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城市化.ppt_第1页
一轮复习城市化.ppt_第2页
一轮复习城市化.ppt_第3页
一轮复习城市化.ppt_第4页
一轮复习城市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从城市个体的角度讲述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从城市群体的角度讲述了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讲什么?,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1982),流光溢彩的深圳(2000年),深圳产业结构的变化,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2010年末深圳常住人口约为1036万人。深圳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商贸和旅游城市。,深圳城市等级的变化,深圳的上述变化是谁带来的? 邓小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市化带来的,第二讲 城市化,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考纲下载

2、,考纲解读,1.识记: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 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可概括为两种类型: 人口城市化,即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转变为非农业人口; 区域城市化,即城市用地扩张,周围郊区和农村区域转变为城区,人口也随之转变为城市人口。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直观、最具可比性,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衡量指标。,1、2两个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2010 年江苏卷)图 示 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从 图 中 a 到 c , 该 区 域 城 镇 发 展 的 特 点 有 _和_。,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减

3、少,(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_。,交通运输,(2010 年江苏卷)图 示 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_(AB、AC、AD),(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 的主要问题是_。,AC,耕地减少、用地紧张,-11-,(2015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

4、进作用。,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 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 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 向城市迁移; 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 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 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考点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易混辨析: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人口外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 再城市化: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移民的影响,使得市区内人口增长。,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城市化

5、加速,再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化起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伦敦的城市扩展,P33 案例4,30%,70%,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信息解读】英国、美国和日本都已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都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而印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巴西则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2011浙江高考)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

6、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C,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 多外来人口迁入,D,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19492005年),(2011广东卷)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据此,回答问题。 3.该阶段我国( )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D,(2013长沙模拟)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

7、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5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419982006年间,该市 ( )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B,C,对生物:_。 对气温:_。 对降水:_。 对地下水:_。,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

8、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主要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适当分散污染源;合理规划各类用地)。 大力加强绿化建设。,D,C,C,D,C,(2010北京高考)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2)题。,(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C,(2010北京高考)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

9、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2)题。,(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地区 ( )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A,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有 ( ) A和 B和 C和 D和,4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建设绿色屋顶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C,D,有关城市化题目分析:其成因是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表

10、现主要从人口和用地规模两方面去分析,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主要从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方面分析。,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生态城市,(1)、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

11、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2012北京高考) 6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 发展的目标与责任。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1)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 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 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系列之(十一) 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图表特征概览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

12、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图有以下几种类型:,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2城市城区面积变化图,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图,回答35题,4各曲线中,按城市发展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 B C D,5该城市在图示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聚集,城市化水平提高 B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向城市中心区日趋集中 C城市中心区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 D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B,D,4城市扩展和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人口迁回市区,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或小城镇,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乡村迁往

13、城市,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表现,图形,再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化,【大题考法】,自然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影响意义类),试题会给出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图文信息,提出该城市或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条件,让考生提出解决办法,并分析产生的意义。或者提出改造城市或区域发展不足的办法,分析其办法产生的意义。 该类试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图文信息,分析不足或不利条件改善后,可能对哪些地理环境要素有改变,如城市中的地形要素改变,水源条件改善,城市环境污染减少,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城市建设成本下降等。,2013福建文综37(2)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

14、一 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4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级,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庆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这对城市建设有何好处?请列举两项。,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内地域联系,便于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减少地质灾害。,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