当时苏联并未受到经济危机的破坏,故排除;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美国不需要考虑农村供应城市的问题,故排除c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需要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需要公有制,故排除d项。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需要考虑这一时间段苏联的经济建设与美国经济现状的关系,美国希望从苏联的经济发展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或借鉴,而苏联在工业化中取得的成就是美国关注的核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b项。,考题2 2015全国卷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

10、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 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量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民在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以发展工业,故选a。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量反而增加,没有涉及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b项错误;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d

11、项错误。,考题3 2014新课标全国卷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 d 【解析】本题以1928年苏联工业建设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的工业化,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苏联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故排除a、b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

12、故排除c项。,考题4 2013新课标全国卷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有效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能力,以苏共十九大报告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52年。材料内容是“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

13、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马林科夫意在说明斯大林模式彻底解决了苏联的粮食问题。a、c两项显然与斯大林模式下农业长期落后的真实状况相违背,故排除;加快工业化是由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的,且工业化早已进行,所以b项错误。,考题5 2013新课标全国卷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 b 【解析】本题以俄罗斯学者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4、,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再联系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同样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b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远比苏俄新经济政策时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要好,故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c项错误;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时期,所以d项错误。,考题6 2013新课标全国卷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

15、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31年”“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判断b项正确。后来此模式日益僵化,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c、d两项理解有误。故本题应选b项。,考向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018山西太原一模 上映于1939年的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 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 d.农业集体化运动初现成效,练经典,

16、【答案】 c 【解析】1918年,苏俄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故选c。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是在1941年开始的,与1918年的台词无关,a项错误;苏联是在1922年建立的,b项错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与时间1918年不符,d项错误。,2.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联考 下图为沙俄/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粮食产量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 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 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答案】 c 【解析】 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故选c。

17、根据沙俄/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可知,粮食产量低谷出现在192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在1918年,a项错误;1921年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b项错误;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的说法太过绝对,d项错误。,考向2新经济政策 3.2018湖北武汉调研 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联)领导人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即使他们赚150%的利润,我们也在所不惜。”这一讲话旨在() a.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 c.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 d.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答

18、案】 c 【解析】题干论述的是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因素来发展自身的力量,恰好反映了国内战争结束之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发展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即新经济政策,故选c。1920年,苏俄的三年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不存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a项错误;工业化全面展开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时间不符,b项错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而不是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d项错误。,4.2018安徽芜湖一模 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

19、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些言论的出现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a.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b.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d.促进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答案】 c 【解析】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由材料“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引起了这些言论,故选c。据材料“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可知,“有些外国革命者”是否认通过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不属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而非根本变革,d项错误。,考向3斯大林模式 5.2018河南安阳一模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