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孙龙“离坚白”的哲学思想和逻辑思想,名家与辩者,1、名家 “名家”这个名称,译成英文时,有时译作“sophists(诡辩家)”,有时译作 “logicians(逻辑家)”或“dialecticians(辩证家)”。名家与诡辩家、逻辑家 、辩证家有些相同,这是事实;但是他们并不完全相同,这更是事实。为了避免混 乱,顶好是按字面翻译为the School of Names。这样翻译,也可以提醒西方人注意 中国哲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名”、“实”关系问题。,名家与辩者,2、名家和“辩者” 从逻辑上讲,中国古代哲学的名与实的对立,很像西方的主词与客词的对立。 例如说,“这是桌子”,“苏格拉底是人
2、”,其中的“这”与“苏格拉底”都是“ 实”,而“桌子”与“人”都是“名”。这是十分明显的。但是,若试图更为精确 地分析到底什么是名、实,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就很容易钻进一些非常可怪的 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我们带进哲学的心脏。 名家的人在古代以“辩者”而闻名。庄子的秋水篇,提到名家的一个 领袖公孙龙,他说他自己“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 口之辩”。这些话对于整个名家都是完全适用的。名家的人提出一些怪论,乐于与 人辩论,别人否定的他们偏要肯定,别人肯定的他们偏要否定,他们以此闻名。例 如司马谈就在他的论六家要旨中说:“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 史记太史公自
3、序),名家与辩者,公元前三世纪的儒家荀子,说邓析(公元前501年卒)、惠施“好治怪说,玩琦 辞”(荀子非十二子)。吕氏春秋也说邓析、公孙龙是“言意相离”、“ 言心相离”之辈(审应览离谓淫辞),以其悖论而闻名于世。庄子的 天下篇列举了当时著名的悖论之后,提到惠施、桓团、公孙龙的名字。所以这些 人似乎就是名家最重要的领袖人物。 关于桓团,我们别无所知。关于邓析,我们知道他是当时著名的讼师、他的著 作今己失传,题作邓析子的书是伪书。吕氏春秋说:“子产治郑,邓析务 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裤。民之献衣、襦裤而学讼者,不可胜 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吕氏春秋市
4、应览 离谓)吕氏春秋还有个故事,说是洧水发了大水,淹死了郑国的一个富人 。尸首被人捞去了。富人的家属要求赎尸,捞得尸首的人要钱太多,富人的家属就 找邓析打主意。邓析说:“不要急,他不卖给你。卖给谁呢?”捞得尸首的人等急 了、也去找邓析打主意。邓析又回答说:“不要急,他不找你买,还找谁呢?”( 审应览离谓)故事没有说这件事最后的结局,我们也可想而知了。,名家与辩者,由此可见,邓析的本领是对于法律条文咬文嚼字,在不同案件中,随意作出不 同的解释。这就是他能够“苟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的方法。他专门这样解释 和分析法律条文,而不管条文的精神实质,不管条文与事实的联系。换句话说,他 只注重“名”而不
5、注重“实”。名家的精神就是这样。 由此可见,辩者本来是讼师,邓析显然是最早的讼师之一。不过他仅只是开始 对于名进行分析的人,对于哲学本身并没有作出真正的贡献。所以真正创建名家的 人是晚一些的惠施、公孙龙。 关于这两个人,吕氏春秋告诉我们:“惠子为魏惠王(公元前370319 年在位)为法,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审应览淫辞)又说 :“秦赵相与约,约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居无几何。秦兴兵攻魏,赵欲救之,秦王不说,使人让赵王曰:约曰,秦之所欲为 ,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今秦欲攻魏,而赵因欲救之,此非约也。赵王以 告平原君。平原君以告公孙龙。公孙龙
6、曰:亦可以发使而让秦王曰,赵欲救之。今 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同上)韩非子又告诉我们:“坚白、无厚之词章 ,而宪令之法息。”(问辩)下面我们将看到,“坚白”是公孙龙的学说,“无 厚”是惠施的学说。,名家与辩者,从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惠施、公孙龙,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当时的法律活 动有关。公孙龙对于秦赵之约的解释,确实是完全按照邓析的精神。韩非子认 为,这两个人有关法律的“言”,效果很坏,像邓析的一样坏。韩非本人是法家, 竟然反对源出讼师的名家的“词”,以为它破坏法律,这也许令人奇怪。但是在第 十四章中我们就会明白,韩非及其他法家其实都是政治家,并不是法学家。 惠施,公孙龙代表名家中的两种
7、趋向,一种是强调实的相对性,另一种是强调 名的绝对性。这种区别,在着手从名实关系中分析名的时候,就变得明显了。我们 来看一句简单的话:“这是桌子”,其中的“这”指具体的实物,它是可变的,有 生有灭的。可是“桌子”在这句话里指一个抽象范畴,即名称,它是不变的,永远 是它那个样子。“名”是绝对的,“实”是相对的。例如“美”是绝对美的名,而 “美的事物”只能是相对美。惠施强调实际事物是可变的、相对的这个事实,公孙 龙则强调名是不变的、绝对的这个事实。,公孙龙其人其书,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相传字子秉,赵国人,长时间作平原君的门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说,“平原君厚待公孙龙”。约于公元前248
8、年至前279年间,公孙龙曾从赵国带领弟子到燕国,吕氏春秋应言载,是为了说燕昭王以“偃兵”。燕王虽然表示同意,公孙龙却当面对燕王说,当初大王招纳欲破齐、能破齐的“天下之士”到燕国来,后来终于破齐。目前“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尽善用兵者”,所以我认为大王不会偃兵,燕昭王无言应答。 公孙龙又曾游魏,与公子牟论学。 在赵国,吕氏春秋审应览载,公孙龙曾与赵惠文王论偃兵。赵王问公孙龙说:“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回答说:“赵国的蔺、离石两地被秦侵占,王就穿上丧国的服装,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以示庆祝。这怎能会偃兵?”,吕氏春秋淫辞说:秦国跟赵国订立盟约:“秦之所欲为
9、,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过了不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使人责备赵惠文王不遵守盟约。赵王将这件事告诉平原君。公孙龙给平原君出主意说,赵可以派遣使者去责备秦王说,秦不帮助赵国救魏,也是违背盟约。 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攻赵,平原君使人向魏国求救。涪陵君率兵救赵,邯郸得以保存。赵国的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求增加封地。公孙龙听说这件事,劝阻平原君说:“君无覆军杀将之功,而封以东武城。赵国豪杰之士,多在君之右,而君为相国者以亲故。夫君封以东武城,不让无功,佩赵国相印,不辞无能,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为君计者,不如勿受便。”平原君接受了公孙龙的
10、意见,没有接受封地。,公孙龙子迹府说,公孙龙与孔穿在平原君家相会,谈辩公孙龙的“白马非马”.”龙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穿曰:“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情去此术,则穿请为弟子。”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今使龙去之,则无以教焉。且欲师之者,以智与学不如也。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也;先教而后师之者,悖。“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亡归之矢,以射蛟口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与所谓人。夫是仲尼异楚人与
11、所谓人,而非龙白马于所谓马,悖。”“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不能当前矣。”孔穿无以应焉。 晚年,齐使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公孙龙由是遂诎,后不知所终。,公孙龙的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十四篇,后来大部分散失。现存公孙龙子一书,除迹府是后人汇集公孙龙的生平言行写成的传略外,还有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五篇。是研究公孙龙学说的主要资料。旧唐书经籍志载有贾大隐、陈嗣古注各一卷,已佚。今存注本有宋谢希深公孙龙子注、近人王启湘公孙龙子校铨、王绾公孙龙子悬解、陈柱公孙龙子集解、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等。,一、“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物与属
12、性的关系,、文本: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且指者,天下之所兼。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物)不可谓无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指物论),一、“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物与属性的关系,、解读: 公孙龙在指物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在指物论中他用“物”、“指”、“物指”三个概念来说明事物的本质。所谓“物”即是万物之物;“指”,最早起于手指指物而谓之的动作,后来经过演化,又表示物的属性。公孙龙的“指”即为后者。他把属性分为抽象和具体两种,所以他的“指”就有双重的含义,有时表示属性一般,如白性、坚性;有时表示具体
13、事物的属性如白马之白,坚白石之坚。后者有的地方也称为“物指”,亦即“定于物”的指。,一、“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物与属性的关系,“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这个命题包含如下的含义: ()“物莫非指”:万物没有不是有属性,或者说,物是其属性的总和,假如没有了这些属性,也就不存在可以成为物的东西,所以“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 ()“而指非指”:定于物的属性不等于不定于物的属性自身。前一个“指”是属性自身,是抽象的指;后一个“指”是“物指”,是具体的“指”。 ()“指”是抽象的,是“无”;“物”是具体的,是“有”。因此“物”与“指”不同,所谓“物不可谓指”。 ()然而抽象的属性能够转变为具体的“物指”,从
14、而为万物所兼有。 ()指虽然高于“物”和“物指”,但是“指”也离不开“物”和“物指”。 ()公孙龙的这个命题,涉及两对哲学范畴:一是事物与属性的关系,二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公孙龙指出事物表现为属性,世界上没有无属性的事和物,这是对的。但把事物归结为属性的总和,就是倒果为因了。而对“物指”与“指”的关系,公孙龙强调一般高于个别并且决定个别,割裂二者的关系辩证关系。,二、“夫名,实谓也”:名实关系,、文本:()“天地与其所产者,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而)位其所位焉,正也。()“其正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夫名,实谓也。
15、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彼也。(名实论,二、“夫名,实谓也”:名实关系,、解读: ()物,之具体的个别事物; ()“所物”即个别事物之“名”,具体的“物”不离其具体的“所物”的规定性,即是“实”,即“实副其名”。 ()“位”,即对事物的命名,恰到好处。也成为正名。 ()“名”与“实”是合一的,“名”是用来制成“实”的,同时也用来规定“实”。即一方面要求“名副其实”;另一方面要求“实副其名”。,三、白马非马:概念关系、名实关系抑或实体关系,、文本:()“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求黄黑马
16、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可以独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故曰:白马非马。”()“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非白也。”(白马论),三、白马非马:概念关系、名实关系抑或实体关系,、解读: ()文献(一)是从概念上的内涵说白马非马;文献(二)是从概念的外延上说白马非马;文献(三)是从实体与属性的差异性上言
17、白马非马;文献(四)是从属形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上言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论,这一公孙龙的重要命题,长期以来引起了无数的争论,其关键在于大多数论者没有区分三类关系:概念关系、名实关系与实体关系。 ()就概念关系而言,白马非马,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因为“白马”与“马”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都是不同的。这一命题坚持了概念的自我同一性问题。概念的同一性的确立是形式逻辑系统确立的首要前提。,三、白马非马:概念关系、名实关系抑或实体关系,()就名实关系而言,对实体的命名包含实体与属性两个层面。属性不具有绝对的自主性,它必须依附于实体而命名。单言实体,即已蕴含了属性,尽管这一属性还是不确定。事物的同一性包
18、含着实体的同一性与属性的同一性。其中实体的同一性是根本。白马非马,有鉴于“白马”与“马”在属性上的不同一行,而无视其在实体上的同一性。没有把实体命名与属性命名区别开来。 ()就实体关系而言。“白马”与“马”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是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差别。白马非马有见于二者的差异性,而无视二者的一致性。 ()“白马非马”论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概念的同一性问题纳入了思想的领域,在纯理(概念)的世界中,白马非马,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顺着此路可以开出中国自己的形式逻辑系统。这一命题之所以引起争议和误解的原因在于,人们(包括公孙龙自己)常常把“概念的关系”和“实体的关系”相混淆。把作为概念的“白马
19、”和“马”,与作为实体的“白马”和“马”相混淆。公孙龙只见白马与非马在概念上的差异,而无视其在概念上的隶属关系,正是这一概念的隶属关系,才和实体上的隶属关系相对应。,四、离坚白:感觉与理性对实体的分解与整合,、文本:()“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得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谓之离。一二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物白焉,不定其所白。无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坚,恶乎其石也?”()“白固不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则不白无而
20、白焉,黄黑与之然。是其无有,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坚白论),四、离坚白:感觉与理性对实体的分解与整合,、解读: ()公孙龙的上述观点就是所谓的“离坚白”,其核心在于论说事物的实体与属性的分离、属性与属性的分离。 ()事物就其自身而言,无所谓实体和属性,事物只是一个混全的物自身,是一个自在之物。而当事物进入到我思我感的范围之内,“自在之物”就变为“为我之物”,于是就有了实体与属性、属性与属性的区分。 ()我思对自在之物的认识,是从属性入手的。事物的属性包括感觉属性和非感觉属性。无论是那种属性都是人的先验意识结构对物自体的摄取与整合。 ()对人而言,所谓实体就是人的意识的自我统一性,就是各种属
21、性的主辞。而属性则不具有自本自根性,即属性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属性总是某种实体的属性。,四、离坚白:感觉与理性对实体的分解与整合,()就感觉与理性对实体的分解性把握而言,事物的抽象实体、属性、以及属性之间的确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然而不同感觉及理性对实体的分解性把握,不等于所把握的属性也是独立的。其理由在于人的不同感觉及理性是人的意识自我统一性在机能上的不同表现,它们不仅服务于意识的自我统一性,也手指与意识的自我统一性。 ()因而属性的多样性及相对独立性,是源于意识自我统一性得多元架构的相对独立性。所谓得坚、白、石的各自独立性,当且仅当在意识的结构中,即在概念中才具有。他们的独立性不可理解为实
22、体性的独立,而只能理解为概念的独立。,五、公孙龙思想的意义,、公孙龙强调概念的自我同一性,强调能指与所指的对应性(“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名实论),这无疑是具有思想史、逻辑史的重大意义。表明中国的致思传统开始具有超越“实用理性”的日常类比之思的端倪与取向。,五、公孙龙思想的意义,、公孙龙的思想如果仅在概念领域是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公孙龙没有意识到概念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并不具有绝对性,作为对实体及其属性的指称,概念关系也如同实体关系一样,具有各种相互关联性。这在形式逻辑系统内是无法获得自明性说明的。而要说明这一问题必须借助于辩证逻辑和先验形上学方可。,五、公孙龙思想的意义,3、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停薪创业合同范例
- 小资房合同模板
- 京东劳务合同范例
- 安装合同与土建合同范例
- 应急除雪合同范例
- 公司物料采购合同范例
- 公寓租房定金合同范例
- 房产租售经纪合同范例
- 店铺合伙经营协议合同范例
- 企业投资股合同模板
- 安全培训总结及效果评价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软件资格考试(中级)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 通信业务协议
- 2024新信息科技七年级《第一单元 探寻互联网新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8课《安全记心上》精美课件
- 工作人员外出审批单
- DB1331T 080-2024 雄安新区零碳建筑技术标准
-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 时代乐章-第2课 科技之光(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 《8 课余生活真丰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