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13章厌氧性细菌.ppt_第1页
微生物学第13章厌氧性细菌.ppt_第2页
微生物学第13章厌氧性细菌.ppt_第3页
微生物学第13章厌氧性细菌.ppt_第4页
微生物学第13章厌氧性细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厌 氧 性 细 菌 (anaerobic bacteria),第13章,潘建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严格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 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抵抗力强 周鞭毛,无荚膜(除产气荚膜梭菌外) 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 防治:类毒素与抗毒素,破伤风梭菌(Ctetani):破伤风的病原菌,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G、芽胞正圆,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培养: 专性厌氧 血平板:薄膜状爬行生长 抵抗力: 芽胞 青霉素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来源:土壤 途径:伤口感染 感染条件:局部厌氧微环境 充满坏死组织 有泥土污染,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2、大面积外伤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结构 菌体:一条多肽,150KD 释出菌体:轻链-S-S-重链 重链: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单位 轻链:毒性作用,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与神经系统的结合 重链识别运动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并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小泡中 内在化作用 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到达运动神经元细胞体,进入传入神经末稍,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续),膜的转位 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溶胶 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 轻链发挥毒性作用,使储存抑制性神经介质小泡膜蛋白发生改变,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氨基丁酸、甘

3、氨酸)的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强直性痉挛,破伤风梭菌,局部繁殖,并产生痉挛毒素,经创口,毒素经突触逆向运输,毒素经淋巴、血流,CNS,毒素经重链与神经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毒素进入细胞 轻链发挥毒性作用,阻止抑制性突触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屈、伸肌同时强烈收缩骨骼肌强直痉挛,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A severe case of tetanus. muscles, back and legs are rigid muscle spasms can break bones can be fatal (e.g respiratory failure),免疫性,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

4、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即非抗毒素所能中和) 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特异性预防 -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三联疫苗 免疫程序:3、4、5月3次 2、7岁加强2次 特殊情况1次 紧急预防-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 1500-3000 U 伤口处理 清创 - 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 特异性治疗 TAT 10万-20万U 抗菌治疗 抗生素,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形态与染色 G粗大杆菌,荚膜

5、、芽胞,培养特性 厌氧培养 庖肉培养基 血平板 双层溶血 内环完全溶血 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 毒素 牛奶培养基 “汹涌发酵 ” (stormy fermentation),双层溶血 内环完全溶血-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 毒素,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致病物质产多种外毒素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肉毒梭菌(Cbotulinum),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使细胞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致病性,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 剧毒(对人致死量为0.1g)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进食污染食物(多为罐头、肉制品、豆制品)发生食物中毒-食入毒素 临床表现:少见胃肠道症状,主

6、要为神经末梢麻痹(松驰型) 婴儿肉毒病 细菌进入肠道,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居多 创伤感染中毒,艰难梭菌( Cdifficile),新生儿肠道中正常菌群 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导致菌群失调后可引起内源性感染或院内交叉感染 所致疾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假膜性肠炎,无芽胞厌氧菌,专性厌氧 正常菌群,主要分布在皮肤、口腔、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种类多,常见的致病菌,G-杆菌:脆弱类杆菌(Bfragilis) 临床上最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分离株 G-球菌:韦荣菌属 咽喉部主要厌氧菌 G+球菌:消化链球菌属 仅次于脆弱类杆菌 主要寄居于阴道 G+杆菌: 丙酸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 双歧杆菌属 真杆菌属,致病条件,属正常菌群,在成为条件致病菌后,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感染条件 寄居部位改变 宿主免疫力下降 菌群失调 厌氧微环境,感染特征,内源性感染,可及全身,多呈慢性 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分泌物或脓液粘稠,乳白色、粉红色、血色或棕黑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无效 脓液、血液等标本用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临床上遇到以下情况,应考虑有无厌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