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_第1页
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_第2页
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_第3页
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_第4页
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2, 何为安全? 安全,是一个由安与全两个词组成的复合概念。安全之中的安,是指“无危则安”,它反映和体现人在生命活动中与体外各种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安全之中的全,是指“无损则全”,它反映和体现人在生命活动中与体外各种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时的生理健康状况。,3,什么是职业安全? 是指在生产系统中工作的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包括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4,一、危害及事故隐患的“金字塔”,5,危险“金字塔“现场实例,、,6,二、 事故损失的“冰山”原则,直接的,间接的,可见的,不可见的,成本,事故,医疗费用 护理费用 赔偿费用,致命致残事故 需要医疗期的

2、工伤事故 一般医疗事故等,生产延误 要有同仁代替工作 要有人加班 管理者时间 设备损坏 等等,事故末遂的危行为 虚惊事件 危险的状况,冰 山,间接的损失是直接损失3倍,7,三、谁想发生工伤事故?,你的亲人? 你的朋友? 公司领导? 你的同事?,政府部门? 保险公司? 还是谁?,8,出了事故谁的损失大?,出了事故谁的痛苦最大?,9,四、如果没人想要工伤事故,那为什么我们身边的工伤事故还在继续会发生?,难道事故不可避免吗? 还是设备不安全,设施不安全? 我们的操作方式不对吗? 我们所处的位置对吗? 或者是命运安排? 又或是外力因素? 还是有意的人为破坏? ,10,让我们来看一则故事。,看完后您会了

3、解些什么呢?,11,生命是脆弱的!,12,扁鹊三兄弟的故事,13,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14,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

4、遍全国。” 文王连连点头称道:“你说得好极了。”,15,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寻求解决方法,等到损失造成了才寻求弥补。能快速妥善地应对出现的问题当然很好,但很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因此对于安全工作来说,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时时保持一双发现的眼睛,积极主动地寻找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这才是对我们的安全素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16,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事故是如何产生的?,17,五、工伤事故分析(一),缺少相关知识或培训,个人不重视安全培训 思想麻痹深信“这事不可能/也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没认识到:这是不安全操作

5、习惯,对有些违章已经成为习惯 劳保用品不适合/有、但没使用/无所谓 对不安全现状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既:从没有人对此提出抱怨和意见 “麻痹大意“的态度;展现独立性,逞能,唯我能 优先观念错误:把生产,质量,自我舒服感,优先于安全。 工作时的情绪、身体状况、工作士气等,A.潜在原因,18,工伤事故分析(二),B、主要原因: %,事故统计表明: 96 %的事故是因为人的原因,只有4 %是别原因引起的。,A.劳保用品缺乏和不正确使用 B.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5S不到位,C.工具、机器在的不正确使用. D.人站在或处于不适合的位置,E.个人的反应,19,七、怎样预防工伤发生?,所有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6、各级管理层对各自层面的安全卫生应该直接负责! 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 各级主管必须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纠正! 工作中的安全和工作外的安全是同样重要的! 职工们的直接参与是关键!,提升安全意识,20,怎样预防工伤发生?(一),作业前的注意事项:,1. 安全确认与检查:检查要使用的机械、工具有无异常;检查班组成员是否按标准穿戴好劳保用品,如果不符合规定的应该督促改正; 2. 确认自己及他人的身体状况(健康、情绪等状况)不要让其疲劳作业、或有带有明显的不良情绪作业; 3. 对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查,如果存在危险应该及时制定预防对策; 4. 熟悉各种操作规程并遵守.不得依个人意志

7、行事.,21,怎样预防工伤发生?(二),1.思想高度集中不要和周边的人玩笑交谈; 2.杜绝以下几种不正常心理: 麻痹心理 好胜心理 逆反心理 好奇心理 3.注意周边环境,防止意外伤害. 4.提高安全意识,发扬“我要安全”的精神,发现安全隐患,尽快报告班组长或者安全人员以及时处理; 5.严格遵照作业规程,不得依个人意志行事。,作业中的注意事项:,22,我们要注重“预防”,加强“三前”意识,23,一是“防在前”,事实证明,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会发生事故,只是因为一些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超前意识,忽略了平时的安全工作,才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直到隐患扩大、恶化,甚至造成严

8、重的后果。要做到防范于未然,必须具备超前预测和预防事故的能力。还要加大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在事故发生之前,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才能使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24,二是“想在前”,每天工作前,要坚持“先思考再工作”,注重在工作中思考应该怎样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想到通过什么方法、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努力的查找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尽可能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使我们职工在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给自己增加一种可靠的安全感。要做到这些,每一位职工,就必须时时处处“想在前”,就必须有强烈的超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工

9、作抓细抓好抓出成效,才能保证安全生产。,25,三是“做在前”,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尚未整改的缺陷等等,我们的职工应该充分认识到可能导致发生伤害事故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重大事故的隐患,要及时的将发现的问题上报给安全管理者,消除和防止事故的发生。,26,我们要坚持“四不放过”,通过事故来认识“事故”,27,还记得它么?四不放过,一不放过事故的隐患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二不放过事故的责任人员未得到教 育和处理不放过 三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四不放过周围的群众得不到教育不 放过,28,让我们来重新认识它,一是:通过“四不放过”,我们可以查清事故发生

10、的原因,事故的发生在哪一层、哪一个环节上,是人为造成的还是设备隐患造成的,以使在以后的工作中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么做,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四不放过”的四点意义,29,二是:通过“四不放过”可以进一步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整改,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要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是:通过“四不放过”可以使责任事故者受到深刻教育,使他们从思想深处挖掘自己的过失,知道工作时违反了什么规程,为什么会违反,以后在工作中怎样对待安全生产工作,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30,四是:坚持“四不放过”,并不单单是为了使某些人受到处罚,而是只是想告诫这些人,尤其是这些违章的人,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

11、是用血的教训写成的,任何人只有无条件地服从,触犯了必将受到严肃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确保广大职工的生产安全。,31,我们必须“持之以恒”,防止安全意识“疲劳”,32,安全意识疲劳的四个表现!,33,一、抑制,指对安全学习、安全教育等活动呈停滞、空白,甚至排斥、抵制状态,对活动不感兴趣,听不进,记不住,安全学习只是走过场,有躲避和逃遁的主观愿望。这点在青年工人中表现明显,查看安全教育签字记录就可发现,字迹潦草的都是年轻人。上完安全教育课找青年人提问,基本“一问三不知”。,34,二、松驰:,指在执行规程和纪律等方面,松懈、疲塌、不认真。基本特征是经常违章违纪,工作时蛮干,自以

12、为是。这也以青年人为主,在检查油库,加油站、液化气站、浸油厂等甲级防火防爆单位时,总能查出几个年轻人偷吸烟,思想都有麻痹大意倾向。,35,三、紧张:,指在安全生产中,特别是在保持了较长一段安全纪录的情况下,员工会产生一种无名的压力感。表现特征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设备的异常,事故或特殊情况的出现,感到惊慌失措,忧心忡忡,自己不相信自己,结果越怕越出事。这在老员工和基层主管生产和安全的领导中显得尤为突出,此种状态和当事人没有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安全生产,一味陷入被动的神经质的紧张中有密切关系。,36,四、模糊:,指思绪不清,经常出现反应迟钝,注意力转移,思维定势错误,判断推理似是而非

13、等现象。在工作中表现为马虎凑合、不在乎、麻痹、侥幸、图省事,以至违章、违纪,出事故。,37,为何会出现 安全意识“疲劳”?,38,一、生理因素:,人的大脑只有健康合理的使用,才能持久、高效地运行。相反,长期从事单调、枯燥、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大脑就可能对安全学习和教育出现抑制、排斥和麻痹等意识“疲劳”反应,从生理学角度讲这是大脑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但从安全生产角度看,如果人们不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科学调整,就会产生各种不安全隐患。,39,二、心理因素:,不健康的心理很容易导致安全意识“疲劳”。这类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 紧张、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使员工思想意识高度集中和紧张,整天心神不安,总怕有一天要出事,久而久之,演变为严重的安全意识“疲劳”。,40,沉闷、压抑心理。这种心理造成工作时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以应付、对付,低标准来对待本职工作。长期下去,心理负担不断加重,也造成“疲劳”。 厌倦、排斥心理。这种心理青年人居多,也叫逆反心理。它反映青年工人对血的事故教训缺乏深刻认识,易陷入盲目自满状态。,41,三、环境因素:,不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