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_第1页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_第2页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_第3页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_第4页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阳光环站新城QC小组,课题类型:攻关型 发布人:葛新新 发布时间:2016年3月,1,目 录,7,4,3,2,5,10,9,8,工程概况,选题理由,QC小组概况,制定对策,要因确认,设定目标,现状调查,效果检查,对策实施,6,原因分析,12,总结及今后打算,11,巩固措施,概况:包含5-1#楼、5-2#楼、5-3#楼、5-5#楼、5-6#楼、高压配电室及一层地下室,其中5-1#3#、5#楼为16层住宅;5-6#楼为15层住宅。 建筑面积:约34802.37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27390.87平方米,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7411.5平方米。 结构体系:5-1#、5-2#

2、、5-3#、5-5#、5-6#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压配电室为框架结构。 地址:福州市火车南站北侧,1,工程概况,QC小组概况,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7月20日,2,3,选题理由,在项目管理人员检查中,发现混凝土面存在很多不同程度的裂缝、蜂窝等质量缺陷现象,其中裂缝现象较多(如图所示):,2.阳光城对工程质量及观感要求高。,1.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质量缺陷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影响工程质量创优;,项目部决定组建QC小组,运用QC活动对此问题进行攻关将对已出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情况进行排查、分析形成课题结论,以对后期混凝土裂缝缺陷加以控制和预防。,4,现状调查,2015年1

3、月16日至2015年1月23日,我项目QC小组对已经完成拆模的5-1#楼、5-5#楼1-4层及地下室的混凝土面进行了检查,并针对现场调查的500个点,进行蜂窝、麻面、露筋、夹渣及裂缝等分类统计,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表格:,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1月24日,结合混凝土的施工现状及项目部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分解,将混凝土裂缝出现几率降低一倍,从6.0降至3.0,即可合格率达到1-(11.8%-3%) 90%以上。,制图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1月24日,5,设定目标,QC小组确定的目标值: 混凝土裂缝出现几率从6.0降至3.0 。,6,原因分析

4、,保护层过大或过小,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中砂含杂质较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振捣方法不到位,养护方法不到位,施工机械性能较差,混凝土内外温差,技术交底不详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人员,设备,环境,材料,方法,我项目QC小组成员针对影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利用人、机、料、测、环、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如下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详见如下图所示:,不均匀沉降,7,要因确认,经过小组的讨论分析得出10个末端因素,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末端因素1:,项目在施工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多次培训教育及技术交底,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QC小组成员对现场工人

5、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混凝土浇筑的要点,其及格率已达到100%。,结论:非要因,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末端因素2:,项目部对现场机械进行勘察,确认现场机械能保证现场正常施工;同时安排了人员对机械进行定期维护。,结论:非要因,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末端因素3:,QC小组成员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不满足要求,送混凝土公司复检。,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结论:要因,末端因素4:,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结论:非要因

6、,通过检测之后得出数据,混凝土中采用的砂杂质含量满足使用要求。,末端因素5:,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结论:非要因,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现场均对钢筋进行严格验收,满足规范及图纸要求。,末端因素6:,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结论:要因,QC小组成员在浇筑混凝土时,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确认,发现作业人员未按照振捣工艺施工,振捣点排列不均,出现漏振捣现场。,末端因素7:,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结论:非要因,QC小组成员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对钢筋进行排查,以及拆模之后进行检测,发现均满足要

7、求。,末端因素8:,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结论:非要因,QC小组成员在到达龄期之后进行检测,发现混凝土强度及养护等均满足要求。,末端因素9:,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结论:非要因,QC小组成员通过查询,施工过程及养护阶段天气变化较小,气温变化在正常范围内,经施工图纸确认,现场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末端因素10:,QC小组成员通过查询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因周期较短,建筑物沉降可忽略,对混凝土裂缝产生影响基本无。,结论:非要因,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通过以上的现场验证和调

8、查分析,QC小组成员找到了以下两个主要因素:,振捣方法不到位,混凝土配合比不当,8,制定对策,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两个要因,经过QC小组成员的积极讨论,制定如下对策表:,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4月15日,9,对策实施,对策一的实施:试验室计算出合适的配合比,对策一的实施效果,小组在对策一实施后,发现混凝土浇筑完之后,无气泡冒出,并于5月20日在现场对混凝土面随机各抽查了250点,混凝土裂缝比例下降至1.6%,达到了目标值的要求。,1、通过试验室计算出合适的配合比,与混凝土供应商沟通,选用合理的选用合理的砂石颗粒级配、最佳的砂率和水灰比,控制好路途运输的时间;,2、混

9、凝土浇筑前先进行坍落度试验,检查是否满足要求;,3、浇筑前后检查模板是否有缝隙,安排护膜工检查。,对策二的实施:监督作业人员按振捣工艺施工,对策二的实施效果,小组在对策二实施后,于5月23日在现场对混凝土面随机各抽查了250点,混凝土裂缝比例下降至2.8%,达到了目标值的要求。,1、做好现场监督工作,如有振捣不均匀或振捣有遗漏位置及时提醒作业人员;,2、监督作业人员要按照振捣工艺施工,如要做到“快插慢拔”及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等。,10,效果检查,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本工程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几率由活动前的6降低到2.2,小于活动目标值3。,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6

10、月25日,通过为期60来天的策划和实施,小组成员对活动后混凝土表面裂缝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共抽查500个点,累计出现裂缝11个点。出现裂缝几率为:11/5001002.2。,实施效果对比柱状图,以下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效果检查过程中在现场拍摄的工程实景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混凝土面层裂缝已得到有效控制,表面观感良好。,通过本次活动开展,降低了裂缝出现的几率,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合格率,避免或减少因质量不合格返工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根据我项目部施工质量情况前后进行比较,节约成本: 人工费: 160元/工日 基层清理、架子搭设搬运及修补后 场地清理所需工日:0.5工日/层 160元/工日X0.5

11、工日/层X79层=6320元 材料及修补费:210元/层 210元/层X79层=16590元 检测费用:860元X5栋=4300元 小组活动费:1200元 创造效益:6320+16590+4300-1200=26010元,经济效益,通过本次QC活动,不仅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得到了提高,且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及企业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赢得了业主、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社会效益,11,巩固措施,1、加强自我学习,加强对工人质量意识的教育; 2、项目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施工,直到工人理解质量要求,并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施工; 3、加强过程监督,要求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达到质量要求,使QC结果能得到有效的保证。,12,总结及今后打算,通过本次QC活动,提高了小组团队精神、QC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等,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小组于2015年7月15日召开总结会议,对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