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资格培训课件_第1页
内审员资格培训课件_第2页
内审员资格培训课件_第3页
内审员资格培训课件_第4页
内审员资格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ISO9001:2008内审员 资格培训,深圳市本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课程主要内容 一.ISO简介/ISO9000:2005/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二.ISO9001:2008标准条款讲解与应用 三.案例分析/内审执行现场演示/内部审核技巧 四.现场答疑/内审员培训资格考试,3,第一部分:ISO简介及质量管理八大原则,4,1、ISO简介及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的简称,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 性联合会,于1947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

2、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由技 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 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 际标准正式发布。 ISO9000族系列标准由ISO/TC176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 ISO的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的工作并促进 有关活动的开展,以有利于国际间的物资交流和相互服 务,并发展知识界、科学界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合作。,5,ISO9000修订阶段,Co-ordination by ISO TC 176 由TC 176协调修订 1987年版 1994年版 2000年版 2008年版 由1979年出版的BS5750(BSI英国标准协会)转化,6,ISO9

3、000:2005基础和术语,术语的分类(共80条)( ISO9000:2000) ISO9000:2005 84条 有关质量的术语:5- 6条,增加了“能力” 有关管理的术语:15 有关组织的术语:7条-8条,增加了“合同” 有关过程和产品的术语:5 有关特性的术语:4 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13条 有关文件的术语:6 有关检查的术语:7 有关审核的术语:12-14 增加 审核计划、审核范围 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6条,7,2、ISO9000系列标准包括,核心标准: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质

4、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2质量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支持性标准 ISO10012:2003(测量控制系统 ),8,核心标准关系,9,ISO9001改动的原则,1、标准的目的、范围及应用范围未做变动。 2、变更主要是对易发生或已发生误解部分作进一步澄清或增加注解以进一步说明。 3、标准正文涉及到40余处变更,但基本上原标准所关注的内容没什么变化,是一些轻微的编辑上有一些改变,使层次更加清晰,文字更加合理。,10,新标准修订的方式,新版标准修订主要包括3种方式: 1、标准中新增加或修订部分词语,使标准更容易理解。 2、对部分标准内容文字描述进行了调整,使层次更加清晰,文

5、字更加合理。 3、某些标准条款新增注释,使标准更加清晰各完整,易于理解。,11,对现行系统的影响,1、减低QMS、EMS及OHSMS的难度及提高整合两个或多个系统的吸引力 2、由于新版的改动差不多全是字眼上的改动,组织的现有文件可能已经符合新标准的要求。 3、从ISO9001:2000到ISO9001:2008的过渡方案: 二年过渡期, 2009/11/15日之后必须用ISO9001:2008进行审核, 2010/11/15日之后ISO9001:2000证书失效, 2010/11/15日年之前可任一次监督、换证审核切换到2008,证书有效期不变。,12,标准的内容的更改之处(新旧对比),1、红

6、色 楷体 文字为2008版加入,而2000内没有的文字 2、蓝色 (括号) 中文字为2000版有,但在2008中删除(括号内见条款编号的除外) 3、黑色 黑体和宋体 的为没有改变的内容。,13,三.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及其应用,14,Quality management principles品质管理原则,Customer focused organization 以顾客为中心 Leadership 领导作用 Involvement of people 全员参与 Process approach 过程方法 System approach to management 系统管理 Continual i

7、mprovement 持续改进 Factual approach to decision making 依据事实决策 Mutually beneficial supplier relationships 互利的供应商关系,15,以客户为中心,Understanding customer needs and expectations 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Communicating thes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throughout the organisation 将这些需求和期望在全组织内进行传递沟通 Measur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8、 and acting on results 测量客户满意度并以依此而改进,16,领导作用,Being proactive 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 引用; 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40,4.2.3 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质量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 的文件,应依据条款4.2.4的要求进行控制。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新并再次批准; 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使

9、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种目的(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 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1,4.2.4 记录控制 为提供符合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 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应控制所建立的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10、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42,5.0 管理职责,43,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建立、实施质 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做出的承诺提 供证据: 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质量方针; 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进行管理评审; e.确保资源的获得。,44,5.2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45,5.3 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与组织宗旨相适应; 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 性的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

11、目标的框架;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46,5.4.1 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 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 的内容见第7.1 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 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5.4 策 划,47,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条款4.1的要求; 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改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48,5.5 职责、权限与沟通,49,5.5.1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及其相 互关系得到规定和沟通。,

12、50,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一名管理人员) ,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对顾客要求的意识。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51,5.5.3 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 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 性进行沟通。,52,5.6 管理评审,53,5.6.1

13、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组织的质 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 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 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 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54,5.6.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d.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经策划的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改进的建议。,55,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 任何决定和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14、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资源需求。,56,6.0 资源管理,57,6.1 资源的提供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 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58,6.2 人力资源,59,6.2.1 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 响产品要求符合性(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60,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能力、意识和培训) 组织应: 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质量)工作的人员所需(必要)的能力;

15、 b.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 (满足这些需求) c. 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确保组织的人员(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见4.2.4)。,61,6.3 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 需要的基本设施。基本设施包括,如: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 b.过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或信息系统),62,6.4 工作环境 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 注:术语“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

16、的和其他因素(如:噪声、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63,7.0 产品实现,64,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 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 4.1)。 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在适当时确定以下 方面的内容: 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对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质量记录(见4.2.4)。 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于组织的运作方式。,65,注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

17、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 注2:组织也可将7.3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66,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67,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组织应确定: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组织认为必要(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注:交付后活动包括诸如保证条款规定的措施,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附加服务(例如,回收或最终处置)等。,68,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

18、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收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 a.产品要求已得到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予)解决; 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评审的结果及评审所引发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若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 组织在接收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69,注: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

19、内容等进行评审。,70,7.2.3 顾客沟通 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 的有效安排: a.产品信息; 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订; c.客户反馈,包括顾客投诉。,71,7.3 设计和开发,72,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 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 a.设计和开发阶段; b.适合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 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 随着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 更新。,73,注:设计开

20、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74,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 (见4.2.4)。这些输入应包括: a.功能和性能要求; b.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要求; 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 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与适宜性进行评审(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 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5,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对照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

21、验证的方式提出), 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 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提供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的信息; 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d.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76,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 在适宜的阶段,)应根据所策划的安排(见 7.3.1)在适宜的阶段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 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 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的结果及任何必要措 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见4.2.

22、4) 。,77,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根 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 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应予保持 (见 4.2.4)。,78,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或已知预期使用或 应用的要求,应按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 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 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 记录应予以保持 (见4.2.4) 。,79,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

23、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见4.2.4) 。,80,7.4 采 购,81,7.4.1 采购过程 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 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 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 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发的任何必要措施 的记录应予保持 (见4.2.4) 。,82,7.4.2 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 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批准的要求; b

24、.人员资格的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 求是充分与适宜的。,83,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组织应建立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 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 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采用的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84,7.5 生产和服务提供,85,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 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b.获得作业指导书; c.使用适宜的设备; 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装置); e.实施监视

25、和测量; f.实施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的实施)。,86,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 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组织应对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 量 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 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出来 的过程。) 确认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适用时包括: a.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记录的要求(见4.2

26、.4)。 e.再确认。,87,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 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组织应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 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 。 注: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88,7.5.4 客户财产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 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 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 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 组织应向顾客报(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4.2.4) 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

27、。,89,7.5.5 产品防护 组织应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产品提供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 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 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90,7.6 监视和测量设备(装置)的控制 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装置) ,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见7.2.1)提供证据。 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 a.对照能溯源到

28、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验证)的依据(见4.2.4) ; b.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 c.具有标识 (得到识别) ,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准。 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 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检定(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 (当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计算

29、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应予以确认)。 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91,注: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92,8.0 测量、分析和改进,93,8.1 总则 组织应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 分析和改进过程: a.证实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应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应用程度 的确定。,94,8.2 测量和监视,95,8.2.1 顾客满意 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 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 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取和

30、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 注: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已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96,8.2.2 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策划的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b.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组织应策划审核方案,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组织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 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

31、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审核的策划、实施、形成记录以及报告结果的职责和要求。 (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见4.2.4) 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以消除所发现的不 合格及其原因。后续(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97,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

32、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注: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建议组织根据每个过程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考虑监视和测量的类型和程度.,98,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 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 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以交付给顾客的人员(见4.2.4)。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 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 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99,8.3 不合格的控制 组

33、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适用时,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a.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 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d.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品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应保持不合

34、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4.2.4)。,100,8.4 数据分析 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 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 a.客户满意(见8.2.1未变); 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见8.2.4 ) (原见7.2.1 ) ; 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见8.2.3和8.2.4) ; d.供方(见7.4) 。,101,8.5.1 持续改进 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 结果、数据分

35、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 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 改 进,102,8.5.2 纠正措施 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 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 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 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 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103,8.5.3 预防措施 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 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36、。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 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104,第三部分:案例分析/内审技巧/内审演示,105,1、案例分析,106,1、某公司数百台气动扳手从未修理过,有一些已经不能拧螺钉了; 2、生产工艺单上有“Y、C、K”字样,是调墨参考用的,但员工不明白这几个字是什么含义; 3、审核时发现某公司采购部和仓库未建立质量目标; 4、审核时发现示波器XC-087没有按文件要求经过校准; 5、某产品进料检验规程规定AQL=0.5

37、,但实际上更严格,检验员是按AQL=0.1进行抽样的; 6、车间有一批外观不合格退回的产品FC-005,经返工后制造部将其直接入库;,107,7、由于人手少,公司内部审核时品质主管审核品管部的工作; 8、某公司发现有一张抽样表,工人说是从书上复印下来的; 9、某公司的质量记录没有规定保存期限; 10、某公司管理评审时未将客户验厂的情况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11、某公司对特殊岗位员工做了相关培训,但未进行考核; 12、某公司注塑机的工作参数如“温度和压力”等未按文件要求进行登记;,108,13、某电子厂的仓库存有客户的样品,但没有标识客户名称等相关资料; 14、品管部的一把游标卡尺FC-093校

38、验过期了还在使用; 15、某厂未对新增加的供应商“德立克”进行评估; 16、某公司有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但没有规定调查的方法及是否满意的评价规则; 17、对于“121号文件没有相关人签名”,一份纠正措施是这样写的:补上该签名。 18、在品管部发现检验用的色卡是前年的(原规定一年换一次);,109,19、在车间发现冲床未按文件要求作日常保养记录; 20、在业务部发现有客户提出口头要货的现象,但未有相关的记录; 21、某公司对上个月的客户投诉没有进行回复; 22、一张采购单008号未按文件要求经主管审批。 23、某公司没有对生产完成情况进行追踪和统计; 24、某公司用于制程检验的检验规范只适用于

39、部分产品,而对一些特殊的产品没有相关的检验标准; 25、在生产线发现A产品没有填写首件检验记录; 26、某公司没有按程序要求对客户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110,27、在装配部,发现批号#123的50个工件,听课长讲昨天已进行了超声波检测,但未留下超声波检测的记录。 28、在注塑部,员工需每2小时使用卡尺检验产品长度一次,每次检验5件产品。但在相关的控制计划中没有说明此检验项目。 29、采购部在未得到副总经理的审批结果前,就从一家新的供方,ABC塑料厂以很低的价格订购了一批PVC制件。 30、在审核时候,发现业务部持有的“合同评审程序”为第二版。但在文件中心发出的文件总目录上则显示,上述文件在一

40、星期前已更新为第三版。,111,31、某工厂在内部质量审核时,发现有一份客户验货不合格报告002356,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该工厂有对这个问题采取任何改善措施并回复客户。 32、某轮胎厂设计了一批新型的轮胎。在交货时,被客户拒收。原因是从在设计资料中显示,这新设计的轮胎是没有考虑某项相关的安规要求。 33、在某公司审核时发现一批重工的产品(批号25613),但未找到该批产品的重检记录。 34、由於生产原因,产品A001不能按客户订单要求在7月1日交货,需要推迟两个星期,在7月15日方可交付。业务部经理说,已口头通知客户,没留下书面记录。,112,35、在审查存放化学品的仓库时,发现有5包在一周前

41、才进库的“无水硫酸铜”经已受潮而不能使用。 36、用于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有部分零件需要从国外进口,但现在没有安排适当的备件。 37、某公司审核时发现,品管部用一把经过外校合格的游标卡尺来校准工厂的其他游标卡尺。 38、对于质量很关键的K18电阻,在采购文件上没有订出采购规格。而且对这种元件也没订出有关的检验标准。,113,39、按进料检验规范QI001要求,IQC需每批产品抽取工件10件检查。但从5月份第一周的记录中则发现,IQC实际每批只抽检5件。 40、产品终检记录SS-0058上,按文件要求有些项目需要填写(如:抽检数,检测数据,检测结果),但没有填上。 41、按文件要求,如果在成品存放

42、区发现丢失检测合格标签的货物,必须通知品质部进行重新检测。负责成品管理的仓库管理员说,他们不知道这个程序。如果有发现丢失检测合格标签的货物,他们就会要求品质部补发标签进行补贴,不会报品质部进行重检。,114,2、内审和内审技巧,115,审核的定义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 审核准则: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116,内部审核的审核准则 ISO9001:2000标准; 质量体系文件; 客户要求; 相关的法规。,

43、117,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一般内容: 确定质量体系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程序或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 质量体系实施结果是否有效,并适合于达到规定的质量方针、目标;,118, 符合性审核审核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按计划实施,实施的结果是否达成预定的目标. 合适性审核审核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标准要求、法律法规要求。 产品、过程、项目审核 对产品、过程、项目所进行的专一审核,确定其过程结果是否达成所规定的目标,质量体系审核的分类,119,内部质量审核的目的, 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组织自身的 质量体系 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

44、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机制 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 施,使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在第二、三方审核前纠正不足,120,审核的范围, 要求 与审核所依据的标准有关 场所 部门 地区 活动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活动,主要包括所涉及 的产品范围,121,事 实 与 推 论,史密斯是安特公司的一个大客户,约好十点钟在琼斯先生的办公室会面。在前往安特公司的路上,由于路滑,史密斯不小心摔了一跤,被送往医院。琼斯先生得知后,十分着急,打电话去玛丽医院询问史密斯的事情,医院的人回答说:没有史密斯这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以上事实陈述,做出判断:以下的陈述中,那些是事实

45、,那些是推论?,122,审核的时机, 常规审核 按预先编制的年度审核计划进行 往往开始于质量体系建立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特殊情况下追加的审核 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客户有重大投诉 组织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产品、 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较大变化 即将进行第二、第三方审核 第三方审核后获得认证注册资格证书,而证书 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持认证资格,123,审核的基本流程,审核准备,与各部门主管沟通确定具体的时间、人员、审核安排等,确定内审小组,编制内审计划,编制内审检查表,首次会议,实施审核、发现有符合事实,经批准后,通知各部门,与部门主管沟通审核发现,确定不符合事实,开具不符合报告,不符合报

46、告,限定整改日期,提出纠正措施,实施整改,不符合整改跟踪、验证及评价,对纠正措施实施结果评价,验证直到不符合现象消除。,末次会议,124,审核策划和准备, 审核的策划 系统策划 年度审核计划 审核准备 审核实施计划 检查表,125,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及频次安排, 确定年度审核的频次和形式 集中式审核的进度安排 分散式审核的进度安排 每年至少一次,覆盖所有要素 集中某一段时间,完成对所有相关部门的审核 分部门在不同时间进行审核,126,XX公司年度审核计划,127,AA公司2009年审核安排,128,内审前的准备工作 成立审核组织(小组); 制定审核计划(集中式与滚动式); 收集被审部门相关资料;

47、 编制内审检查表; 准备其他必要文件并发出内审通知。,129,检查表的作用, 是指导审核整个过程的路线图 明确审核要点和方法 确保审核的覆盖面 减少组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 保持审核的方向和节奏 体现审核的正规化和专业性 作为审核的记录档案,130,检查表编制,检查表编制,了解审核的范围,确定审核的重点,确定审核的策略,文件收集和审查,依据内审计划规定,明确审核的范围,根据部门在公司承担的责任,工作流程、本次审核侧重需要,确定重点。,熟悉被审核部门作业、收集部门现有作业文件,并对文件进行初步审核。,确定审核的重点、问题、方法、抽样数量、对象内容等。,编制审核检查表,制定本次检查计划,131,检查表

48、的要求, 明确部门与要求的关系 依据标准及质量文件要求 选择主要的工作内容 考虑薄弱环节及部门接口 抽样具有代表性 注意可操作性 时间要留有余地,检查表的基本内容, 依据的标准及要素 依据的质量体系文件 审核区域/部门 检查要点 验证方法 抽样数 验证结果(记录),132,检查表的四要素, 去哪里 地点 找 谁 被审核人 查什么 检查要点 如何检查 验证方法 (包括抽样数),133,134,首次会议, 审核签到 介绍审核组成员 介绍审核目的和范围 审核计划安排的确认 介绍审核的方法和程序 确认审核组所需要的资源和设施已齐备 问题澄清 确认中间会议和末次会议时间 注:内审时以上步骤可适当简化,1

49、35,136,审核的抽样, 随机抽样 适当数量(检查表) 审核员亲自抽样 征得被审核人员同意 应相信样本 -审核员寻找的是客观证据而不是不合格项,不应不断扩大样本的品种和数量,直到发现不合格为止。,137,什么是不合格? -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A)合同要求 B)TS16949相关标准 C)公司质量文件 D)顾客的特殊要求 E)法律、法规要求,不合格报告,138,不合格的确定,根据性质,可分为: 严重不合格 轻微不合格 观察项/建议项,139,不合格的描述, 事实的准确观察 (判断) 在哪里发现 (地点) 发现了什么 (事实) 为什么不合格 (原因) 谁在场 (职位) 采用专业术语 (正规)

50、 要便于查找 (追溯), 注意事项 -描述文件的标识/名称 -描述记录的标识/名称 -描述相关职位/工位 -描述设备的编号/名称 -描述相关的区域 -描述不符合的原因 -描述不符合标准条款和文件,140,审核员应编写的内容, 受审核部门 审核员 不合格报告编号 审核日期 不合格描述 不合格类型 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的验证结果, 对不合格事实的确认 不合格项的原因分析 计划/已采取的纠正措施,不合格报告的内容,被审核部门写的内容,141,不符合报告,142,现场审核的路线和方法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法; 正向和逆向的审核方法; 按要素审核和按部门审核的方法; 追溯性的审核方法。,143,末次会议, 签

51、到 致谢 重申审核目的和范围 确认审核计划的实施情况 正式提出不合格项 澄清 宣布审核结论 提出纠正措施及要求 结束,144,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的内容 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审核依据文件 审核组成员 审核时间 审核不合格项分布情况 审核综述,包括对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结论性意见 审核报告的分发范围 不合格报告(可作为附件附于审核报告之后),145,审核的跟踪, 验证时间 验证内容 验证记录,146,审核员的职责: 遵守相应的审核要求 有效地策划和履行被赋予的职责 将观察结果形成文件 报告审核结果 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147,审核组长的职责: 全权负责审核所有阶段的工作 对审核工作的开展和审核观察结果作最后决定 协助选择审核组的其他成员 制订审核计划 代表审核组同受审方的管理者接触 提交审核报告,148,合格审核员应具备的能力 具体工作能力 从事审核准备工作的能力 从事现场审核的能力 从事跟踪与监督的能力 基本能力 交流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分析判断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 应变的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149,合格的审核员应掌握的知识 法律、法规、规章等方面的知识 标准和指南 审核工作的一些国际惯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